果蝇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果蝇

实验动物果蝇
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此外,为了获得所需 的基因型果蝇,还需 要进行遗传学操作和
筛选
5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果蝇作为一种实验动 物,在多个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科研中的应用
行为学研究
项 目5 10
果蝇具有复杂的行为模式,例如觅食、求偶、 防御等,因此常被用于行为学研究。例如,通 过观察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可以了 解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有相似性,因此常被用于医学研究。例如,
项 目3 10
神经科学
通过研究果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模型,可以了解人类糖
尿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果蝇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类似,因此常
被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果蝇
的嗅觉系统,可以了解人类嗅觉的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
此外,果蝇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点也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 要模型
2
分类学和形态特 征
分类学和形态特征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双翅目、果 蝇科
其头部有一对复眼, 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 觉能力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以腐 烂的水果或发酵物为 食
果蝇的胸部有三对腿, 且有一对翅膀,可以 飞行
为成虫
果蝇的生长速度非 常快,从受精卵到 成虫只需要大约10
天左右的时间
4
实验动物饲养
实验动物饲养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 实验动物饲养是必不
可少的
对于果蝇来说,饲养 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食物等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 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 环境,以保持果蝇的

果蝇的知识

果蝇的知识

果蝇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约1,000种。

广泛用作遗传和演化的室内外研究材料,尤其是黄果蝇(D. melanogaster)易於培育。

其生活史短,在室温下不到两周,关於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

用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

对果蝇在自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外观特征黄果蝇: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於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於垃圾堆或腐果上。

黑腹果蝇黑腹果蝇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

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试验研究对象则要到1901年,试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

他通过对果蝇的种系研究,设法了解多代近亲繁殖的结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进行杂交所出现的现象。

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

之后,很多遗传学家就开始用果蝇作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它们有绒毛膜和一层卵黄膜包被。

其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

在25℃环境下,22小时后幼虫就会破壳而出, 并且立刻觅食。

因为母体会将它们放在腐烂的水果上或其他发酵的有机物上,所以它们的首要食物来源是使水果腐烂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细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

幼虫24小时后就会第一次蜕皮,并且不断生长,以到达第二幼体发育期。

果蝇的简单介绍

果蝇的简单介绍

外观特征
• 体型较小,身长3~4mm。近 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 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 2.5 , 之还要小。雄性有深色后肢, 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黄果蝇(Drosophila 黄果蝇 melanogaster)
分布范围
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 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小, 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 见。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 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 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 学独领风骚。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 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果蝇为进一步阐 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 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 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人们 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 了解。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 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本信息
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约1,000种。广泛用作遗传和演化的室内外研究材 料,尤其是黄果蝇(D. melanogaster)易于培育。其 生活史短,在室温下不到两周。 关于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用 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 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对果蝇在自 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 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 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 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 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如何饲养果蝇

如何饲养果蝇

如何饲养果蝇果蝇现在也有人在饲养,那么它应该怎么饲养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果蝇的饲养方法。

果蝇的饲养方法果蝇的形态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雌雄鉴别方法:雌果蝇体型大,末端尖。

背面:环纹5节,无黑斑。

腹面:腹片7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无性梳。

雄果蝇体型小,末端钝。

背面:环纹7节,延续到末端呈黑斑。

腹面:腹片5节。

第一对足跗节基部有黑色鬃毛状性梳。

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一只正常果蝇的复眼由8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又是8个细胞凑成一圈。

科学家找到一个能做主的统领基因eyeless(无眼),这个基因出现异常,果蝇就成了无眼蝇;顺便说下,eyeless在小鼠里被叫做“Small eye(小眼睛)”,在人类则叫“Aniridia(没虹膜)”,都和缺失后的毛病有关。

为了证明这个基因的绝对权威,科学家在果蝇身体其他部位表达eyeless,最后复眼竟长上了翅膀、腿和触角,最多的一身长了14个——二郎神看见准保气晕了。

果蝇的生活环境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纱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小果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家居装饰材料所散发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这种有毒气体一般被称为“隐形杀手”。

作为一种真核多细胞昆虫,果蝇有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

果蝇的异常表现能反应室内空气污染。

目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室内空气污染已列十强之一。

这些有毒物质主要是不合格家居装饰材料所排放,其在中国污染原因年度报告上的死亡人数已愈111,000人。

果蝇的知识

果蝇的知识

果蝇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约1,000种。

广泛用作遗传和演化的室内外研究材料,尤其是黄果蝇(D. melanogaster)易於培育。

其生活史短,在室温下不到两周,关於果蝇的遗传资料收集得比任何动物都多。

用果蝇的染色体,尤其是成熟幼虫唾腺中最大的染色体,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作用的基础。

对果蝇在自然界的生物学了解得还不够。

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外观特征黄果蝇:体型较小,身长3~4mm。

近似种鉴定困难,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还要小。

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与雌性作区别。

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由於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

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

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於垃圾堆或腐果上。

黑腹果蝇黑腹果蝇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

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试验研究对象则要到1901年,试验者是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

他通过对果蝇的种系研究,设法了解多代近亲繁殖的结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进行杂交所出现的现象。

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

之后,很多遗传学家就开始用果蝇作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它们有绒毛膜和一层卵黄膜包被。

其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

在25℃环境下,22小时后幼虫就会破壳而出, 并且立刻觅食。

因为母体会将它们放在腐烂的水果上或其他发酵的有机物上,所以它们的首要食物来源是使水果腐烂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细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

幼虫24小时后就会第一次蜕皮,并且不断生长,以到达第二幼体发育期。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果蝇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下面将介绍果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果蝇的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卵白色透明,约为0.5毫米长,通常在果蝇蛆繁殖的食物表面附近产卵。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是白色的,有头和体节,通过不断蜕皮生长。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不活动的状态,外形有一点像木乃伊。

最后,在蛹内发育成熟的果蝇成虫会从蛹中爬出来。

二、果蝇的遗传实验果蝇由于其短的世代时间、小巧的体型和容易培养等特点,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通过对果蝇遗传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发生和遗传规律的探究。

其中最有名的实验是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他在果蝇身上首次观察到了连锁性状的存在,揭示了性连锁遗传的规律。

三、果蝇的性别决定机制果蝇的性别决定是有关性连锁等位基因决定的。

果蝇有3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雌性为XX,雄性为XY。

果蝇的性别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决定,该基因在雌性为双态基因,而在雄性为单态基因。

这也是果蝇遗传实验时,通过观察眼色和翅型等性连锁的特征,可以判断出果蝇的性别的原理。

四、果蝇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果蝇的胚胎发育短且易于观察,通过观察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调控,可以深入了解发育的机制。

此外,果蝇的突变体资源丰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突变株系来揭示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

五、果蝇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也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学研究。

果蝇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研究果蝇的行为来揭示基因在行为发育和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果蝇的觅食行为、睡眠行为和交配行为等,通过对不同基因突变株系的观察比较,可以探究基因在行为调控中的机制。

果蝇生活史

果蝇生活史

果蝇生活史
果蝇,又称蛆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生活史非常有趣。

从果蝇的卵到成虫,经历了一系列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到12天。

一只成熟的果蝇雌虫可以产下大约500到1000粒卵,这些卵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在24小时内孵化成为幼虫。

幼虫期大约为4
到6天,幼虫主要以腐烂的水果和蔬菜为食,通过吞噬这些腐烂的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在幼虫期结束后,果蝇会经历蛹期。

在这个阶段,幼虫会停止进食,寻找一个
安全的地方,如果实内部或者腐烂的植物上,然后化茧成蛹。

蛹期一般持续2到4天,蛹内的果蝇会进行全面的变态,最终变成成虫。

成虫期是果蝇生命周期中最短暂的阶段,大约只有2到3天。

在这个阶段,果
蝇主要的任务是繁殖后代。

成虫会寻找适宜的环境,产下新的卵,然后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果蝇的生活史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奇妙的变化和生命力。

它们在自然界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分解腐烂的有机物,促进自然循环。

通过了解果蝇的生活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循环和变化,也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果蝇百科

果蝇百科

酒精发酵缸之果蝇简介果蝇果蝇是小型蝇类动物,它是一种健康的全素食昆虫,个体很小。

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亚热带、热带气候区,尤其易发酵场所如:酿醋厂、酿酒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

果蝇喜欢在腐烂水果上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实际上它喜欢的是腐烂水果发酵产生出的酒(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所以酒发酵缸前也会招引来很多果蝇,古希腊人称果蝇为“嗜酒者”。

果蝇在酒精发酵中可以起到帮助催化的作用。

果蝇可以分辨真假酒果蝇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它们一生当中经常在酒场上驰骋,因为果蝇依赖在腐烂水果中生长的酵母。

酵母通过一种发酵过程将水果或粮食中的糖转化为能量,同时产生副产物乙醇。

科学研究显示,果蝇能嗅到二氧化碳并作出反应。

二氧化碳是帮助果蝇寻找到发酵中的水果的一种标记物。

果蝇还被发现能够通过其吻部的一组专门的神经元“尝”到以碳酸水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

这一新颖的味觉模式有可能帮助果蝇获得由微生物所产生的营养物质。

从而可以通过果蝇的喜好,分辨哪些是酿造酒,哪些是勾兑酒。

果蝇也会“借酒消愁”人类并非是唯一通过酒水来借酒消愁的,自然界中果蝇失恋之后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小组最新研究显示,果蝇大脑中存在一种开关分子,当它们遭受求偶拒绝时该分子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它们饮用更多的酒精。

人体内也存在类似的分子结构,叫做神经肽Y,同样可作为“扳机开关”作出过度饮酒和滥用药物的行为。

果蝇小百科外观特征体型较小,身长3~4mm。

主要特征是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

腹部雄性有黑斑前肢有性梳,雌性没有生活习性果蝇喜欢在25度左右的温度下活动,喜欢新鲜空气。

果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作为一种真核多细胞昆虫,果蝇有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对空气质量要求非常高。

果蝇的异常表现能反应室内空气污染。

大部分水果都有果蝇幼虫如:樱桃、芒果、柑橘、杨梅、蓝莓、草莓、葡萄、西瓜……都发现过果蝇的幼虫。

这些幼虫至少有1000多个种类,分布的水果品种也很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研究镉离子(Cd2+)和维生素C(Vc) 对野生型果蝇寿命、生育力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法将果蝇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浓度的Cd2+的培养基,并加Vc 处理,计算果蝇平均寿命、子代数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随着Cd2+浓度的增加,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逐渐缩短,子代减少,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上升,而Vc处理组显示对Cd2+的毒害存在显著拮抗效应(P<0.05或P <0.01)。

结论高Cd2+浓度对果蝇有比较大的损伤,Vc可以缓解毒害,延长果蝇寿命。

【关键词】镉离子;果蝇;抗坏血酸;寿命镉(Cd2+)是非生物必需元素,不参与生物体的构造与代谢活动,但环境中的镉可以被动植物、水生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蓄积,还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蓄积于肝脏和肾脏,引发多种疾病〔1〕。

维生素C(Vc)参与组织细胞内许多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捕捉自由基,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已有研究探讨了铅离子〔2〕、酞酸二丁酯〔3〕、番茄红素〔4〕和丙烯酰胺〔5〕等对果蝇的寿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但未见用重金属Cd2+和Vc的报道。

本文利用果蝇来检测Cd2+的危害以及Vc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来确定果蝇的膜脂氧化程度,为全面了解Cd2+的毒理作用和Vc 的保护作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野生型红眼黑腹长翅果蝇(本院遗传实验室提供),收集8 d内羽化未交配的成虫,雌雄分开,用普通培养基在温度为(25±1)℃,50%~70%相对湿度环境中培养备用。

1.2 方法1.2.1 培养基的制备基本培养基为果蝇常规配方〔6〕。

添加Vc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Vc,使最终质量浓度为150 mg/L。

将浓度分别为0.1、0.4、0.7、1.0 mg/kg的CdCl2分别添加到上述培养基中。

1.2.2 给药及分组收集内羽化的果蝇,分5组。

每组3瓶,每瓶雌雄各3只,每2天更换1次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统计果蝇死亡数目,直至全部死亡。

每组全部果蝇死亡的天数算术平均值为该组的平均寿命。

果蝇繁殖力实验收集内羽化的未交配的处女蝇,分5组,每组3瓶,每瓶3对雌雄果蝇,自然光照的培养箱中培养,7 d后除去亲本,第10天开始每天统计羽化的果蝇,连续统计8天内每对果蝇子一代成蝇的平均数量作为该组繁殖力的标志。

1.2.3 果蝇匀浆的制备〔5〕果蝇(雌或雄) 在乙醚麻醉下称重80~100 mg,加入1 ml 生理盐水,在冰水浴中以3 000 r/min匀浆10 s,反复进行3次,制成果蝇含量为8%~10%的匀浆;再以6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测。

1.2.4 SOD活性及MDA含量测定按SOD和MDA测定试剂盒说明操作,分别采用羟胺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采用SAS8.2软件包行方差分析。

2.1 Cd2+和Vc对果蝇寿命的影响Cd2+对果蝇的生活力(寿命) 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Cd2+浓度的升高,果蝇的寿命逐渐减少,特别是在雄蝇中,当Cd2+的浓度达到1.0 mg/kg 时,果蝇的平均寿命仅为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由于Cd2+进入细胞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果蝇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妨碍组织新陈代谢,迅速与内部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一些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并造成细胞组织的损伤产生难溶的金属赘合物影响消化系统进行,从而使果蝇细胞的衰老加剧,在外部可以表现出来。

加Vc饲养的果蝇伤害减轻,说明Vc进入血液中对Cd2+有某种拮抗作用,削弱了Cd2+对果蝇生理的伤害影响。

Vc对染Cd2+果蝇的保护作用,外在表现为果蝇寿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2.2 Cd2+和Vc果蝇生育力的影响雌雄果蝇都受Cd2+浓度的影响而表现出生育力不同程度的破坏;雄果蝇受Cd2+的影响较雌果蝇大,且在受Vc保护后,恢复也不如雌果蝇快;雌雄果蝇在加入Vc后生育力都有所回升。

但是雌果蝇受破坏的程度不及雄果蝇高,说明Cd2+对雄果蝇的生育毒性较强。

当Cd2+进入细胞后,若作用到细胞核染色体上时,常染色体作用的结果是一样的,难以分清它们的影响,但如作用到性染色体上时,由于雄雌果蝇所带的性染色体不同,雄蝇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而,Cd2+对雄蝇的影响明显大于雌蝇,使后代的雄蝇数明显减少(P<0.01,P<0.05),见表1。

2.3 Cd2+和Vc对果蝇体内SOD和MDA的影响从表2中可看出,随着Cd2+浓度的升高SOD含量逐渐降低,并且下降的趋势与Cd2+浓度呈现剂量关系;SOD反映的是清理自由基的能力,随着能力的下降,可以推断出染毒果蝇的抗氧化系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染毒剂量越大,外在表现越明显(P<0.01)。

尽管添加Vc之后果蝇体内SOD含量仍呈下降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差距并没有加大,相反显示出回升的趋势,并且看到各个浓度之间的差距也缩小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Vc降低了染毒果蝇体内Cd2+的伤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使这些果蝇外在表现为寿命相对延长,SOD含量下降相对延缓。

表2显示MDA呈上升趋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MDA差异显著(P<0.01,P<0.05)。

并且Cd2+处理后比对照组上升明显,由于MDA含量表现的是体内脂质过氧化的产物的含量,而MDA含量的升高说明果蝇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增多,抵抗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抗氧化系统不能维持平衡;并且随着Cd2+浓度的加大平衡系统破坏愈加严重。

在添加Vc后,尽管各浓度MDA的含量仍然呈上升趋势,但MDA含量明显降低。

说明Vc的加入降低了自由基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对果蝇抗氧化系统起到一定的积极效用。

表1 Cd2+和Vc对果蝇平均寿命和生育力的影响(略)与同列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下表同表2 Cd2+和Vc对果蝇体内SOD和MDA的影响(略)果蝇是一种真核多细胞生物,具有生存周期短,繁殖量大,饲养简便,反应灵敏等优点,其代谢系统,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等同哺乳动物基本相似,故在进行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等方面的综合性影响研究时将其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

从本实验看来,不同浓度的Cd2+对生物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它既可损伤生殖细胞的形成,减后代的数量;又可影响到生物的新陈代谢,使个体发育受阻,导致动物个体寿命缩短。

结果表明,Cd2+染毒能够缩短果蝇寿命,而且平均寿命与Cd2+浓度间呈负相关,当Cd2+浓度提高时果蝇平均寿命相应缩短并且能够减少同期内果蝇子代发生量,随着Cd2+浓度增高,子代发育速度延缓并伴随着发生量逐渐减少,成虫的平均寿命相应缩短。

果蝇寿命可以指示生存环境的优劣,果蝇寿命的延长或缩短与饲养介质相对应〔7〕。

另外,本研究将Vc添加到果蝇培养基中,探讨了在有Cd2+处理的情况下,Vc对损伤的保护或对不良环境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Vc能削弱Cd2+对果蝇的伤害作用,当培养基中含有Vc 时,子代数量呈逐渐递增趋势,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可见,Vc对于生物的生存、代谢、繁殖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有良好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d2+可诱发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使果蝇体内过氧化物增多,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这与在大鼠体内的实验结果相一致〔8〕。

含Cd2+化合物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关注其安全性的同时也在寻找对其损害有预防作用的物质与方法。

在Vc与Cd2+同时喂饲果蝇,结果发现Vc使果蝇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说明Vc对Cd2+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拮抗作用。

另外,从实验结果可知,Vc可以减小Cd2+的影响,但却不能消除其有害影响。

雌雄果蝇体内MDA含量随增龄而增加,这与关于健康人和大鼠的研究结果〔9,10〕相类似,表明脂质过氧化作用随年龄而增强可能是生物体所共有的特性。

这些现象提示机体内SOD与MDA平衡失调可能是步入衰老和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

另有研究指出,SOD和MDA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决定寿命长短,而SOD与MDA平衡失调才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11〕,Cd2+有可能加剧了这种不平衡而导致衰老。

至于Cd2+影响损伤的机制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 李建科.食品毒理学〔M〕.杭州: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89 93.2 陈壁锋,黄俊明,杨杏芳,等.铅对果蝇性活力及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4;31(3):15 7.3 张前龙,蔡智鸣,张欣文,等.酞酸二丁酯对黑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4):78 9.4 张欣文,戴秋萍,王枫华,等.番茄红素对黑腹果蝇抗氧化能力和寿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358 9.5 史馨,蔡智鸣,张欣文,等.丙烯酰胺对黑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5):8 16.6 刘祖洞.遗传学实验〔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3 8.7 赵红霞.黄精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1(1):74 6.8 王蕊,李厚勇,郭启明,等.DEHP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生,2001;17(11):1011 2.9 周翔,辛中国,孙国光.血清过氧化脂质的正常值和衰老的关系〔J〕.老年学杂志,1985;3(2):4 7.10 周玫,陈瑗,乔凤菊,等.大鼠肝、心及主动脉脂质过氧化物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随龄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9;8(4):240.11 张欣文,徐思红,厉曙光.黑腹果蝇体内SOD和MDA随增龄变化及其与寿命的关系〔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6(3):22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