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导学学案

合集下载

第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

第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doc

第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教材和课本第120页的地图,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及影响;2、能够结合课本地图,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并旦结合课本和地图,自己绘制三国鼎立示意图;结合教材,学习三国经济概况。

3、能够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

I学习重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概念解读】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鼎立”是形象生动地描述各方”势力”.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形容在三国鼎盛时代势均力敌,像”鼎”一样地各据一方。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搜集一个《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官渡之战(课本P117-P118页)战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奠定了______________的基础♦知识点二、赤壁之战(课本P118-P119页)战役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奠定了 ________ 局面的基础♦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本P120-P121页)1、三国鼎立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魏蜀吴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了许多________________ ,蜀国的_________ 业兴旺,饕虬一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扁你【合作探究】的!1.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提示:政治和军事两方面)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总结提升】三国鼎立 三国经济 (今台1. 请结合课本内容和地图,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2. (本课知识体系)。

(官渡之战: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 北方的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和影响;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

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体验学习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标准是是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官渡之战“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有何影响?1.战役:200年,官渡之战。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3.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曹操的“志”和“壮心”是什么?为此发动了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1.“志”和“壮心”:统一全国。

2.战役:208年,赤壁之战。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引: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

三、三国鼎立1.完善下列表格。

2.简述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探究1、结合课本80页第一段内容,分析曹操势力崛起的原因?探究2、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的原因?探究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探究4、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有人说他曹操是奸雄,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4、学生学会做好小组讨论笔记。
交流

展示
15分钟
创设展示情境
教师: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深入探究,现在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探究结果。
1、教师规范指导
2、一激二评三落实
1、学生大胆展示
2、语言表达简明、清楚
3、享受成功的喜悦。
4、相互纠正补充,并不断的修改自己的笔记。
总结
概括
5分钟
创设总结概括情境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设计理念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像、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1、听歌曲感受三国时代。
2、引起学生注意,勾起学生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
实践

体验
15分钟
创设实践体验情境
教师下发《问题生成单》,巡回检查《问题导读—评价单》完成情况,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1、学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2、完成《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
3、学科长组织有序,学生能够在同伴合作交流中学习。
《三国鼎立》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授课班级
学科
历史
课题
三国鼎立
任课教师
课型
问题解决课
问题训练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谁之战
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4.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重视农耕 ③奖励农耕 ④重视海外贸易(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5下列图示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 )
二、读图回答问题(中考链接)
请回答:
1、上图所示是何人?与他相关的战役有什么?
2、此人在这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负,请分析胜负的原因?
在此我们得到怎样的历史教训?


蜀 蜀



魏 魏
魏 A B C D。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2. 理解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3.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3. 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和重要人物像,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

2. 进修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

-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频繁,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衰落。

- 三国时期的开始是建安五年(200年),结束于西晋统一中国(280年)。

3. 进修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 三国鼎立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在中国东部的鼎立局面。

- 三国鼎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统一的局面被突破。

- 三国鼎立的过程是曹操建立了曹魏,刘备建立了蜀汉,孙权建立了东吴,三国互相争夺,形成了鼎立局面。

4.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国鼎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阻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三国鼎立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 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模式。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理解了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分析了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

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篇1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由、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缘由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缘由。

2、提高对重大历史大事的复述力量。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缘由的分析,提高同学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力量。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同学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辨别力量。

3、熟悉到每一历史大事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殊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熟悉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展。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进展的趋势,二是呈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闻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反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熟悉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同学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提问一下同学有关《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人物?大家知道三国鼎立的由来吗?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战役?2.基础自主探究:①、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消失势力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_____和______。

时间:______年,交战双方是______和_____,交战地点是__,交战结果是_____。

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②、赤壁之战背景: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南方长江中下游消失实力比较大的两个集团与之对峙: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______,辅佐他的是_______;一个是割据江东的___,统治比较稳固。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三国鼎立》精品导学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三国鼎立》精品导学案(word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二、自主预习1. 年,曹操和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2.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称帝,国号魏。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三、合作探究1.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四、随堂演练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 D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7.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8.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9.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0.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诸葛亮治蜀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 200 袁绍2.赤壁之战3. 220 洛阳 221 蜀汉三、合作探究1.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国鼎立》 导学案

《三国鼎立》 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2、掌握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点1、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曹操、刘备、孙权等重要人物的事迹和特点。

3、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文化发展。

三、学习难点1、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评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四、知识梳理(一)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加上天灾频繁,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地主纷纷拥兵自重,形成了众多割据势力。

(二)曹操势力的崛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等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

他在政治上推行屯田制,解决了粮食问题;在用人上唯才是举,招揽了大批人才。

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

(三)赤壁之战曹操企图一举统一南方,率领大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暂时无力南下。

刘备趁机占领荆州,进而夺取益州和汉中,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蜀汉政权。

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占据扬州、交州等地,建立了东吴政权。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五)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

蜀汉: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实行依法治蜀。

东吴:依靠江东士族,实行世袭领兵制。

2、经济曹魏:推行屯田,兴修水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蜀汉:发展农业,重视盐业和织锦业。

东吴:开发江南,推广牛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3、文化文学: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等的诗歌创作,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

科技: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马钧发明了翻车,提高了灌溉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有关知识点。

2、了解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了解三国鼎立后的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学习重点:赤壁之战;
学习难点: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黄河中下洲的和
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基本上统一了。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三、魏、蜀、吴三分天下
2、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兴修,继续实行。

(2)蜀国:以治国,赏罚分明;减轻,兴修,鼓励;对少数民族采取政策,加快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3)吴国:组织农民,推广中原的先进;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现在的台湾),加强了的联系。

思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大重要战役,那么它们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思路引导:比较认识两大战役的影响,得出结论。


达标检测
1、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官渡之战
2、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A、袁绍
B、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似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马陵之战
4、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古代有许多称谓,三国时期称为()
A、夷洲
B、琉球
C、流求
D、小琉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