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与冠心病评价(精)

合集下载

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评估

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评估

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评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人们越来越关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家族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本文将就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进行评估。

一、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基本概念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或过低。

常见的血脂异常有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而冠心病则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绞痛等症状。

二、家族遗传与血脂异常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家族遗传关系密切。

家族遗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垂直遗传,也就是指由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方式;另一种是横向遗传,即家族成员之间的遗传关系。

这些遗传因素可以影响血脂代谢的过程,进而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

在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情况下,一方或双方父母患有血脂异常,会使子女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明显提高。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的存在,与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家族遗传与冠心病的关系冠心病多种风险因素中,家族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较为显著。

研究发现,家庭聚集性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常人,这为家族遗传与冠心病的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家族遗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主要通过遗传基因的方式来实现。

一些基因可以影响脂肪代谢过程,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进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例如,ApoE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冠心病患病的可能性。

四、评估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方法为了评估血脂异常患者家族遗传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家族病史收集:询问患者家庭中是否有血脂异常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情况,收集相关病史资料。

2.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分析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

这需要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并送检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血脂异常指标分析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血脂异常指标分析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血脂异常指标分析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血脂异常指标的分析和心血管病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1. 血脂异常指标的分析血脂异常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1.1 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指人体内血浆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胆固醇水平应该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为3.10-5.20mmol/L。

若总胆固醇高于正常范围,则说明患者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指血浆中含有的主要胆固醇物质,对血管壁的损伤和斑块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人群的LDL-C水平应该保持在2.07-3.10mmol/L之间。

若LDL-C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存在高LDL-C血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的一种载体脂蛋白,被认为对心血管病具有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HDL-C 水平应该保持在1.04-1.55mmol/L之间。

HDL-C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1.4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是指血浆中主要的三酰甘油,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TG水平应该保持在0.56-1.70mmol/L 之间。

若TG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
马志毅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7(023)023
【摘要】血脂成分与冠心病及流行病学总胆固醇(TC)Framingham心脏研究等前瞻性研究均揭示总胆固醇(TC)水平在2~5.72mmol/L时,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稳定,但当超过此水平时,冠心病的发病率随TC的升高而增加。

多因素干预试验(MRFIT)对成年男性随访6年的结果表明,血浆TC的浓度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及危险度呈正相关,如TC水平为5.2mmol/L相对危险为1.0;TC值在3.9mmol/L相对危险为0.7;TC值在6.5mmol/L时危险加倍;TC水平在7.8mmol/L时,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再加倍。

我国上海对9021例不同性别居民随访8~13年发现,胆固醇水平相差10%,冠心病的死亡危险相差23%。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马志毅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血脂与冠心病(1) 1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J], 吴锡桂
2.血脂异常的治疗第2讲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J], 陆宗良;顼志敏
3.血脂异常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 [J], 谢玉霞;武刚;刘文宁;杨洁;张静;梁铖
4.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J], 杨琛
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冠心病PCI术后伴血脂异常患者抗血小板效果研究 [J], 岳彩娟;王婧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评价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

自20世纪以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成为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是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的重要指标。

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含量升高代表身体存在炎症反应。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1.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同时,血脂异常也与ACS的发生有关系。

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是ACS的重要诱因。

因此,对于有ACS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血脂检测,以便了解其心脑疾病的风险。

稳定性心绞痛(SAP)是冠心病的一种慢性发作形式。

相对于ACS,SAP的症状较为轻微,通常不需要紧急处理。

在SAP的诊断中,hsCRP和血脂的检测同样能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3. 对于冠心病预防的指导作用冠心病的预防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的。

在预防中,hsCRP 和血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项研究显示,血清hsCRP含量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检测其hsCRP含量,并根据其炎症反应水平进行早期干预。

另外,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预防中同样需要加以注意。

定期检测血脂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hsCRP和血脂的检测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为医生判断疾病的发生和预后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帮助。

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如何评估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如何评估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如何评估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公认的一种常见、严重且具有高致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它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和评估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解读正是评估这种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主要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

正常情况下,血脂水平应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若超过正常范围,则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有益和不良的。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LDL-C是一种“坏”胆固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LDL-C水平过高时,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HDL-C是一种“好”胆固醇,其主要作用是帮助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减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因此,HDL-C水平过低,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甘油三酯是一种体内脂肪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来源于饮食。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异常指标解读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针对血脂检验中的异常指标,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来评估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成人总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200毫克/分升以下。

若总胆固醇水平超过240毫克/分升,则被认为是高胆固醇血症,这意味着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对于LDL-C水平,该指南建议根据个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来确定相应目标值。

对于一般人群,如果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目标LDL-C 水平为小于160毫克/分升;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风险人群,目标值应控制在不同的范围内,如小于70毫克/分升。

因此,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评估自己的LDL-C水平是否超出了目标。

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评价

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评价

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评价曲环【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00)022【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常规治疗,包括稳定粥样斑块、调酯,抑制交感神经奋性,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测定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血清胆固醇(TC)的水平变化,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其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HDL-C低于对照组,LDL-C、TG和TC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远小于观察组(96.0%),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指标,改善血脂水平,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能够预防二级冠心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总页数】3页(P5081-5083)【作者】曲环【作者单位】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广东深圳 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疗效观察 [J], 杨劲松;杨海松2.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J], 李琨;黄建乐;程若洲3.血脂康胶囊治疗对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临床观察 [J], 杨全坤4.血脂康胶囊对于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浆血脂水平、CK水平的影响分析[J], 刘延才;郑联根;李明;贾治生5.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J], 陈学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摘要:一、冠心病危险因素概述二、实验室检测指标1.脂质代谢异常2.炎症标志物3.凝血功能异常4.基因多态性正文: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多样化,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而在实验室检测中,有以下几个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首先,脂质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都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其次,炎症标志物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等,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而预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再者,凝血功能异常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

此外,基因多态性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基因型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的差异。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例如,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多态性等,都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从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了解并掌握这些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冠心病发病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也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血脂、炎症状态、凝血功能等指标,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授课时间:2018-7-5主讲人:赵海松<副主任医师)参加人员:一、血脂异常的检出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而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群。

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也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 C HDL-C和TG测定。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b5E2RGbCAP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p1EanqFDPw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二、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表4>表4血脂水平分层标准分层TC LDL-C HDL-C TG合适范围v 5.18 mmol/L v 3.37 mmol/L 》l.04 mmol/L v 1.70 mmol/L边缘升高(200 mg/dl> (130 mg/dl> (40 mg/dl> (150 mg/dl>升高 5.18 〜 6.19 3.37 〜 4.12 》1.55 mmol/ L 1.70 〜2.25mmol/L降低mmol/L mmol/L (60 mg/dl> (150 〜199mg/dl> (200 〜239 mg/dl> (130 〜159 mg/dl> v 1.04 mmol/L 》2.26 mmol/L》6.22 mmol/L 》4.14 mmol/L (40 mg/dl> (200 mg/dl>(240 mg/dl> (160 mg/dl>1. TC: 我国队列研究分析结果显示:TC从 3.63mmol/L(140mg/dl> 开始,随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评价赵水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二者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由此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所以,血脂异常的实质是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从临床角度研究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主要集中在血浆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是否为冠心病独立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也有不少文献涉及到载脂蛋白(Apo)AI、Apo B或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前的大量研究结果已充分表明, 血浆TC或LDL-C水平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与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血浆HDL-C水平低下已被公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也逐渐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提示, Apo AI 低下、Apo B升高和Lp(a)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应特别重视血浆TC和LDL-C升高,同时也应关注HDL-C低下和甘油三酯升高。

1 血浆(清)总胆固醇(TC)血浆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人群TC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各地区调查所得参考值高低不一,以致各地区有各自的高胆固醇血症划分标准。

当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提倡按照引起冠心病发病危险性的高低来划分TC水平。

199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了中国人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而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 III)所制定的TC标准与国人稍有不同(表1)。

表1 中国血脂防治建议和美国ATP III对血浆TC水平划分标准------------------------------------------------------------划分标准中国美国血浆TC(mmol/L) 血浆TC(mmol/L) ------------------------------------------------------------合适水平<5.2 <5.2临界高值 5.2~5.7 5.2~6.2高脂血症>5.7 >6.2------------------------------------------------------------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

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以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 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2)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3)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和受体基因突变等。

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虽然将血浆TC<5.2 mmol/L(<200mg/dl)划分为合适水平,但并不等于其为正常值。

新近的研究表明,对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只要其血浆TC>3.5mmol/L(>135mg/dl), 就应进行降胆固醇治疗。

2 血浆甘油三酯(TG)临床上测定的血浆TG代表所有脂蛋白中的TG,由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主要成分是TG,所以血浆TG升高反映了这两类富含TG的脂蛋白的升高。

人群中血浆TG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TG水平的个体内与个体间差异都比TC大。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对空腹血浆TG水平划分界限为小于 1.7mmol/L(150mg/dl)。

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III)中,规定正常血浆TG:<1.7mmol/L(<150mg/dl);临界高值血浆TG:1.7~2.3mmol/L(150~200mg/dl);增高血浆TG:>2.3mmol/L(>200mg/dl);重度升高血浆TG:>5.7mmol/L(>500mg/dl)。

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前者多有遗传因素,其中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等;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多为糖尿病、肾病或药物等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人群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TG水平高于一般人群。

但是,冠心病患者血浆TC 和LDL-C也较一般人群高。

目前认为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随高胆固醇血症或血浆HDL-C降低等情况时血浆TG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当血浆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我国成年男性血浆HDL-C多在1.16~1.42mmol/L(45~55mg/dl),女性比男性高,多在1.29~1.55mmol/L(50~60mg/dl)。

血浆HDL-C水平随年龄的变动较小。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认定血浆HDL-C<0.9mmol/L(<35mg/dl)为异常;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二次指南(ATP II)中也是同样的标准,但是,在ATP III中,则定为<1.0mmo/L(40mg/dl)。

血浆HDL亚类的比例在文献报道中不很一致。

HDL-C中HDL2-C大致占40%,HDL3-C大致占60%左右。

女性HDL2-C高于男性;HDL3-C的男女差异较小。

血浆HDL-C的高低也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浆TC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

肥胖者血浆HDL-C也多偏低。

吸烟可使血浆HDL-C 下降,而少至中量饮酒和长期体力活动会使血浆HDL-C升高。

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状态时可伴有低血浆HDL-C。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往往伴有低血浆HDL-C。

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浆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

血浆HDL-C低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浆HDL-C增高(>1.55mmo/L, 即60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

4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LDL-C测定可采用公式计算,也可采用沉淀法测定。

Friedwald原公式按旧单位(mg/dl)计算,假设血浆VLDL-C为血浆TG量的1/5(以重量计),则: LDL-C (mg/dL)=TC-(HDL-C+TG/5);按法定计量单位计,则应为LDL-C(mmol/L)=TC-(HDL-C+TG/2.2)。

应用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非常简便,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血浆TG<4.5mmol/L)还是比较准确的,故较为实用,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检验室多采用此方法。

沉淀法直接测定LDL-C在准确性方面虽较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有优势,但同样存在一些不足。

血浆LDL-C水平随年龄上升而上升。

上述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血浆LDL-C水平。

由于TC中的主要部分是LDL-C,故LDL-C与TC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在ATP III中将血浆LDL-C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表2)。

表2 ATP III中有关血浆LDL-C水平的分类---------------------------------------------划分标准血浆LDL-C(mmol/L)---------------------------------------------最适的<2.6接近或高于最适的 2.6~3.4临界升高 3.4~4.1升高 4.1~5.0非常高≥5.0---------------------------------------------血浆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过去只测定血浆TC,以此间接估计血浆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危险性评估。

5 血清载脂蛋白AI血脂正常者血清Apo AI水平多在1.2~1.6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

HDL组成中蛋白质(载脂蛋白)约占50%,蛋白质中Apo AI约占65%~75%,而其他脂蛋白中Apo AI极少,所以血清Apo AI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但是,HDL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病理状态下HDL亚类与组成往往会发生变化,故Apo AI 的升降不一定与HDL-C变化完全成比例。

有研究报道, Apo AI测定较HDL-C 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能更有价值。

6 血清载脂蛋白B不论男女,Apo B水平随年龄上升,但70岁以后不再上升或开始下降。

血脂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1g/L范围内。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VLDL和Lp(a)颗粒中均含有一分子Apo B100。

大约有90%的Apo B100分布在LDL中,故血浆Apo B主要代表LDL水平,它与血浆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Apo B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LDL-C相似。

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Apo B100血症而LDL-C 浓度正常的情况,提示血浆存在较多小而致密的LDL,所以对于LDL-C正常者测定Apo B100, 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对8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追踪观察降脂治疗后血浆LDL-C、TC、HDL-C、Apo AI、Apo B100浓度对预测冠心病主要事件(心肌梗死和各种原因死亡)的价值, 结果表明治疗后Apo B100和Apo AI浓度预测价值最大。

所以,研究者认为,分析已接受降脂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宜测定Apo AI和Apo B100浓度。

虽然, 有关这两类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已经国际标准化,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不十分令人满意。

同时, 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所以, 现阶段并不推荐在临床上常规测定Apo AI和Apo B100。

7 血浆脂蛋白(a)正常人群中血浆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高达1 000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00mg/L以下,文献中的平均数多在120~180mg/L,中位数则低于此值。

通常以300mg/L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血浆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家族性高Lp(a)与冠心病发病倾向相关。

男、女之间与不同年龄间无明显差异。

环境、饮食与药物对Lp(a)水平影响也不明显。

在严重肝病时Lp(a)可下降。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血浆Lp(a)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