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脂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高血脂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供应的丰富多样化,高血脂症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高血脂只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指标,但事实上,它与许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有关。
本文将探讨高血脂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的建议。
一、高血脂与心血管风险因素1.1 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一般来说,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
单核细胞在动脉壁中沉积,并形成斑块,限制了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增加了发生斑块溃塌、栓子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高胆固醇水平会降低心脏供氧能力,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
1.2 高血压和高血糖对心血管健康的关联与高血压和高血糖相比,高血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被认为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因素。
然而,当这些风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对心脏和动脉健康的影响将倍增。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种复合影响。
因此,在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时,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
二、高血脂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2.1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展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皮受损、斑块形成等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疾病。
许多长期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与冠心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2 降低血脂水平的治疗策略降低血脂水平已成为预防和管理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饮食摄入和增加体育锻炼外,药物治疗也是常见的选择。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并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一些新型的药物如PCSK9抑制剂也在最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三、预防和管理高血脂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3.1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管理高血脂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分析与探讨

【 中图分类号1 5 1 4. R 4
【 文献标识码1C
【 文章编号】1 7 — 2 0 2 0 )O c 一 6 — 2 6 3 7 1 (0 8 1 ()0 0 0
1 . 计 学方 法 4统
高脂 血症 的发 病率 在逐 年 提高 . 重威 胁 人们 的生 命 健 严 康。 全身 动脉特 别是 心脏 的冠 状血 管与 血 中高胆 固醇 和三 酰 甘 油相 关 ,或 由于失去 高 密度 脂蛋 白的保 护作 用而 硬 化 , 因 此在 高血脂 的基 础上 , 心病 的 发生 率会 增 高 。本研 究对 各 冠
1 . 断标 准 2诊 按 照 19 9 7年 中华心 血 管杂 志颁 布 的 《 血脂 异常 防 治建
与 对 照 组 比较 ,P O 5, 显 著 性 差 异 ; 对 照 组 比较 , n0 , 柙(. 有 0 与 5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议》 划分 血脂分类( 临床分类 , 诊断为 I型高胆 固醇 血症 : 血清 总胆 固醇 fC 水 平增 高 ,CI57mmo / ;I 混 合 高 脂 血 T) T> . L L I型 症: 清 T 血 C与 三酰 甘 油fG 水 平 都 高 ,G≥1 2 mm L L 1) r T . o/ , 7 T >57m L L; CI . mo / Ⅲ型高 三酰 甘油 (G 血 症 : 清 T T) 血 G水 平 增 高 , G≥ 17 T .2 mm0/ I 低 高 密 度 脂 蛋 白血 症 : 清 IL; V型 血 HD — L C水平减 低 . 高密 度脂蛋 白胆 固醇( D _ )0 o/ 。 H L C< . mm lL 9 冠 心病 在病 历 中 已明确 诊 断 。 高血 压诊 断按 照 WHO标 准 :
高血压 血脂 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

高血压血脂血糖与冠心病的关系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冠心病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这些疾病经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而且它们之间还会相互影响。
下面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介绍。
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压力持续升高,对心脏、脑、肾等器官造成损伤。
而冠心病则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使心脏肌肉不断增大,心脏可能由于心肌肥厚和代偿能力受限而发生心力衰竭。
此外,高血压还会影响心脏的血供。
如果高血压严重的话,血压升高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率。
血脂与冠心病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浓度异常,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超标的血脂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LDL-C的水平增加。
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它可以沉积在血管壁内导致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
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可以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血糖与冠心病血糖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同时糖尿病也是我国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基础病之一。
糖耐量异常是指体内糖的代谢不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血糖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使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增加。
高血糖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血糖异常还可以导致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综合影响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常常同时存在,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使冠心病的风险更加增加。
举例来说,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可以协同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脏病或中风的发生;血糖异常和高血压可以加速心脏和肾脏疾病的进展。
脂蛋白(a)等代谢紊乱对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探讨

脂蛋白(a)等代谢紊乱对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探讨【摘要】目的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TCh、TG、HDL-C、LDL-C采用酶法,LP(a)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 CRP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得出检验参数。
结果LP(a)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关键词】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As) 脂蛋白(a)[ LP(a) ] 血脂【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1-01脂蛋白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脂蛋白(a)[ LP(a) ]的水平升高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版成人治疗指南(NCEP-ATPⅢ)已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作为调脂治疗的第二目标,国外有前瞻性研究报道n-HDL-C在评估冠心病风险中优于LDL-C ①,国内的许多临床研究也支持这一点②③。
本文研究了125例冠心病患者脂蛋白代谢指标,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旨在探讨脂蛋白代谢紊乱对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1.1病例组选择2008年期间于本院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38-7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
门诊体检时发现的隐匿型冠心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2-65岁。
均排除免疫性疾病及近期感染。
1.1.2对照组选择2008年期间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6-66岁。
均无肿瘤、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血脂变化的意义

性 。所有研 究对象 经测血 压 、 系统查 体 、
心 电图 、 胸 透 、 及 生 化 全 项 、 X线 B超 内分
泌检查 , 均排 除痛风 、 恶性 肿瘤 、 糖尿病 、 3 讨 论 肝硬化及肾病。
12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 均 于 清 晨 空 腹 采 取静 脉 血 , 测定 血 u 水平 及 血 浆 总 胆 固 A
异( P>00 ) . 5 。高血压组 、 心病组 以及 冠
对 照组 高 u A血 症 检 出率 分 别 为 2 . % 、 32 1. % 、.% 。相 关 分 析 显 示 , u 与 9 3 49 血 A T G呈 正 相关 ( = .6 , 00 ) r 0 13 P< . 5 。
20 0 7年 6月在我院心血 管专科住 院的高
压 的药 物 , 如噻 嗪类 和 袢利 尿剂 的使 用
减 少 了 U 的排 泄 , 结 果 也 导 致 u A 其 A升
e 等 报 道 , 血 压发 病 随 u b 高 A u A为 黄嘌呤氧 化酶 、 黄嘌 呤脱 氢酶 高 。Sly 降解嘌呤 的代 谢产物 。血 u A水平 增 高 水平增加而升高 , A是高血 压发病 的 中 u 主要为清 除减 少 所致 , 同时 与 嘌呤 过量 介体 。血脂异常是动 脉粥样 硬化及冠 心 合成有关 。心 血管 系统 中 产生 u 的部 病 的易患 因素 , et r A G re 等 ( 9 1年 ) l 15 首
定 的联 系 。本 研 究 对 自 20 0 6年 1 至 2月
13 统计学 处理 .
全 部 数据 采用 S S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 组 ( 00 ) HD — PS P< .5 , LC 低于对照组 ( P<00 ) 而 u . 5 , A浓度升 高
-三高-因素与冠心病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探索

“三高”因素与冠心病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探索目的探究”三高”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与冠心病临床发作之间的关联,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2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冠脉CTA 检查,然后依据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以χ2检验、Logistic 回归、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三高”因素与冠心病发作的关联。
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冠心病发病率在年龄、TC、TG、LDL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显示冠心病发作与TC及年龄关系密切(P<0.05);组间各参数t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TC及LDL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T、HDL及LDL的ROC曲线AUC值均50%的为非冠心病患者。
此外,高血压154例,糖尿病60例,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总胆固醇(TC)≥5.18mmol/L的73例,甘油三酯(GT)≥1.70mmol/L的64例,高密度脂蛋白(HDL)50%);以χ2检验、Logistic 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各参数均数对比;最后对血脂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四项指标对冠心病发作的预测价值。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影响冠心病发作的单因素分析冠心病发作率在年龄、血清TC、TG和LDL 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影响冠心病发作的多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TC、TG、HDL、LDL、FBC和2hPBS为X变量,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组为Y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仅TC和年龄被筛选出来,其余被剔除。
2.3组间各参数均值的比较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组在年龄、血清TC及LDL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例分析

❖ 伴随症状: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难、虚弱、出汗、 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或青灰等。
❖ 持续时间:心绞痛通常持续3-5分钟、一般不超过 15分钟,而心梗所致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药物 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
β-受体阻滞剂
C
CCB类
调脂药物
❖ 1.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日 氯吡格雷75mg, 口服,1/日
小结
1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ABCD方案
3个监护点
2
Thank You!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达140/100mmHg,平时口服安 博维降压,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糖尿病病史2年, 平时口服二甲双胍降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餐 后血糖控制在6-7mmol/L。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1不稳定型心绞痛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管腔 狭窄 阻塞
管腔 痉挛
缺血 缺氧 坏死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 缺血性心肌痛
隐匿性冠心病
❖ 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散至左上臂、肩及 背部,发生在静息时或活动时。
硝酸酯类药物
பைடு நூலகம்药物
硝酸甘 油
药理作用
作用特点
注意事项
起效快,疗效持续
时间短。
可能出现头痛、面
硝酸异 扩张静脉 山梨酯 和动脉,
起效较慢,作用维 部潮红、眩晕、心
7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

7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是老年患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迅速发展起来的领域之一。
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我所70岁以上老干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在干休所休养10年以上及年龄在70岁以上的军休干部315人,平均年龄73.5岁。
1.2 诊断标准血脂异常定义为血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dl),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L(14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40mg/dl),或是服用调脂药物的情况下,血脂水平已控制在正常范围。
冠心病诊断标准,见[1]。
即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下移0.1毫伏或有心绞痛的典型表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内径≥50%。
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
1.3检测方法2011年4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健康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4项。
1.4 统计学处理用队列研究方法,计算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度(RR)。
表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RR=1.54 95%可信期间为(1.02~2.41)2 结果见表3 讨论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HDL-C降低、LDL-C升高、TG和TC升高都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最新进展提示[2],H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LDL-C水平与AS的发生呈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采
用血压测量和血脂测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在单纯冠心病患者中apoA
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组。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
康人组。
结论当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时,再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apoA的持续降低及apoB的持续增高。
关键词:血脂;冠心病;高血压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ys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studied b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blood lipid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group,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Conclusion when healthy people develop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will further decrease apoA and apoB.
Hyperlipidemia;co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即使经
过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1]。
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构成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
要血脂异常表型[2]。
迄今为止,大量临床发现,即使在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至正常后,仍然会发生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血管病的共同特点
是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缩小,导致其顺应性较小,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动
脉压增大,即: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它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
据统计,高血压患者
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血压者相比,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较早、病情较重。
高血压促
进AS的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
研究证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
脂质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黏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的黏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进AS
的发生。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apoAI、apoB及apoAI/apoB比值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
心病时的异常,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0月~2017年9月门诊、住院、体检患者,选择其中确诊
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正常人群120例。
纳入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即凡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冠心
病诊断标准依据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即冠脉造影示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定为冠
心病。
排除标准:均剔除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及曾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ISFC/WHO制定的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血压测量: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标准化测量,受测者测量前至少休息5 min,30 min内无吸烟、饮咖啡、喝茶,排空膀胱,采用坐姿,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
记录血压值。
冠心病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判:冠脉造影示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
血脂测量:对四组人群抽取清晨空腹12 h后采集静脉血5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poA,apoB的值并计算apoA/apoB的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单纯冠心病患者中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组。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组。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组、apoB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3 讨论
高密度脂蛋白(H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apoAI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的主要结构蛋白,占HDL-CHOL总蛋白的60%~70%,apoAI的测定可直接反映HDL-CHOL的水平。
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血清HDL-C每增加0.40 mmol/L,
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此研究的结果说明在健康人中,apo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的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
说明在心血管病变过程中,当人们患有单纯冠心病时,其apoA含量已发生明显下降,apoA含量继续下降,便发生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血液中的胆固醇约60%是在LDL内。
apoB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LDL-CHOL总蛋白含量的97%,存在于LDL的表面,细胞识别和摄取LDL主要通过识别apoB实现。
所以,apoB增多时,即使LDL水平正常,也可使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此研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apoB的值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而单纯冠心病组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说明在健康人发展为单纯冠心病时及再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apoB的值呈正相关作用。
apoAI/apoB比值降低<1可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指标。
比单独测定apoAI或apoB更有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apoA/apoB的值最高,与健康人组及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单纯冠心病组其值与健康人组亦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由当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时,再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apoA的持续降低及apoB的持续增高。
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apoA降低还是apoB升高,或者二者同时引起的,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未探讨出来。
参考文献:
[1]Miller M,Cannon CP,Murphy SA,etal.PROVE-IT TI MI 22 Invstigators.impact of triglyceride levels beyo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PROVE-IT TI MI 22trial.J am Coll Cardiol,2008,51:724-730.
[2]Fruchart JC,Sacks FM,Her mans MP,et al.The Residual Risk Reduction initiative:A call to action to reduce Residual vascular Risk in dyslipidemic patients. A condensed position paper by the Residual Risk Reduction Initi ative(R3i).Diabetes Vasc Dis Res,2008,5:31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