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级别:小学三年级学科:自然与社会主题:表里的生物目标:- 理解生物的分类- 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一些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教学准备:- 幻灯机或投影仪- 图片或卡片展示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个透明的储物盒或透明的玻璃容器- 不同动物的塑料模型或图示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动物。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们长得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的生物知识,了解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步骤2:探索动物的外部特征(10分钟)1. 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或卡片,并与学生分享它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让学生大声说出他们注意到的共同特征,例如:脚、尾巴、鳞片、羽毛、鼻子等等。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步骤3:探索动物的内部结构(15分钟)1. 准备一个透明的储物盒或透明的玻璃容器,并放入一些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动物塑料模型或图示,例如:鱼鳃、鸟喙、兔子的牙齿等等。

2. 现场观察这些模型或图示,并向学生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鱼鳃帮助鱼类呼吸、鸟喙帮助鸟类捕食。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动物为什么有着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帮助动物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

步骤4:巩固与评估(10分钟)1. 分发绘图纸和颜色铅笔给学生。

2. 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动物,绘制它的外部特征,并在图画中标注出它的一些内部结构和功能。

3. 收集学生的绘图,并评估他们对动物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的理解。

步骤5: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课堂中讨论的内容,并强调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研究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发现。

提示:- 在展示动物图片或卡片时,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可能已经熟悉或曾见过的动物,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6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6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6表里的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讨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抓细节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抓细节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抓细节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图图视频,引出图图是个爱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

过渡:今天这节课啊,我们要认识这位朋友,从小也特别爱观察,善思考,爱质疑,他就是--冯至(板书)揭题。

简介作者。

师:上课前,老师有个小任务,来,看一看,谁的眼睛亮。

(课件出示)出示会认的字(开小火车读一读)清脆嘀嗒拦住玻璃丑恶恐怖蝎子蛰钵子蝈蝈师:读得真棒,那哪位孩子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举手,教师指名说,其他学生认真听。

过渡: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小时候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当作者听到表里面发出清脆的声音时,觉得表里一定关着一个生物,真的关着一个活{的生物吗“我"解开这个谜底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设计意图:检查词语环节的设计和主要内容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深入文本,理解感悟。

1.师: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反馈。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生物主题: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 学习和认识各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2. 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讨论它们的外部特征和习性。

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共同选择一个动物,用透明纸和彩色笔勾勒出该动物的形状。

然后用剪刀和胶水处理透明纸,制作一个双层模型。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讨论该动物的外部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理解(10分钟)教师将生物课本中的动物内容分发给学生,学生阅读和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对动物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4. 进一步研究(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类型的动物。

学生在课外时间调查该动物的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准备短时间内的报告。

5. 发表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他们的报告,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并提醒学生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6. 小结(5分钟)教师回顾课堂内容,与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评价方式:1. 学生的双层模型和报告的质量;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3. 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能力的展示。

教学资源:1. 动物的图片素材;2. 透明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3. 生物课本;4. 研究调查资料。

7. 拓展(20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寻找并记录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研究报告汇总,形成一个小型的动物百科全书。

学生可以利用绘画、图片、文字等方式呈现他们所了解到的动物信息。

8. 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

学生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动物特征和习性,模仿它们的动作、声音和行为。

其他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猜出他们所扮演的动物是什么。

《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表里的生物》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父亲,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思考下列问题。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五单元
课题
表里的生物
课时
第6、7课时
课型
以文带文
总14课时
教学
内容
“一主”பைடு நூலகம்表里的生物》
《主题阅读》 :《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
《你读我诵》 :《时钟》




写了什么
本文叙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为什么写
板书
设计
16.表里的生物 思考 观察 探索
作业设计
课堂
作业
完成正式作业。
家庭
作业
1、2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你的童年趣事写一写。
3、4号学生抄写生字、词语,完成课后第一题。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有疑惑,但是整段侧重于表现美妙声音带来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
1.童年的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2.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宝?
五、“两翼”带文
自由读《主题阅读》中的《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完成课后练习题。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公开课PPT课件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公开课PPT课件

合作学习 第2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
处? 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 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 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 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 什么声音?
牛 百灵鸟 鸭子
鹦鹉
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 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

海浪

这块手表能够发出 声音,里面有生物吗?
16 表里的生物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或询问同学。
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 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2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
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 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 表打开了,我问:
“ 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来印证刚才表述 的观点。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 敢,因此很痛苦。 你能体会到什么?
因没有满足好奇心,“我”感到很痛苦。
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 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 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 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当时还小,以为是表里的生物 发出的“滴嗒,滴嗒”的声音,并天真地 相信了爸爸的话,以为有一个小蝎子在表 里。后来渐渐长大,明白了钟表的原理, 于是不说了。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表里、生物、机械”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观察和想象,把握文章的科学内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手表或钟表?里面的小零件和机械结构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就是一篇关于手表内部世界的有趣描述。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表里的生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随即板书:神奇、有趣、好奇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述了表里的生物?这些描述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想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1)描述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抓住“极小、精细、复杂”等词语体会表里的生物虽小但构造复杂的特点。

教师随即板书:构造复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幻想、推测、想象”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教师随即板书:好奇热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表里的生物-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2.探索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3.讲述天空中的珍珠——云和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3.珍珠云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神话故事。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看图、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2.讲授(30分钟)1.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

介绍生物的基本分类九门和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方式、幼儿期生活、毛发等特征,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区别和相关生命现象。

2.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周年生活规律。

通过实例讲解,包括种子由风和动物带来到新的地方生长,还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生活方式变化,让学生们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珍珠云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神话故事。

通过图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珍珠云的特征和在不同神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活动(40分钟)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到小组中,根据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现象,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并找出每种生物的典型特征。

并通过讨论了解生物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之处。

2.种子传播游戏。

通过游戏让小组之间模拟种子传播的过程,让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传递种子,了解植物种子的分类和传播方式,并且感受到植物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存活的困难程度,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珍珠云图形创作。

利用废纸等材料,让学生们根据珍珠云的形态特征进行图形创作并给其配上不同神话故事的象征意义。

4.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记忆深刻。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介绍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准备1.ppt2.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小学语文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本班共有45名学生,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功底弱。

教学本课,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讨论交流,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感。

3重点难点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表里的生物》。

2【讲授】新课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表里的生物》。

(二)回忆旧知。

1.复习字词。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故事。

)过渡:作者对表里的生物那样感兴趣,那么作者对表的好奇感是怎样产生的?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对表里的生物那样感兴趣,充满好奇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我对表的好奇感是怎样产生的?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对表里的生物那样感兴趣,充满好奇的?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自学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师深入到组内随机指导。

(五)汇报展示。

深入学习课文。

1.我对表的好奇感是怎样产生的?第2自然段,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也不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可表却能,这里作者将表发出的声音同蝉鸣和虫叫相比较,突出表的声音柔和、单调以及不停歇的特点,使我对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2.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对表里的生物那样感兴趣,充满好奇的?第5自然段:“他这么说……不许小孩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的生物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脆枣脆弱干脆又甜又脆
拦:拦挡拦截拦网拦堵拦路虎
怖:恐怖震怖怖畏怖惧阴森可怖
蟋:蟋蟀斗蟋蟀
蟀:蟋蟀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弹tán弹性dàn子弹答:dā答应dá答案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洪亮——嘹亮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猜测——猜想
反义词:
坚硬——柔软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

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句子解析:
1、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

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
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

之所以感到愉快,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5、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测爸爸的手表里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19):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第三部分(20~21):写“我”持续很久见人就说起父亲表里的蝎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