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法律条款

合集下载

常用法律条款刑事诉讼法

常用法律条款刑事诉讼法

二十四、没收物品/文件 《刑法》第64条。
《刑事诉讼法》第198条第3款:刑事没收决定应当由法院以判决形式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19条:
对不宜随案移送的物品(违禁品)、文件,原物不随卷保存,但应当拍成照片存入卷内,原物由公安机关妥为保管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移送主管部门处理或者销毁。
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不得对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作出刑事没收决定。对依据其他行政法规对违禁品作出的没收,不属于刑事诉讼范围。
二十五、扣押/解除扣押邮件和电报 《刑事诉讼法》第116条。
二十六、查询存款/汇款 《刑事诉讼法》第117条。
二十七、冻结/解除冻结存款/汇款
《刑事诉讼法》第117条:冻结。
十、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2款。
十一、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1款: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应当逮捕的,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刑事办案常用法律条文
一、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83条: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86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
二、不予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十、搜查 《刑事诉讼法》第109条。
二十一、调取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45条。
二十二、发还物品/文件
《刑事诉讼法》第198条第1款:发还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第118条: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扣押退还原主。

法律常识入门:十大常用法律条款

法律常识入门:十大常用法律条款

法律常识入门:十大常用法律条款想要了解法律,了解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法律的世界似乎太过复杂和晦涩难懂,常常让人望而生畏。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本文将介绍十大常用法律条款。

希望通过这个入门指南,能为大家消除一些法律上的困惑。

1. 合同条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签署合同,不管是租赁合同、购买合同还是就业合同。

了解合同条款对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

合同条款通常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等。

•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应阐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双方应遵守的规则和责任。

•违约责任:合同通常规定了一方违约时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争议解决方式: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双方在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可以选择仲裁、调解或诉讼等。

2. 劳动合同法条款劳动合同法是保护雇主和员工权益的法律体系。

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条款有助于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

•用工形式和期限:劳动合同应明确规定雇佣关系的形式和期限,比如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工资支付:合同应确立工资支付的方式和周期,并明确工资标准。

•工作时间和休假:合同通常规定了每日工作时间、工作日数以及休假的安排。

•福利待遇:合同应包括对员工福利待遇的规定,如社保、医疗保险、年假等。

3. 房屋租赁合同条款租房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常事。

了解房屋租赁合同的相关条款能够保护我们的权益。

•租期和租金:合同应明确规定租房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以及是否包含物业费和水电费等。

•维修责任:合同应明确规定房屋维修的责任,是租客还是房东承担维修费用和责任。

•房屋用途:合同应规定房屋的具体用途,一般为居住用途,是否可以用于商业经营需明确约定。

•其他规定:合同可能还包括对宠物、装修、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4. 婚姻家庭法条款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了解婚姻家庭法的相关条款对我们维护家庭和睦非常重要。

•结婚登记:法律规定了结婚登记的程序和要求,需要符合法定婚龄、无婚姻障碍等条件。

法律条文条款项

法律条文条款项

法律条文条款项作为 AI,我无法在给定字数限制下写出1000字的法律条文条款项。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简短的法律条文示例,您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进行修改和扩展。

示例法律条文:第一条:本法旨在规范公民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平衡,促进社会发展和谐。

第二条:公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权利和义务。

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歧视或剥夺公民的权利,也不得滥用权力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公民有权拥有和自由运用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非法侵占、损毁或限制私有财产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但不得恶意诽谤、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利益。

第五条:公民有权参加公民投票和选举活动,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选举和投票活动应公正、透明、秘密进行,保障公民的选举和被选举权。

第六条:公民有权接受教育和文化的培养。

国家应提供公平、公正、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第七条:公民有权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司法救济。

任何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的审判。

第八条:公民有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违法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公民有责任保护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公民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第十条:本法作为基本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应与本法保持一致,如有不一致,以本法为准。

请注意,以上示例法律条文属于概括性写作,具体法律条文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领域和国家法律体系来确定。

希望这个简短示例能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规定的人身保护条款(3篇)

法律规定的人身保护条款(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款。

第二条本条款所称人身保护,是指对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第四条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第六条本条款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第二章生命权第七条公民享有生命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第八条国家对公民的生命权给予特别保护,禁止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第九条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严重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接到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重大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生命权,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第三章身体权第十三条公民享有身体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身体。

第十四条非法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对非法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接到非法侵犯他人身体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在救治过程中,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身体权。

第四章健康权第十八条公民享有健康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健康。

第十九条国家对公民的健康权给予特别保护,禁止非法侵害他人的健康。

第二十条非法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非法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接到非法侵害他人健康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第五章姓名权第二十四条公民享有姓名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法律】了解常见法律条款及其适用范围

【法律】了解常见法律条款及其适用范围

【法律】了解常见法律条款及其适用范围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不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商业活动中,了解常见法律条款及其适用范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法律条款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适用情况。

1. 执行力条款执行力条款是合同中常见的一种条款,它规定了当一方违约时的补救措施。

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请求违约方进行赔偿、取消合同等。

执行力条款的目的是强化合同的执行力,保护合同双方的权益。

2. 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同中用于规定一方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

不可抗力是指非人为造成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罢工等。

当一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时,另一方不可以追究其责任或要求赔偿。

3. 保密条款保密条款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合同条款,用于规定当一方获取了另一方的机密信息时的保密责任。

根据保密条款,接受机密信息的一方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该信息的机密性,并且不能未经授权将该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违约条款是合同中用于规定一方违约时可能承担的责任和补救措施的条款。

一般来说,违约方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并承担其他法律后果。

违约条款的目的是鼓励合同的履行,防止任意违约。

5. 争议解决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用于规定当合同双方出现争议时,应采取的解决方式。

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包括诉讼、仲裁和调解等。

根据争议解决条款,合同双方要同意按照约定的方式解决争议,并且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仲裁地点或仲裁机构。

6. 违约责任条款违约责任条款是合同中规定双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的条款。

一般来说,违约方可能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支付违约金或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条款的目的是保护合同双方的权益,并强化合同的执行力。

7. 知识产权条款知识产权条款是指在合同中用于规定各方对知识产权的权益和使用方式的条款。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根据知识产权条款,合同双方要就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保护达成一致,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法规条款摘抄(一)2024

法律法规条款摘抄(一)2024

法律法规条款摘抄(一)引言概述:本文摘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款,旨在为读者提供法律知识和参考。

这些条款包括行政法规、刑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解读和归纳。

通过学习理解这些法律法规条款,读者可以增加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遵守法律。

正文:一、行政法规1. 行政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公告和施行四个环节,确保合法性和公正性。

3. 行政法规的违反者将会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二、刑法1. 刑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2.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刑罚、罚金、缓刑等。

3. 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4. 刑法还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素、责任划分和量刑准则等细则。

三、劳动法1. 劳动法是国家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规定。

3. 劳动法规定雇主对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支付合理的工资待遇等。

四、环境保护法1. 环境保护法是国家为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2.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3. 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为将面临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刑事追究等。

五、知识产权法1. 知识产权法是国家为保护知识产权并鼓励创新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2.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和使用方式。

3. 违反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行为将面临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产停业等。

总结:本文摘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款,涵盖了行政法规、刑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

法律条款大全

法律条款大全

法律条款大全第一章概述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法律条款大全,以便读者了解和熟悉各个领域的法律规定。

以下是各个领域中一些重要的法律条款:第二章民法1.自然人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人的权利和义务从出生时起开始,截至死亡时终止。

2.契约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合同是自愿订立的、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三章刑法1.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1)故意杀人数人的;(2)罪犯在杀人过程中还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3)暴虐手段杀人的;(4)其他情节恶劣的。

第四章劳动法1.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2.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超过劳动定额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加班费。

第五章企业法1.公司设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一条,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手续,取得公司法人资格。

2.股东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八条,公司股东的权益以其持有的股份数为限,不承担公司债务的责任。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1.专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三条,取得发明专利权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同他人订立合同,再许可他人实施。

2.商标注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商标注册应当依法经过商标局的核准,并发给注册商标证书。

结语以上是对各个领域中部分重要法律条款的介绍,仅供参考。

若需了解更多相关法律条款,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

治安案件常用法律依据(3篇)

治安案件常用法律依据(3篇)

第1篇一、概述治安案件是指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案件。

治安案件的处理涉及多个法律法规,以下列举了治安案件常用的一些法律依据。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治安案件处理的主要法律依据,以下列举了其中一些常见的法律条款:1. 第十三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2. 第十六条规定,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3. 第十八条规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4. 第二十二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5. 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三、刑法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治安案件,可能涉及刑法的规定。

以下列举了刑法中与治安案件相关的部分条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十六条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发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矿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六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云南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
第九条城镇违法建筑由违法建筑处置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以下简称消除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

乡村违法建筑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改正;形成建筑面积的,按照已形成全部建筑面积处每平方米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未形成建筑面积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可以拆除。

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镇违法建筑,应当拆除: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不符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
(二)在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擅自新建、搭建,或者利用建设工程(含居住建筑)擅自新建、搭建的;
(三)侵占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四)在主要街道、重点区域临街两侧擅自新建、搭建的;(五)存在建筑安全隐患,影响相邻建筑安全的;(六)导致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日照无法满足有关强制性标准的;(七)临时建设工程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八)法律、法规规定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
(一)国道不少于20米;
(二)省道不少于15米;
(三)县道不少于10米;
(四)乡道不少于5米。

属于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不少于30米。

公路弯道内侧、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筑控制区范围根据安全视距等要求确定。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不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拆除,有关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一)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扩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未经许可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的;
(二)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外修建的建筑物、地面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遮挡公路标志或者妨碍安全视距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钻探、挖筑鱼塘;
(三)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四)在河道滩地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

第三十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江河管理机构除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限期清除障碍或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一万元以下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杆作物的;
(二)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丁坝和各种建筑物的;
(三)围垦湖泊,或未经批准围垦河流的;
(四)未经批准或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防洪标准、工程安全标准整治河道或修建水工程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
(五)毁坏堤防、护岸、闸坝等设施,毁坏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讯照明等设施的;
(六)在堤防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钻探、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工程安全的活动的;
(七)在堤防、护堤地建房、放牧、开渠、打井、挖窑、葬坟、晒粮、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及未经批准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
(八)未经批准或不按照河道主管机关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矿、取土、淘金、爆破、钻探、挖筑鱼塘、弃置砂石、垃圾或者淤泥的;
(九)未经批准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房屋或者其他建筑设施,以及开采地下资源或者进行考古发掘的;
(十)在河道水文测验段面上下游保护范围内进行影响水文测验的活动的;
(十一)擅自在河道、湖泊设置或增大排污口、取水口的;
(十二)擅自在堤防上行驶机动车辆的;
(十三)擅自加高堤防堤身超过限定高程,危及对岸或上下游堤防防洪安全的;
(十四)擅自砍伐护堤护岸林木的;
(十五)汛期违反防汛指挥部的规定或者指令的。

罚款金额在二百元以下者,可由乡(镇)水利管理机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