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三历史精品复习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5讲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5讲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2.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 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战后,战胜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 织——国际联盟。 ③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 一步完善。 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3)评价 ①积极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 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十 六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5讲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欧洲民族

国家逐步形成。在国家利益冲突之中,国际法和外交制度逐步建立。

2.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国际法也得到进一步发

展,先后建立了世界上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深化 拓展
1.唯物史观——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中古时期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
城市的兴 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 起与发展 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
的第一推动力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 资本主义 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 的发展 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的经济根源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3.国家众多,常年征战,频繁缔约。
• 4.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 5.格老秀斯提出国家主权学说,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 1.以时间为序自主梳理国际法发展的脉络,并以自 己的方式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树、 时间轴等方式呈现) • 2.课堂探究:随着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国 际法也与时俱进,总结国际法发展趋势. • 3.评价
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 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
材料三▲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 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
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 逐渐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洛文尼亚语《圣经》版。法国、英国、 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律文件 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的《圣
:指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指主权国家在它们相互间交往 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
总和中。 世纪西欧存在民族国家吗?
材料:在封建的西欧, 是政治的基础, 是
社会的单元。
,像英
格兰、法兰西,基本上是一种地理概念。中世纪西
欧又是个天主教大世界,
是所有人共同的身
份认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古的西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4、 国家本位观淡化
各行为主体把关系全人类和平与安全、生存与发展等共同利益置 于首要地位
5、 国际法地位不断提高,效力得到强化
全体一致→大国一致
3.评价
积极意义:外交制度的建 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 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 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 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 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代西方民族国 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讲义

《近代西方民族国 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讲义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在探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兴起的背景和历程。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权力分散,封建领主各自为政,教会在精神和政治领域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运动的推动,欧洲社会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上,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诉求不断增加。

在贸易活动中,人们开始形成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商业规则,这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认同。

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对宗教和政治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更加关注世俗权力和国家的作用。

政治上,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和战争频繁,中央集权的趋势逐渐显现。

一些强大的君主通过战争、联姻和政治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权力,逐渐建立起了相对统一的国家。

例如,英国的都铎王朝、法国的波旁王朝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在 16 世纪至 18 世纪逐渐兴起。

民族国家具有明确的领土边界、统一的政府和法律体系、共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等特征。

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对国际法的需求随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它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应运而生。

首先,民族国家需要国际法来确定彼此的主权和领土范围。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属性,它意味着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最高的权力。

国际法通过确立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保障了各国的独立和自主,防止他国的干涉和侵略。

同时,明确的领土边界划分有助于减少领土争端和冲突。

其次,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的发展需要国际法来规范。

民族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需要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以保障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

例如,关于贸易关税、航海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规定,都需要国际法来协调和约束。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4.外交制度的的发展
•③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1)拿破仑帝国崩溃后,1815年•④,外欧交洲规各范化国、在法维制也化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
条约,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答案 A
跟踪练
4、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年)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
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约1275-1342年)更加系统
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
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
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 ) 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
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②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④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3)特征: ①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②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4)影响 ①思想:国家在人民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②政治: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
原则
扩大国际 法的应用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
1917
十月革命 开辟国际 法新阶段
1920 1928 1945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1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doc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1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doc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

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2.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3.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上述举措( )A.引发基督教改革运动B.动摇基督教至高权威C.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4.高建主编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一书指出,在国际法之父哥劳秀斯看来,国际法是处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这些准则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契约,而契约的遵守则来自自然法的效力。

这意味着( )A.国际法准则其实是一种契约B.国际法诞生的基础是自然法C.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守国际法D.国际法能减少国家间的冲突5.一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却最终并未加入,国际联盟最终为英法所掌控。

而二战后初期一直到60年代初这段时间的联合国大会却被人称为美国的表决机器。

这一变化实质上说明( )A.二战使美国的经济地位提高B.英、法两国遭受战争重创C.美国为二战胜利做出突出贡献D.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6.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渊源,知道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点西方的文官制度1.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②“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原因) 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①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②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4.影响积极(1)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1.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颁布了“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来形成了以其为代表的“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1)共同特征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020-2021学年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十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15世纪,促进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有()①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③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④A[14、15世纪,欧洲社会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①正确;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②正确;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③正确;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会对文化的垄断被逐渐打破,文化逐渐出现普及的现象,④正确。

故选A项.]2.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

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该经济政策()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A[由材料“新兴的商业资本家”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时间应为15—16世纪。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国家统治者需要商业资本家的发展来增加税收,同时商业资产阶级也希望获得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资本积累.故选A项.]3.“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

这说明()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D.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A[“专制之下无祖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观点。

在近代民族国家,增强民族意识的方法多为消灭封建制度,一定程度上表明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A项正确;其余选项说法均明显不符合史实。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法律、教化与民族、国家关系 第43讲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法律、教化与民族、国家关系 第43讲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和平解决 国家之间在发生纠纷或争端时,应当通过和平的方法予以解决
国际争端
善意履行 善意履行由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产生的、其作为缔约国参
国际义务 加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各项义务
主题一
主题二
2.唯物史观——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 的一种法律规范。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为自己确立各种具 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3)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具有 约束力。 (4)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影响国际法的威信和发展。
2.图解历史——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3.历史概念——国际法 指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指国家在它们相互间交往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总和,或者是指现代文明国家认 为在与其他国家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对它们具有约束力的特定行为规则的 总和。
学术前沿·拓宽度 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确立了英国国教。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 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 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 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 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达到了最高峰。
主题一
主题二
视角2近代西方国际法的发展及原因 材料 主要欧洲国家君主在对外战争战败后被废黜王权的概率
项目 时期 英国 法国 荷兰 西班牙
王权被废黜的百分比(%)
1498—1800年
1801—19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宝典 专制王权建立的意义
民族认同
+
竞争优势
$
民族国家的产生
背 景
语言
A B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衰弱和民族认 G 同观念的兴起,英、法等国民族
语言的地位逐渐上升。
E
战争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 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还促进 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学霸笔记
1.个人对国家的忠诚逐渐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 忠诚,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2.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
历史影响 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专制王权
背 景
15世纪前后
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
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学霸笔记
1.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 2.提高了国家的凝聚力。
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专制王权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表 现
时期
发展历程
十月革命后 一战后
1945年6月 二战后
苏联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 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联,1928年签订 非战公约
签署《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
方 面
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
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得分宝典 近、现代国际法的特点
近 代
博 学 强 记
• 区域性较强,国际法主要适用于欧洲; • 协定国际法走向繁荣,国际条约大量增加; • 战争中对人道主义的关注; • 国际仲裁制度进步; • 国际行政联盟成立; • 海洋法得到发展,如公海自由、领海制度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将自己的印记烙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但在一系列解放战争胜利之 后,战胜国竭力争取恢复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的封建秩序。在1814年到1815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上, 欧洲列强按照势力均衡的原则,将欧洲大陆重新划分为诸侯国和专制君主制国家,通过谈判重新确定了各 国领土范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维也纳体系( B ) A.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毁于一旦 B.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使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D.主张极力惩罚法国
民族国家的产生
特 征
民族国家由单一族群或多
1
个族群组成。
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
2 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
语言或体制。
得分宝典 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
中世纪末西欧 工商业发展。
宗教原因 宗教改革的影响。
战争原因
中世纪后期的王朝 战争极大地加速了 民族归属感、认同 感的形成。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得分宝典 近、现代国际法的特点
现 代

• 国际社会组织化,国际组织数量增大,活动范围扩大,国际法的约束力增强;

• 国际法的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法基本适用于整个国家社会;

• 国际法向国内法渗透,国际条约对国内法的影响增大;

• 国际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国际法开始形成和发展。
秒杀易错大招
易错
民族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 国家间的战争发生改变。
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学霸笔记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的签订
外交制度的建立
历 程
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1600
1700
学霸笔记
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 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 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 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招
民族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是专制王权时期,国家 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秒杀易错大招
易错
荷兰人格老秀斯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 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标志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出现。
大招
荷兰人格老秀斯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 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 础。但西方民族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威斯特伐利 亚条约》的签订。
侵略的机制
学霸笔记
国际法进一步发展,领域扩大
1.注重对缔约国的约束。 2.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3.渐进式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影 响
二战后国际法数量不断增多,

领域大大扩大,对维护世界
积 极

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
方 面
的贡献。
和 平
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
消 极
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
1800
1900
2000
1815 年 维 也 纳 体 系 建 立 , 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得分宝典 全面认识维也纳体系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奥为首的战胜国

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

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但维也纳会议也是一


个分赃的会议,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经 过
英国
法国
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 路易十四( 1638—1715)统治时期,
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学霸笔记
1.民族国家成为潮流。 2.新世界格局开始显现。
欧洲国家纷纷成 为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专制王权
特 点
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 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1读 2抓 3迁 4判
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 信徒皆教士,鼓吹世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 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马丁·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D )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 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1届全国新高三历史精品复习 近代民族国家与国家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早期阶段 专制王权
近 代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 家
国际法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 际
外交制度的建立 维也纳体系


发 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发展表现 苏俄不兼并不赔偿原则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国际法的形成
背 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 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1
2
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 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法的形成
历 程
1625年荷兰人格老秀 斯出版的《战争与和平 法》
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学霸笔记
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开创了用国际 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 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标志着西方民 族国家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