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英国文学——精选推荐

英国⽂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化的⼒量对⽂学发⽣着影响,⽂学内部遵循⾃⾝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对英国⽂学的发展过程作⼀概述。
⼀、中世纪⽂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学⼀样,不是书⾯的,⽽是⼝头的。
故事与传说⼝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带地区迁⼊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学作品中,最重要的⼀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龙搏⽃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侵传⼊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活风貌,呈现出新旧⽣活⽅式的混合,兼有⽒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基督教⽇⽿曼⽂化和基督教⽂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
这⼀时期风⾏⼀时的⽂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的故事。
《⾼⽂爵⼠和绿⾐骑⼠》(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
传奇⽂学专门描写⾼贵的骑⼠所经历的冒险⽣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英美小说发展史

英国小说发展史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经过无数作家的认真探索和反复实践,当代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上与它早期的雏形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英国小说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其小说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应当指出,英国小说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事实上,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同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就此而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而是与英国的社会变化以及异域(尤其是欧洲各国)文化的繁荣昌盛彼此交融的。
当然,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
这种规律和秩序不能通过抽象的、主观的或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解释,而只能通过对历代小说文本的考察与研究来加以揭示和验证。
然而,在深入探讨英国小说艺术的具体特征与美学价值之前,很有必要对其历史概貌和演化过程作一番简要的概述。
作为一种公认的叙事性散文文学体裁,英国小说已经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从理论上讲,英国小说形成之日,便是其艺术问世之时。
当然,小说艺术被作家接受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评论家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但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英国的第一部小说究竟始于何年及出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说是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1719),也有人说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集1685)。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引言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
古代英国文学1.安格鲁-撒克逊时期(5世纪至11世纪)•凯尔特传统和民间故事•赫鲁晓斯史诗《贝奥武夫》2.中世纪文学(11世纪至15世纪)•亚瑟王传说(如马拉里《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1.伊丽莎白时代(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约翰·密尔顿的史诗作品《失乐园》2.马洛里时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约翰·邓恩的诗集《鸟》•亚历山大·蒲柏的散文作品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1.浪漫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作品•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2.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如《雾都孤儿》、《双城记》)•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作品(如《道林·格雷的画像》)现代英国文学1.20世纪早期•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T.S.艾略特的诗歌集《荒原》2.当代文学•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作品(如《失落之城》、《英国病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作品(如《使女的故事》)结论英国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塑造了世界文学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英国文学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启发。
注:以上只是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因篇幅限制未能详尽涵盖全部作品。
英国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仅客观地体现了时代的烙印,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英语小说艺术பைடு நூலகம்历史
进程中的巨大演变。时至今日,英国小说艺术在无数作家千锤百炼之下 经历了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并且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境地。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它如同 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 弦易辙,急剧演变。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 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 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 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 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 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 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 和戏剧。
英国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王新春
英国18世纪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在他 1755年出版的《英语词典》中将“小说”解释为“一种通常描写爱情的 小故事”(a small tale, generally of love)。而二百年之后,英国著名批 评家沃尔特·艾伦(Walter Allen,1911- )在他1954年发表的《英国小说》 一书中则将“小说”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性并出于某种美学目的有意识
作为一种公认的叙事性散文文学体裁,英国小说已经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讲,英国小说形成之日,便是
其艺术问世之时。当然,小说艺术被作家接受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评论家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但迄今为止,西方 评论家对英国的第一部小说究竟始于何年及出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说是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1719),也有人说是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 集1685)。其实,早在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小说已端倪可察。当时,约翰·黎里(John Lyly, 1554?-1606)、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和托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 1567-1601)等一群毕业于牛津和剑桥的才华横溢的“大学才子” (University Wits)对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行反驳。
英国小说的发展史

英国是一个在北大西洋的骇浪中颠簸的小岛国,其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也是最早实现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国家,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英国人求实、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则奠定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的基础,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在诗歌领域,英国人同样有理由自豪:英国诗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历来为世人称道;英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高潮——16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诗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诗歌——成为世界诗歌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一群优秀的英国诗人,则能站在世界诗歌天才的前列而毫无愧色。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向以稳重著称。
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
这样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质使其文学的发展沿着历史长河缓缓而行,中间没有被切断和被阻隔之感。
传统与变革和谐地交织,一方面以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推动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浓厚的传统意识制约着每一次变革,使之不致成为脱缰野马。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是英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显著特色。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英国文学史简介

英国文学史简介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英国小说的发展史

英国是一个在北大西洋的骇浪中颠簸的小岛国,其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从而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也是最早实现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国家,为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英国人求实、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则奠定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的基础,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在诗歌领域,英国人同样有理由自豪:英国诗的深刻性和多样性历来为世人称道;英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高潮——16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诗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诗歌——成为世界诗歌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一群优秀的英国诗人,则能站在世界诗歌天才的前列而毫无愧色。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人向以稳重著称。
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
这样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质使其文学的发展沿着历史长河缓缓而行,中间没有被切断和被阻隔之感。
传统与变革和谐地交织,一方面以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推动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以浓厚的传统意识制约着每一次变革,使之不致成为脱缰野马。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是英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显著特色。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英国文学发展史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中英对照

英国文学发展史及每个阶段的特点British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景观。
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经过无数作家的认真探索和反复实践,当代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上与它早期的雏形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英国小说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其小说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Undoubtedly, the English novel is a great landscape in the world art tries. It as urging its growth and evolution of social soil, as in history stream of continuous converted, sharp evolution. Since the Renaissance, England has novel has developed into a dynamic and charm of the art tools, to the social life and historical changes the vivid description. Like English is same, since it formed the day, the English novel, he set up his own rules and system, although east, west borrowed learn a little bit, but with the firm steps forward development. Remarkably, although English novels startting evening, its history than poems and plays a much shorter, but it is developing rapidly, dramatic change, widespread, its influence and effect already greatly exceeds poetry and drama. Investigate its reason, English novels not only has the rich content and plots and characters vivi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ngth,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flexible and diverse forms, colloquial English and art consummate and has extensive readers' favor. After countless writer's earnest exploration and repeated practice, contemporary English novels in artistic form and creative skills on early embryo of with it already is obvious. If, say, the rise of the English novel completely accord with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So, its novel artistic development is both social evolution a distinctive sig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 literature.应当指出,英国小说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罗曼司和现实小说两大类, 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生活。 当时英国的散文叙事作品似乎获得了一种崭新 而又绚丽的文体,尽管它作为叙事文学还显得 不够成熟。然而,“这类作品在当时与那些适 应飘忽不定的语言和读者见面时肯定具有近似 于魔术般的效果,因为它不受音步的限制。” 显然,16世纪末的“大学才子”是英国小说的 开拓者和创始人。尽管16世纪末在英国文坛勃 然兴起的“小说热”只延续了大约二十年时间, 但“大学才子”们的创作实践为英国小说艺术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7世纪是英国多事之秋,政局动荡,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英国小说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随着“大学才子”们 的相继去世,曾经风行一时的英国小说开始峰回路转,步履维 艰。那些不喜欢或不擅长写散文故事的作家便热衷于撰写具有 说教意义或喻世内容的散文。“他们放弃叙事文学并随后转向 撰写一系列具有说教性质的文章,这表明了他们的自我封闭和 缺乏传递任何戏剧效果的能力。” 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 英国小说在约翰·班扬的努力下东山再起。然而,班扬似乎是 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孤独的长跑者。他的《天路历程》虽然 在当时颇有影响,但这并没有造就一批新的小说家,也没有使 小说取代诗歌的地位。尽管如此,班扬对小说艺术进行了有益 的尝试,巧妙地采用梦境来反映现实,并使一个看来纯属虚构 的宗教寓言折射出广泛的象征意义。虽然,在英国小说尚未告 别雏形期之际,班扬的艺术构思及其对小说篇章结构的驾驭能 力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并且对英国小说的全面崛起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此外,17世纪的英国文坛上还出现了不少所谓的 “性格特写”。
应当指出,英国小说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 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事实 上,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同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 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就此而论,英国小 说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而是 与英国的社会变化以及异域(尤其是欧洲各国)文化 的繁荣昌盛彼此交融的。当然,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 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这种规律和秩序不能 通过抽象的、主观的或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解释,而只 能通过对历代小说文本的考察与研究来加以揭示和验 证。然而,在深入探讨英国小说艺术的具体特征与美 学价值之前,很有必要对其历史概貌和演化过程作一 番简要的概述。
英国小说的发展与演变东北林业大学Fra bibliotek外国语学院 王新春
英国18世纪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在他1755年出版的《英语词典》中将“小 说”解释为“一种通常描写爱情的小故事”(a small tale, generally of love)。而二百年之后,英国著名批 评家沃尔特·艾伦(Walter Allen,1911- )在他1954年 发表的《英国小说》一书中则将“小说”成为“一种 富有艺术性并出于某种美学目的有意识地创作与加工 而成的文学形式。”显然,他们两人对小说的不同解 释不仅客观地体现了时代的烙印,而且也充分地反映 了英语小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演变。时至今日, 英国小说艺术在无数作家千锤百炼之下经历了几乎是 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并且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境 地。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 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 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 广大读者的青睐。经过无数作家的认真探索和 反复实践,当代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 巧上与它早期的雏形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 英国小说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那么,其小说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化的一个 显著标志,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下,他们对小说这种新的文化体裁
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并开始采用风格典雅和雕琢华
丽的散文语言创作叙事性作品,从而翻开了英国小说历史 的 第 一 页 。 黎 里 的 《 尤 弗 伊 斯 》 ( Euphues, The Anatomy of Wit, 1579)、锡德尼的《阿卡锹亚》 ( Arcadia, 1590 ) 、 格 林 的 《 潘 朵 斯 托 》 (Pandosto: The Triumph of Time, 1588)、 纳 什 尔 的 《 不 幸 的 旅 行 者 》 ( The Unfortunate Traveler, 1594)和托马斯·迪罗尼的《纽伯雷的杰克》 (Jack of Newbury, The Famous and Worthy Clothier of England, 1597)等作品都体现了小说 的艺术特征。它们不仅在题材上变化显著,而且在形式、
毋庸置疑,英国小说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大 景观。它如同促使其滋生与进化的社会土壤一 样,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改弦易辙,急剧演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 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 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像英语一样, 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 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 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 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 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 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作为一种公认的叙事性散文文学体裁,英国小说已经具有四百多
年的历史。从理论上讲,英国小说形成之日,便是其艺术问世之
时。当然,小说艺术被作家接受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评论家的认
可需要一个过程。但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英国的第一部小说
究竟始于何年及出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塞 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的书信 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说是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 Robinson Crusoe, 1719 ) , 也 有 人 说 是 约 翰 ·班 扬 (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集1685)。其 实,早在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小说已端倪可察。当时, 约 翰 ·黎 里 ( John Lyly, 1554?-1606 ) 、 菲 利 普 ·锡 德 尼 (Philip Sidney, 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和托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 1567-1601)等一群毕业于牛津和剑桥的才华横溢的“大学才 子”(University Wits)对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行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