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4)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学习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四、[知识结构]五、[课前预习]1.真核细胞虽然多种多样,但是都有相似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六、[知识点拨]知识点1: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方法步骤:(1)取镜与安放;(2)对光;(3)低倍镜观察;(4)高倍镜观察。
2、知识小结:(1)转动反光镜的目的是使视野变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要把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3)换用高倍镜时应该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4)通过观察单细胞的真菌细胞和高等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发现它们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不同。
这充分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些基本结构,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例题1:高倍镜观察:①移动装片,在_______________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转动__________,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________,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使物象清晰。
例2;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知识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细胞内有无一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为依据,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其区别如下:例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大肠杆菌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⑥⑦例4、炭疽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A、前者无细胞壁,后者有细胞壁B、前者比后者结构复杂C、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D、前者无染色体,后者有染色体知识点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细胞学说的建立1665年,虎克发现细胞;1838年,施莱登指出:所有植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1839年,施旺指出:所有动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上课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上课教案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①简述细胞学说的内容;②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说出细胞间的联系和差别;①说出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异同;②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异同;③初步举例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正确操作显微镜;)初步尝试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认识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①初步学会正确操作显微镜;②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③观察对比细胞间的异同。
教学难点①初步学会正确操作显微镜;学情分析上一节同学们已经走进了细胞---生命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层次。
那么细胞这个基本的结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已经呼之欲出了,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一些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这节课就从这里入手。
教学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科学研究实例等素材启发性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1.学生完成预学案部分(8分钟)自学(7分钟)同桌之间交换导学案相互检查,改正(1分钟)2.新课讲授(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任务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根据课本,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组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式。
并进行记忆。
展示方式:口头学习时间:5min2)学生探究3)学生展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4)教师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进行解读过程5)小结5.1)放大倍数问题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注: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②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成反比: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变化→放大倍数(反比)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放大倍数的平方(反比)③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的关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二节内容。
“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让学生探究实践观察细胞。
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细胞的异同,从而明白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接着阐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能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能认识和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细胞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探究各种细胞的不同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能认识和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导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02.16【生命观念】1.观察多种细胞,总结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准确识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并描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3.从进化视角说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联系;【科学探究】1.学会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2.说出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学习重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的结构特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学习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请将空白处结构补充完整)(1)光学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2)机械结构: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2、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步骤转动________使视野明亮→在________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________移至________________→转动________,换成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调焦并观察。
3、注意事项(1)高倍镜与低倍镜下视野的比较项目细胞(物像)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低倍镜高倍镜特别注意:①显微镜的使用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高倍镜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______________;②高倍镜下视野会变暗,可以调大______或把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________以增大亮度;③显微镜呈__________倒立的虚像,所以装片中物像移到视野中的规律:同向同移。
(2)有关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分析①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______或______的放大倍数;③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a.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距装片距离越______;反之则放大倍数越______,距装片距离越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10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共107页)目录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1课时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2课时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3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四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本章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从微观来看,生物学是建立在分子与细胞基础之上的科学。
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就已经学过。
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在高中一年级学习本模块《分子与细胞》时,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介绍构成细胞的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否则学生就会感觉过于专业,感觉生物学难学,而失去兴趣。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高中生物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1、1第4版面)课堂实验&验证讨论中的问题(合作探究):使用显微镜的几个常见错误及分析:⒈对光失败:①是否将光圈调到通光孔正中央?②是否将反光镜反射光线通过了光圈?③物镜镜头是否已经卡到位(要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镜头到位时会有轻微一声响)⒉更换物镜时,用手掰镜头:易损坏镜头,应通过旋转镜头转换器实现;⒊低倍镜下没找到物像,换高倍镜找:必需先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再转高倍镜,否则必败;⒋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物像后,调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再换高倍镜:直接转换高倍镜即可,调了粗准焦螺旋,焦距已大为改变,必然失败;⒌使用高倍镜时,调粗准焦螺旋:很容易弄坏镜头和装片,无法调节合适焦距看到物像;⒍制作临时装片时,切记标本要薄,如观察叶的上下表皮,只能采用侧向撕开叶片取少量表皮,并在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展开于其中,盖好盖玻片;⒎制作临时装片时,切记盖好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并将载物台保持水平;⒏用纸巾擦拭镜头:将划花镜头,应该用专业的擦镜纸来清洁镜头。
一、细胞的多样性:除________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都具有多样性。
㈠形态多样性:【活动1】实验操作: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讨论1】课本P7:问题探讨【讨论2】※课本P12:练习2【讨论3】课本P8:讨论3,实验观察细胞与电子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讨论4】按下列提示讨论两类细胞的分类依据及所代表生物的多样性思考1:概念区分: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思考2:两类细胞各自代表的生物类型有哪些?思考3:从分类的角度来谈谈你所知道的原核生物的种类有哪些?各自的营养方式有何特点?小结:①动物、植物细胞形态有不同;②不同动植物细胞形态也有不同;③同一动植物不同部位细胞形态也有不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㈡结构多样性:【讨论5】XXXXX:从细胞质、细胞核结构及核内遗传物质形态来看,原核细胞有何结构特点(与真核细胞相比较)?①细胞质:细菌蓝藻②细胞核:③核内遗传物质:【讨论6】XXXXX: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如何巧记某种菌是细菌还是真菌?)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结核杆菌⑨乳酸菌小结:①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有不同;②不同动、植物细胞结构也有不同;③同一动、植物不同部位细胞形态也有不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㈢功能多样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高倍镜。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学习重点】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
【学习难点】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
【自主学习】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低倍镜观察:取镜→安放→→压片→→观察(2)高倍镜观察:①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②移: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③转: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④调:转动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明亮;用调焦并观察,使物像清晰。
3.显微镜的相关知识(1)目镜和物镜的特点①区分物镜和目镜,看有无螺纹。
有螺纹的是(c、d),没有螺纹的是(a、b)。
②区分放大倍数看长短。
物镜长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大。
也可以看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越,物镜镜头离玻片标本越近,如H1<H2。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可参考上面的图A和图B)物镜物像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视野范围低倍镜小多亮远大高倍镜(3)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若观察的实物为“p”,则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应为“”。
(4)移动规律: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哪移哪”。
若物像偏右下方,则装片应向方移动;若观察到的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
(5)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①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如:目镜为10X,物镜为40X,则放大倍数为______。
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合作探究】1.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的计算若视野中的细胞呈单行直线排列,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甲、乙两图为(10×)物镜和(10×)目镜下的观察结果,若将物镜换成40×,则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分别为:。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目标】1、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显微镜使用,装片制作(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低倍镜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__________的中心。
②转动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__________,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应用眼睛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③____眼看目镜内,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粗焦螺旋,使镜筒________,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____________________,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3)高倍镜观察:①移动装片,在_______________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转动__________,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________,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装片的制作程序:擦拭→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展平(或涂抹均匀)→盖片→染色(滴入,吸水纸吸引)→观察注意:①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_____________下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__________;②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放大后的倒像,所以偏哪移哪。
2.通过列表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3.细胞学说的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__________________,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
【注意】: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凡是动物和植物均属于真核生物,绝大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生物等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球”、“杆”、“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如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它们与放线菌同属于原核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
1.结合初中阶段知识,回顾显微镜基本构造:
2.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
取镜→安放→_______→压片→观察
3.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
③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调节,使物象清晰。
4.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和,这反映了细胞的。
问题呈现
你还记得初中学习阶段用过的光学显微镜吗?怎样使用显微镜?
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课堂探究
1.回顾显微镜基本结构,思考各结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显微镜是如何成像的?物象与实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什么?
4.如何区分物镜、目镜?物镜、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5.如何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低倍镜如何转换成高倍镜?
6.高倍镜与低倍镜下物象大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距离,视野范
围相同吗?若不同,有什么区别?如果物象有污点,如何判断位置?
7.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课堂笔记
随堂练习
1.使用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②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
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④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在显微镜右上方发现一个待观察的红细胞,想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装片的
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3.用显微镜一个目镜分别和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
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
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