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版 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分解

合集下载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4)多重平衡规则: Kθ= Kθ1. Kθ2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 ΔrGm(T) = -RTlnK(T)
(2)ΔrGm (T)= RT lnJc/K
ΔrGm (T) = RT lnJp /K
(3) ln Kθ(T)=-ΔrHθm / RT +ΔrSθm / R
= ( ) ln K2θ
K1θ
➢ n=1,2,3,4,5,6等正整数,电子层分别用K,L,M,N,O,P表示, 称 为电子层的符号。
➢在氢原子中n值越大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但在多电 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则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两者决 定。
最新.课件
16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 0, 1, 2, 3, …, (n-1) ➢ l=0时(s轨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 l=1时(p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双球面,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两个交于原点的橄榄形曲面; ➢ l=2(d轨道)及3(称f轨道)时,原子轨道的形状更为复杂。 ➢ 角量子数就表示同一电子层n的不同“电子亚层”。 ➢ n, l相同的各原子轨道属于同一 “电子亚层”,简称“亚 层”。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最新.课件
6
4. 电动势E与△G的关系
-DrG =Welec,max
DrGm= --zFE 或 DrGmθ = --zFE θ
5.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E(O/R) O氧化能力 R还原能力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解剖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解剖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通 化
大气污染控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4 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
本章小结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自发 反应或自发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同样也伴有能量的变化,但情况要复
普 杂的多。


为此要考虑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所以要引进新的热

力学状态函数熵S 和吉布斯函数G。这样,只要通过热

力学函数的有关计算而不必依靠实验,即可知反应能否

自发进行和反应进行的限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反应的焓变
最低能量原理(焓变判据):
1878年,法国化学家 M.Berthelot和丹麦化学 家 J.Thomsen提出:自发的化学反应趋向于使系统 放出最多的能量。
△ rHm= 9.76kJ·mol-1
CaCO3(s) CaO(s)+CO2(g)

△ rHm= 178.32kJ·mol-1
通 化
H2O(l)
100 C
H2O(g)
学 教
△ rHm= 44.0kJ·mol-1

焓变只是影响反应自发性的因素之一,但
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放热有利于反应自发)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熵变的计算
熵值计算的参考点: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气体液体和固体1.气体状态方程(1)状态变量:温度,体积,压强,密度,黏度,折射率,热的传导率等,各物理量之间并非完全独立。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其中R=8.314 J/(mol·K)模型化条件:气体分子本身(相对于其间距)大小可以忽略;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适用范围:高温(接近或高于室温)低压(接近或低于1个大气压)气体。

(3)道尔顿分压定律:p=p(A)+p(B),或者p(A)=p·y(A),其中y(A)=n(A) /n(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通过实验测量,总结出许多适用于不同气体的状态方程,最具代表性的是范德华方程:(²)()理解:²项是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的增加量,与摩尔体积成平方反比关系;b是扣去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

此外还有维里方程:其中B、C、D分别称作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与气体本性有关,是温度的函数。

2.气体的液化(1)相与相变:(物)相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致的宏观分子聚集体。

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相(中间经历复相系)转变成另一种相的过程。

例如:混合均匀的不同气体或液体是单相系,水和油共存(不能混合)属于复相系,水在低温下的六种结晶态分属于不同的六种相。

气体等温压缩(准静态变化且未产生液体)前后两个状态属于两种相,但该过程不属于相变化。

(2)CO2等温压缩曲线(2)液体热胀冷缩,随着T增大,增大(3)温度升高时,气液共存时的蒸汽压(即超临界状态:温度超过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状态。

特点:①分子间距很小,与通常液体相近,可作溶剂。

②同时具备液体高密度和气体低黏度的特性,物质在其中扩散很快。

因此,超临界流体对于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应用:(超临界萃取)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溶出植物原料中的有用化学成分(香精、天然药用成分等);当压力和温度恢复到常温常压时,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状态的气体而离去,只留下所需的化学成分。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组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1.3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2. 化学计量学2.1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1摩尔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3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涉及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3.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元素的科学工具,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包含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周期性变化。

4. 化合物与化学键4.1 化合物类型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共价化合物由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组成;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

4.2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5. 溶液与浓度5.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一章课件_热化学与能源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一章课件_热化学与能源
不相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1.2 反应热与焓
并不是所有的反应热都可以实验测定。例如反应: 2C(s) + O2(g) == 2CO(g)
为什么上述反应的反应热无法实验测定?
实验过程中无法控制生成产物完全是CO。
因此,只能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反应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2
1.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1 几个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
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 空间。
开放系统 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首页
封闭系统 只有能量交换
隔离系统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图1.1 系统的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2相
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称为相。根据相的概念,系统可分为:
q [q(H 2O )qb] [c(H 2O )m (H 2O ) Tcb T] (4 .1 8 12 1 80 4 )(8 29 .84 229 .13 )8 J
96J 9 9 0 .6k 9J
( 0 0 .5 ) g /3 .0 g 2 m 1 / o ( 1 ) l0 .0m 15 o 6 q V ,q m / 9 .6 k / 9 0 .0 J m 1 5 6 o .2 6 k 2 lm J 1 1 o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9
2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 程式。其标准写法是: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 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分号或逗号隔开。例如: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2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3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4部分 模拟试题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浙江大学编写的《普通化学》(第6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或反应中,哪一个是熵增的过程或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I2(g)=I2(l)B.H2O(s)=H2O(g)C.2H2(g)+O2(g)=2H2O(l)D.2CO(g)+O2(g)=2CO2(g)【答案】B【解析】熵增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B项由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熵值增大。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回初始态,则系统的( )。

[华南理工大学2014研]A.Q=0,W=0,ΔH=0,ΔU=0B.Q=0,W=0,ΔH≠0,ΔU≠0C.Q≠-W,ΔU=Q+W,ΔH=0D.Q=-W,ΔU=Q+W,ΔH=0【答案】D【解析】ΔU、ΔH为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无关;Q、W为非状态函数,变化途径不同,数值不同。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第1章热化学与能量1.⼏个基本概念1)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和空间a.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 c.隔离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2)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3)相: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单相(均匀),多相(不均匀)注意:⼀个⽓态(固体)⼀个相;液体,若相溶,⼀个相,若不相溶,⼏种液体,⼏个相同⼀物质不同状态就是不同相;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同相4)状态:⽤来描述系统;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如pV=nRT)5)状态函数的性质: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当系统的状态发⽣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实际途径⽆关6)状态函数的分类:⼴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热容,焓,熵等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密度,摩尔体积等两个⼴度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7)过程:系统状态发⽣任何的变化VS 途径:实现⼀个过程的具体步骤8)化学计量数其中νB 称为B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具体的反应式⼦系数)反应物:νB为负;产物:νB为正9)反应进度ξ: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程式的书写有关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注意: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mol时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3.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弹式量热计);等压热效应(⽕焰热量计)q=ΔU q p= ΔU + p(V2–V1)V反应热:(两种液体时⽐热容不同需分开,注意⽐热单位)摩尔反应热:4.热化学⽅程式:表⽰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程式注意:先写出反应⽅程,再写出相应反应热,两者之间⽤分号或逗号隔开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标明反应温度、压⼒及反应物、⽣成物的量和状态5.热⼒学第⼀定律封闭系统,不做⾮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热⼒学能的增加ΔU(U2–U1)为:ΔU=q + w(热⼒学能从前称为热能)6.内能的特征:状态函数(状态确定,其值确定;殊途同归;周⽽复始)、⽆绝对数值、⼴度性质7.热: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8.功:系统对外功为负,外部对系统作功为正功w不是状态函数9.体积功w体的计算w=–p外(V2–V1)=–p外ΔV体10.焓(状态函数)(kJ/mol)Δr H m:反应的摩尔焓H =U + pV q p =H2–H1=ΔH(ΔH<0放热;ΔH>0吸热)注意:q V=ΔU(定容)VS q P=ΔH(定压) q p– q V = n2(g)RT – n1(g)RT = Δn(g)RT对于没有⽓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或Δn (g)=0的反应,q V ≈ q p对于有⽓态物质参与的反应,且Δn (g)≠0的反应,q V ≠ q p 1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恒压或恒容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或终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关标准压⼒p=100kPa12.标准摩尔⽣成焓: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B 时反应的焓变称为标准摩尔⽣成焓,记作注意:标准态指定单质的标准⽣成焓为0。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大气污染控制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大气污染控制

普 通 化 学 教 案
自发变化的方 向
平衡条件
判据法名称
熵增加原理
最小自由能原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注意: ΔG的物理意义:系统提供有用功的本领。 -ΔG = -w' T ΔS维持系统一定混乱程度所需 能量,不能利用。 ΔG 可以利用的能量
ΔH = ΔG + T ΔS
普 通 化 学 教 案
-ΔG = -w'max
普 通 化 学 教 案
(1) 具有单向性(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2) 有一定的限度 (3) 可用一定物理量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判据
例如: 气体向真空膨胀;
Δp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 Δ T 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 Δc 锌片与硫酸铜的臵换反应等 ΔG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首页
自发过程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 外力,体系恢复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 的影响。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还与给定的条件有关。
r Sm =
((25)) 或 2. .5 或
S (B)
B m
(2.4a)
B
式(2.5)表明,对于恒温、恒压的可逆过程, TΔS = qr = ΔH 。 所以 TΔS 是相应于能量的一种转化形式,可以与 ΔH 相比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
1875年,美国化学家吉布斯(Gibbs)首先提出一个把 焓和熵归并在一起的热力学函数—G (现称吉布斯自由能 或吉布斯函数),并定义: G ≡ H – TS 对于等温过程:
普 通 化 学 教 案
首页
混合后 混合前 图2.3 混合熵示意图
上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电子云 y2与波函数y:
概念意义; s,p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形状特点及描述)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区别
6.四个量子数 n, l, m, ms:取值,意义
7. 核外电子排布:
(1)三原则:泡利不相容;能量最低;洪特规则 (2)电子进入能级顺序及电子分布式:重点4,5周期
8. 周期系与元素性质:
c(弱酸)
(2) c(H+) ≈ Ka c(弱酸盐)
c(弱酸) pH ≈ pKa- lg c(弱酸盐)
c(OH-) ≈ Kb c(弱碱) c(弱碱盐)
c(弱碱) pH ≈ 14-pKb+ lg c(弱碱盐)
6.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 Ks 及与溶解度关系 (2)溶度积规则:比较离子积与Ks
7. 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1)配合物的构成 (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位数) (2)配合物的命名(配正,配负,2个以上配体)
8. 电镀,电抛光,电解加工,阳极氧化
9. 金属腐蚀与防护:
(1)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氧浓差腐蚀(水线腐蚀) (3)了解防护方法
应用 :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 z2
C
E3 z3
D
E z
z E = z1E + z2 E + z3 E
E=
z1E + z2 E + z3 E z
三角形
sp3 四面体形
杂化轨道中 孤电子对数





分子几何构 型
直线形
三角形
正四面体
三角锥
V形
实例 键角
BeCl2 , HgCl2 C2H2,CO2
180
BF3 SO3 C2H4
120
CH4、CCl4 SiH4 、 NH4+
NH3
H2O
109 28’ 107 18’ 104 45’
易被空气中氧氧化为Fe3+ 。
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应用 :3 解释元素的氧化还原特性
如 EA/V
Fe3+ 0.771 Fe2+ -0.44 Fe
故Fe2+不会发生歧化反应 可发生歧化反应的逆反应
Fe + 2Fe3+ → 3Fe2+
在Fe2+盐溶液,加入少量金属铁能 避免Fe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
外层电子构型 最外层电子 ns np
次外层电子 (n-1)d (n-2)f
分 区 末电子填入轨道 位 置 外层电子构型
s区
s轨道
ⅠA ⅡA
ns1--2
p区 p轨道
ⅢA---零族 ns2np1--6
d区
ds区 f区
d轨道
d轨道 d10 f轨道
ⅢB---Ⅷ (n-1)d1-9ns1-2
ⅠB ⅡB
(n-1)d10ns1--2
E(电极) = E (电极)+0.0592V lg {c(O)/c}a
z
{c(R)/c}b
(1)pH影响:氧化物(MnO2、PbO2)、含氧酸及其盐(KMnO4、 KClO3)pH减小(酸度增大),电极电势增加,氧化能力增强。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第四章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G<0)
组成;正负极反应及配平;书写符号;电极类型;电对书写
2. 电极电势E⊖及电动势E
标准氢(甘汞)电极;无加和性与方程式书写无关;介质酸碱性有关
3. Nernst方程意义,正确书写及应用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Br2/Br-)
=
(2×0.76-1×1.605)V 1
= 0.455V
应用 :2 判断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反应 2Cu+ → Cu2+ + Cu
EA/V
Cu2+ 0.159 Cu+ 0.520 Cu 0.340
E (Cu+/Cu)=0.520V > E (Cu2+/Cu+)=0.159V 结论: E (右) > E (左), Cu+易发生歧化反应
Electron spin visualized
ms的取值只有+1/2和-1/2,不依赖于n,l,m三个量子数
它描述了电子自旋运动的特征。
电子的自旋只有两个方向,通常称为正自旋和反自旋,或 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可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 来表示这两个不同方向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
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与周期表的分区
➢ n=1,2,3,4,5,6等正整数,电子层分别用K,L,M,N,O,P表示, 称 为电子层的符号。
➢在氢原子中n值越大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但在多电 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则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两者决 定。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 0, 1, 2, 3, …, (n-1) ➢ l=0时(s轨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 l=1时(p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双球面,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两个交于原点的橄榄形曲面; ➢ l=2(d轨道)及3(称f轨道)时,原子轨道的形状更为复杂。 ➢ 角量子数就表示同一电子层n的不同“电子亚层”。 ➢ n, l相同的各原子轨道属于同一 “电子亚层”,简称“亚 层”。
4.自旋量子数 ms
Silver atomic
kiln
ray
Small clearance space
Magnetic field
想象中的电子自旋
screen
两种可能的自旋方向:
正向(+1/2)和反向(-1/2)
自旋运动使电子具有类似于微磁体的行为,
产生方向相反的磁场
自旋相反的一对电子, 磁场相互抵消.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1.波尔理论:定态假设;轨道假设;跃迁假设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λ= h/p =h/mv; 波恩的统计解释; 概率波
3.电子运动的三大特性:
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
4.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y:
波函数 = 薛定锷方程的合理解 = 原子轨道 概念意义;s,p轨道角度分布图(形状特点及描述)
z、z1、z2、z3
分别为各电对中氧化型 与还原型的氧化数之差
应用 :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E=
z1E + z2 E + z3 E z
例1
EB/V BrO-3
? z1
BrO-
0.61 z
? z2
Br2
1.605 z3
Br-
0.76
z4
E
(BrO-/Br2)=
z4E
(BrO-/Br-)
z2
-z3 E
5. (1)ΔfHm 、ΔfGm单位是 kJ·mol-1 ,Sm(T)的单位是 J·K- 1·mol-1 ; (2) 参考态单质ΔfHm =0;ΔfGm =0; Sm(T) ≠0。
计算:
1.盖斯定律
ΔrHθm (T)=∑ vBΔfHθm(B,T) 2.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ΔG(T)=ΔH(T)-TΔS (T) T转
ΔrHθm R
T2 – T1 T2 ×T1
4.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c (H+)= { Ka. c(HA) }1/2
c(HAc)/ Ka ≥400 c(NH3·H2O)/ Kb ≥400
c(OH-) ≈ { Kb. c(B) }1/2
5.缓冲溶液:(1)定义;组成;缓冲原理(加酸,加碱,稀释)
-ΔGT,P=(W有用) 最大
热力学第三定律 T=0 K, 纯物质完整晶态, 混乱度最小,S= 0
过程函数
状态函数
概念:
1.热力学标准态;状态函数;内能U; 热Q; 功W 2.热效应;焓(变) (H, △H, △rHθ, △rHθm, △fHθm) 3.吉布斯自由能(G, △G, △rGθ, △rGθm, △fGθm) 4.熵(Sθm, △rSθm )
3.
ΔrGm(298.15K)=

v
B
Δf
G
m
(B,298.15K)
4. ΔrS m (298.15K)=∑ v B S m (B,298.15K)
第三章 基本知识点及要求
1.道尔顿分压定律: pi = p总 xi 2.平衡常数: (1)气相反应: Kp, Kθ (注意单位)
(2)溶液反应: αB, Kc, Kθ (3)意义及书写注意事项
(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衡量
lnKθ = zFEθ/RT
lgKθ = zEθ/0.0592V
(5)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6. 化学电源: 掌握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及充放电原理
7. 电解(△G>0):
(1)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 组成,原理,电极反应 (2)分解电压,反电动势,超电势 (3)极化:浓差;电化学. 结果: E(阳)增大, E(阴)减小
3. 磁量子数 m
m = 0,±1,±2,……±l。 决定了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l=0,m=0,亚层只有一个球形的s轨道,无方向性。 l=1,m=0﹑±1,p亚层有三个不同伸展方向的p轨道,常用pz, px,py表示这三个不同伸展方向。 l=2,m=0﹑±1﹑±2,d亚层有5个不同伸展方向的d轨道。 当n, l, m 都确定,就决定了是哪一个主层、什么形状的亚层、 某个伸展方向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