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313404 课程名称: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课程属类:自动化技术类

课程学分:4 计划课时:60

教学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适用范围: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

先修课程:单片机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

制订部门: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批准人: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在制造业领域更注重使用符合其特定需求并带有智能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组态软件,而嵌入式组态软件特具的按功能剪裁的特性,以及其内嵌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保证整个嵌入系统小体积、低成本、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同时,方便不具备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的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嵌入式组态软件快速开发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并极大缩短嵌入式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而且使产品具有丰富的人机界面。

目前自动化软件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大型的平台软件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小型化方面,由通用组态软件简化成嵌入式组态软件,可使大量的工业控制设备或生产设备具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发展机会更多、市场容量更大。北京昆仑通态MCGS 嵌入式组态软件作为国内主流工控产品,是企业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理想选择,为此选择MCGS嵌入式组态与TPC触摸屏进行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培养工控系统综合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工控系统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通过教学项目的完整练习,强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及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达到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相关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动手或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由此可见,“手脑并用”的实践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新材料之后遗忘的程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行为导向”的教学正是强调手脑并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个体的知识又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则是指关于进行某项操作活动的知识,即技能。程序性知识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更有效。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焕发,它将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如爱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学习的利益动机(如前途、奖酬、发展条件等);学习的社会动机(如社会竞争、集体的荣誉、团队的期望、角色的价值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新知识或技能的初步尝试应用、评价、再实践等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信息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行为导向实质上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学与教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

“行动导向”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教课程体系中,它的目标是“会做”,这

一目标决定了:(1)以工作任务划分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工作结构。(2)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的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3)在课程内容上,“行动导向”模式强调多数学习时间应放在实践知识的学习上。(4)以实践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本身的逻辑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即使是理论知识,也要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组织和学习,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学科的理论知识;(5)以实践过程,而不是书本学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获得;(6)主要通过工作样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结合维修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任务为导向,采用“行动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四、课程设计思想

课程体系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训练内容,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双证融通”课程。以触摸屏为中心,分别分析与三款主流型号PLC、变频器、AI智能仪表、TPC、传感器任务训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工控组态和触摸屏组成的“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组态编程、调试运行”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基础上,培养学生较强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相关要求,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师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能够应用触摸屏组态与PLC、变频器、传感器等进行通信控制方案的能力;

2能够运用触摸屏组态上位机现场监控界面与调试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进行工控系统设计、安装、组态、调试、操作、维修的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技术资料能力、撰写技术报告、独立工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协作,创新,以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二、分目标

系统集成:能进行“TPC+PLC”、TPC与变频器RS485通信控制、触摸屏TPC与智能仪表、触摸屏TPC与变频器、触摸屏TPC与TPC 、触摸屏TPC与伺服、水位控制、TPC与S7-200西门子PLC电梯控制、YL-335B自动生产线工控系统集成。

通信控制:能掌握嵌入式TPC与PLC(西门子、三菱、欧姆龙)、TPC与变频器485、触摸屏TPC与智能仪表、触摸屏TPC与PLC、变频器、触摸屏TPC与TPC、三菱PLC、TPC、AD模块、以及常用的传感器、自动生产线各单元、TPC与变频器伺服电动机通信连接控制。组态编程:能构建TPC+PLC、TPC与变频器、触摸屏TPC与智能仪表、触摸屏与PLC变频器、TPC与伺服控制、水位控制、触摸屏TPC配方工程、模拟6层电梯及自动生产线各单元的控制界面组态构建。

调试运行:完成嵌入式TPC与PLC的通信、TPC与变频器的485通信、上位机和下位机、触摸屏TPC与智能仪表、触摸屏TPC与变频器调速、触摸屏TPC与TPC的通信、触摸屏TPC与PLC控制、水位控制工程、触摸屏TPC配方工程、自动生产线各单元的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中“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术语和方法。

2.掌握“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组态编程、调试运行”原理及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企业实际、典型、可操作性的工程任务驱动,学习围绕触摸屏进行工程组态设计调试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逐步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工控组态整体知识结构,发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工控组态和触摸屏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领悟各个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下组态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感悟触摸屏工控组态在工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在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教学是围绕课程“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组态编程、调试运行”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序化,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由浅入深,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任务一认识嵌入式组态+触摸屏(4学时)

子任务一认识嵌入式组态和触摸屏(1学时)

子任务二 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安装(1学时)

子任务三建立工程与下载工程(2学时)

任务二嵌入式TPC+PLC的通信与控制(6学时)

子任务一嵌入式组态TPC+西门子PLC S7-200的通信与控制(2学时)熟悉工程建立、组态、下载、模拟运行、连机运行和连接PLC运行过程与方法;掌握控制西门子PLC输出点及读写数据方法。

子任务二嵌入式组态TPC+三菱PLC FX系列的通信与控制(2学时)

掌握设备组态、窗口组态、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方法;能通过TPC操作三菱PLC的输出及读写数据。

子任务三嵌入式组态TPC+欧姆龙PLC的通信与控制(2学时)

掌握设备组态、窗口组态、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方法;能通过触摸屏操作欧姆龙PLC

输出及读写数据。

任务三嵌入式TPC+变频器的RS 485通信与计划曲线控制(4学时)

建立TPC7062K与台达VFD-M型变频器的RS 485通信;熟悉TPC与变频器的组态与调试运行过程;掌握TPC对变频器启、停及运行的直接控制。

任务四嵌入式TPC+智能仪表的通信与控制(2学时)

建立TPC与AI智能仪表通信。熟悉工程建立、组态、下载与运行过程;掌握TPC 通过RS-485串行通信控制智能仪表,实现多通道集中控制的方法。

任务五嵌入式TPC +PLC+变频器的调速系统(4学时)

建立TPC与三菱FX系列PLC通信连接。掌握三菱PLC对变频器的控制及三菱D/A 模块的使用方法;熟悉计划曲线的功能及使用。

任务六嵌入式TPC+ 嵌入式TPC管控一体化(2学时)

完成“本地TPC+远程TPC”通信联接;掌握基本管控一体化组态方法。

任务七嵌入式TPC+PLC+伺服器的定位系统(6学时、课余时间完成)

建立TPC与三菱FX2N系列PLC通信,PLC驱动伺服二轴定位;掌握设备组态、窗口组态、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方法;掌握伺服驱动按照给定曲线,进行圆弧、直线插补的方法。

任务八嵌入式组态TPC +PLC +传感器的水位工程(8学时)

子任务一嵌入式组态TPC +三菱PLC +传感器的水位工控系统集成(2学时)了解水位工程TPC、三菱PLC和液位传感器等硬件设备选型。

子任务二嵌入式组态TPC +三菱PLC +传感器的水位工程组态(4学时)掌握组态模板、棒图、旋转、表格、曲线、报警等构件操作。

子任务三嵌入式组态TPC +三菱PLC +传感器的水位工程调试运行(2学时)

任务九嵌入式组态TPC配方工程(10学时)

建立TPC配方工程存储于PLC中及HMI中两种配方解决方案;熟悉配方工程建立、组态、下载与运行过程。

任务十电梯嵌入式组态(10学时)

子任务一电梯嵌入式组态的工程组态(2学时)

子任务二电梯嵌入式组态的窗口组态(2学时)

子任务三电梯嵌入式组态的策略组态(2学时)

子任务四电梯嵌入式组态的基本图元的其他属性设置(2学时)

子任务五电梯嵌入式组态的运行调试(2学时)

任务十一“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全国技能大赛嵌入式组态设计(10学时)

子任务一 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概述(2学时)。

子任务二用嵌入式组态TPC控制分拣单元的运行(4学时)

子任务三 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全线联机运行人机界面组态(4学时)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本课程主要教学场所应在实训中心进行,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

2.本课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3.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4.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指导学生充分应用课程网络资源。

6.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多到企业现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7.在教学过程中把艺术美学内容结合到课程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较高的技术水平,也培养学生审美观,如要求学生设计的界面美观得体,颜色协调等。

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本课程为项目教学方式,各教学任务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因此不设期末考试,最终成绩为各任务成绩的加权平均值,“权”即为各项目的课时占比并做适当调整。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教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f4008548.html,)

四、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嵌入式工控组态技术》张文明华祖银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张文明主编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吕景泉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MCGS手册》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 课程编号:104BY372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80(理论学时数:32 ,实践学时数: 48 ) 学分:5 适用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是以培养熟练使用与维护大型火电厂DCS模拟量控制系统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满足大中型火电机组DCS控制组态维护岗位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综合技能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快速准确阅读大型火电机组MCS、CCS系统的组态源码,并探究其设计的工程背景,并能自行设计小型系统的DCS 组态,从而能够初步具备维护大型DCS系统的技术能力。本课程是在《火电机组运行实习》、《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基础》、《热工保护与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等课程的修习后开设的综合技能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想 本门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指导下,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工作方法、细致有序的工作作风、勇于承担的职业素质以及技艺纯熟的工作能力,以单元机组DCS调试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为原型项目的典型工艺片段,并采用小组讨论(每小组4~5名成员,每组虚拟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企业员工和法人角色,教师扮演企业负责人和用户双重角色)和项目教学的方法,将火电厂MCS、SCS系统维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融合成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最终成果以企业的形式提交并展示,成果由企业评审团(学生)和用户(授课教师、特约嘉宾)共同评议,并作为过程考核依据记录在相关学习手册中。课程设计的八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除盐水箱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二凝汽器水位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三除氧器水位、压力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四 汽包给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五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六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七燃烧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八 CCS控制策略设计与测试。项目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以及DCS综合实训装置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DCS使用与维护系统的工程应用能力。DCS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 三、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除盐水箱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凝汽器水位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3)掌握除氧器水位、压力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4)掌握汽包给水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5)掌握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6)掌握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7)掌握燃烧系统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8)掌握CCS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2、职业技能目标:

组态王软件的简单控制系统

目录 第一章组态软件的简介 (2) 1.1工控组态软件的主要特性: (2) 1.2组态王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2) 1.2.1DRAW (2) 1.2.2 VIEW (2) 1.2.3DB (2) 1.2.4 I/0 Server (2) 1.2.5 NetClient和NetServer (3) 1.3工业监控软件的产生及发展: (3) 1.4几种知名组态软件的概述: (3) 1.4.1 InTouch (3) 1.4.2 MCGS (4) 1.4.3 iFIX (4) 1.4.4 WinCC (4) 1.4.5 EcHmi (4) 1.4.6组态王 (5) 第二章基于组态王的监控系统设计 (6) 2.1简单系统总体控制方案概述: (6) 2.2建立液位监控系统的一般过程: (6) 2.3液位监控系统的外部设备和数据库: (7) 2.4主界面制作: (8) 2.5报警画面制作: (8) 2.6实时曲线界面制作: (9) 2.6历史曲线界面制作: (11) 第三章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组态软件的简介 1.1工控组态软件的主要特性: 工控组态软件主要是指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提供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1.2组态王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1.2.1DRAW 丰富的画面显示组态功能组态软件提供给用户丰富强大的绘图编辑、动画连接和脚本工具。DRAW是集成的开发环境,它使用面向对象的图形对象创建动画式显示窗口,同时它还为开发者提供了大量常用的工业设备图符、仪表图符、趋势图、历史曲线、报警对象等功能,它使用面向对象的图形对象创建动画式显示窗口。这些窗口的数据、图形显示可以来自过程I/O或Microsoft Windows第三方应用程序。 1.2.2 VIEW VIEW用来运行由DRA W 创建的图形窗口,支持的画面数量不受限制,数据刷新速度快于5 ms。软件提供工业标准数字模型库和控制功能库,满足用户所需的测控要求,能够对测控信息进行记录存储、显示计算、分析、打印,界面操作灵活方便,为保证数据安全性,还设有口令保护功能。 1.2.3DB DB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基础。它负责整个力控应用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存储、统计数据处理、报警信息处理、数据服务请示处理。DB与DRA W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各网络节点上的DB通过网络服务程序可以构建成复杂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单机数据处理能力超过1万点,历史数据可以保存l0年以上,网络数据处理能力超过5万点。 1.2.4 I/0 Server I/O Server完成与各种检测、控制设备的通信,负责从过程I/O设备读取实时数据,同时将来自图形界面和实时数据库的控制命令写入I/O设备。DB与I/O Server构成服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ARM嵌入式基础是一门介绍ARM处理器原理及接口驱动程序开发的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DS开发工具、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理解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初步掌握ARM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基于ARM的3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S3C2410处理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从而为后续更高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嵌入式开发流程; (2)了解ARM指令集,掌握A 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 (3)掌握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 (4)掌握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 (5)掌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 (6)掌握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7)基本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 (8) 熟练使用式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2.能力目标 (1)能够编写简章的ARM汇编程序,能够阅读的较复杂的ARM汇编程序;

(2)能够编写简章的无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能够读懂较复杂的驱动程序; (3)能够熟练的使用实验室的ARM实验平台,并能从事简单的嵌入式ARM程序开发; (4)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 (5) 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小型的的嵌入式项目开发。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1.教学内容(打 * 号为重点讲授部分)。表中学时分配学时为: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2.实验要求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详]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2.先修后续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010067)《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010069)及《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010072),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010074)。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 (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 (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 (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

(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 (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良好的沟通能力。 证书目标:PLC程序设计助理工程师 三、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鞍钢冷轧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四)以鞍钢冷轧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三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 (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四、课程容与要求 1.课程容

《单片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课程类别:核心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时:108+2周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制作、安装与维护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单片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单片机系统的概念,最终能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中单片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能够用单片机控制各种常见的执行机构,完成产品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及驱动程序的编制,培养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与制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毕业后的直接上岗能力(或经短期培训后上岗),并且毕业时已具备一定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经验。 本课程以“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产品制作”等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础学习,为学生进入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中,从事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制作、安装与维护、管理与营销等岗位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与序化,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融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此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1.2.1 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 (1) 走访大量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制造和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的相关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 (2) 与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3) 与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毕业生交流,听取它们对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机电一体化技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3010640 总学时:60 学分:3.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四)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液压挤压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专业课程标准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130311 建议课时数:54学分:3 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先修课程:《液压与气动》、《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PLC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控制系统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变频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钳工实习》、《电工实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今天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就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分支,两个分支相结合成为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支柱。从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瞧,工业控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就是制造业,如机械加工、汽车等制造工业;另一大类就是过程工业,如石油、化工等。实际中,PLC,DCS,SCADA,OFBS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工程进行自动控制或监控。但在一些特殊领域,则可能就是几种系统的同时应用,尤其在一些大型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时,应用的大型监控管理系统也就是这几种系统同时应用于全企业的不同地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就是在适应工业对象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系统的。现代企业显然对从事设计、安装、调试、现场操作、维修管理等自动化岗位上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无论就是从知识结构,还就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课程,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熟悉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工控计算机或者触摸屏组态现场人机界面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的运行状态、实查询数据与曲线、打印各种需求的报表,以及具有将可编程技术、工控组态与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驱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与现场维护能力。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结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企业的若干个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门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具体的生产线设备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313404 课程名称: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课程属类:自动化技术类 课程学分:4 计划课时:60 教学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适用范围: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 先修课程:单片机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 制订部门: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批准人: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在制造业领域更注重使用符合其特定需求并带有智能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组态软件,而嵌入式组态软件特具的按功能剪裁的特性,以及其内嵌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保证整个嵌入系统小体积、低成本、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同时,方便不具备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的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嵌入式组态软件快速开发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并极大缩短嵌入式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而且使产品具有丰富的人机界面。 目前自动化软件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大型的平台软件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小型化方面,由通用组态软件简化成嵌入式组态软件,可使大量的工业控制设备或生产设备具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发展机会更多、市场容量更大。北京昆仑通态MCGS 嵌入式组态软件作为国内主流工控产品,是企业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理想选择,为此选择MCGS嵌入式组态与TPC触摸屏进行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培养工控系统综合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工控系统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通过教学项目的完整练习,强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及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达到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相关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动手或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由此可见,“手脑并用”的实践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新材料之后遗忘的程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行为导向”的教学正是强调手脑并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个体的知识又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则是指关于进行某项操作活动的知识,即技能。程序性知识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更有效。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焕发,它将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如爱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学习的利益动机(如前途、奖酬、发展条件等);学习的社会动机(如社会竞争、集体的荣誉、团队的期望、角色的价值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新知识或技能的初步尝试应用、评价、再实践等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信息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行为导向实质上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学与教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 “行动导向”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教课程体系中,它的目标是“会做”,这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0 适应专业:电子类专业 制订人:段安红 2010年6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适应专业:电子类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其在教学及产业界的技术推广仍然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学习单片机并掌握其设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也是现代工科学生的一个基本条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或汇编语言等课程为基础。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电器新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将来在电子类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包含了单片机就用技术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析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按单片机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 学分:5.5 计划学时:9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本课程安排在“电路分析基础”、“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电子技术应用”等课程之后,并经过校外基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已具备了简单的电工安装、调试等技能。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学生具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本条件,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检修电工、电气安装调试电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其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工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基于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课程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1.根据完成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技术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 根据工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与维护的需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完成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2.针对行业特点,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这些任务必需包含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所需的全部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任务的选择从简单到复

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基于行动导向原则,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以及它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原则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气设备检修、调试过程相一致。精心设计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引导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学习,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4.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评价体系 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建立基于过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本课程三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比例为:学习情境一占 30%,学习情境二占20%,学习情境三占50%。每个学习情境由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10%)、指导老师评价(40%)、企业专家评价(30%)4个部分组成。 指导老师评价,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企业专家评价,是指企业专家针对学生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规范性、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是指各小组集体讨论后对本班各小组就相互合作与交流、完成任务沟通等能力进行评价。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和组内其他同学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电气制造、维修调试类相关设计企业的检修、调试电工岗位需求出发,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PLC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以上能力的获得使学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传统电气控制的原理,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接线、控制过程;

《触摸屏与组态技术》课程标准

《触摸屏与组态技术》课程标准 制定人:唐明涛审核人:核准时间:2019.09.25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名称:触摸屏与组态技术 2.修订版本:2019级第一版 3.教学对象:机电工程系所有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学时:60 学分:4 5.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监控组态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组态监控终端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监管能力、组态软件与工作设备接口的调试能力、系统组态的通信链路调试能力。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 后续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轧钢过程自动化控制》 7.参考教材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李江全 《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宁 《触摸屏组态控制技术》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李庆海 8.课程开设依据 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组态监控终端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监管能力、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自动化设备产线运行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本专业学生未来发展需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组态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通过安装与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态软

件,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标准、组成、结构、传输介质的能力,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对全程自动化生产的实时管控与障碍报修处理能力。 2.触摸屏和组态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编辑HMI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通过组态软件的编译流程以及VB面向对象控制编程语言编译累加器,使学生针对用户所需求的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应对生产对象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对突发隐情及时处理能力。 3.组态监控系统的测试验收能力:通过组态软件连接PC与PC之间通信,使学生掌握对数据传输通道、对象临检参数进行测试,对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验收的能力。 4.组态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通过安装RS232C通信串口与应用串口调试助手,使学生掌握监控节点组态分布、设备项目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能力。 (二)技术目标 1.组态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学生能够绘制控制结构图,识别各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三种传输介质,能够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介质,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进行合理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 2.触摸屏和组态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能对生产企业、居民小区等不同场所的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与应用,制定出设备数据采集点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选出应用传感器的类型;应用组态软件对采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 3.组态控制系统测试与验收能力:学生能对串口通信端口的通信进行测试,运用串口通信助手对串口与RS232C型通信线路连通性进行测试,运用组态软件联通PC与PC之间通信。 4.组态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机串口通信配置并应用串口调试助手检测通信;准确判断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软故障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理;能根据监控反馈信息。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通过德育故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坚守真善美的意识和素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徽商职业学院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嵌入 式方向)、自动化 类、应用电子类 授课单位电子信息系 学分4学时 72学时(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安排) 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2012.9.18审定日期2012.9.2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嵌入式方向)和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面向应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主干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及开发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编写大纲的传统方法截然不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编写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掌握单片机基本原理,熟悉KEILL软件和PROTEUS软件的使用,熟悉MCS-51的结构与应用设计,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应用实例熟悉单片机在综合应用中的用法。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人机接口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编程原理和设计方法。

(4)掌握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5)掌握单片机A/D、D/A接口技术。 (6)基本掌握MCS-51串行通信技术。 (7)初步掌握MCS-51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本课程知识独立设计和制作从简单到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和硬件)。(2)能运用本课程知识技能维修单片机应用设备和产品。 (3)具备进一步自学拓展相关知识的能力,如自学应用其他型号单片机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具备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与团队精神及养成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标准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从事机电类、计算机类和自动化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不可缺少的。本课程的教学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要做到既重视基本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学生在应用方面的训练。 第一章概述 (一)、理论教学标准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单片机的组成和其发展概况、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熟悉单片机主要机型。 (2)建立二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学会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熟记0-16之间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换。 (3)熟悉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四则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方法;了解二进制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 (4)了解BCD码的编码方法、转换关系和加减法运算时的修正方法;了解ASCII码和查表换算的方法。 (5)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和研发工具(Proteus、keil软件)。 【教学重点】 单片机开发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Proteus、keil软件的使用。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认识单片机 1、单片机的概念及特点应用 2、单片机的发展和系列产品 第二节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