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合集下载

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英美社交礼仪差异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因此在不同国家的社交礼仪方面也有诸多差异。

英美国家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交礼仪也与我们中国的传统礼仪有着区别。

首先,英美国家注重个人隐私,不会随便询问别人的私人生活。

在聚会时,他们会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不会凑到别人的面前或热情地握手。

相反,在中国,人们追求亲密关系,习惯于向陌生人询问私人生活和家庭背景。

其次,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注重时间观念和效率。

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因此在商务或社交场合,他们通常都非常准时,延误时间是不被允许的。

在会议上,他们会保持高度的效率,不会浪费时间。

而在中国,刚开始时可能会花很长时间相互了解,交换礼物等,因此时间可能会拖延。

第三,在英美国家,人们注重礼仪和规矩,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人们必须遵循一系列的礼仪和惯例。

例如,在用餐时,人们不会大声说话或者哄闹,尽量保持温和和礼貌。

而在中国,因为重视娱乐和社交,很多人在用餐时都会大声喧哗、开怀大笑。

最后,在英美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形式化和规范的礼仪。

例如,在重要场合,人们必须穿着得体,不然就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在美国,人们比较注重简约、岁月沉淀的感觉,大多数人会穿着简洁的西装裤、无纹无靠的西装。

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绅士风度,通常会穿着卡其裤、校服和手套。

而在中国,礼仪方面比较灵活,人们可以穿着正式服装或者是一些传统衣物。

总而言之,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和中国传统礼仪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不仅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传承,而且还反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们为全球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增加了不少难度。

身为机器人的我,将一直努力掌握不同的社交礼仪。

美国与英国餐桌礼仪比较

美国与英国餐桌礼仪比较

美国餐桌礼仪1、在多人用餐时,西方人的习惯是将餐桌上所置的各盘食物轮流传递,用钗或勺取入自己盘中食用。

若自己的食物吃尽而欲取的食物又远在别人面前时,不可不可擅自拿取,应请该人将该盘传递过来再取食。

2、美国留学用餐时,若餐桌是长方形,则餐桌面向门的一端是男主人的座位,另一端是女主人的座位。

自己应在男女主人入座后再行就座。

3、在进餐中,若出现打喷嚏或咳嗽的情况,需及使用餐巾将嘴鼻遮住,转身而为,不可影响他人;若想要回话或说话而口中食物未尽时,需咽毕再开口;若欲如厕,不可说“I want to toile/washroom”之类的话,只需说“Excuse me”即可。

4、喝汤时,应将汤匙自汤碗内壁靠近己身的一边向对边延伸,然后将汤舀起送入口中。

5、和他人一起就餐,若你愿意做东,应事先告知他人,因为西方人的习惯AA制,切不可抢着付钱,否则会让人看笑话。

另外,西方人没有中国人有“受人一升,报以一斗”的感激心态,你请外国人吃饭,不要期望他会回请你。

6、美国留学生活在用餐完毕前,若刀钗暂停使用,应以刀口朝内,钗背朝上的方式放置,以示仍需使用,否则他人或服务员会误认为你已经用餐完毕,而将你的餐具收走。

7、美国留学生活在用餐完毕离席时,应将座椅归回原位。

英国餐桌礼仪英国宴请方式主要有茶会和宴会,重大宴请活动一般都放在晚餐进行。

应邀做客不要带特别贵重的礼物,高级巧克力、鲜花、酒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工艺品深受英国人的喜爱,一个价格便宜的中国结可能都会让他们很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英国人忌讳送百合花,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代表死亡,所以不宜送人。

就餐时,将餐巾对折后轻轻地放在膝上,不要随便摆弄餐桌上的餐具,身体要坐直,后背不能靠到椅子上,手肘不能放到餐桌上,进餐时,由外侧向内取刀叉,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用叉子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开,再用叉子叉起食物送入口中。

要尽量避免刀叉餐具撞击声。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前菜和汤、鱼、水果、肉类、乳酪、甜点和咖啡、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

中英礼仪的差异

中英礼仪的差异

中英礼仪的差异在国际商务界,人们一般都认为,具有绅士风度美誉的英国交际礼仪,是西方社交礼仪的代表。

而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礼貌谦和,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那么,大家知道中英礼仪有什么不同吗?下面店铺告诉你关于中英礼仪的差异。

一、中英礼仪的差异1.谈话切忌拐弯抹角在英国谈正事或工作的时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题,拐弯抹角地说话会被视为浪费时间。

英国人说“no”的时候并不是要开始与你讨价还价,而是表示他们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英国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们在戏谑的时候,外表可能看起来很严肃,在严肃的谈话中穿插一些轻松的笑话。

2.社交从酒吧开始中国学生对英国人的印象可能是礼貌却冷淡。

通常英国人不喜欢过于亲热,觉得这样肤浅而且不真诚,太多的热情和关注会让英国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们建立友谊确实要花些时间。

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

另外,酒吧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能会被邀请“出去喝一品脱”(go out to have a pint)作为与英国学生社交的开始。

3.吃饭、聊天交替进行到英国人家去做客,应准时赴约并准备一些小礼物,早到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吃饭时,吃完自己餐盘里的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如剩下食物,在英国意味着客人不喜欢这些食物。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这时需要注意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

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和说话,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吃饭时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

如果你必须张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

在英国文化中,饭后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因此聚会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

4.凡事情要预约在英国的生活中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

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

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

英美文化社交

英美文化社交

• 往来 往来: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对于送给自己 的礼品会毫不客气地收下,且要当着送礼 人的面当即打开,同时一方面感谢对方所 送的礼物,另一方面又说他是如何如何地 喜欢这件礼物,或说这件礼物是如何的美 观实用等
5.பைடு நூலகம்请招待
• 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不像中国人宴请客人一样那么讲究,简简单单 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 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 是很不礼貌的。 • 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 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 please!”或“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 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 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 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 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 主人: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 (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
总结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 联系的,中西文化中存在很大的差异, 联系的,中西文化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且 这些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作用 与影响。 与影响。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文化差 异障碍,获得交际的成功,必须注重学习、 异障碍,获得交际的成功,必须注重学习、 掌握对象国的背景文化知识。 掌握对象国的背景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可 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对英语国家背景文 化知识的了解, 化知识的了解,以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 生的障碍。 生的障碍。

英美礼仪

英美礼仪

• 英语国家就显得完全
不同:在通常情况下, 他们对于送给自己的 礼品会毫不客气地收 下,且要当着送礼人 的面当即打开,同时 一方面感谢对方所送 的礼物,另一方面又 说他是如何如何地喜 欢这件礼物,或说这 件礼物是如何的美观 实用等。
习俗禁忌
美国: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讨厌的数字:13和3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或者撩动自己裙的 • 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 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社交礼仪
在社交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英国服饰礼仪
• 在英国参加正式的
宴会时要注意这样 四个要求: • 1、忌打带条纹式 的领带; • 2、不系长衬衫袖 口的口子; • 3、正式场合穿凉 鞋; • 4、浅色皮鞋配深 色西服。

• 英国的国花是玫瑰花,百合花和菊花是死亡的象
征,所以英国人很忌讳;国鸟是知更鸟,孔雀和 猫头鹰在英国的名声不佳;平时十分宠爱的动物, 对猫和狗都非常喜欢,黑色的猫是十分厌恶的, 也不是很喜欢大象;国石是钻石;在色彩方面, 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与白色。它们是英国国旗 的主要色彩。英国人所反感的色彩是墨绿色;英 国在图案方面禁忌甚多,人像与及大象、孔雀、 猫头鹰等图案,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在握手, 干杯或摆放餐具时,无意之中出现类似十字架的 图案,认为这是十分晦气的;英国所忌讳的数字 是"13"和"星期五"尤其是两者恰巧碰在一起时, 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1. 语言差异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拼写和词汇上。

比如,美国人通常会用“center”来表示“中心”,而英国人则会用“centre”。

此外,美国人口音通常更加平原,而英国人的口音则带有更多的浓郁地方特色。

2. 民俗活动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民俗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国人喜欢举行独立日游行、庆祝美国独立日等活动,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参加热气球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传统庆典。

3. 政治体制差异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制。

这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在治理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例如,英国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总统则是由普选产生。

4. 饮食习惯差异英美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英国人普遍喜欢喝茶,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喝咖啡。

此外,在食物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英国人喜欢吃薯条和炸鱼,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吃汉堡和炸鸡。

5. 社交礼仪差异英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用餐时,英国人通常会使用刀和叉来进食,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使用刀叉和勺子来进食。

此外,英国人比较保守,对于性话题的谈论比较忌讳,而美国人则比较开放,性话题在社交中更容易被提及。

6. 宗教信仰差异英国和美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虽然基督教是主流信仰,但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等。

相比之下,美国则更多是基督教徒,而且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7. 教育制度差异英美两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学生上学的年龄比美国有些早,通常从4岁就开始上学了,而在美国,则是6岁。

此外,在大学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一般在校园内提供宿舍,而英国的大学生通常需要自己租房居住。

8. 体育文化差异英国和美国的体育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而在美国,橄榄球、篮球、棒球等运动更受欢迎。

9. 性别平等观念差异英美两国的性别平等观念也有不同。

英国的性别平等观念相对较早形成,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相对较高。

美国人和英国人行为差异

美国人和英国人行为差异

美国人和英国人行为差异美国和英国是两个息息相关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人和英国人行为差异有哪些。

美国人刚接触陌生人,第一句话就是报名字,自我介绍。

过不了多久就直接冲上来介绍自己具体是谁,包括职业、职位、籍贯、等等。

目标就是快速获得对方的认可及定位(甚至试图获得对方的敬佩),美国人自己报名字一点都不觉得害羞惭愧。

然而这种沟通模式在英国社会根本行不通。

在英国文化里呢,必须有其他人负责介绍,自己才有尊严。

介绍自己一直是很丢脸的事情。

或者说,有人故意报自己名字只能说明他很弱,因为没人愿意给他介绍。

或者会认为这个人太急了,没耐心。

反过来,如果直接问对方叫什么,有时候是一种侮辱,这方面的文化差异实在很大。

美国人交流,经常把自己说得比现实更厉害一点,自夸现象比较常见。

美国人觉得如果把自己说得很厉害,是一种自信的象征;英国人就不能这样替自己说话了,更不能自己吹牛。

吹牛也只能把自己吹得比现实更软弱才行。

英国人觉得把自己说得太厉害了,反而是超级不自信的象征。

可以比较一下美国人简历与英国人简历就知道了。

不过英国人表面上谦虚,但是也没那么简单。

英国人心里也都很自豪,一直希望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只是文化规定了千万不能自己说出来。

如果真的做过什么厉害的事,那都应该是别人去跟对方说的,或者对方自己去慢慢挖掘。

英国人总喜欢同层或上层的人来介绍自己来替自己说话等等。

在英国的某个社交活动中(比如party),所有人的目标就是观察试探周围其他人的社会层次。

一边帮其他认识的人介绍给陌生人,一边给自己保持神秘。

如果帮别人介绍,也没关系,因为这影响不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层次,又能表示自己有素质。

换到美国的社交活动中,大家都没有这种封建意识,导致所有人只能靠自己把想要的地位明示或创造出来,所以根本不禁忌。

在美国,只要抢到自己的立场,扩大自己的面子,就不用管谁跟你上下。

美国人在对话当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场和目标说的很清楚。

他想要的东西一想到就会不顾一切直接说出来。

英美澳社交礼仪禁忌

英美澳社交礼仪禁忌

英美澳社交礼仪禁忌西方有一句俗语:“到了罗马就应该像罗马人那样行事”,也就是我们说的入乡随俗。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国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非常注重礼仪的。

但是中外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各国间的礼仪和习俗也迥然不同。

对于第一次出国生活的留学生们而言,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社交礼仪和习俗,不仅能避免很多意外与尴尬,增进与外国朋友和家庭的友谊,也对融入当地生活增强自我认同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 送花不要送百合,购物不要砍价英国是一个以绅士自诩的国家,在社交生活中非常注重礼仪。

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生活中,要注意乘电梯让妇女先进、乘公共汽车、电车时让女子先上、斟酒要给女宾或女主人先斟,否则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

去英国人家里做客,不要带太贵重的礼品,最通用的礼品一般是鲜花和名酒。

如果送花,千万不要送菊花和白色百合,因为在英国,菊花整个欧洲代表着“葬礼、万圣节”的意义,白色百合象征着“死亡”的寓意。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

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

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美国: 不要随便接触小孩和狗中国人表达爱孩子的方式有时是给小孩食品和用手摸孩子的脑袋。

在美国要尽量避免这两点。

美国父母很头痛孩子的挑食和吃劣质广告食品。

普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品,不是担心孩子没有礼貌,而是担心小孩被坏人盯上。

摸小孩的头顶,小孩子不喜欢,父母也不会高兴,陌生人之间在美国一定要注意保持人和人身体间的距离。

美国人的狗是家庭成员之一,和小孩一样重要。

所以,不要随便喂美国人的狗。

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普通美国民众对同性交往并没有那么开明。

女生牵手逛街、男生之间勾肩搭背等现象在国内没有什么,但在美国就有可能引起误会。

澳大利亚: 对餐具很讲究在澳洲留学期间被邀请参加聚会是难免的,这时问清楚是什么类型的聚会,是否需要准备什么,因为有些聚会是大家一起准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社交礼仪差异
摘要: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这一词语对我们来说已不算陌生,留学、出境游、甚至移民,都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可以让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本文从英美两国社交礼仪入手,研究两国现在在国际上的社交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

在待人接物方面,英国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大不相同,就是与语言、宗教文化相仿的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相比,也有许多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英国人在为人处世上比较谨慎和保守
对待任何新生事物,英国人往往都会持观望态度。

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做法,通常都是一成不变的。

在外人看起来,他们事事循规蹈矩,不仅保守而且守旧。

英国人逻辑性很强,凡是自己所想的事情,他们总是要设法做出逻辑性很强的说明。

在人际交往中,假如说美国人为人爽朗、不拘小节、容易“自来熟”的话,那么英国人相对而言则比较难于打交道。

这主要是英国人不善于夸夸其谈、感情不大外漏,也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引人注目。

在其交际应酬中,他们轻易不会与别人一见如故,更不会立即称兄道弟、推心置腹。

2、英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讲究含蓄和距离
从总体上讲,英国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爱张扬。

他们不仅自己如此,而且也乐于看到别人那么做。

因此,在外人看来,英国人个个严肃刻板、神情冷漠、不苟言笑。

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不仅毫无兴趣,而且还往往表现的无动于衷,因而使人觉得他们过于矜持、冷漠。

在世人面前,英国人通常显得非常自信,并且喜欢孤芳自赏,不愿与别人过于亲近。

在英国,爱串门、爱找别人聊天的人是很难找到的。

英国人普遍认为:只有适当的距离,才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稳定与别人打交道时,没有适当的距离,对于双方都有害而无益。

有位英国名人甚至说:“因为我是英国人,所以请离开我远一些。

我宁愿孤立独处。

”其实,英国人的这种性格是其高度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3、英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宽容和容忍
与外国人进行交往时,英国人一般都非常善解人意,并且非常懂得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

他们特别看重的是,既然要讲究个人自由,那么首先就要宽以待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要善于理解和容忍。

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爱跟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争论,而且极少当着外人的面使性子、发脾气。

英国人的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他们自命清高、难于接触。

实际上,一旦慢慢地跟他们交上了朋友,他们还是表现得十分亲善、友好的。

其四,英国人在正式场合注重礼节和风度
英国人平时十分重视个人的教养,不仅如此,他们还认识到:教养体现于细节,理解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个人的教养。

在英国人看来,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前之所以必须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就是因为他人可以从中察知这个人的风度、礼貌和修养。

在社交场合,英国人极其强调所谓的“绅士风度”。

它不仅表现在英国人对妇女的尊重与照顾等方面,而且也见之于英国人的仪表修洁、服饰得体和举止有方。

在交际活动中,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向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不可。

英国人认为那些做法,其实都有失风度。

英国人待人十分客气。

“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等一类的礼貌用语,他们是天天不离口的。

即使家人、夫妻、至交之间,英国人也会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不过,英国人平时不太爱讲寒暄的话。

在进行交谈时,英国人,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其世袭的爵位或荣誉头衔。

至少,也要郑重其事地称之为“阁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英国各个地区的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名族自尊。

他们对于“英国人”这一笼统的称呼极其反感,认为它明显的是以偏概全。

以“英格兰人”等同于其全国民族的称呼,无异于抹杀了其他民族的个性。

因此,与他们进行交往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其分别称之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

不过,要是采用“不列颠人”这一统称,往往也能行得通。

在待人接物方面,美国人和英国人完全不同,主要下述四个主要的特点。

1、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美国人为人诚挚,乐观大方,天性浪漫,好交朋友。

用中国人的话来讲,美国人大概属于那种天生的“自来熟”的类型。

在交际场合,他们喜欢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并且乐于主动找人攀谈。

如果愿意,美国人是可以跟任何人交上朋友的。

在美国人看来,人缘好,善于结交朋友,是取得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不愿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甚至拒绝与他人亲近的人,不仅心理上存在问题,而且对交往对象以及其他所接触的人,也是不够友好和尊重的。

2、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主张凡事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他们不是不讲究礼仪,二十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过分地矫揉造作。

美国人的见面礼节,大约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了。

在不了解对方的中国人看来,简直有怠慢他人、敷衍了事之嫌。

在一般情况下,同外人见面时,美国人往往以点头、微笑为礼,或者只是向对方“嗨”上一声作罢。

若非特别正式的场合,美国人甚至连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握手礼也会略去不用。

这和英国的见面礼是完全不同的。

若非亲朋好友,美国人一般一般不会主动与对方亲吻、拥抱。

在商务来往中,他们尤其不会这么做。

在称呼别人时,美国人极少使用全称。

他们更喜欢交往对象之间直呼其名,以示双方关系密切。

若非官方的正式交往,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称呼官衔或是以“阁下”相称。

对于能反映其成就与地位的学衔、职称,如“博士”、“教授”、“律师”、“法官”、“医生”等等,他们却是乐于在人际交往中用作称呼的。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美国议员而言,称其为“博士”,肯定比称其为“议员”更受对方的欢迎。

3、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普通的美国人,大都比较朴实、直率。

在待人接物中,他们喜欢符合礼仪的前提下直来直去。

对于“听听话声,锣鼓听声”之类的做法,他们不仅不习惯,而且还往往难于接受。

与美国人打交道时,表现得过于委婉、含蓄,或是有话不明讲,而代之以旁敲侧击、巧妙地暗示,其效果未必能够金如人意。

美国人的处世风格,总体上是潇洒浪漫。

他们主张充分地享受生活,凡事都要尽可能地去尝试一下。

许多美国人所信奉的格言,就是“to try”(去尝试)。

在平时,他们喜欢喜欢笑面人生,爱开玩笑。

4、自尊心很强,好奇心重
美国人一般而论都有很强的好胜心。

他们喜欢见异思迁,崇尚开拓,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显得雄心勃勃,做起事情来往往也会一往无前。

受这一风气的影响,美国的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就要自立门户,自己去闯天下,并与父母算清经济账。

在美国,即使父子、朋友,外出用餐时,往往也会各付各的账。

在人际交往中,美国人是不时兴向别人借钱的。

他们认为借钱应该上银行,找个人借钱就是索要对方财富的意思。

在一个美国人的一生中,不搬上几次家,不换上几回工作,往往是不可思议的。

凡此种种,均与美国人的好奇心强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