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文明古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案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教案
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8、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2、《 》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和武士)、( )(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 )(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4、( )、( )、( )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板书设计:
一、古代埃及:巴比伦王国:发源地——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发源地——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四、古代中国: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课后反思:
合作探究:
讨论:
P.7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
P.10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
知识运用:
1、(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
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国王称为法老。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巴比伦。

[初中历史]亚非文明古国教案1 岳麓版

[初中历史]亚非文明古国教案1 岳麓版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课标内容: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教学目目标:知识与能力: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看地图了解亚非文明古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景体验、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亚非文明古国源自于大河流域,受惠并传承文明的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广大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理解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学习,了解它们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实质。

4、联系古巴比伦王国所在地伊拉克战争,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过程:旅游话题: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导入新课一、明确亚非文明古国1、亚非文明古国指哪些?结合地图《世界文明古国》,阅读课文,找出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各自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

从表格中,可看出最早建立奴隶主国家的是古代埃及。

2、仔细观察地图《世界文明古国》,分析亚非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亚非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得出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

【单元内容】古代亚非文明【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讲述的是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简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

通过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大河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第2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文明。

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第3课主要讲述古印度文明。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世界历史九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编制:杨春涛审定:刘汉平、李惜时2013.12.27
课堂检测
2、古代人类文明与河流息息相关,其中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起源于(
A 、两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3、下列对金字塔的评述错误的是(
A 、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B 、 金字塔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C 、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主们的陵墓
D 、金字塔是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4、两河流域指的是( ①尼罗河 ②幼发拉底河 A 、①② B 、①③ 课外作业:
拓展延伸
1、必做:列表比较上古四大文明古国。

(所在地、流域、文明标志及大致时间)
2、选作: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筑能力。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查阅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古代中国
尼罗河古代巴比伦
黄河、长江 古代印度
印度河、 古代埃及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连线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从未间断的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B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③底格里斯河 ④印度河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梳理。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

古代亚非文化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认识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成果;(3)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文化遗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尊重和理解;(2)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亚非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亚非文明的定义与范围;2. 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3. 古代亚非文明的重要历史人物;4. 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5.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特点、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主要成果和文化遗产;2. 教学难点: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以及古代亚非文明对后世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人物、主要成果和文化遗产;2. 比较法:分析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异同;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亚非文明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计15课时;2. 教学顺序:按照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教学;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6. 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文明;7. 古代亚非文明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8. 古代亚非文明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农业经济、手工业、商业贸易;9. 古代亚非文明的教育与科技:学校教育、学术研究、科技成就;10. 古代亚非文明的艺术与建筑:绘画、雕塑、建筑风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性国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7. 古代亚非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8. 古代亚非文明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差异及其发展;9. 古代亚非文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及其对文明的推动作用;10. 古代亚非文明艺术与建筑的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亚非文明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2.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3.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1.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2.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亚非文明包括哪些文明?它们的特点有哪些?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二、讲授部分1.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介绍古代亚非地区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等文明,讲述它们的特点和贡献。

2.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分析古代亚非地区的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对农业的影响等。

3.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介绍古代亚非文明的一些代表性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悬空花园等。

三、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和贡献,强调其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堂练习让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总结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文明的概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亚非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通过讲述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古代亚非文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亚非文明古国》教学设计.doc

《亚非文明古国》教学设计.doc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金字塔建筑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能力、学习种姓制度,了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的特点,组织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方法得岀结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基本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引深探究使学生积累正确的方法,拓展学习的内容。

(2)渗透法制教育《文物保护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奴隶社会的阶级实质是为奴隶主服务,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坏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此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复习引入、问题引入、漫画引入、视频引入、创新试题引入等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今天我想带大家到四大文明古国去神游一番,播放《四大文明古国简介》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指出:其实四大文明古国远不止视频中提到的伟大成就,它们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灿烂文化,想了解更多就跟老师一块进入本课学习吧!二、新课教学1、金字塔的国家一一古代埃及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白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岀现和初步统一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美尼斯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

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一一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

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本课导语导入新课学习一、神奇的金字塔(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首都:孟斐斯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农业、手工业(二)法老与金字塔阶级关系:法老:名称由来、职权 什么是金字塔?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 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 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三)古埃及的衰亡: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二、汉谟拉比法典(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1.地理位置(挂图)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奴隶、平民(二)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讲解)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3.法典的实质(讨论)4.法典的地位(讲解)(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作业:《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目标”板书设计: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法老与金字塔二.古巴比伦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2.《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2.种姓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索金字塔建筑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能力、学习种姓制度,了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的特点,组织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方法得出结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基本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引深探究使学生积累正确的方法,拓展学习的内容。

(2)渗透法制教育《文物保护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奴隶社会的阶级实质是为奴隶主服务,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此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复习引入、问题引入、漫画引入、视频引入、创新试题引入等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今天我想带大家到四大文明古国去神游一番,播放《四大文明古国简介》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指出:其实四大文明古国远不止视频中提到的伟大成就,它们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灿烂文化,想了解更多就跟老师一块进入本课学习吧!
二、新课教学
1、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美尼斯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

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

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97多座金字塔。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

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

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

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

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

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2、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

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

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

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

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

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

师: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
生: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在幼发拉底河中游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师: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师: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生:奴隶主。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
法”。

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师: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

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贵族,在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都享有特权。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其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通常也属于刹帝利种姓。

第三等级是吠舍,优雅恋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组成,主要从事农牧商等职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被政府的土著居民,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其中有些人是奴隶。

课堂小节
今天这节新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以灌溉农业为特色,其最高统治者是法老,金字塔式法老权利的象征,在两河流域,由苏美尔人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其后阿摩利人又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制定了古代事件,第一步比较完整的称谓法典——《汉莫拉比法典》,在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其种性制度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