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酶工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ppt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https://
REPORTING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 • 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录
PART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生物技术 安全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评估转 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 已被证明是安全的,但仍需继续监测 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安全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对转基因食品的成 分、营养价值、毒理学和过敏反应等方面 的评估,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纳米技术
03
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提高食品的保
鲜度和安全性。
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生产
利用生物技术实现食品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绿色包装
利用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食品包装对环境的负担。
PART 05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 前景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01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对食品原材料进行精确的
基因改造,提高食品的品质和抗性。
合成生物学
02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食品原料的高效生产,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如发酵食品、酶催化等。
食品检测
https://
REPORTING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 • 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录
PART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生物技术 安全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评估转 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 已被证明是安全的,但仍需继续监测 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安全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对转基因食品的成 分、营养价值、毒理学和过敏反应等方面 的评估,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
纳米技术
03
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提高食品的保
鲜度和安全性。
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生产
利用生物技术实现食品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绿色包装
利用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食品包装对环境的负担。
PART 05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 前景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01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对食品原材料进行精确的
基因改造,提高食品的品质和抗性。
合成生物学
02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食品原料的高效生产,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
如发酵食品、酶催化等。
食品检测
《酶工程食品》课件

固定化方法:物理 吸附、化学结合、 交联聚合等
固定化载体:天然 高分子、合成高分 子、无机材料等
固定化酶的应用: 食品加工、生物制 药、环境保护等领 域
酶反应器类型: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罐反应器等 酶反应器设计:考虑酶的活性、稳定性、反应条件等因素 酶反应器操作:控制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 酶反应器维护:定期清洗、更换酶等操作,保证反应器性能稳定
酶工程食品技术水平: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酶工程食品的种类和品质 也在不断提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酶工程食品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 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 领域
酶工程食品市场需求:消费者对健康、 安全、环保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酶 工程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酶工程食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技术创新:酶工程食品的生产技术将不断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应用领域:酶工程食品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如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领域
法规政策:随着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酶工程食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将提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技术进步:酶工程食品的生产 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产品质 量和生产效率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 品的需求增加,酶工程食品的 市场前景广阔
酶的选择:根据食品的性质和需求选择 合适的酶
酶的添加: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 的酶
酶的活性控制:通过温度、pH值等条 件控制酶的活性
酶的稳定性:通过添加稳定剂等方式提 高酶的稳定性
酶的回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回收酶, 降低生产成本
酶的检测:通过检测手段确保酶的活性 和稳定性
PART FOUR
酶的来源:天然或人工合 成
酶工程食品PPT课件

(如热稳定性和难降解常是毒性或致敏性成分的共性)
第18页/共21页
• 生产食品酶制剂的菌种的安全性
1.潜在的产毒素性
如一些细菌、放线菌,导致食物中毒
2.潜在的致病性
3.安全菌株
已确定无致病性、不产毒素的菌种,尤其是在
安全用于食品酶制造方面有悠久历史的微生物,
即使经过改造,仍然是产生安全菌种的最优选
第5页/共21页
•特点:
1.产品中存在酶工程采用的基因改造序列 2.产品中存在酶工程采用的氨基酸序列修饰成分 3.产品具有本身的酶工程所设计的性状和功能
第6页/共21页
三、酶工程食品的研究进展
• 1953年开始研究酶的固定化 • 1967年酶反应器问世 • 1969年,日本首次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L-氨基酸 • 20世纪50~60年代,酶修饰技术
一、酶工程概述
• 【酶工程/酶反应技术】
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通过对酶制剂的 改组、修饰、固定或创造新的酶类制品等 途径,改善酶制剂的稳定性、催化能力、 专一性、调节性及使用条件,寻求和开发 耐极端条件的酶产品。
耐高温、耐酸碱、 耐盐、耐有机溶剂
第1页/共21页
•
酶工程研究内容
1. 化学/初级酶工程
(动/植/微生物细胞 活/死/休止细胞、 整细胞、细胞碎片、 细胞器)
第12页/共21页
酶的模拟技术
• 【模拟酶/人工酶/酶模型】采用有机化学、生 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比天然酶简单, 但又具有天然酶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构和催化功 能的非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
第13页/共21页
五、酶工程食品的应用
定点突变
天然酶 基因
随机突变、筛选
分子杂合
酶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推荐PPT资料

甜(APM)就是一种高甜度的甜味剂。阿期巴甜 柑桔类脱苦问题历来是果品加工中的一大问题。 (天门冬酰丙氨酸甲酯)是二肽甜味剂,其甜度是 面粉中添加α-淀粉酶可调节麦芽糖的生成量,使二氧化碳产生和面团气体保持力相平衡。 水图果:中 酶均使含面蔗有包果更糖胶松物软的质且。保存2更0长0久倍。过去是以L—天冬氨酸与L —苯丙氨 酸为原料用化学法合成。现在 采用酶法合成新工 面粉中添加α-淀粉酶可调节麦芽糖的生成量,使二氧化碳产生和面团气体保持力相平衡。
现采用果胶酶处理破碎的果实,即可加速果汁过滤和促进澄清。
作为嫩化剂Leabharlann 蛋白酶可以分为两类:最常用的一类是植物蛋白酶,另一类是微生物蛋白酶。
现在 采(用酶3法)合果成新汁工加艺,工可用价格较低的DL—苯丙氨酸为原料,且产品都是α—型体(β—型体有苦味),使生产成本下降 30% 。 岳脂阳或家 甲政酮面等包香水制味果作物中质中适。均当添含加有脂肪果酶胶可增物进质面包。的果香味胶,的这是重因要为脂特肪性酶可之使一乳脂,中微量的醇酸或酮酸的甘油酯分解,从而生成δ-内 柑桔类脱就苦问是题在历来酸是性果品和加高工中浓的度一大的问糖题。存在时,即可形成凝胶。 而其老中动 以物杂这的鱼肉及一因鱼性耐厂热废质键弃是多物,的制烹利造煮用时最果软为冻化瞩较目、难。果,因酱而的肉质基显础得粗。糙但,难在以果烹调汁,加口感工亦差。
酶工程在食品中 的应用
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图:古代已用微生物生产食品
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1、酶用于淀粉糖的生产 ❖ 2、酶用于甜味剂的生产 ❖ 3、酶用于乳品加工 ❖ 4、酶用于肉类和鱼类加工 ❖ 5、酶用于果蔬加工 ❖ 6、酶用于焙烤食品 ❖ 7、酶用于酿酒
酶用于淀粉糖的生产
图:酶将玉米或小麦等作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
现采用果胶酶处理破碎的果实,即可加速果汁过滤和促进澄清。
作为嫩化剂Leabharlann 蛋白酶可以分为两类:最常用的一类是植物蛋白酶,另一类是微生物蛋白酶。
现在 采(用酶3法)合果成新汁工加艺,工可用价格较低的DL—苯丙氨酸为原料,且产品都是α—型体(β—型体有苦味),使生产成本下降 30% 。 岳脂阳或家 甲政酮面等包香水制味果作物中质中适。均当添含加有脂肪果酶胶可增物进质面包。的果香味胶,的这是重因要为脂特肪性酶可之使一乳脂,中微量的醇酸或酮酸的甘油酯分解,从而生成δ-内 柑桔类脱就苦问是题在历来酸是性果品和加高工中浓的度一大的问糖题。存在时,即可形成凝胶。 而其老中动 以物杂这的鱼肉及一因鱼性耐厂热废质键弃是多物,的制烹利造煮用时最果软为冻化瞩较目、难。果,因酱而的肉质基显础得粗。糙但,难在以果烹调汁,加口感工亦差。
酶工程在食品中 的应用
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图:古代已用微生物生产食品
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1、酶用于淀粉糖的生产 ❖ 2、酶用于甜味剂的生产 ❖ 3、酶用于乳品加工 ❖ 4、酶用于肉类和鱼类加工 ❖ 5、酶用于果蔬加工 ❖ 6、酶用于焙烤食品 ❖ 7、酶用于酿酒
酶用于淀粉糖的生产
图:酶将玉米或小麦等作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廖威 第三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课件]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廖威 第三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8ac70daef8941ea66e0585.png)
可用于处理粘性强和 含有固体颗粒的底物, 或用于需要供应气体或 排放气体的反应。
适用于固定化酶进行连续催 化反应。
四、鼓泡式反应器 (bubble
column reactor, BCR )
利用从反应器底 部通入的气体产生 的大量气泡,在上 升过程中起到提供 反应底物和混合两 种作用的一类反应 器,是一种无搅拌 装置的反应器。
(1)要注意防止酶变性失活
除少数情况外,所有操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特别是有机溶剂存在时更要特别小心;大多数 酶在pH<4或pH>10的条件下不稳定,故不 能过酸过碱;酶溶液常易在表面上形成泡沫而 变性,故应防止泡沫的形成;重金属能引起酶 失效,有机溶液能使酶变性,微生物污染、蛋 白酶能使酶分解,都必须予以防止。
课后作业:
阅读“酶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其他应用 ”查资料综述一种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
产 品
生物催化反应过程示意图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优良的生物反应器应具备: 1.严密的结构 2.良好的液体混合性能 3.高效的传质、传热性能 4.配套而可靠的检测和控制仪表
酶反应器较发酵罐简单
酶反应器: 用于游离或固定化酶(细胞)进行 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
分类:
按结构分为:
搅拌罐式反应器 鼓泡式反应器 填充床式反应器 流化床式反应器
(2)酶的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酶以外的所有杂 质尽可能除去,因此在不破坏酶所需的条件 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此外,由 于酶和它的底物、抑制剂等具有亲和性,当 这些物质存在时,酶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又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提供了更多可供采 用的条件和方法。
(3)通过检测酶活性,跟踪酶的来龙去脉,为 选择适当方法和条件提供了直接依据。在工 作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每步都必须检测酶活 性,一个好的方法和措施是使酶的纯度提高 倍数大,活力回收高,同时重复性好。
适用于固定化酶进行连续催 化反应。
四、鼓泡式反应器 (bubble
column reactor, BCR )
利用从反应器底 部通入的气体产生 的大量气泡,在上 升过程中起到提供 反应底物和混合两 种作用的一类反应 器,是一种无搅拌 装置的反应器。
(1)要注意防止酶变性失活
除少数情况外,所有操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特别是有机溶剂存在时更要特别小心;大多数 酶在pH<4或pH>10的条件下不稳定,故不 能过酸过碱;酶溶液常易在表面上形成泡沫而 变性,故应防止泡沫的形成;重金属能引起酶 失效,有机溶液能使酶变性,微生物污染、蛋 白酶能使酶分解,都必须予以防止。
课后作业:
阅读“酶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其他应用 ”查资料综述一种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
产 品
生物催化反应过程示意图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优良的生物反应器应具备: 1.严密的结构 2.良好的液体混合性能 3.高效的传质、传热性能 4.配套而可靠的检测和控制仪表
酶反应器较发酵罐简单
酶反应器: 用于游离或固定化酶(细胞)进行 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
分类:
按结构分为:
搅拌罐式反应器 鼓泡式反应器 填充床式反应器 流化床式反应器
(2)酶的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酶以外的所有杂 质尽可能除去,因此在不破坏酶所需的条件 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此外,由 于酶和它的底物、抑制剂等具有亲和性,当 这些物质存在时,酶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又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提供了更多可供采 用的条件和方法。
(3)通过检测酶活性,跟踪酶的来龙去脉,为 选择适当方法和条件提供了直接依据。在工 作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每步都必须检测酶活 性,一个好的方法和措施是使酶的纯度提高 倍数大,活力回收高,同时重复性好。
酶工程总结PPT课件

酶固定化技术包括固定化载体、固定化方法、固定化酶的分离和回收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酶工程提供高效、连续化的生产方式。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生物 方法对酶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 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性质和功能的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包括化学修饰、定 向进化、点突变等关键技术,这些技 术的应用能够优化酶的催化性能和稳 定性,提高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THANKS
生物能源开发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如生物柴油、生物 酒精等。
06
酶工程的前景与挑战
酶工程的发展前景
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生物制药、生物燃料、环保等领域。
随着酶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酶的产量、活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工业 生产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酶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看好,例如用于药物设计和开发、疾病诊断和 治疗等。
环保领域的应用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
01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等。
废水处理
02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酶促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
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
03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修复,通过酶促反应降解污染物,恢复
生态环境。
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生产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产甜味剂、 防腐剂等。
专一性
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不稳定性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容易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
酶的活性调节
1 2
共价修饰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生物 方法对酶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 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性质和功能的技术。
酶的分子改造技术包括化学修饰、定 向进化、点突变等关键技术,这些技 术的应用能够优化酶的催化性能和稳 定性,提高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THANKS
生物能源开发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如生物柴油、生物 酒精等。
06
酶工程的前景与挑战
酶工程的发展前景
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生物制药、生物燃料、环保等领域。
随着酶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酶的产量、活性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工业 生产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酶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看好,例如用于药物设计和开发、疾病诊断和 治疗等。
环保领域的应用
有毒有害物质降解
01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等。
废水处理
02
酶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通过酶促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
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
03
酶工程技术可用于生物修复,通过酶促反应降解污染物,恢复
生态环境。
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生产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产甜味剂、 防腐剂等。
专一性
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不稳定性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容易受温度、pH、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
酶的活性调节
1 2
共价修饰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课件

生物改造、代谢工程等。
微生物改造则可以生产出新型 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改 善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等。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 地改造食品原料的性状,提高
其品质和产量。
代谢工程则可以通过优化微生 物代谢途径,提高食品原料的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 据挖掘等。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ppt课件
目 录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 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 食品生物技术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 理和技术,通过生物或生物代谢 过程来生产食品和其他产品的技 术。
细胞培养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 外培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 细胞,用于生产食品添加 剂、药物等。
细胞融合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不 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 系的细胞融合,以获得具 有新性状的细胞系。
胚胎工程
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对动 物胚胎进行操作,以实现 动物品种的改良和繁殖。
酶工程原理
酶的分离与纯化
01
利用酶的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和纯化出具有催化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开发具有特定 功能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改良农作物和 畜禽品种,提高产量和
抗性。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基因和蛋白质被用于食品生物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
微生物改造则可以生产出新型 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改 善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等。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 地改造食品原料的性状,提高
其品质和产量。
代谢工程则可以通过优化微生 物代谢途径,提高食品原料的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 据挖掘等。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ppt课件
目 录
•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 食品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 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 • 食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估 • 食品生物技术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 未来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01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 理和技术,通过生物或生物代谢 过程来生产食品和其他产品的技 术。
细胞培养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 外培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 细胞,用于生产食品添加 剂、药物等。
细胞融合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不 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 系的细胞融合,以获得具 有新性状的细胞系。
胚胎工程
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对动 物胚胎进行操作,以实现 动物品种的改良和繁殖。
酶工程原理
酶的分离与纯化
01
利用酶的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材料中提取和纯化出具有催化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开发具有特定 功能和营养价值的食品
。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培 养等技术改良农作物和 畜禽品种,提高产量和
抗性。
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基因和蛋白质被用于食品生物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
食品酶工程讲义PPT

选择性高,单批处 配基利用率提高,
理量大
容易规模放大
二. 高效液相层析法
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也称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分离原理与经典液相色谱相同, 但是,由于它采用了高效色谱柱、高压泵和高灵敏检测器,因此,它的分离效率、分 析速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目录 CONTENTS
1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可以定义为在体外利用修饰剂所具有的各类化学基团的特性,直接 或经一定的活化步骤后与酶分子上的某种氨基酸残基 (一般尽可能选用非酶活必需 基团) 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造酶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
酶分子的生物改造
生物酶工程学就是采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方法和技术,研究酶基因的克隆和 表达、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对酶进行再设计和定向加工,以发展性能更 加优良的酶或者新功能酶的学科
2.比活力提高的倍数:反映了纯化方法的效率。纯化后比活力提高越多, 总活力损失越少,纯化效果就越好
3.方法的重现性:评价酶分离纯化方法的必要条件,操作材料要有较好 的稳定性,操作条件的检验:检测纯化酶的催化活性时,要使 测定条件保持在最适状态。长期保存酶制剂时, 应考虑到痕迹量蛋白水解酶进行降解的可能性。
01
酶纯度的检验:电泳法、色谱 法、化学结构分析法、超离心 沉降分析法、免疫学法、其他
02
03
酶的稳定性与保存:为了提高酶的稳定性, 经常加入下列稳定剂:底物、抑制剂和辅酶;
对巯基酶;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 子化合物;其他
第四章
思考题
1.什么是酶的分离纯化?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说明每种破碎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在酶的提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4.酶溶液浓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5.酶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简要说明各方法的分离纯化原理。 6.影响酶结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酶结晶的方法包括哪几种? 8.如何对酶纯化的方法进行评析? 9.如何检验酶的纯度? 10.酶制剂有几种剂型? 11.影响酶稳定的因素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酶工 程
第一节 酶工程发展概况
1. 酶的化学本质
❖ 是指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活性作用和高度专 一性的特殊蛋白质,又称生 物催化剂。
2. 酶工程发展简史
不自觉的应用:传统的酿酒、制酱、制曲等。 初步认识酶的存在及作用:
✓ 1833年,佩恩和帕索兹发现能水解淀粉的酒精沉 淀物(淀粉酶)并提出其热不稳定性;
化学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3. 提取
提取方法
使用的溶剂或溶液 提取对象
盐溶液提取
0.02~0.5mol/L的盐 用于提取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
溶液
度较大的酶
酸溶液提取
pH2~6的水溶液
用于提取在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大, 且稳定性较好的酶
碱溶液提取
pH8~12的水溶液 用于提取在稀碱溶液中溶解度大 且稳定性较好的酶
有机溶剂提取 可与水混溶的有机 用于提取与脂质结合牢固或含有
(三) 酶的分离纯化
1. 细胞分离(胞外酶) : 离心或过滤 2. 细胞破碎(胞内酶):许多酶存在于细胞内,提取
这些胞内酶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破碎处理。 机械破碎 物理破碎 化学破碎 酶解破碎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
机械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物理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 破坏而使细胞破碎。
常用修饰剂为专一性较高的蛋白酶或肽酶。 特点:既保持酶活力,又降低其抗原性。 ✓ 如木瓜蛋白酶水解去除其肽链上2/3氨基酸,仍可
保持其活力。
3. 侧链基团修饰:如将α-胰凝乳蛋白酶的氨基修饰成亲水 性更强的-COOH等,酶活提高1000倍,且更耐热 4. 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使用双功能试剂交联,更稳定 5. 氨基酸置换修饰:改变活力中心的氨基酸 6.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如将酰基化氨基酸水解酶的活力 中心的Zn2+置换为Co2+。
主要途径
✓ 从生物细胞内合成或直接提取分离; ✓ 从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取。
(一)从生物细胞获取
1. 植物细胞产酶 P76-78:表4-1 2. 动物细胞产酶 P78-79
(二)微生物发酵产酶
1. 常用产酶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等(P80表4-3)。 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细胞应具备条件:
溶剂
较多非极性基团的酶
第三节 酶的分子修饰
酶分子修饰(molecular modification enzyme):通过改变酶分子的结构,使酶的 某些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技术。
化学修饰 物理修饰
(一)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chemical modification):利 用化学手段将某些化学物质或基团结合到酶 分子上,或将酶分子的某些部分删除或置换, 改变酶的理化性质,最终达到改变酶催化性 质的目的。
✓ 1896年,巴斯德发现酒精发酵是由酵母引起的; ✓ 1897年,巴纳兄弟用酵母抽提液生产出了酒精;
对酶的催化理论及本质的研究:
✓ 1913年,米彻里斯和曼吞由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 米氏方程;
✓ 1926年,萨母纳从刀豆中提出脲酶,并通过大量 研究证实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酶工程 产业化形成;
(2)液体发酵法
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 是目前主要的方式。
① 间歇发酵法:
特点:先在适于菌体生长条件下培养,然后再转入产 酶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量高,同时营养物质与诱导 物浪费少。
② 连续发酵法:
特点:先将菌体培养至某一生长期如对数期,然后一 边连续加入新鲜培养液,另外又不断地以相同速度放 出培养产物,二者的速度应和生长速度一致,使菌体 生长处于恒态条件,同时还可能打破酶合成的反馈阻 遏,使产酶率提高。
1. 大分子结合修饰
常用大分子修饰剂:右旋糖苷、聚乙二醇、聚 蔗糖β-环糊精、琼脂糖、壳聚糖、白蛋白、明 胶、淀粉、硬脂酸、聚丙氨酸等。
作用:稳定性提高、抗原性降低,等等 ✓ 如:1分子胰凝乳蛋白酶与11分子右旋糖酐结
合可使其活力提高5.1倍。
2. 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指在肽链的限定肽键位点水解,使酶空间结构发 生某些改变而改变酶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 安全可靠,非致病菌; ✓ 稳定性好不易感染噬菌体; ✓ 酶产量高,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 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易生长繁殖; ✓ 能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周期短。
2. 发酵方法
(1)固体发酵法
即以麸皮、米糠等为基本原料,加无机盐和适量水分 (通常50%左右)进行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法。
✓ 用青霉、曲霉生产果胶酶;用木霉生产纤维素酶
(二)酶分子的物理修饰
酶分子物理修饰(physical modificayion):通 过物理方法,不改变酶的组成单位及基团,只 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副键变化或重 排),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
高压处理:酶活提高;最适条件改变 适当变性改变空间构象:稳定性适当提高
第四节 酶的非水相催化(自学)
20世纪80年代,酶分子修饰技术发展使酶工程得 到空前发展。
3. 酶工程Leabharlann 概念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又称酶技术, 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 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要的产品的过 程,是酶学理论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科学技术。
第二节 酶的制备与发酵生产
3. 微生物发酵产酶工艺条件及控制
(1)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温度: (3)pH: (4)溶氧量: (5)发酵时间:
4. 提高微生物产酶量的措施
选育优良细胞(基因重组技术)
强化生产过程:
控制合理发酵条件:pH、温度、基质浓度等 添加诱导物:如乳糖诱导β-半乳糖苷酶 控制阻遏物浓度:产物积累一定浓度,合成受阻 添加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添加产酶促进剂: 植酸钙镁、聚乙烯等
第一节 酶工程发展概况
1. 酶的化学本质
❖ 是指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活性作用和高度专 一性的特殊蛋白质,又称生 物催化剂。
2. 酶工程发展简史
不自觉的应用:传统的酿酒、制酱、制曲等。 初步认识酶的存在及作用:
✓ 1833年,佩恩和帕索兹发现能水解淀粉的酒精沉 淀物(淀粉酶)并提出其热不稳定性;
化学破碎 酶促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超声波破碎法
有机溶剂: 甲苯、丙酮 丁醇、氯仿 表面活性剂: Triton、Tween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3. 提取
提取方法
使用的溶剂或溶液 提取对象
盐溶液提取
0.02~0.5mol/L的盐 用于提取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
溶液
度较大的酶
酸溶液提取
pH2~6的水溶液
用于提取在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大, 且稳定性较好的酶
碱溶液提取
pH8~12的水溶液 用于提取在稀碱溶液中溶解度大 且稳定性较好的酶
有机溶剂提取 可与水混溶的有机 用于提取与脂质结合牢固或含有
(三) 酶的分离纯化
1. 细胞分离(胞外酶) : 离心或过滤 2. 细胞破碎(胞内酶):许多酶存在于细胞内,提取
这些胞内酶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破碎处理。 机械破碎 物理破碎 化学破碎 酶解破碎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
机械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物理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 破坏而使细胞破碎。
常用修饰剂为专一性较高的蛋白酶或肽酶。 特点:既保持酶活力,又降低其抗原性。 ✓ 如木瓜蛋白酶水解去除其肽链上2/3氨基酸,仍可
保持其活力。
3. 侧链基团修饰:如将α-胰凝乳蛋白酶的氨基修饰成亲水 性更强的-COOH等,酶活提高1000倍,且更耐热 4. 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使用双功能试剂交联,更稳定 5. 氨基酸置换修饰:改变活力中心的氨基酸 6. 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如将酰基化氨基酸水解酶的活力 中心的Zn2+置换为Co2+。
主要途径
✓ 从生物细胞内合成或直接提取分离; ✓ 从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取。
(一)从生物细胞获取
1. 植物细胞产酶 P76-78:表4-1 2. 动物细胞产酶 P78-79
(二)微生物发酵产酶
1. 常用产酶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等(P80表4-3)。 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细胞应具备条件:
溶剂
较多非极性基团的酶
第三节 酶的分子修饰
酶分子修饰(molecular modification enzyme):通过改变酶分子的结构,使酶的 某些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技术。
化学修饰 物理修饰
(一)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酶的化学修饰(chemical modification):利 用化学手段将某些化学物质或基团结合到酶 分子上,或将酶分子的某些部分删除或置换, 改变酶的理化性质,最终达到改变酶催化性 质的目的。
✓ 1896年,巴斯德发现酒精发酵是由酵母引起的; ✓ 1897年,巴纳兄弟用酵母抽提液生产出了酒精;
对酶的催化理论及本质的研究:
✓ 1913年,米彻里斯和曼吞由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 米氏方程;
✓ 1926年,萨母纳从刀豆中提出脲酶,并通过大量 研究证实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酶工程 产业化形成;
(2)液体发酵法
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 是目前主要的方式。
① 间歇发酵法:
特点:先在适于菌体生长条件下培养,然后再转入产 酶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量高,同时营养物质与诱导 物浪费少。
② 连续发酵法:
特点:先将菌体培养至某一生长期如对数期,然后一 边连续加入新鲜培养液,另外又不断地以相同速度放 出培养产物,二者的速度应和生长速度一致,使菌体 生长处于恒态条件,同时还可能打破酶合成的反馈阻 遏,使产酶率提高。
1. 大分子结合修饰
常用大分子修饰剂:右旋糖苷、聚乙二醇、聚 蔗糖β-环糊精、琼脂糖、壳聚糖、白蛋白、明 胶、淀粉、硬脂酸、聚丙氨酸等。
作用:稳定性提高、抗原性降低,等等 ✓ 如:1分子胰凝乳蛋白酶与11分子右旋糖酐结
合可使其活力提高5.1倍。
2. 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指在肽链的限定肽键位点水解,使酶空间结构发 生某些改变而改变酶特性和功能的方法。
✓ 安全可靠,非致病菌; ✓ 稳定性好不易感染噬菌体; ✓ 酶产量高,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 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易生长繁殖; ✓ 能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周期短。
2. 发酵方法
(1)固体发酵法
即以麸皮、米糠等为基本原料,加无机盐和适量水分 (通常50%左右)进行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法。
✓ 用青霉、曲霉生产果胶酶;用木霉生产纤维素酶
(二)酶分子的物理修饰
酶分子物理修饰(physical modificayion):通 过物理方法,不改变酶的组成单位及基团,只 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副键变化或重 排),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
高压处理:酶活提高;最适条件改变 适当变性改变空间构象:稳定性适当提高
第四节 酶的非水相催化(自学)
20世纪80年代,酶分子修饰技术发展使酶工程得 到空前发展。
3. 酶工程Leabharlann 概念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又称酶技术, 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 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要的产品的过 程,是酶学理论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科学技术。
第二节 酶的制备与发酵生产
3. 微生物发酵产酶工艺条件及控制
(1)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温度: (3)pH: (4)溶氧量: (5)发酵时间:
4. 提高微生物产酶量的措施
选育优良细胞(基因重组技术)
强化生产过程:
控制合理发酵条件:pH、温度、基质浓度等 添加诱导物:如乳糖诱导β-半乳糖苷酶 控制阻遏物浓度:产物积累一定浓度,合成受阻 添加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添加产酶促进剂: 植酸钙镁、聚乙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