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场法文献调研

合集下载

电法勘探在找矿中的应用[1]

电法勘探在找矿中的应用[1]

电法勘探在找矿中的应用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张红武、卢明秀摘要:根据矿体的性质、形态、地电条件,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乡。

从实际探测的需要和结果,介绍视电阻率测深法、激发极化工作法、自然电场法,在探测金属矿方面的应用。

评述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体会。

关键词:视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自然电场法、探测实例,探测结果。

一、工作方法简介1、 视电阻率测深法1.1视电阻率法是电法勘探的基本方法之一,即在地面上测点为中心,从近到远逐渐增大观测装置的距离进行测量,可测得由浅部(表层)到深部的视电阻率值,地下岩层由不同种岩性(即物性差异的岩石)组成,当电流分布到不同视电阻率的岩性时能在均匀岩石中测得的电阻率的方法,向地下供电观测ΔV mv 和Ⅰ计算的电阻率值,就不是某一种岩石的真电阻率值,而是一定体积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的综合反应,其原理如图(一) 电流线过AB 中垂线的圆弧,电位等值线形成正负两组分别以A 、B为圆心,处处与电流线正交的圆,其绝对值没有半径的增加逐渐减小,其实质就是A 、B 逐渐增大时M 、N 不同等位线上,即在等位线所包含的体积内的视电阻率值,即视电阻率测深也为体积测深,从而通过计算不同供电极距AB 内的视电阻率值来进行反演地下地质体的形态存在位置,达到找矿或图 一(-)(+)解决地质体或界限的目的。

1.2自然电场法自然电场法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地下电流场进行找矿或找水的一种直流电法。

当金属矿物处于潜水面上、下各一部分时,由于地表面到潜水面之间是天然降水循环区,水中富含有大气中游离的氧,所以在潜水面上的部分,矿体处于氧化环境中,而在潜水面以下的嗲下水流动较少,主要是水平循环,所以含氧较少,相对潜水面为一还原带,这样就使潜水面以上部分矿体被氧化,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而在潜水面以下的部分矿体被还原,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水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又被矿体下部表面的负电荷和上部表面的正电荷所吸引,所以就使矿体表面和水溶液之间形成了偶电层,这样就使矿体相当于一个大电池,在基岩中电流由下部的正极流向上部的负极,在矿体内部,电流由矿顶向下流,氧化还原不断进行,偶电层不断存在放电不断进行,因此在地面观测时矿体顶部出现负电位异常(电位法工作)。

自然电场法在场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_刘加文

自然电场法在场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_刘加文

第6卷第5期2009年10月CHIN ESE JO U RN A L O F EN GI NEERIN G G EOP HY SICSV ol 16,N o 15O ct 1,2009文章编号:1672)7940(2009)05)0612)04doi:10.3969/j.issn.1672-7940.2009.05.017自然电场法在场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刘加文,王治军,杜志伟(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18)作者简介:刘加文(1981-),男,江苏沛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物探与岩土工程工作。

E-mail:liujiaw en0000@摘 要:场地地下水与工程建设关系甚密,查明是关键。

由于自然电场法具有测点布置随机性高、测试方法简单、数据处理方便、能快速有效提取自然电位异常信息等特点,在工程勘察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以长庆油田惠安堡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为实例,采用自然电场法,很好地查明了场地地下水分布、形成、径流以及汇聚渗漏等水文地质情况,为地下水治理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然电场法的应用条件、参数选择、资料处理和解译、成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认为该方法经济可行,是快速有效的场地勘察辅助手段。

关键词:自然电场;地下水;数据处理;水文地质中图分类号:P 63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01-04Application of Natural Electric Field in Site Groundwater ExplorationLiu Jiaw en,Wang Zhijun,Du Zhiw ei(X i c an Changqing T echnology Engineer ing Co.,L td.,X i c an 710018,China)Abstract:T he relatio nship of space gro undw ater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very close.Because natural electric field method has char acteristics such as arranging random ness height,sim plicity of testing,convenient data-pro cessing and extracting abno rmal natural electr ic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efficiently,its application is very br oad in the field of eng-i neer ing inv estig ations.T his paper takes H uian comm er cial cr ude oil reserve base project in Changqing Oilfield Fort as an ex am ple to indentify hydr ogeolo gical situation such as gro undw ater distribution,formation,runoff and seepag e through natural electric field metho d and prov ides accurat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groundw ater m anagement.It also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o nditions of electric field,parameter selection,data pro cessing,interpr etatio n,and results analy sis.It proves to be an economical and feasible,efficient and effectiv e supporting m eans fo r the site surv ey.Key words:natural electric field;g roundw ater;data processing;hydro geolog y1 引 言长庆油田原油商业储备油库总库容为180@104m 3,油库分别位于陕西咸阳和宁夏惠安堡镇境内,其中陕西咸阳油库规模为60@104m 3,宁夏惠安堡油库规模120@104m 3,均属于一级油库。

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妥拉海河一带石墨矿普查中的应用及成效

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妥拉海河一带石墨矿普查中的应用及成效

642022年第2期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总第152期【技术方法】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妥拉海河一带石墨矿普查中的应用及成效胡连成,余 涛,丁洋洋(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青海 西宁 810008)【摘 要】青海省格尔木市妥拉海河一带石墨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

通过自然电位剖面测量和激电剖面测量,圈出多处自电异常带和激电异常带,对矿体深部延伸情况进行预测,指导工程布设;经过工程施工验证与predict the deep extension of the ore body and guide the project layout; Through the verifi c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geophysical anomal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pplication eff ect of natural electric fi eld method and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n the general survey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Tuolahai area is remarkable, and goo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Key words: Tuolahai rive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spontaneous potential;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作者简介】胡连成(198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工作,E-mail:****************。

【引文格式】胡连成,余涛,丁洋洋.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妥拉海河一带石墨矿普查中的应用及成效[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2(2):64-68,34.青海省石墨矿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青北秦祁昆成矿域柴达木周缘地区[1],已发现了多处区域变质岩型晶质石墨矿床(点),但勘查工作相对滞后、勘查程度较低,可供开发利用的石墨矿资源较少。

自然电场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

自然电场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

自然电场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摘要:自然电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工作效益高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

本文通过对自然电场法的方法原理介绍,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值得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地球物理自然电场渗漏水文地质调查1、概述我国现有大量的水利工程由于经过了多年的运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不仅造成了水库库容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还对工程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有必要通过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来准确具体确定的渗漏部位,查找地下水渗漏通道,以便对存在渗漏隐患的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提供资料和依据。

很多地球物理方法被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如水利部建设了水利工程隐患的试验场,开展了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所用这些工作为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指导,但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寻求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方法来广泛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自然电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由于其不需要向地下供电,只需直接测量地表两点间的自然电位,易于开展工作,效率也高,所以近年来自然电场法被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调查。

2、方法原理在自然界中,当地下水在裂隙或裂缝中渗流时,固体颗粒表面对水溶液中的负离子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因此流动的水中正离子的浓度相对增大,这样固体颗粒表面或带有相反电荷的水溶液在流动过程中要维持动态平衡,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电位差。

这种由水的渗透过滤作用而产生的电场,称为过滤电场(或渗透电场)。

结合地层情况分析可知,副坝坝址区地下存在渗透电场,在地面两点间存在着天然电流场,可通过观测地面两点的自然电位差来测定。

一般来说,渗漏通道形成后产生过滤电场,在其上方呈现出低电位异常(相对于正常场)。

自然电场法包括电位观测法及梯度观测法两种,电位观测法是通过仪器及不极化电极测出某一条剖面或某几条剖面上的电位曲线图,测量时将n极置于无穷远处某一自然电场稳定的区域内,将m 极在剖面上按照一定的距离依次移动,测出该剖面上的自然电位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电位曲线图,可以推测地下水渗流情况。

自然电场法在晶质石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自然电场法在晶质石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5-10-08修回日期:2005-11-30作者简介:李林,男,53岁,工程师。

[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在晶质石墨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李 林,解立发(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长春 130033)摘要:利用充分的地电前提条件和地质前提条件,发挥自然电场法“投入小、高效率、效果明显”的优势。

尽快对晶质石墨资源进行评价,找出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有利地段。

关键词:自然电场法;晶质石墨中图分类号:P631.321;P619.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386(2006)01-0057-041 前言晶质石墨是国家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尤其是大磷片石墨(石墨片径1.0~2.0mm,精矿中>100目的石墨片占30%以上)更为短缺。

大磷片石墨做为一种战略资源,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其进行战略储备。

晶质石墨可利用的性能有:涂敷性、润滑性、耐高温、耐低温、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可塑性、导热、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及在高温情况下所具有的特殊的抗热性质。

在高温时,它不是趋于软化,反而是强度增高。

我国晶质石墨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保有储量的90%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省份。

吉林省属于晶质石墨短缺省份,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吉林省境内找到新的大磷片石墨矿产地已迫在眉睫。

对发展吉林省地方经济,满足当前及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省南部清河—财源—胜利一带广泛分布有下元古界集安群(Pt 1)地层。

而集安群中的荒岔沟组(Pt 1h )为一套含晶质石墨岩系。

该岩系中的石墨透辉变粒岩、石墨大理岩、石墨黑云变粒岩为晶质石墨的主要含矿类型。

而这几种含矿岩石都经受过二到三期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广泛发育,但不太强。

该地区变质程度有利于晶质石墨矿赋存。

应用自然电场法(以下简称自电)对晶质石墨资源进行勘查,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①石墨具有很高的电子导电性;②与硫化矿体不同,石墨的化学性稳定,使得近于地表的石墨都是比较完整的。

水文地质物探 1803110124

水文地质物探 1803110124

探测地下水流向
确定抽水时地下水影响半径
确定漏水点,暗泉位置
End 谢谢观看
三、工作方法
电位法 得到自然点为剖面图和平面图
四、实际应用
1 自然电பைடு நூலகம்法在金属煤矿等上的应用 (1)在铜矿床的应用 矿体为层状或似层状,以含铜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矿, 产于超基性严中。矿体从地 表向下延伸较大,约为一 百多米。矿体导电性好,电阻率比围岩低四个级次以上。 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发育,为形成自然电场提供了良 好的氧化还原环境。这些都是开展自然电场法的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是碳质板岩形成非矿自然电场的干扰。不过碳 质板岩无磁性,层位稳定,沿走向分布有一定规模,且自 电异常较大,故可识别。 该区利用自然电场法作为主要的普查手段,在很短时 间内扩大了原已勘探的1号矿体的规模,并发现了十二个 自然电场异常,其中除一个推断为炭质板岩外,其余寸一 个异常经钻探验证,有八个异常见矿。图5-5给出了其中 两个典型剖面曲线,矿体上对应有-200~-400mV的异常
2 自然电场法在确定地下水流向方面的应用
由渗透作用引起的过滤电场其方向与地下水流向有关 ,在地下水埋藏不深,地形较为平缓的条件下,应用自然 电场法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 野外观测方法常采用环形观测法,即在一测点上,用 两个不极化电极沿直径二倍于地下水埋深的圆周,在不 同方位上进行电位差的测定然后将观测结果绘成电位差方 位图。正常情况下,在地下水流向方位上测得的电位差值 最大,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电位差值应为零,如图5-9 所示“8”字形电位差方位曲线.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地下 水运动的不均匀性,观测结果多为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便 为地下水运动的轴向:再根据所观测得的电位差极性确定 地下水运动方向,即运动方向是由负电位指向正电位。

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自然电场法与激电法在找矿中的应用
卿晓锋;倪云鹏;李富龙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本文探讨了都兰县诺木洪乡金水口一带石墨矿普查激电法和自电法应用
效果,为昆仑山地区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本区先后进行了自然电位扫面和大功率激电中梯扫面工作,找矿标志为电位负异常、低阻高极化特征。

自电和激电异常十分明显,并且与已知石墨矿化点吻合很好,在部分覆盖区也产生了强烈的激电异常。

地质测量及地表工程表明,异常对找矿起到了直接指导作用。

通过两种方法的相互验证、相互补充,大致确定了矿(化)体的形态、规模、及深部延深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页数】3页(P27-28,54)
【作者】卿晓锋;倪云鹏;李富龙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青海西宁810008;河南
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自然电场法及激电中梯测量法在寻找隐伏石墨矿体中的应用
2.自然电场法在晶质石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3.激电中梯法在鑫拓多金属找矿中的应用
4.自然电场法在
青海省三通沟石墨矿找矿中的应用5.有色金属找矿中激电法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自然电场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自然电场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自然电场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摘要:自然电场法是通过观测研究自然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自然电场法可确定水库漏水地点,了解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了解岩溶地区地下水活动情况。

关键词:自然电场法;水利水电工程;电位法;中间梯度法;渗漏点;电极1 前言在地层中产生积聚电荷现象的各种过程均可形成自然电场,利用局部自然电场的探测方法称为自然电场法。

它是通过观测研究自然电场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由于自然电场电流场强度小、电极极化等原因,测量电极需采用不极化电极。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漏水点的确定,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岩溶地区地下水活动情况等问题一直影响着水利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有诸多方案,就比较而言,采用自然电场法相对高效及经济。

2 方法特点自然电场法是地下的一些岩石或矿石,可以由氧化还原作用、地下水渗透作用、扩散作用和岩石颗粒的吸附作用等自然形成的电场。

自然电场法在寻找金属矿、煤以及在水文地质、地下热源工作中都有一定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自然电场法主要研究渗漏电场;当水透过岩土介质时,由于介质的过滤活动性而产生过滤电位;过滤电位与介质孔隙空间的构造、孔度系数、渗透系数、过滤液体的化学成分及矿化作用有关;当渗透性很小时,过滤电位随介质渗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当介质渗透系数极小时,过滤电位实际上为零,其介质过滤活动性为零;过滤电位随含有能过滤液体的孔隙空间部分增多而减小;过滤活动性是随动电位、电阻率、过滤液体的介电常数减小和过滤液体的黏滞性的增加而衰减,随过滤压力增加而增加。

它的优点是不需要供电电源,工作速度快,成本低。

缺点是非矿异常和干扰较多。

3 野外工作方法(1)测网布置:主要根据勘探对象的大小,以及研究工作的详细程度而定,一般与电阻率法的要求相同。

基线通常平行于勘探对象的走向,测线垂直于基线。

测点点距0.5H~1H,剖面间距宜为点距2~4倍或由试验确定或按工作比例尺选择;至少有2~3条测线通过异常段,每条测线上至少有3个异常点;用自然电位测量抽水影响半径时,测线应按放射状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电场法在自然条件下,无需向地下供电,地面两点间通常能观测到一定大小的电位差,这表明地下存在着天然电流场,简称自然电场。

这种场主要由电子导电矿体的天然电化学作用和地下水中电离子的过滤或扩散作用以及大地电流和雷雨放电等因素所形成。

自然电场法是应用最早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在以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寻找电子导电型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如硫化矿床、石墨矿床、无烟煤等);(2)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确定地下水流速、流向,补给关系等问题;(3)水文试验中的确定抽水井影响半径;(4)工程地质中寻找水库大坝的渗漏点、岩溶区的落水洞、构造破碎带、裂隙等位置。

一、自然电场的成因(岩石和矿石的自然极化)1、电子导体产生的氧化还原电场野外观测资科表明,与金属矿床有关的电化学电场通常在地面上能引起几十至几百毫伏的电位异常,其电场类似地下存在一个“原电池”的电场,且常在矿体顶部呈现电位负值。

矿体电化学电场的形成原因较复杂,它与矿体成分及围岩中溶液的性质有关。

对于如何详细了解这一物理化学过程,迄今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较统一的看法为:当电子导电矿体赋存于含孔隙水(离子导电)的围岩中,且矿体一部分处于地下水面之上的氧化环境里,另一部分处于地下水面之下还原环境中,这时含有大量氧气的地表水容易达到矿体的上部周围,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质。

矿体上部:如图1所示,在这种环境中,溶液中的物质就是氧化剂,它将从矿体上夺取电子使自己的离子价数降低,它本身进行还原反应。

溶液物质还原反应使围岩溶液中某些物质得到电子,使原呈中性的溶液带负电,出现过多的负离子,便在上部矿体与周围溶液间形成了一个“半电池”。

图1下部矿体:如图2所示,处于地下水面以下的还原环境,由于离地表较远,矿体本身及围岩的风化程度低,质地较致密,地下水和氧气不易进入,溶液中某些离子将电子交给矿体即发生氧化反应以提高其自身的离子价数,其结果是溶液出现过多的正离于,于是在矿体——溶液间形成了一个与上部矿体极性相反的“半电池”。

图2由于溶液的电性有保持中性的趋势,矿体上半部围岩溶液因上述作用引起总的负电荷增加,便需增加溶液中的正离子或由溶液中移去负离子;矿体下部围岩溶液的情况却相反,需要移去正离子或增加负离子。

因此,需要使正离子向矿体上部移动,负离子移向矿体下部深处,便形成由良导矿体为外线路的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见下图:图3 电化学电场机理模型2、离子导体产生的过滤电场当溶液经过多孔岩石进行渗透时,由于岩石颗粒对正、负离子有选择的吸附作用,便出现正、负离子分布的不均衡,从而形成自然电场。

实践表明,石英晶体、硫化物、泥质颗粒以及所有泥质岩层等均具有吸附负离子作用,而碳酸岩类的石灰岩、白云岩则具有吸附正离子作用。

总的看,沉积岩大多数具吸附负离子作用,通常说的岩石的吸附作用一般仅指其吸附负离子的特性。

如图4所示,溶液在渗透压力作用下,通过岩石颗粒间的孔隙时,颗粒将负离子吸向孔隙壁,使运动着的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数目不相同,结果是多余的正离子出现在靠近孔隙出口的一端,形成高电位。

过滤电场的强度显然与渗透压力的大小以及岩石、溶液的性质有关,利用下式可对过滤电场电位差之大小作出近似估算:P U ∆⋅⋅=∆水ρ77.0式中,△P 为空隙或毛细管的端压(用大气压表示),ρ水 为水溶液的电阻率,△U 为电位差(mv )。

由地形起伏引起的过滤电场常称为山地电场。

如图5所示,当地表水顺疏松层由山顶渗透到山谷时,在山顶形成负电位,而山谷为正电位,其电位剖面曲线与地形剖面大致成镜像关系:在山顶电位有极小值,而山谷有电位极大值。

在平面图上,山地电场电位线与山地等高线有近似的形态。

图53、离子导体产生的扩散电场当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相接触时,便会产生扩散现象。

溶质由浓度大的溶液移向浓度小的溶液里以达到浓度平衡,正、负离子将随着溶质移动,但其运动速度(即迁移率)不同,结果使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含有过量的正离子或负离子,形成电动势,这种电场称为扩散电场。

地下水中通常含氯化钠(Nacl),当水溶液浓度相差很大时,溶液中的钠离子(Na+)与氯离子(cl-)将向浓度小的溶液一方移动,由于氯离子的迁移率大于钠离子,因而在浓度小的溶液一侧氯离子数较钠离子多,获得负电位,另一侧为正电位,形成扩散电场。

扩散电场一般都很弱。

纯扩散一般不存在,通常与渗透过滤作用同时发生。

地表水(例如河水)与地下水接触处由于浓差形成的扩散电场,一般约10~20毫伏,地表水常处于浓度小的溶液状态,常为负电位。

虽然扩散电场强度较小,有时还是可用以圈定埋藏不深的矿化水分布区和进行小范围内的地质填图等问题。

二、自然电场测试方法仪器:电位差计(或电阻率仪器,但要关掉极化补偿),测量电极MN(不极化电极)观测方法:(1)电位观测法;(2)电位梯度观测法;(3)追索等电位线法。

通常野外应用的是电位观测法。

电位观测法一般有自电剖面法、十字法、环形法三种。

测试装置图如图6所示。

图6不极化电极的结构如图7所示,其特点是铜电极通过硫酸铜溶液间接与地接触,由于M、N两电极都处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两电极具有相同的电极电位,其电极极化电位差约等于零(不得大于2mv)。

图7(1)自电剖面法自电剖面法分电位法和梯度法两种。

电位法布置图如图8所示。

图8可绘制自然电位剖面图、自然电位剖面平面图、自然电位等值线平面图等。

测试时,以N极为基准点,M极的电位UM为纵坐标,测点为横坐标,首先绘制自然电位剖面图.梯度法不设基准点,在剖面方向上顺序测试M、N之间的电位差。

由于自电梯度值一般很小,且自电的观测精度较低(±5mv),所以梯度法相对误差较大,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电位法(仅在工业游散电流干扰严重时采用梯度法)。

(2)自电十字法自电十字法通常为观测抽水井的影响半径(降落漏斗)而采用的方法。

(电位法的变异)实测时,以抽水井为中心,剖面布置成十字型,N极固定在影响半径以外做基准点,M 极以井为中心沿十字线分别测试四个方向的电位降落。

如图9所示。

图9(3)自电环形法环形法用于测量地下水的流向。

如图10所示,测线按环形辐射布置,间隔一般为30~45°,M、N对称布置在测量圆周上,每测线互换M、N测试两次,取其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但必须记住电位的正负方向)。

图10三、自然电场法资料解释及应用自然电场法的资料可处理成自电剖面图和自然电位等值线图:1、对于渗透过滤电场,出水口呈现高电位、入水处呈现低电位;2、对于扩散(吸附)电场,浓度低的(矿化度低)一方呈现低电位;3、电子型导体(矿体)上方呈现低电位,带状脉自电曲线偏向倾向的反方向。

自然电场法应用实例:1、检测某校游泳池底部灌浆加固效果采用自电剖面法测试,结果以等值平面图显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 在游泳池的A点处出现了明显SP负异常, 异常最小值为-7.0 , 根据-3.0异常等值线圈定了池底漏水范围。

A 点处正好是游泳池浅水区到深水区斜坡的上缘, 地层受扰动时扭力作用最为集中的地方。

探地雷达探测证实在A 点处存在一东西向的裂缝,长9m左右, 位置与自然电位圈定的位置相吻合。

另外, 在图中B、C、D E位置上也有SP 较小的异常, 异常值在-3, 都集中在深水区。

2、寻找水库坝体渗漏位置图4图5图4为水库坝体与左坝肩接触处水上自然电位探测工作布置图、图5是横穿水库坝体与左坝肩接触面剖面上的自然电位曲线,自然电位从左到右的变化特征是:①在0~41m的测线范围内属坝体区段, 自然电位比较平稳, 自然电位值大于- 4.0mv , 说明坝体完整, 没有漏水;②在41~92m的测线范围内, 属坝体与左坝肩的接触带范围, 自然电位值小于-4.0mv,是漏水反映,于是把这一段划为库水的渗流区;③在测线距离为92~140m的范围内, 属山体范围自然电位较平稳, 没有漏水现象;④在测线的140m 处,产生了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峰值为- 19mv,经验证, 该异常是发电用进水管排水产生的;⑤测线距离为140~160m 的范围内, 自然电位较平稳, 没有漏水现象3、找矿图6显示了在某金矿区应用交流激电、电阻率、自然电场等综合电法勘探成果(经验证矿体品位>1g/T)图64、地质填图图7为我国某铅锌矿区应用自然电场法进行石墨化地层地质填图的实例。

由图可见,在该区震旦纪砂岩与石墨比板岩互层的地层上,得到强度高达一900毫伏的自然电场异常,异常走向近南北方向,呈狭长带状,与地层走向一致,异常带内的负值中心是由该处石墨化程度较高所引起,平面图上等值线密集,常以这些特征将其与矿体异常区分开。

图7四、自然电场法的干扰因素1、石墨化岩石一般形成在强烈变质的老地层中,最常遇到的是石墨化片岩。

这些石墨化片夹在绢云母片岩或石英绿泥石片岩中,层位稳忘定。

由于石墨是电子导电矿物,在片岩中呈薄膜状产出,而且顺着地层形成一个很好的电子导电层。

有时还遇到石墨化灰岩,它一般呈透镜状。

石墨化岩石形成的异常都很规整,长达几公里,异常强度很大,可以有 70 ~90毫伏,影响范围也很宽,可达几百米。

另一种是碳质页岩、碳质角砾岩和黄铁矿化岩石都可以引起自电异常。

这些岩石形成的自电异常较小,可达2 5 0毫伏。

从自电本身特点来研究,这种异常往往和矿异常很难区分。

2、过滤电场是地下水通过岩石中的微细裂隙或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的空隙产生。

有文章指出,石英颗粒为250-315微米,并具有 60-70达西渗透率时,流动电位最大。

过滤电场在不少矿区有发现,但是要能肯定下来的不多,往往似是而非,难以区分。

3、人造物的干扰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工程管道埋设越来越多。

只要是金属管道腐蚀以后都有可能引起电化学作用。

尤其在接头处使用不同金属时,或接头漏水时都很容易形成自然电流异常。

4、人工电源干扰,在矿山附近显得很突出。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稳定的直流电源,一种是不稳定的直流电源和低频的交流电源。

这大都是由于用直流电源设备所引起,如矿山的电车等。

稳定的直流电源在矿区内形成一个范围相当大的电场,做出的结果像等电位线图一样。

这种干扰容易从异常中排除。

第二种干扰很不好办,干扰强的矿区使自然电流法无法进行工作。

干扰弱的矿区往往使自然电流法误差加大,平均绝对误差达不到5毫伏的要求。

矿区的基点网不能闭合。

参考文献:[1]杨尔煦,自然电场法展望[J],地质与勘探,1983[2]莫承彬,陈忠献,陆怀成,自然电场法剧变场的起因初探及其应用[J],物探与化探,1995[3]席继楼,宋艳茹,胡明朝,刘超,徐学恭,尚先旗,全方位自然电场观测方法和观测技术研究[J],地震学报,2013[4]龚育龄,汤洪志,王良书,郭令智,刘庆成,周亚东,自然电场法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勘探,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