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用方剂100首及方歌

合集下载

100首方歌(含组成药物及其克数)

100首方歌(含组成药物及其克数)

解表剂㈠辛温解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桂枝汤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羌活6防风6苍术6细辛2川芎3白芷3生地3黄芩3甘草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麻黄9芍药9细辛6干姜6甘草6桂枝9半夏9五味子6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证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㈡辛凉解表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麻黄9杏仁9甘草6石膏18㈢扶正解表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证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芷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柴胡9前胡9川芎9枳壳9羌活9独活9茯苓9桔梗9人参9甘草5泻下剂㈠寒下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㈠阳明腑实证㈡热结旁流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6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呼吸科常用20首方剂

呼吸科常用20首方剂

呼吸专科常用方剂1.【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9g 麻黄9g 生姜6g 细辛6g 紫菀6g 款冬花6g 大枣3枚半夏9g 五味子3g 君:射干、麻黄,臣:细辛、半夏,佐:紫菀、款冬、五味子、生姜,使:大枣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2.【小青龙汤】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半夏9g君:麻黄、桂枝,臣:干姜、细辛,佐:五味子、芍药、半夏,使:炙甘草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3.【定喘汤】组成:白果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4.5g 桑白皮9g 黄芩6g 制半夏9g 君:麻黄、白果,臣:苏子、杏仁、半夏、款冬,佐:桑白皮、黄芩,使:甘草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4.【玉屏风散】组成:防风30g 黄芪60g 白术60g共研末君:黄芪,臣:白术,佐:防风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5.【六君子汤】组成: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陈皮3g 半夏4.5g 炙甘草6g君:人参,臣:白术,佐:茯苓,陈皮,半夏,使:炙甘草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6.【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240g 薯蓣120g 山茱萸120g 泽泻90g 茯苓90g 牡丹皮90g 桂枝30g 炮附子30g共为细末君:附子、桂枝,臣:干地黄、山茱萸、山药,佐:泽泻、茯苓、丹皮功效: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7.【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9g 杏仁9g 炙甘草6g 石膏18g君:麻黄、石膏,臣:杏仁,佐使:炙甘草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8.【真武汤】组成:炮附子9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6g 生姜9g君:附子,臣:茯苓、白术,佐:白芍,生姜功效: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9.【苏子降气汤】组成:苏子9g 半夏9g 厚朴6g 前胡3g 肉桂3g当归6g甘草6g 生姜2片大枣一枚君:苏子,臣:半夏、厚朴,佐:肉桂、当归、生姜,使:甘草、大枣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10.【桑菊饮】组成: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6g 薄荷3g 桔梗6g 生甘草3g 芦根6g君:桑叶、菊花,臣:薄荷、杏仁,佐:连翘、芦根,使:甘草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11.【三拗汤】组成:麻黄6g 杏仁9g 生甘草6g君:麻黄,臣:杏仁,佐使:甘草功效: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12.【止嗽散】组成:紫菀9g 百部9g 桔梗4.5g 白前4.5g 荆芥6g 陈皮6g 甘草3g君:紫菀、百部,臣:桔梗、白前,佐:荆芥、陈皮,使:甘草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13.【沙参麦冬汤】组成:沙参9 g、麦冬9 g、玉竹6 g、桑叶6 g、甘草3 g、天花粉6 g功效: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阴亏虚证14.【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栀子、黄连功效: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主治:痰热郁肺证15.【清营汤】组成: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16.【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呼吸疾病中药方歌...

呼吸疾病中药方歌...

呼吸疾病中药方歌...
夏天来了~
40度的高温受不了啦~~~~
来根冰棍、吹吹空调
爽啊~~~
然后
咳~咳~咳~
就病了
所以
我给你准备了一大堆
中药方歌
拿去不谢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
风热葱芥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
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病
冷哮射干小青龙,
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
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
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
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
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
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
肺虚生脉补肺哀;
肾虚金肾参蛤散,
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
肺痨
肺痈初期银翘散,
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
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阴用月华,
虚火百固秦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
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100首方歌(最终打印版)

100首方歌(最终打印版)

解表剂㈠辛温解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桂枝9 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组成】羌活9防风9苍术9细辛3川芎6香白芷6生地6黄芩6甘草6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麻黄9芍药9细辛6干姜6甘草6桂枝9半夏9五味子6【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嗽散【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1kg 甘草375g 陈皮500g【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㈡辛凉解表【组成】连翘30银花30苦桔梗18薄荷18竹叶12生甘草15荆芥穗12淡豆豉15牛蒡子18【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麻黄9杏仁9甘草6石膏18【功用】辛凉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㈢扶正解表【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900g【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芷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泻下剂㈠寒下【组成】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9【功用】峻下热结。

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方剂(二)

中医治疗呼吸道感染方剂(二)

1,风寒型咳嗽主证:咳嗽频繁,痰清稀,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喉痒,声重,身痛重,苔薄白质淡,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

方用止嗽散加减。

组成:紫苑8桔梗8白前8百部10荆芥 6 陈皮3 法夏8 麻黄3杏仁8甘草32,风热型咳嗽主证:发热声重,头痛咳嗽,痰黄稠难咯,口渴咽痛,微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 3 石膏18 杏仁8甘草 5 黄苓8 连翘10 芦根12 桔梗8 瓜篓10痰多加天竺黄6南星6冬瓜仁10。

痰中有血丝加沙参12知母8麦冬10。

三,肺炎1,风寒闭肺。

此时也可以理解为肺炎早期。

主证:发热咳嗽,气促,痰白清稀,无汗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方用三拗汤。

组成:麻黄 3 杏仁8 甘草 3 陈皮 3 法夏8 芥穗6白芥子8 莱瓶子10o2,风热闭肺,此时急性肺炎多见。

1,风寒型咳嗽主证:咳嗽频繁,痰清稀,流清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喉痒,声重,身痛重,苔薄白质淡,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

方用止嗽散加减。

组成:紫苑8桔梗8白前8百部10荆芥 6 陈皮3 法夏8 麻黄3杏仁8甘草32,风热型咳嗽主证:发热声重,头痛咳嗽,痰黄稠难咯,口渴咽痛,微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合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 3 石膏18 杏仁8甘草 5 黄苓8 连翘10 芦根12 桔梗8 瓜篓10痰多加天竺黄6南星6冬瓜仁10。

痰中有血丝加沙参12知母8麦冬10。

三,肺炎1,风寒闭肺。

此时也可以理解为肺炎早期。

主证:发热咳嗽,气促,痰白清稀,无汗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方用三拗汤。

组成:麻黄 3 杏仁8 甘草 3 陈皮 3 法夏8 芥穗6白芥子8 莱瓶子10o2,风热闭肺,此时急性肺炎多见。

中药土方促进呼吸系统健康的中药方剂

中药土方促进呼吸系统健康的中药方剂

中药土方促进呼吸系统健康的中药方剂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它负责人体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容易受到威胁,例如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

为了维护呼吸系统的健康,中药土方提供了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促进呼吸系统健康作用的中药方剂。

1.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麻黄、杏仁、细辛、炙甘草等组成。

这个方剂具有温肺祛寒、宣肺开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等引起的咳嗽、气促等症状。

使用时可以将中药煎煮后饮用,每日2-3次,持续服用数天。

2. 桑杏汤桑杏汤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桑叶、杏仁、茯苓、白芍等组成。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杏仁能润肺止咳,茯苓和白芍则可以调理肺气。

桑杏汤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热喘嗽等症状,制剂方法和用法与麻杏石甘汤类似。

3. 踞车问息丸踞车问息丸是一种中药颗粒剂,由半夏、踞车、天南星、厚朴等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肺痿、喘咳等症状,能够清热化痰、宽中止咳。

服用时,将颗粒剂冲服或者直接咀嚼后服用,每日3次,持续服用数周。

4. 苏合香肺散苏合香肺散是一种中药散剂,由苏木、香薷、苍术、厚朴等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肺降气、散瘀止咳的作用,适用于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气促、咳嗽等症状。

使用时将散剂溶于开水中,每日2-3次,连续服用数月。

总结:中药土方提供了多种促进呼吸系统健康的中药方剂,包括麻杏石甘汤、桑杏汤、踞车问息丸和苏合香肺散等。

这些方剂通过不同的组合和用法,能够温肺祛寒、宣肺开气、清热化痰、散瘀止咳等,对于治疗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有一定疗效。

然而,在使用中药方剂时,应该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剂量和时间的正确性。

另外,中药方剂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呼吸科常用方剂100首+方歌

呼吸科常用方剂100首+方歌

呼吸科常用方剂100 首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三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3、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功用:发汗解表,散汗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痛,无汗等。

4、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功用: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甫所剧者。

三5、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伏缓或浮弱者。

6、小青龙汤(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生姜、桂枝、麻黄、芍药)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7、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豆豉、薄荷)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瘟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8、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9、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腻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10、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11、四君子汤(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1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

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

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在现代社会中,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

许多人都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并且中药土方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中药土方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证明对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用于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

1. 方剂一:清肺化痰汤清肺化痰汤由苏子、杏仁、桔梗、半夏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该方剂适用于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改善肺部的功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呼吸困难。

2. 方剂二:润肺滋阴汤润肺滋阴汤由麦冬、沙参、甘草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肺,润燥止咳。

这方剂适用于干咳少痰,咳嗽声低沉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缓解肺部干燥和炎症,从而缓解咳嗽,改善呼吸质量。

3. 方剂三:益气养阴汤益气养阴汤由黄芪、山药、枸杞子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益气养阴,平喘益肺。

该方剂适用于气短、微喘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肺部功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4. 方剂四:宣肺化痰汤宣肺化痰汤由苏叶、桔梗、白石膏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这方剂适用于痰多、咳嗽、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深入肺部,促进痰液排出,解决呼吸道堵塞的问题。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并没有副作用,能够满足人们改善呼吸系统的需求。

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同时,在使用中药土方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加强调理效果。

总之,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改善呼吸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以提高疗效。

希望这些中药土方能够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科常用方剂100 首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三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3、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功用:发汗解表,散汗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痛,无汗等。

4、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功用: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甫所剧者。

三5、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伏缓或浮弱者。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6、小青龙汤(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生姜、桂枝、麻黄、芍药)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7、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豆豉、薄荷)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瘟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腻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11、四君子汤(茯苓、人参、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1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

13、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人参、升麻、柴胡、当归、甘草)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14、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自汗。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15、生脉散(人参、五味子、麦冬)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2 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烦渴,病危脉绝急煎尝。

16、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芍药)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舌淡脉细玄或细涩。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郁滞诸多证,加减运用贵变通。

17、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18、归脾汤(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19、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20、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证。

. 21、肾气丸(六味丸+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

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

22、小柴胡汤(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姜、枣)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博白,脉弦者2、妇人热入血室证。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3、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4、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黄芩、白术、甘草、生姜、薄荷)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5、痛泻要方(陈皮、白术、白芍、防风)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者。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26、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现将葛根煮,内清胃肠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27、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28、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烦渴,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9、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

30、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不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31香连丸(黄连、木香)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症。

32、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

33、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甫尤甚,舌红苔黄,脉细弱。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34、玉女煎(熟地、石膏、知母、牛膝、麦冬)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35、六一散(滑石、甘草)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身热烦痛,小便不利,或泄泻。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36、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入血分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嗽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37、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芪、黄柏)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唇干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38、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39、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饴糖)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

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40、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虚寒腹痛。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41、四逆汤(附子、甘草、干姜)功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