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的种类、应用、副作用及相关处理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

乳腺癌的辅助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特殊性质,其副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乳腺癌辅助化疗药物及其可能的副作用。

一、化疗药物1. 周期性疗法周期性疗法是指将化疗分为不同的周期进行,每个周期包含若干天的治疗和休息时间。

在乳腺癌的辅助化疗中,常用的周期性疗法包括AC疗法(阿霉素+环磷酰胺)、TC疗法(紫杉醇+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2. 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指通过干扰特定的信号通路或靶蛋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在乳腺癌的辅助化疗中,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靶向乳腺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

二、副作用1. 恶心与呕吐辅助化疗药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和呕吐等不适感。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在化疗前给予抗恶心药物,如扑来昔布等。

2. 免疫系统受损化疗药物不仅会杀死肿瘤细胞,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这会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如感冒、发热等。

3. 脱发化疗药物对毛囊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脱发的现象。

这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困扰,也会对外貌形象产生影响。

4. 血液系统损伤乳腺癌辅助化疗药物会对造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等血细胞数量降低。

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贫血等并发症。

5. 心脏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

总结:乳腺癌辅助化疗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然而,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对胃肠道、免疫系统、毛囊细胞、血液系统和心脏等组织的损伤。

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药研发

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药研发

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和新药研发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发生在男性体内。

目前,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不仅传统的化疗药物有效,还涌现出许多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新药物。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最新的新药研发。

一、传统化疗药物1.1 常用的化疗药物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类似紫杉醇的药物(如紫杉醇)、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合成和稳定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2 副作用的改善传统化疗药物的致命问题是副作用严重。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药物在研发过程中注重减轻副作用,增加药物的选择性。

例如,改进后的铂类药物可以降低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减轻血液系统的副作用。

此外,针对乳腺癌特点的药物研发也取得了突破,这将在下面进行介绍。

二、靶向治疗药物2.1 基因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以分子水平进行的,通过针对癌细胞中的特定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HER2阳性乳腺癌是常见的亚型之一。

目前,针对HER2的抗体药物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和帕珠单抗(Perjeta)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2.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热点。

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PD-L1抗体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结合,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这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新药研发3.1 PARP抑制剂PARP(聚合酶-腺苷酸转移酶)是维持DNA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酶。

PARP抑制剂是一类干扰PARP功能的药物,通过干扰DNA修复机制,引发癌细胞的死亡。

对于携带BRCA1和BRCA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的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期待。

3.2 CDK4/6抑制剂CDK4/6是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分子,它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化疗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Paclitaxel)、紫杉醇脂质体(Liposomal Paclitaxel)和紫杉醇注射液(Albumin-Bound Paclitaxel)。

它们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微管动力学,阻碍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克罗顿酮类药物克罗顿酮类药物是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多柔比星(Doxorubicin)和替尤泊苷(5-Fluorouracil)。

它们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阻止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曲妥珠单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乳腺癌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受体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反宿主瘤药物反宿主瘤药物主要包括长春新碱(Etoposide)、多柔达星(Docetaxel)和那嗪酮(Vinorelbine)。

它们通过与细胞的DNA结合,干扰复制和分裂过程,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除了上述常用的化疗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药物,如铂类药物和抗雌激素药物。

铂类药物如顺铂(Cisplatin)和卡铂(Carboplatin)可以通过与DNA结合,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从而杀死乳腺癌细胞。

抗雌激素药物如阿尔维(Alpelisib)和依西美坦(Everolimus)可以干扰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使用顺序、联合应用和剂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乳腺癌分子亚型以及治疗阶段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

附件:1、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临床指南2、化疗药物副作用管理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化疗:化疗是指使用抗癌药物或化学物质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与副作用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与副作用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与副作用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化疗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消灭癌细胞并延长生存期。

然而,化疗药物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以及常见的副作用问题。

一、化疗药物1. 新辅助化疗药物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使用化疗药物以缩小肿瘤的体积,从而使手术更容易进行。

目前,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等。

2.常规化疗药物常规化疗是指在手术后或肿瘤转移时使用的化疗药物。

目前,乳腺癌的常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多西他赛、卡铂和表柔比星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常见副作用1.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这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所导致的。

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这些症状。

2. 脱发脱发也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这是由于药物抑制了毛囊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患者可以选择戴假发或者将自己的形象改变为自信和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脱发的问题。

3. 疲劳化疗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疲劳,这是由于药物抑制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锻炼来改善疲劳症状。

4. 免疫系统抑制化疗药物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容易感染。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接种疫苗。

5. 皮肤问题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红肿和脱皮等问题。

患者需要定期保湿和避免阳光暴晒来保护皮肤。

6. 精神和情绪问题化疗会对患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产生影响,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

总结:乳腺癌的化疗药物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消灭癌细胞并延长生存期。

然而,化疗药物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疲劳、免疫系统抑制、皮肤问题以及精神和情绪问题等。

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

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

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手术后的化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

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和分级等因素。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1. 化疗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可以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卡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进行给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达到治疗的效果。

2. 化疗周期和剂量:化疗的周期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化疗周期为21天,每个周期内进行1次化疗,连续进行6-8个周期。

化疗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临床反应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剂量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3. 化疗的副作用管理:化疗药物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粒细胞减少等。

在化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副作用的积极管理和支持治疗,包括口服药物、静脉输液、抗恶心等。

4. 化疗的监测和评估:进行化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乳房彩超、乳腺磁共振等检查,评估化疗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对于副作用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换药。

5. 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通常与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其他治疗方式结合应用,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

总之,乳腺癌术后化疗方案是一个个体化的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来制定。

术后化疗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复发和转移,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患者在进行术后化疗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治疗支持。

np化疗方案

np化疗方案

np化疗方案化疗(Chemotherapy)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NP化疗方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它由紫杉醇(Paclitaxel)和顺铂(Cisplatin)两种药物组成。

本文将介绍NP化疗方案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副作用和护理措施。

一、NP化疗方案的原理NP化疗方案是一种联合化疗方案,通过同时使用紫杉醇和顺铂来治疗乳腺癌。

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能够阻断癌细胞的分裂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顺铂是一种铂类化合物,能够干扰癌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导致癌细胞死亡。

通过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乳腺癌的成功率。

二、NP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NP化疗方案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特别是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

临床研究发现,NP化疗方案可以显著减小肿瘤大小,降低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NP化疗方案还可用于新辅助治疗,即在手术前进行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总的来说,NP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NP化疗方案的副作用尽管NP化疗方案在治疗乳腺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血小板减少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这些副作用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和困扰。

因此,在进行NP化疗方案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和缓解副作用。

四、NP化疗方案的护理措施为了减轻患者在接受NP化疗方案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副作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给予抗恶心、抗呕吐药物:针对恶心和呕吐的副作用,可以在化疗过程中给予相关药物,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或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2. 头皮冷却:为了减少脱发的发生率,可以采用头皮冷却技术,在化疗过程中通过低温保护头皮,减少药物对头发母细胞的损害。

3. 补充营养: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的食欲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营养不良。

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

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

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化学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和术后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和分裂,从而减少或消除肿瘤。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的一些常用药物和治疗方式。

乳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新辅助治疗和术后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以便于手术切除。

术后治疗是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旨在清除潜在残留癌细胞和预防复发。

对于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放射性核素、多拉比尼、培美曲塞、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卡铂等等。

这些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多个类型,如细胞毒药物、激素制剂和靶向治疗药物。

细胞毒药物是最常用的化学药物,它们通过阻止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使癌细胞死亡。

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就属于这一类别。

环磷酰胺是一种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氟尿嘧啶也是一种化疗药物,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

它们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激素制剂是另一类常用的化学药物。

激素制剂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激素接受器,阻止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目前,乳腺癌中最常见的激素受体为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一种常用的激素制剂是多拉比尼,它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干扰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一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培美曲塞,它是一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卡铂是一种铂类化学药物,通过阻止癌细胞DNA修复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乳腺癌化学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通常,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癌症分期和分子表型来确定的。

治疗常常以化疗为基础,辅以手术、放疗、激素治疗或靶向治疗。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而骨 髓抑制又常为抗肿瘤药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 ,在每个疗程结束和治疗前要检查血象,根据全 血象调整剂量。因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决定治疗 剂量及能否继续进行化疗。白细胞低于4000/mm³ ,血小板低于80000/mm³,应减少药物的剂量。
7、激素副作用
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刺激食欲增加作用,我 们建议口服药在早餐后服下,在大剂量时会出现睡眠 困难,胃酸蛋白酶分泌增多,加重消化性溃疡,应口 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
NCCN乳腺癌指南中国版推荐
低危患者可以选择:CMF*6周期或AC/EC*4-6周期 中危患者可以选择:FAC或FEC*6 高危患者可以选择:AC-T,FEC*3-T*3,TAC等,也
可以采用剂量密集化疗,如2周的AC*4-T*4
江泽飞. 乳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版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中国医学杂志2008 年2月26日第88卷第8期: P508-510
2007 St. Gallen共识: 早期乳腺癌危险度分级
✓ 低度危险: 淋巴结阴性并具备所有以下特征 pT≤2cm 病理分级为1级 ER和/或PgR表达 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 无HER2/neu基因过表达或扩增 年龄≥35岁
A. Goldhirsch et al. Progress and promise: highligh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07. Annals of Oncology 2007;18: 1133–44
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到达毛囊而减轻脱发。另外,把 发带系在发际上,采用局部压迫起到阻止药物进入头 部皮下组织的目的。另外您可选用中性洗发水,尽量 减少洗头次数,而且梳头次数也应减少,最好不要烫 头发。对于大面积或长时间持续脱发有必要到商店选 择一个合适假发,对假发也要注意保护,定期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的种类、应用、副作用及相关处理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的种类、应用、副作用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一般都是通过改变或抑制癌细胞的生化代过程,从而干扰癌细胞的繁殖。

依其作用的细胞周期时相可分为以下2类:①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仅在细胞周期的特异时相才有作用,如抗代药物和有丝分裂抑制剂。

②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在细胞周期的任一时相都有作用,对非增殖周期的细胞也有作用,如烃化剂和抗生素类药物。

有些肿瘤在开始化疗时有效,进一步治疗时能获得抵抗性;或是当化疗将大量敏感的癌细胞消灭以后,对药物有抵抗性的肿瘤细胞便成为主要的细胞群。

因此,在化疗时提倡联合化疗,大剂量间歇用药,藉以减少化疗失败的发生或推迟耐药性的发生。

治疗乳腺癌的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烷化剂、抗代性药物、抗生素、生物碱和紫杉醇类。

一、烷化剂烷化剂能干扰与破坏癌细胞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是破坏DNA的复制。

它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整个增殖周期中的任何一期和非增殖周期的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故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而且烷化剂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强,能迅速杀伤致死癌细胞。

但它对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都具有同样的杀伤作用,因此,对代旺盛的骨髓、胃肠道粘膜上皮的毒性作用较强。

常用的有环磷酰胺(CTX)、苯丙氨酸氮芥(DAM)、噻替派,其中以环磷酰胺最为常用。

①环磷酰胺:常用剂量为每次10~15毫克/公斤体重,一般用量为600~80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作静脉注射,每周1次,总量8~10克。

口服维持量,成人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

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为常见,最低值在用药后1~2周,多在 2~3周后恢复。

对肝功有影响。

2.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一般停药1~3天即可消失。

3.泌尿道反应:当大剂量环磷酰胺静滴,而缺乏有效预防措施时,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少尿、血尿及蛋白尿,系其代产物丙烯醛刺激膀胱所致,但环磷酰胺常规剂量应用时,其发生率较低。

其他反应尚包括脱发、口腔炎、中毒性肝炎、皮肤色素沉着、月经紊乱、及肺纤维化等②苯丙氨酸氮芥:本药主要供口服。

常用剂量为每日0.05毫克/公斤体重或每周0.75毫克/公斤体重。

③噻替派:常用剂量每次10毫克,每日1次,连续用药5次后,改为每周3次,总剂量为200~300毫克。

静脉注射时,溶于生理盐水10毫升中;肌肉注射用4毫升生理盐水即可;胸腔注射,每次10~30毫升,每周1次。

二、抗代药物能抑制DNA或RNA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胞生长和癌细胞增殖。

常用药物有氟脲嘧啶、氨甲喋呤。

①氟脲嘧啶: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杀伤作用。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0.5克,每周1~2次,溶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总量8~12克;口服,每日150~300毫克,分次服用,总量10~15克。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 1.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

2.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严重时可有全血象下降。

3.局部刺激: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

动脉滴注可引起局部皮肤红斑、水肿、破溃、色素沉着。

4.神经系统:少数可有小脑变性、共济失调。

5.脱发、皮炎、甲床变黑等。

6.氟尿嘧啶毒性较大,有以下情况者应减量:(1)一般状况差,蛋白质消耗或有吸收障碍者; (2)广泛肝转移并有黄疸者; (3)曾经接受大面积盆腔照射者; (4)广泛骨盆转移者; (5)过去曾多次用过化学治疗的病人; (6)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及过去作过肾上腺或垂体切除者。

7.停药指标:(1)腹泻每日5次以上或有血性腹泻者; (2)白细胞降至3000/μl以下,血小板降到8万/μl以下以及血象急剧下降的病人; (3)出现神经症状时; (4)粘膜反应严重及色素沉着明显的病人。

8.剂量应严格掌握,过于肥胖或有水肿的病人可按体重计算。

②氨甲喋呤: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增殖期细胞敏感。

本药主要由尿中排出,肾功能不好者慎用。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20~30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周1次,总剂量120~160毫克;亦可每次30~100毫克,每周1次,5~10次为一疗程。

副作用1、胃肠道反应,包括口腔炎、口唇溃疡、咽喉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食欲减退常见,偶见伪膜性或出血性肠炎等;2、肝功能损害,包括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增高;3、大剂量应用时,由于本品和其它代产物沉积在肾小管而致高尿酸血症肾病,此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4、长期用药可引起咳嗽、气短、肺炎或肺纤维化;5、骨髓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尤以应用大剂量或长期口服小剂量后,引起明显骨髓抑制,贫血和血小板下降而致皮肤或脏出血;6、脱发、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后者有时为对本品的过敏反应;7、在白细胞低下时可并发感染;8、鞘注射后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眩晕、头痛、意识障碍,甚至嗜睡或抽搐等。

三、抗生素类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抗生素有丝裂霉素C和阿霉素。

1.阿霉素:本药由肝脏代,主要由胆道排出,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为每次40~60毫克/米2,每3周1次,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溶解后静脉输注,浓度不超过5毫克/毫升。

本药对心脏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可引起心力衰竭。

副作用1.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

2.心脏毒性。

3.速溶型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可使尿液呈红色,尤其是在注射后第一次排的尿4.胃肠道反应:呕吐、恶心和腹泻也可发生。

5.其他:肝肾功能异常,脱发也是常见现象不过停药后所有的毛发可恢复正常生长。

2.表阿霉素:是阿霉素的类似物,但心脏毒性作用比阿霉素轻,有效率与阿霉素相同。

常用剂量为75~90毫克/米2,每3周给药1次。

副作用:1、与阿霉素相似,但程度较低,尤其是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毒性;2、其它不良反应有:脱发,60~90%的病例可发生,一般可逆,男性有胡须生长受抑;粘膜炎,用药的第5~10天出现,通常发生在舌侧及舌下粘膜;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曾有报道偶有发热、寒颤、寻麻疹、色素沉着、关节疼痛。

3.丝裂霉素C:可使细胞DNA解裂,干扰DNA的复制,防止癌细胞的增殖。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4~6毫克,每周1~2次,溶于生理盐水10毫升,总剂量40~60毫克为一疗程。

四、生物碱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使癌细胞停止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生物碱类药物有新碱、花碱和秋水仙碱。

①新碱(VCR):是从夹竹桃科植物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1~2毫克,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周1次,总剂量6~10毫克为一疗程。

副作用:对神经系统毒性较突出,多在用药6~3周出现,有的病人可有运动障碍,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较轻,亦有局部刺激作用如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除周围神经失调外,尚能发生植物性神经受累,便秘,腹痛常发生,灌肠和泻药治疗有效. 3.本品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低血钠症很少见),可增加肝脏毒性.②花碱(VLB):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干扰增殖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

本药由肝脏代,排出到胆道。

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0.1~0.2毫克/公斤体重,一般用量为10毫克,用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周1次,总剂量60~80毫克。

③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可制止细胞有丝分裂,使纺锤体结构无法形成。

主要制剂有复方秋水仙碱和秋水仙酰胺。

复方秋水仙碱的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1~2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总剂量为40毫克一疗程。

秋水仙酰胺的常用静脉注射剂量每次为1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总剂量为200~300毫克。

五. 紫杉醇类:多西他赛【用法和用量】多西他赛只能用于静脉滴注。

所有病人在接受多西他赛治疗期前均必须口服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在多西他赛滴注一天前服用,每天16mg,持续至少3天,以预防过敏反应和体液潴留。

多西他赛的推荐剂量为70-75mg/m2,静脉滴注一小时,每三周一次。

根据计算病人所用药量,用注射器吸取所需剂量,稀释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最终浓度不超过0.74mg/ml。

副作用:1. 血液学毒性:为限制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一般在白细胞低于1500/mm3时应辅助应用G-CSF,血小板低于30,000/mm3时应输成分血.2.过敏反应:除了预处理外,如只有轻微症状如面潮红,皮肤反应,心率略快,血压稍降可不必停药,可将滴速减慢.但如出现严重反应如血压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全身寻麻疹,应停药并给以适当处理.有严重过敏的病人下次不宜再次应用紫杉醇治疗.3.神经系统:最常见为指趾麻木.有约4%的病人,特别是高剂量时可出现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腱反射减低.曾有个别报告在滴注时发生癫痫大发作.4.心血管:一过性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较常见,一般不需处理.但在滴注的第一小时应严密观察,以后除有严重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必每小时观察一次.5.关节和肌肉:半数左右的病人在用药后2~3天会感到关节和肌肉疼痛,与所用剂量相关.一般在几天恢复.在给予G-CSF 的病人肌肉痛会加重.6.肝胆系统:由于紫杉醇大部由胆汁中排出,对有肝胆疾病的病人应谨慎观察.在数千例的资料中约8%的病人有胆红素升高,23%的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18%有谷草转氨酶升高.但目前尚无资料说明紫杉醇对肝功有严重损害.7.其他:消化道反应虽常见但一般不重,少数可有腹泻和粘膜炎.轻度脱发也较常见.六、治疗乳腺癌的新药经临床研究表明,顺氯氨铂等新药对乳腺癌有肯定疗效。

顺氯氨铂:是重金属抗肿瘤药物,抗癌活性强,抗癌谱广。

常用剂量为20毫克/米2/日,连用5日,每3周给药,有效率9%~12%。

若120毫克/米2静滴,每3周给药,有效率可达25%。

主要毒性作用有肾脏损害、神经毒性、听力下降和恶心、呕吐等。

化疗药物出现副作用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化疗药物最大的副作用是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造血系统和胃肠道系统。

有些药物对心脏、肝脏有明显的毒性,化疗还可产生延迟或远期的副作用。

化疗药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在胃肠道、口腔、骨髓、毛发、皮肤、生殖系统(卵巢和睾丸)等。

当出现副作用时,应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则可减轻或缓解症状。

一旦化疗停止,副作用就逐渐消失。

具体方法为:(1)胃肠道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时,首先调整饮食,少食多餐,别吃甜食、油性大或用油煎炸的食物;吃饭时不要喝水喝汤;吃烤面包或饼干等比较干的食物,不易反胃;进食时要细嚼慢咽;每次化疗前的食量要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