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审定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课题 信息窗3(名校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初步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出和写出除法算式。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类推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森林里动物要召开联欢会,各种小动物带来了丰富的表演节目,小熊要体操表演,小松鼠要跳拉丁舞,该怎样组织呢,你能帮助他们吗?(出示情境图)在这幅图上你能读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1)加减法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

(2)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30只松鼠,怎样分组?6只小猴分一组,可以分几组?二、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12只小熊怎样排队?(1)师: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合理?师:我们请12个同学当小熊,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分一分。

追问:这样分可以么?为什么?(2)谁还有不同的分法?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a.12只小熊,成2队,每队6个b.12只小熊,成3队,每队4个c.12只小熊,成4队,每队3个d.12只小熊,成6队,每队2个不论同学们分的顺序怎样,在第一次分后,教师应展开讲述。

如第一次同学们把12只小熊,平均分成3队,每队4个。

教师就可以追问:现在第一队有4只小熊,第二队也有四只小熊,第三队也有四只小熊,这种分法在数学上叫——教师故意拉长语调不说出平均分,引导学生说出。

那么刚才某某同学说的这句话正确的应当表述为“12只小熊,平均分成3队,每队4个。

”教师边说边用红笔补充上“平均分”三个字。

请同学们说一遍这种分法,看哪个同学能读出重点。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5的乘法口诀。

2.能够用口诀计算5的倍数的乘法,并且能够快速算出类似5×8、5×10、5×12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计算器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计算类似5×8、5×10、5×12这种和5倍数相关的乘法。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一个计算纸牌,随机抽出其中的数和5相乘,让学生用口诀口算得出答案。

教师将学生算出的答案录入黑板,并询问学生口诀的具体内容。

2. 给出乘法口诀1.“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教师展示口诀板书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

2.让学生观察口诀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3.教师反复抛出5的倍数的乘法形式,如5×8,5×10,5×12等,并让学生用口诀作答。

4.让学生比赛应用口诀算出上述乘法,并将用时较长的同学的计算时间记录在黑板上。

3. 让学生自学拓展1.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并记录5的倍数的乘法。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和口诀来解答这些乘法。

3.让学生联系写出口诀并讲出各种数的口诀。

四、教学提醒1.教师要在讲解口诀的同时,注重当堂练习,多以口算方式练习,提高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

2.教师应该在讲解后,让学生自行尝试口算,再进行比赛评选和评估。

3.教师要在教学后让学生期望更多乘法口诀的学习,并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计算工具。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编号XQSP]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编号XQSP]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题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

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2+2+2=6(朵)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个)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生动手写:3+3+3+3……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生:用乘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

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

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课时分配:变花……………………………….1课时变葫芦…………………………… 1课时大变鸽子………………………….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第一课时: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29 序号:1 教学内容:信息窗1“你问我说”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制)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制)全册完整课件

二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三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四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 认识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六 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七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31页 0060页 0090页
一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五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七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一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三 制)全册完整课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3.学案修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信息窗3.学案修订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册第一单元第 3课学案
主备人:禚彩萍审核人:张春霞时间:2015.08.30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2、观察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规律
【课前预习】
1.观察课本第9页的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完成课本第9页两个红点的内容。

【合作探究】
1.算一算,找规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1+1+1+1+1= 1×6=
1+1+1+1+1+1+1= 1×7=
1+1 (1)
9个1
1+1 (1)
12个1
1+1 (1)
20个1
(1)观察第二列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2)写出三个这样的算式:()
2.算一算,找规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0+0+0+0= 0×6=
0+0+0+0+0+0+0= 0×7=
0+0 0
9个0
0+0 0
15个0
0+0 0
30个0
(1)观察第二列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2)写出三个这样的算式:()
【当堂检测】
自主练习1、2、3、4
【拓展提升】
自主练习5。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5重建家园优质教案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5重建家园优质教案

信息窗5 重建家园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60页。

教学目标:1.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要几个山洞?(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二)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该怎么住?1. 师:20只小熊,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3. 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不同想法。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2-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能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2.理解数值一定,位置不定的概念3.发展数的想象力和感觉4.培养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1.十以内加减法的认识与掌握2.数的组合与拆分教学难点1.数的组合与拆分的应用2.引导学生从直觉上理解十以内的数值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法2.情境模拟法3.课堂互动法4.问题解决法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一节:认识十以内的数教学目的:通过参与活动,掌握十以内的数的认识。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教具材料,感受图片上的量感,并对教具上的数字进行归纳统计,理解十以内单个数字与多个数字的含义。

2.讲师让学生观察黄色球与蓝色球的比例,让学生通过直觉判断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差距,从而掌握百分比的概念。

3.通过口算,让学生认识十以内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认识减法的概念。

第二节:加法运算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十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数码管,认识数字的阶梯式排列和位值,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觉和认知。

2.通过拼图或寻找值相等的数字,让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加法的意义和使用方法,顺带训练学生的手指协调和视觉处理能力。

第三节:减法运算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掌握十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1.老师先将各种实物放在盘子里,让学生发现加一个物品数量加一,减一个物品数量减一的方法。

2.通过图形物品和镜子相互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值一定,位置可以变化的概念,从而掌握减法的原理和运算方法。

作业布置1.完成十以内加减练习题,做到灵活使用加减法运算2.自己编写一个有关十以内加减运算的数学故事并朗读出来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特别是对数的组合拆分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在社会情境方面的引导和学生主体性方面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日后教学中,应注重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课题信息窗3---猴子捞月
教学内容:课本54——55页。

有关0的除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
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

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讲解。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
计算。

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猴子捞月
教后反思: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