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志(二)严慈相济

合集下载

教师严慈相济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严慈相济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我国,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作为一名教师,严慈相济则是我们应有的教育理念。

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严慈相济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严慈相济的含义严慈相济,即严格与慈爱相结合。

严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公正、严谨;慈爱,是指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严慈相济,就是要将严格与慈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又能在教师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

二、严慈相济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慈相济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严格的教育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慈爱的教育关怀,使学生感受到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学会自律、自信、自强;在慈爱的关怀中,学生学会感恩、宽容、关爱他人。

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慈相济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严格的教育要求,使学生始终保持紧张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慈爱的教育关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严慈相济的具体实践1. 严格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严格要求学生。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追求卓越。

2. 慈爱关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3. 公正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公正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肯定他们的优点,又指出他们的不足。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在教育中,有一种理念被称为“严慈相济”,意思是在严格的教育方式中加入慈爱与
关怀的元素。

这种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素养。

而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压力和挑战
中成长,同时又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严慈相济理念,以及其对
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能够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的给予他们必要的慈爱和关怀。

这样的
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在学习的道
路上,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感
到教师的支持,从而更加坚定地克服困难。

老师的慈爱与关怀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
的温暖与关爱,从而更加融入学校的大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学校氛围。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老师会给予学
生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明白,只有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会慈爱与关怀他人,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

在学生成
长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他们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
人。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环节,也是塑造他们品德和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中,不同的家长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风格。

有些家长和教师可能会过分苛刻,只注重严格监管和纪律执行,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和理解。

真正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能够做到严格与慈祥相结合,既有严厉的要求,又能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

严是指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这种要求可以体现在学习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规范上。

对于学习,我们可以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然后监督他们按时完成。

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学习进展提出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习惯。

对于行为规范,我们可以要求孩子遵守校规和班规,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严厉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要求上,还要结合慈祥的关怀。

慈祥是指对孩子关怀的体现。

在严格要求的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理解和关怀。

当孩子出现困难或错误时,我们首先要给予他们耐心的倾听和理解,理解他们的难处和原因。

我们要将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讲。

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严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毅力,让他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慈祥关怀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挑战。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会学会自觉遵守规则,自律自立;他们会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人际关系。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教育中努力做到严慈相济。

我们要注重严格要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要注重慈祥关怀,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只有在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教育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用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一环。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以自己的严格、亲切,相济、关爱,来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道路。

这种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既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首先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免不了会有些许的顽皮和不懂事。

而严慈相济的教师会以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但教师也会在严格的要求之下,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与理解,鼓励他们在犯错后及时改正,并且给予他们机会去弥补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在教师的关怀下会更加努力的进取,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严慈相济的教师会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能让学生有半点的懈怠。

但与此他们也会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探索,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面对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时,他们会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既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在教育中,严和慈,正如古训所云“君子教以严明,不怀劳怨”。

教育首先是要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但与此也要以慈爱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严慈相济的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在学生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困难时,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是他们最温暖的安慰,也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教育也在不断呈现新特点。

严慈相济的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引领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竞争力的综合素质。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严与恻是教育中相互构成的两个重要方面。

严,即严厉的教育方式,督促学生遵守纪律,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恻,即恻隐之心,关心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激励他们积极向前。

在教育中,严与恻的相互配合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严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追求纪律和成就的基础。

严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遵守纪律,不得有违规行为。

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严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超越自我。

在艰苦的训练中能够磨砺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坚持不懈。

严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严并不能单独存在,如果只有严厉、严肃的教育,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和焦虑。

在严之外,恻隐之心的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

恻隐之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他们能够理解和体谅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恻隐之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恻隐之心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在潜能,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恻隐之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严和恻如同两个翅膀,教育的福音是他们相互配合的结果。

严与恻相结合可以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严与恻相结合的教育可以在保持纪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严与恻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严与恻相结合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而严与恻的相互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保障民族未来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柔相济,这就是所谓的“严慈相济”。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合格人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严慈相济”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严”。

严格要求是教育工作进行的保证,其重要意义是体现在对学生的羁绊和规范。

严格要求是基于对学生的班级管理,可以体现在纪律要求、学习要求、身心健康要求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纪律,建立信任关系。

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日后面对困境时更加坚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的。

但是,“严”也要和“慈”结合起来,这就是“严慈相济”教育的第二个要素——“慈”。

“慈”意味着关心、温和、体贴,是在“严”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

为了让学生在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不失去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稳,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这种关心和照顾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包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

在“慈”的关怀下,学生会理解到老师对自己真心的关爱,也会在自己的心中支持、鼓励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更加坚强。

同时,“慈”也要和“严”相互关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育中多一些关爱、照顾和体贴,这样才能实现“慈”的教育目的。

只有在“严”和“慈”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工作中的目的,培养合格人才。

“严慈相济”教育还需要考虑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被教的角色,而是能够积极行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有自主性的个体。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尊严。

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让教育过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

教学心得——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心得——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上学期,学校安排我接了会计班的语文课。

这个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一开学时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是他们的第二个语文老师。

这个班,女生较多,在语文课堂上,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一边听语文课,一边做数学作业;还有一些学生,你讲你的课,我看我的书,尽管其学得也是语文,但是课堂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没什么实质意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思考,我经常思考,该怎么办。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怎样把课堂管理得井然有序而又不乏生机……我也在适应学生,不断改变自己。

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幽默,更形象更生动。

但是这个班级的同学,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别的同学有说话的,有翻东西的,有玩魔方的。

有一次,我正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突然有个学生扭头面朝后,和另外一个学生聊了起来。

我顿时生气了,停止了讲课。

这个时候我严厉了起来,这样的学生就该挨批评。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必须得管理。

如果一个几十人的班级,你一言我一语,各行其是,那我的课堂还怎么管理、高效?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我根本听不清楚学生在说什么,因为别的学生都在讲话。

这样的情况,我也及时给予了处理、引导。

别的同学回答的不对,你可以发言纠正;别的同学回答的不完整,你可以补充完善。

“回答问题,是别人将思考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你为什么不听别人的回答呢?将一份思维的成果两个人进行分享,就成了两份成果,多好的一件事啊!”经过我的耐心引导,严格要求,学生现在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该严的时候必须严格起来,拿起手腕和决心,处理学生,纠正学生的坏习惯,如拖拉作业,要知道,一个好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课堂上就该严格起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追求高效!课下,生活中,学生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没必要对他们那么凶。

我在课余,经常和学生聊天,看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引导他们多读好的、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教育是一种严肃的事业,需要严格的要求和慈爱的关怀相结合。

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严格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慈爱的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下面我们将从严和慈两个方面来探讨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严慈相济的教育需要严格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严格要求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和尊重。

只有通过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者对学生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这些严格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严慈相济的教育需要慈爱的关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慈爱的关怀,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需要老师的关怀。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育者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激励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教育者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在严慈相济的教育中,我们要遵循“严出慈入”的原则。

对学生应当严格要求,严禁懒惰和敷衍塞责,严明学习纪律,确保教育能够收到效果。

但是在严格要求的也要懂得慈爱关怀,理解关怀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茁壮成长。

只有严格要求和慈爱关怀相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育他们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

通过严格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慈爱的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日志(二)严慈相济走过四年的教育长河,在事件的抉择与反思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我有了自己的一丁点的小理念,我深信“严”的教育是耗时最短、见效最快的,然而,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的持续性是最短的,因为“棍棒”之下的承诺是一种伪装,伪装不属于真实,而是顺势而为的屈服,一旦逃离这种压迫的逆境,自由之翅膀就会挣脱束缚,肆意挥舞,这也意味着错误的反复、重叠,甚至变本加厉,那么之前的辛辛教导就会付之东流,这也正好印证了“好事多磨”这一古理。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有成效,且持续性长的教育方法呢?毋庸置疑是“柔和而坚定”的“慈”的教育理念,可是“柔和而坚定”的“慈”的身上也存在着不可弥补的遗憾:耗时久,见效慢。

就这样,两种教育理念,各有所长,独立于林,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自己的莘莘学子之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学期制的学校教育深深桎梏着我们教师,因为既不能独“严”,因为我们管教不是一阵,而是数以年计,可是我们又不能独“慈”,因为中途的寒假暑假,会让一切教育中断,而且中断后家长会归还我们一批“魔丸”,我们教育的持续无从谈起,更令人寒心的是万物归一的从头来过。

这也意味着:确实短暂,又确实漫长的教育,我们必须“严慈相济”。

疫情过后,迟来的开学终究还是有了一个起点,4月29日正式返校的他们与我的“互教”模式正式开启了。

在家“娇贵”的公主王子在家洒脱浪漫一百多天,早已习惯了自由,如若开学第一课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那么厌学弃校的魔根可能就要深种了,所以,为了迎接他们,我抛弃了“严”将近有半个多月。

在这半个多月里,我尽量撇开惩处,用鼓励式地慈,告诉他们:你们很优秀,只是你们不知道,要相信你们自己,没有你们做不到,只有你们想不到。

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上,我制定了语文小组、个人加分细则,人手一份,并且花一节课时间去读懂文件,在毫无疑义的前提下,与他们一起立下成文的规矩。

虽然规则已定,可是成效甚微,该坐不直的还是坐不直,该迟到的还是迟到,该沉默的还是沉默,该欠作业还是欠作业……一片混乱,完全找不到他们上学期自主学习的感觉。

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可还不是发火的时候,所以,我忍下了,告诉自己理智、理智。

有人曾经告诉过我,事情需要反复强调,要知道他们都还是孩子!
为了让他们知道我真的就开始了“强调”的生涯,每节课上,就是谁谁谁坐好了,可以加分!谁谁谁没有迟到,可以加分!谁谁谁上课用品准备齐全,可以加分!
第一天,第二天……一个星期后的某一天的第二节课下,肖志强和几位女同学在办公室问黄老师题目,问题还没有解决,上课铃声就响了。

肖志强大声嚷嚷:“语文课,迟到就死定了!”一溜烟的功夫,他和那几个女孩子就消失在我的眼前。

这一句死定了,还迎来了黄老师的不解:“干什么会死定了?”
“嗯,迟到会不加分。

”我回道。

看他们的反应,加分、鼓励的慈还是有点效果的。

虽然,在“慈”的主导下,孩子们课前准备充分了,读书自主了!可是,某些孩子欠作业的情况还是屡教不改,组长的责任心还是在神圣的殿堂“飘飘欲仙”!
半个月过了,他们适应了学校生活,我与他们的有声有色,就要开始绘声绘色了。

昨天,拿组长开了刀,一通教训告诉了他们一个真理:组员生是他们的人,死是他们的魂,成为了组长,他们就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他们必须有责任!
组长一顿懵逼,也许会有委屈,可是无从反驳带给了他们谨慎和负责。

今天上午,突然改了一次基础训练,十多个人的表扬,二十多个不同层次的惩处,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件事情: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必须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下午,他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自主交作业,自主更正!……一切,还在步入正轨的过程中……
这半个多月以来,我用“慈”去引导他们“善作为”,在“忠言只是逆耳”的情境之下,我又开始赐予他们“苦口的良药”,虽然,现在的他们还不自律,还不规矩,还不优秀,但是,我相信不断琢磨“严慈相济”,不断完善的“严慈相济”,不断强调的“严慈相济”,会慢慢引导他们“上善若水”,让他们“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