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早年成长经历
名人励志故事:首富李嘉诚早年的成长经历

李嘉诚的祖先原为中原⼈⼠,因灾荒⽽南迁⾄福建莆⽥。
后⼜因战⽕连绵不断⽽由世祖李明⼭带领全家迁⾄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线巷。
从此李⽒家庭同⼤批因战乱⽽南迁的中原⼈⼀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
李⽒家庭可以说是书⾹世家。
李嘉诚的曾祖⽗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次的⽂官⼋贡之⼀,⼀时传为佳话。
李⽒祖居门前⽤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
因其家族⼈⼠治学风⽓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
⼤凡有志之⼈,⽆论年长年幼,只要⼼⾥⼀旦有了宏⼤的⽬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和永不⽓馁的⾏动。
所以李嘉诚⼀有时间就躲在⼩书房⾥,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
即使有很多书他不能看懂或似懂⾮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去领悟。
在书房的⼩⼩天地⾥,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敬佩不已。
然⽽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宁静的⼟地。
整⽇整夜,⽇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宁和⽽美丽的潮州城成了⼀⽚废墟。
李⽒⼀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来的流弹,爬过⼀道道封锁线,步⾏⼗⼏天,⼀路风餐露宿,历尽千⾟万苦,辗转到⾹港。
⼀家⼈寄居在舅⽗庄静庵的家⾥。
祸不单⾏,这时候李嘉诚的⽗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为长⼦的李嘉诚⼀边照顾⽗亲,⼀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他知道⽗亲是给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的努⼒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让⽣病的⽗亲能获得⼀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亲治病,李嘉诚⼀家的⽣活过得相当清贫。
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便是⼀天的"美⾷"。
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亲⾝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难关。
⽗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归西了。
作为长⼦,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以维持⼀家⼈的⽣活。
李嘉诚成长经历

李嘉诚成长经历:推销有术17岁荣升业务经理(《首席执行官》日期:2004-02-13)做了一年的钟表匠后,16岁的李嘉诚突然又辞别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店。
天生喜欢挑战和进取的李嘉诚,选择了五金厂当推销员。
勤奋努力的李嘉诚,以他少见的毅力,每天工作16小时之后,仍不忘坚持自修。
第二年,李嘉诚在一间五金制造厂和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街仔”的推销生涯。
最初,李嘉诚每次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也十分紧张。
所以他总是在出门前或者在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准备充分,并且练了又练。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推销有术,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李嘉诚认为,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充满自信,且又十分熟悉推销的产品。
要尽最大的努力,设法让用户感到你的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
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客户的心理及其变化,时刻使他们有兴趣听自己讲述,而不认为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实际上,只有17岁的李嘉诚,仍长着一张让成年人无法信赖的孩子脸。
但聪明的李嘉诚,总会预先告诉客户他的年龄,再加上他那让人信赖的诚实目光,就使李嘉诚无往而不胜。
很快地,最年轻的李嘉诚的推销成绩遥遥领先,成为公司的佼佼者。
李嘉诚到五金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白铁桶的推销。
当时,推销的对象集中于卖日杂货的店铺,李嘉诚一入行就感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
于是,李嘉诚采取避实击虚的直销方法去进攻。
他首先看准酒楼旅店是白铁桶的“吃货”大户,就集中精力对这些堡垒进行攻坚。
当时,推销员到酒楼旅店直接推销的不多。
但精明的李嘉诚发现利于直销的两个条件:一来直销价格比酒楼旅店到市场去买要便宜,二来送货上门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李嘉诚这一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有一次,李嘉诚在一家旅店,一下子就销出100多只铁桶,销售业绩十分惊人。
此外,李嘉诚对家庭散户又作了研究,他发现,当时高级住宅区的家庭大多使用铝桶而不是白铁桶。
于是,李嘉诚就掉转矛头把目标瞄准中下层居民区。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李嘉诚,中国内地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被誉为亚洲商界"超人"。
他的成功经历与深厚的商业智慧给了许多人启示,成为众多企业家和年轻人学习的对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李嘉诚从贫困到富豪的奋斗之路。
一、起步艰难,贫困家庭的童年李嘉诚于1928年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出生,家境贫困。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生意人,但因病丧生,使得家庭生计更加艰难。
在李嘉诚年幼时,家庭经济状况非常拮据,生活条件极度困苦。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奋的品质。
他从小学习努力,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穷的命运。
二、创业初期,一步登天的机遇李嘉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用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多元化的契机,创办了长江实业集团。
他凭借自己的商业眼光和决策能力,成功地将长江实业集团打造成一个包括物流、能源、电信和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李嘉诚曾说过:“每次有机会,都要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在商场上追求机遇,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将机遇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锲而不舍,持续拓展战略版图李嘉诚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不断拓展长江实业集团的业务版图。
他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成功,迅速推动了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长江实业集团开始投资海外,进军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房地产市场。
李嘉诚深知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领域,将公司的核心业务不断延伸。
例如,他在电信领域投资并收购了多家通信公司,使得长江实业集团在这一领域取得可观的成果。
四、智慧布局,长期稳定的投资策略李嘉诚智慧的投资决策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总是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他善于寻找低估值的资产,对于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李嘉诚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长期投资持有的信念让他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镇定和冷静。
【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

【名人故事】李嘉诚辛酸的童年李嘉诚是一位华人企业家和慈善家,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前主席。
他是全球最富有的华人之一,在世界富豪榜上长期排名前列。
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辛酸的童年。
李嘉诚于1928年在广东广州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苦渔民,生活十分艰辛。
李嘉诚年幼时,曾经在一次灾难中失去了家人,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到香港谋求生计。
当时的香港贫困严重,李嘉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帮忙做鞋子、送货等。
为了省钱,他和其他工人一起住在一个狭小潮湿的房间里。
有时候他们甚至连食物都吃不饱,只能填饱肚子。
在香港生活了几年后,李嘉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不久后获得了一份合同,开始为纺织厂提供物流支持。
这份合同为他带来了相当的收入,让他能够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
然而,李嘉诚的背景和种族歧视造成了许多问题。
香港当时存在着种族隔离和歧视,华人难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位。
李嘉诚也受到了这种歧视,他的公司被刻意拒绝,他的长期合同被迫取消。
但是,这种困境并没有让李嘉诚放弃。
他继续寻找商机,并在港口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他开始进口电器和电线,做出了不错的利润。
还开始在香港购买土地,发展房地产。
他逐渐成为港口物流、房地产、金融业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家,并于1987年创立了长江实业集团。
尽管他的童年十分艰辛,但李嘉诚从未放弃,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成功。
除了取得商业成功外,李嘉诚还在各方面不遗余力地投入慈善事业,为社区和全球各地的贫困人群提供帮助。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慈善事业,李嘉诚都能够表现出其强大的毅力和头脑,成为人们所敬仰的前辈。
关于实现梦想的事例

关于实现梦想的事例
1. 李嘉诚:李嘉诚早年在香港初创一家塑料制品厂,几乎破产,但他不放弃,不停地努力为自己与家人谋求出路。
他从塑料制品转向房地产开发,后来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一位世界级巨头,他的成功源于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2. 李彦宏:百度公司的创始人李彦宏,在创立百度前,曾经在美国为其他公司工作过,并且开发了一个壁虎追踪软件。
在放弃高薪工作从事创业之前,他曾经在美国硅谷40家公司应聘过,但都无功而返。
最终,在寻求中国市场潜力后,李彦宏决定回到中国,开始创办百度公司,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一位伟大人物。
3. 马云:马云是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之前,他曾参加了多次在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比赛和网络公司的成立。
在企业初创时期,阿里巴巴面临着许多障碍,包括缺乏投资和人才等,但他坚定的信念和创业精神使得阿里巴巴成功地成立并发展壮大。
4. 达芙妮:达芙妮是中国著名的女鞋品牌,创始人为张兰。
创业初期,张兰曾经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不惜亲自站在商场里叫卖鞋子。
通过不断尝试,张兰最终成功地打入了女鞋行业,并将品牌推广到全国。
她的成功证明了妇女可以在商业领域中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也激励了更多的女性创业者。
5. 张裕:张裕是中国著名的酒类品牌。
创始人张宝琛在创建公司的早期,曾经花费数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和寻找真正的葡萄酒生产技术。
他对酒类行业的坚
信和不断的创新精神,使得张裕酒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经验证明了创业者必须具备耐心、才能以及不畏挑战的态度,才能在商业领域中获得成功。
李嘉诚

早 年 经 历
1.在春茗茶楼当堂倌
——茶楼里的工作时长长达15小时以上,这样,每天 李嘉诚必须凌晨5时左右就得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 好茶水茶点。他每天都把闹铃调快10分钟,最早一个 赶到茶楼。在茶楼工作中,他最早学会了察言观色, 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他对 每一个常到的顾客都做到了心里有数,也因此成了春 茗茶楼加薪最快的堂倌。
长 子 被 绑 架
台湾TVBS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透露长子李泽钜在10多年前遭 绑架的内情。这起事件当时轰动全港,绑匪张子强向李嘉诚索 要约20亿港币的赎金, 李嘉诚爽快答应。但称现金只有10亿港 币;张子强疑问李嘉诚为何可以这么冷静,李嘉诚当时回应称, “因为这次自己错了,自己家族在香港知名度高,但一点防备 都没有。” 李嘉诚的反应出乎绑匪意料,在交付赎金后的某一天,张子强 居然又大胆联系李嘉诚。原来因为好赌,绑匪张子强已经将赎 金花得精光,他电话李嘉诚想要讨教如何保险投资。 绑匪张子强已在1998年被捕,同年被处死;不过,李嘉诚这番 话曝光,也让人再度见识到绑匪的嚣张行径,已经不足以用胆 大包天来形容,而李嘉诚首度自曝整起交涉过程,则更是令人 傻眼。
给
年
轻
人
的
忠
告
1.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 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 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 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2.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 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 无所作为。 3.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 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4.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 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作文

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作文提起李嘉诚,那可是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
他从一个小小的推销员,一路打拼,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头。
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靠着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磨砺出了坚韧的性格。
早年间,他当过钟表店的学徒,在那里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这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却为他日后在商业领域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塑料花厂的推销员。
在推销的过程中,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拿着产品手册照本宣科的人。
他会仔细观察客户的表情和反应,然后针对性地介绍产品的优势。
比如说,如果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表现出了兴趣,他就会着重强调塑料花的精美设计和逼真造型;要是客户更关心价格,他就会巧妙地算出长期使用能节省的成本。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客户,这位客户一开始态度很冷淡。
但是李嘉诚没有退缩,他注意到客户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些家庭照片,于是就从聊家庭入手,慢慢地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最后,不仅成功推销出了产品,还和这位客户成为了朋友。
李嘉诚的眼光独到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塑料花市场还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可能的饱和和竞争加剧。
于是,他果断地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
这一决策,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冒险的,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极其准确的。
他在选择房地产项目时,总是亲自去考察地段。
他会观察周边的环境,包括交通是否便利、有没有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在一块大家都不看好的荒地上,他却看到了潜力。
别人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他看到的是未来的繁华社区。
他深入了解当地的城市规划,分析人口流动趋势,最终拿下了那块地。
果不其然,随着城市的发展,那块地的价值飙升,他赚得盆满钵满。
在管理企业方面,李嘉诚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对员工不仅仅是下达命令,更多的是给予指导和支持。
高考作文素材李嘉诚

李嘉诚一.人物简介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
在香港以其独到的商业眼光和雷厉风行的商业手法被称为“李超人”。
二.人物事迹1、少年惨痛经历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
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
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
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茶楼天不亮就要开门,到午夜还不能休息,有天,因为太疲倦,他当班时一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地上,溅湿了客人的衣裤。
李嘉诚很紧张,他等待着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训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客人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为他开脱,一再为他说情,让老板不要开除他。
“没关系的,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
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行呢?”李嘉诚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间,之后,他把“谨慎”当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久而久之,竟使他练出了一种眼光,一个人是什么职业,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为人处事,一见面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这一切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2.艰辛创业经历①推销员-李嘉诚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早年的成长经历
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1939年6月与家人辗转到香港。
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
李嘉诚
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
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
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14岁那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7岁,李嘉诚在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岁时,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27岁时,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30岁,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处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十一位。
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诚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
[4]
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三十一位。
2013年1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诚财富大增至300亿美元,继续稳坐香港首富宝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