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
高校作为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多的外界诱惑。
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和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一般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道德实践这样两个阶段。
职业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是职业道德观念的积累和形成。
教师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时,应有一定的直接的道德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吸收消化各种道德理论,深刻掌握各种道德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认识。
掌握道德要领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是道德认识概括化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从许多具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从某种道德行为的多方面表现中,概括的把握一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本质,帮助教师深刻的理解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指导自己的行动或用于分析社会道德现象。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而产生的,是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感首先表现在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
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
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呢?下面我
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言行举止。
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举止方面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到言传身教。
不能在学校里说一套,在社会上又做一套,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和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力均衡,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做到言行一致。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教育教学事业日新月异,只有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肩负起
教育使命。
通过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
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还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通过关爱、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典范。
【1580字】。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1. 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体系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该评价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
通过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又可以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全面监管,促进师德的持续提升。
2. 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训力度,引导教师正确履行职业道德。
师德教育应包括宣传教育、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形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师德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专业知识与师德修养相结合的培训,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
3. 建立正面激励机制建立正面激励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手段。
正面激励机制可以包括对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设立师德道德模范岗位,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传等。
这些激励措施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履行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道德规范的引导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是加强道德规范的引导。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起学术诚信和职业道德的榜样形象。
加强道德规范的引导不仅有助于维护高校教学秩序和学术规范,也对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5.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导,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6.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保障和促进。
监督机制既应包括内部监督,如学校的教务处、教授委员会,也应包括外部监督,如教育主管部门、社会舆论监督等。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源泉,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关键。
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自觉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
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循序渐进的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首要条件。
第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心、荣誉感等方面;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为对同志的尊重、友谊和热情。
第三,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等发自内心的坚定信心,它决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影响着教师取得成就的水平以及品德修养的质量、道德要求内化的程度。
第四,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出行为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一贯,长时间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最终时间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第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贯彻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始终坚持下去,经过长期的锤炼,使其成为个人的日常习惯,道德品质才算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
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

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其职业道德的修养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出一些不足,甚至存在一些严重的失职行为。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必要性和培养途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反之,如果教师存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不足,那么不仅会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也会降低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教师是社会中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团结和进步。
只有高校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要想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明确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养。
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奖惩机制,对于表现出较好职业道德的教师予以奖励,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惩戒,以此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
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以此来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此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和引导。
教师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资源,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应当严格监督。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来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准考证号:姓名:单位: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古以来,我们就推崇师德:“身教重于言传”“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强调的就是师德、师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并且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全人类和社会进步也有着重大意义。
当代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要求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
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二、明白自己的责任。
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新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为此,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求教师有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可能内化为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人的一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学习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无论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只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能力,把勤奋学习看作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
教师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磨练修养毅力,确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的修养,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会跟上时代步伐。
二、自我反思,不断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教师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反省自己的言行,找出自身的不足。
“思”的过程、“省”的过程就是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做到“自省”、“自律”,那么他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具备良好修养的优秀教师。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普通中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在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较为完美的人格,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前提是我们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教师在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都必须成为学生乃至世人的表率。
应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自励自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爱岗敬业,在实践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学习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真正途径是实践的过程,只有真正把所学、所思付诸于所行,才能使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分析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分析
当前,高校教师在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背景下,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
一、强化职业道德理念
高校教师要秉持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责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与教学质量。
二、注重师德教育
高校应该重视师德教育,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并制定评价制度。
教师应该定期参加师德教育,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师德建设。
三、树立规范的职业道德规则
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和引导性。
高校应该制定并重视职业道德规范,让规范成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约束。
四、着重培养教师的批判精神
高校教师应该有批判精神,学会分辨真正科学的知识和偏见观点,以及正确和错误的信息和思想,以更好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
五、优化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有时以奖金、晋升等形式来重视和表彰优秀教师,使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地认真执行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真正做到先立道德,后事业。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理念、教育、制度规范、精神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将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动中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
”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
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1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2)鲜明的时代性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强烈的针对性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
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
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高校教师。
3.2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
而当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
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由他律转为自律,才会以积极向上的
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
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
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每个人的心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逐步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习和提高往往是一个渐进和缓慢的过程。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4)日进一功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
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
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3.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1)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2)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3)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4)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人待物,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
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
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