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一、引言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和保护的,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遗产。

1.1.3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1 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1.1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2.1.2 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人类的文化认同感。

3.1 引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3.1.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2 通过学习和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3.1.3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分为文化景观、文化遗址、自然景观、历史城镇等不同类型。

1.1.3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原真性、完整性、普遍价值等。

2.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1.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1.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立法、提高公众意识等。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参与,确保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3.1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案例3.1.1 介绍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埃及金字塔等。

3.1.2 分析这些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3.1.3 探讨这些遗产面临的保护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1.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七年级美术下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世界遗产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被称为世界遗产?它们有哪些独特之处?”学生观看后,进行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1.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
3.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拓展视野。
2.美术创作: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美术技能,创作一幅以所选世界遗产为主题的作品。要求作品能够展现遗产的美,体现出对世界遗产的尊重和保护之情。
3.写作分享: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所选世界遗产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遗产的特点、历史故事、保护意义等。字数在300-500字左右,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4.家庭任务:与家人一起分享所学知识,让家人了解世界遗产的重要性。邀请家人共同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例如:参观遗产地、参与志愿活动等。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热爱和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表现。评价结果作为教学反馈,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8.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世界遗产,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三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这幅地图上有许多闪耀的‘明珠’,它们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些‘明珠’,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2.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金字塔、亚马逊雨林等世界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些世界遗产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掌握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分类及重要性。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世界遗产的美。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形式,表达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之情。
难点:
-对世界遗产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将保护意识融入美术创作中,实现情感与技能的结合。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Fra bibliotek和批判性思维。
“听了大家的讨论,我觉得大家都有很多很好的建议。保护世界遗产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比如不乱丢垃圾、尊重当地风俗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以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达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之情。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个性化建议。
2.强调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保护世界遗产不仅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些宝贵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传承人类文明。”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资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课后,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世界遗产保护的话题,参与相关活动,为保护世界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世界遗产的保护问题。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应用仍需加强,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分析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艺术特色;
2.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可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创意不足、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2.教学手段:
a.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b.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c.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教学评价:
a.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品创作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c.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著名文化和自然遗产图片,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引发学生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思考。
2.提出问题:请学生们思考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它们为什么会受到全球的关注和保护?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思考与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精品教案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3.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4.学会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3.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先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再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

2.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撰写习作。

3.引导学生和同学交流,互相评一评,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3.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玩“中国著名景点猜猜猜”的游戏。

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玩一个“中国著名景点猜猜猜”的游戏。

仔细观察图片,猜猜这是哪儿?(课件出示长城图片)(1)指名学生猜。

(万里长城)(2)你攀登过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吗?(3)万里长城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继续猜猜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北京故宫图片)(1)指名学生猜。

(北京故宫)(2)你游览过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吗?(3)北京故宫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继续玩游戏,猜猜这是哪儿?(课件出示秦兵马俑图片)(1)指名学生猜。

(西安秦兵马俑)(2)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3)西安秦兵马俑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4.教师小结: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

五年级上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如数量、分布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部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遗产、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

2. 部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素材。

3. 准备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

六、教学内容第1课时: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1. 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和分布2. 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分类第2课时:中国的文化遗产1. 长城2. 故宫3.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第3课时:中国的自然遗产1. 泰山2. 黄山3.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第4课时:中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 峨眉山-乐山大佛2. 武夷山七、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引入新课,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图,让学生了解遗产的数量和分布。

2.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分类,介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特点。

第2课时:1. 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风格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3. 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发现、考古意义和文化价值。

第3课时:1. 介绍泰山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

2. 引导学生欣赏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观。

七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赣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赣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案赣美版D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

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也是藏族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包括白宫、红宫以及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

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建成于1648年。

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共7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

此外,布达拉宫还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马基康、印经院、监狱、马厩、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附属建筑。

从17世纪中叶到1959年以前,布达拉宫一直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建筑中,蕴藏了藏、汉、蒙等民族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

2、历史:布达拉宫现存的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纪始建以来,历次重大增扩建和重建的原状,真实性很高。

3、深远影响:布达拉宫过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与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历代达赖喇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而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宗教等意义。

四、欣赏要点:布达拉宫: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学生活动过程: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5、学生实践五、作业要求: 1、用文字将自己对布达拉宫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4、学生作业。

六、教学小结【教学反思】第2课时美术星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作品分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考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九年级下册《保护世界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保护世界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3.简要介绍世界遗产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性,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4.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世界遗产的分类,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介绍世界遗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我国世界遗产的特点及代表性遗产;
2.各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世界遗产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地理环境关系: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的形成与保护,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世界遗产问题。
-团队协作与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理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世界遗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下册《保护世界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地域特点以及代表性遗产;
3.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掌握保护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学习研究的基本技能;
4.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保护世界遗产的行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马丘比丘 Macchu Picchu
马丘比丘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 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吉萨金字塔
埃及吉萨的十座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其中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 王朝的三位皇帝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 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Khufu)、海夫 拉金字塔(Khafra)和门卡乌拉金字塔 (Menkaura)。
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00年,用200多万块巨石砌成。
近距离看胡夫金字塔
有这位老人做参照就不难想象 一块金字塔上的石头有多大了
金字塔之间的视角
拉美西斯二世在公 元前13世纪统治期 间为自己和他的王 后纳菲尔塔莉在山 岩上雕刻的雕像
夕阳下的吉萨金字塔Fra bibliotek金字塔都是正方位的,但互以对角线相接,造成建筑群参差的轮廓。写实性 的狮身人首像和金字塔的抽象性对比,使整个建筑全群富有变化。
胡夫金字塔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少于1度。
吉萨的这尊斯芬克斯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据 说是按照法老哈夫拉的样子雕成,作为看护他的俑住地─哈扶拉金字塔的守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