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1讲《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1讲《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 21 讲《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2.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4.会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概念定义图示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高清课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日常现象:(1)筷子“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

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如下图所示:2、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光的折射规律【高清课堂:《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一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要点诠释:1、两角关系:(1)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注意无论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光现象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光现象课件

6、有一光线斜射入水中,下 图B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A
B
C
D
观察记录的一组数据:光由空气射 入水中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
入射角 折射角
θ1
θ2
300
220
450
320
500 350
600
400
700
450
800
480
从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及 480 这组数据中 你能总结出 什么规律呢?
根据以上现象及数据可得: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 入水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 小)时,折射角增大(或减小);当光线垂直射 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 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 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筷子向上翘.
04
拓展练 习
达标测试
1.(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光线靠近
法减线时,入射角 (减),折射光线也() 法线靠,折射
2、下例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A象C的是() D
A、池塘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B、夜晚池塘中有一个月亮的影子
C、有经验的渔民叉鱼要对着稍 低于鱼的位置叉去
D、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偏折
本章小结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θ1
θ2
300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54 光的折射(共19张PPT)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54 光的折射(共19张PPT)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边讨论 边设计 边实验
得出结论 光的折射规律是……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1/11/62021/11/6November 6, 2021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1年11月2021/11/62021/11/62021/11/611/6/2021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1/62021/11/6
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人在水上看到 物体的像,比实际 物体位置偏上,感 觉水比较浅。
池水变浅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 小于 )
入射角.
2.如果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则入射角
( 0°),反射角( 0°),折射角( 0° ) 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 从水中射入空气发生( 折射 )造成的.
9、水中的鲨鱼看到空中的大
雁比实际位置是 高 了一些。
(填“升高”或“降低”)
四、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课堂小结:
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定律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⑤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三、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 光的折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  光的折射
我们也应该研究:1、角度的关系.2、折射光线的位置.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怎样变化
猜想、回答.
观察光的折射.
学生画光路图,和老师一起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学生观察实验.
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类比并和老师一块寻找要研究的问题.
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光的折射.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的描述方法.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折射现象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通过观察筷子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品质
通过对“筷子弯折“等自然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问题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的得到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指出主要是实验误差的原因.
问题三: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解决方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以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的思维方式.
亲自体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教师请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的主要的知识.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作业
找出一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光现象,并解释它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定义: 1、三线共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四光的折射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四光的折射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图5-4-2
5.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37°角, 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 53° ,折射角 为 37° 。
光现象
四、光的折射
快乐预习感知
项目
主要内容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
光的 概念 发生改变
的现象
折射 几个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名词
项目
主要内容
探究 光的 折射 规律
折射 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 同一平面 内;(2)折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向射
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偏折
,折射角小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增大 ;(4)光垂直射到
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生活中的 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水中的物体位置变高、海市蜃楼等
光的折射。
轻松尝试应用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 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C )。 A.镜花水月 B.形影不离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解析: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形影不离和立竿见影是光沿 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大气中传播发生折射的现象。
2.如图5-4-1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
图5-4-1
解析: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梁水下奇观 是光的折射成像;阳光透过树林时留 下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鸭在水面看见自己的像,岸边植物 的倒影均属于光的反射。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折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反射 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学问点《透镜及其应用》学问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转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F F F F3、填表:像的性质物距倒、正放、缩u>2f 倒立缩小f<u<2f 倒立放大u<f 正立放大虚、实实像实像虚象像距应用f<v<2fv>2f|v|>u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试验:试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假设在试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缘由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试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生疏:⑴u 正立像和侧的分界⑵u 的分界点=f 是成实像和虚象,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点。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光学性质外形符号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光的折射》ppt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光的折射》ppt课件
光从一物进另物, 同时发生反、折射;
斜线入水要折射, 折线靠近于法线;
法线垂直于界面, 折线入线分两侧;
水中光斜入空气, 折线远离于法线.
初中物理课件
关于折射规律的几个说明: (1)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在叙 述时,要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知 (2)无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还是光从其他 识 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总是在空气中的角大于在其他介质中 的角; 解 读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当光从水、玻璃等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并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 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这时就发生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图5-4-2 解析:由光的折射规律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 B、D错误,C正确.
初中物理课件
折射引起的光学现象
现象
现象分析
如右图从A点射出的 从岸 两条光线经折射后射 上看 入人眼,则我们会觉 水中 得光好像是从A′点射 的物 入我们眼睛的,因此
初中物理课件
发生折射现象时有两个基本特点:①光从一种介质进 入另一种介质;②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
初中物理课件
光的折射规律
内容 (1)入射光线:射向界面的光线AO; 几 (2)折射光线:在另一种介质中远离界面的 个 光线OC; 概 (3)法线:过入射点并且垂直界面的线MN; 念 (4)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M; (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CON
体 我们看起来会觉得物 体的位置变浅了
图示
举例
池水看起 来要比实 际浅得多
初中物理课件
现象 现象分析 若从水中去观察

4.4光的折射 课件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4光的折射 课件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图4-4-3
返回目录
解析:∠BOM'等于∠AOM,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也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由此可知BO是入射光线,OA是反 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是MM',NN'是法线,折射角 ∠CON'=90°-55°=35°。当入射角∠BON减小时,反射角∠AON也减小,折射 角∠CON'也减小,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AOC将增大。
返回目录
一、了解光的折射特点
互动课堂理解
图4-4-2
返回目录
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 时,折射角增大(或减小)。 4.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返回目录
本课结束
返回目录
4.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球属于自然光源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C.“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巧障日”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光的反射导致的 解析: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A错误;影子是光在直 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其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B错误;“峰 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中的“峰多巧障日”是山峰太多,巧妙地遮住了太阳, 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C正确;“潭清疑水浅”是因为水中物体的光斜射到 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空气中看物体好像变浅了,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杯中没有水时,光线沿直线传播,当眼睛在物体 与杯的边缘连线的延长线外侧时,看不到硬币。 当向杯中加水时,来自杯中硬币的光从水中射 向空气中,在分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 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这样光线就能进入人眼, 所以就看到了硬币。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
2. 对于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情况,下列
反射
折射
不变 大
小 不同
大于
远离
折射
不变 改变 改变
发生
不变 小于
小于 较强

大于

能正确反映所看到的情景( B )
4. 如图,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保 持人眼、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要使眼睛再次看到“硬币”
以下方案可行的有_①__④___。
①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②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光屏; ③用手电筒照亮硬币;④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
5
折射 反射
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可能不偏折 C. 光垂直玻璃表面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 0° D.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增大,但折射角却减小
3. 一个圆柱形的烧杯内装水,将一根木棍竖直插入其中,位 置比圆心偏左些(俯视图如图),现从侧面观察,则哪幅图
【实验现象】
(2)当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时,发现 折射角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当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反之亦然,如图所示。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 而增大(或减小),但不成正比;叙 述时应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实验现象】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 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此时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 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
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 璃中,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向哪个方向偏折?有哪些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如图,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中时,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比较折 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描画 出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性规律 角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4)让光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向从 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进入空 气中的折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 线的方向射出,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实验结论】
(2)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 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第四节 光的折射
情景导入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
透过玻璃砖看字出现错位
新课探究
A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 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AO 入射光线 OB 折射光线 NN′ 法线 ∠ i 入射角 ∠ γ 折射角
N
i
空气 O
γ
B N′
(3)让一束光垂直于空气与水的 分界面射入水中时,观察折 射情况。
(4)让一束光逆着原折射光的方向从 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观律
【实验现象】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可观 察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 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物体的位置“变浅”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物体的位置“变高”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海市蜃楼
将一枚硬币粘在搪瓷杯底部。将头部向后移一 点,使硬币刚好被杯口边缘挡住而看不见。 请另一位同学把水徐徐加入杯中(不要使 硬币改变位置)。 虽然眼睛的位置、杯和杯中硬币的位置都没有改变,但硬 币又可以映入眼帘。试试看,并画图解释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