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系统结构
多媒体系统结构

多媒体系统结构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它能够同时处理和传输多种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
客户端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它具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展示和处理的能力。
客户端一般包括软件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硬件设备,例如播放器、编辑器等。
客户端通过用户界面(UI)向用户提供各种操作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进行媒体文件的播放、编辑、存储等操作。
服务端是多媒体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存储、管理和传输媒体数据。
服务端包括多媒体数据库、媒体服务器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等。
多媒体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媒体数据,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存储区域,例如音频存储区、视频存储区、图像存储区等。
媒体服务器负责对媒体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它可以通过编码、解码、压缩等技术将媒体数据转化为通用的标准格式,以便在不同的客户端进行播放和展示。
网络传输设备用于实现媒体数据的传输,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它们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媒体数据传输到指定的客户端。
多媒体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采集、处理和传输。
首先,在采集阶段,多媒体系统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采集外部的音视频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然后,在处理阶段,多媒体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压缩等处理,使其适应于传输和存储的要求。
最后,在传输阶段,多媒体系统通过网络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进行播放或编辑。
总之,多媒体系统的结构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其中客户端负责展示和处理多媒体数据,服务端负责存储、管理和传输多媒体数据。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对多媒体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并实现多媒体系统的功能。
多媒体系统的架构还包括着各种组件和协议,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高质量传输和展示。
1. 编码与解码器:在多媒体系统中,媒体数据经常需要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数据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使用流程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使用流程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由机柜、计算机、数字展台、投影仪、白板、音响、功放、中控器几部分构成。
其中每部分的作用主要是:1、机柜:将部分设备、线缆等集中组合并装载;隔绝灰尘对元器件的附着。
2、计算机:演示系统的核心;可以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中在一起综合处理,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数字展台:通过连接投影机将资料、实物、幻灯片等显示出来。
4、投影仪:说白了就是一个影像显示设备,类似我们家里平常用的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但是它可以提供其它显示设备所无法比拟的超大画面。
5、白板:是投影机用来承载影响的屏幕。
具有特殊的光学材料以提高它的反射性能,是墙壁无法比拟的。
6、音响:声音的输出系统,即放大音源输出的微弱电信号。
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流程:首先接通总电源,打开机柜,打开中控开关(电脑显示器左边的面板),打开计算机(机柜左下方),显示器与音响会自动开启,打开白板(拉开黑板),开启投影仪(遥控上的红色按钮按一次可看到投影下方红色指示灯变成绿色证明已开启)。
若用户想使用数字展台,可按下其右下方红色开关(清晰度可使用自动调焦、放大、缩小、亮度+-几个按钮来调节),之后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按中控器上的按钮来选择是将计算机还是展台的信号输出给投影仪。
使用完毕后应先关掉投影仪(按两下遥控上的红色按钮投影仪下方的橙色按钮转为红色证明已关闭),关闭展台、计算机,关闭中控器,关好机柜,关上黑板,拔下总电源。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

引言概述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通过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信息的系统,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商业广告、政府公告、学校通知等。
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模块、硬件配置、软件实现等。
正文内容一、系统结构1.客户端设备a.设备种类:包括电视、显示屏、投影仪等。
b.设备布局:根据使用场景,合理布局设备,确保信息展示效果。
c.输出接口:提供各种输出接口,比如HDMI、VGA等,以便连接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
2.中心控制服务器a.功能:负责接收、处理和分发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信息。
b.网络接口:通过Ethernet或WiFi与客户端设备连接。
c.数据存储:存储媒体文件和相关信息,以便根据需求进行管理和分发。
3.用户界面a.设计: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媒体内容和系统配置。
b.功能:支持、编辑和删除媒体文件,管理播放列表等。
c.访问权限:根据用户角色划分权限,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二、功能模块1.媒体内容管理a.媒体文件:支持各种格式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
b.编辑媒体信息:提供编辑工具,方便用户对媒体文件进行裁剪、调整音量等操作。
c.分类管理:支持对媒体文件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快速查找和管理。
2.播放控制a.播放列表管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创建播放列表,设置播放顺序和播放时长。
b.定时播放:支持按照预设时间表播放不同的媒体内容,方便展示特定信息。
c.实时播放状态监控:提供实时监控功能,方便管理员了解当前系统的播放情况。
3.系统配置a.设备管理:支持添加和管理客户端设备,方便灵活管理各个设备。
b.网络设置:提供网络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设置IP地质、端口号等参数。
c.安全管理:支持用户账号权限设置,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4.数据统计与分析a.播放日志记录:记录每个媒体文件的播放次数和播放时长,方便后续统计分析。
b.用户数据分析: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系统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主机,主要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内部结构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和主板。
2、多媒体接口卡: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的,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捕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3、多媒体外部设备(工作方式一般分为输入和输出)按其功能划分成4类:1、视频音频输入设备2、视频音频播放设备3、人际交互设备4、存储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手写板(电阻压力板、电磁感应板、电容触控板)一、图像扫描仪,性能指标如下:分辨率——以每英寸上扫描像素点数(DPI)表示,分辨率一般为300DPI到1200DPI。
二、灰度——图像亮度层次范围,灰度级数越多,图像层次越丰富。
三、色彩度——彩色扫描仪支持的色彩范围四、速度——在指定的分辨率和图像尺寸下的扫描时间五、幅面——扫描仪支持的幅面大小按幅面大小分为台式扫描仪和手持扫描仪按图像分为灰度扫描仪和彩色扫描仪数字摄像设备数码产品分为数码影像类、数码随身听和掌上电脑三大类。
数码影像类设备主要分为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三种。
感光器件是数码影像类器件中非常关键的设备。
摄像头分为数字摄像头和模拟摄像头。
模拟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信号必须经过太稳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换到计算机上运用。
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USB接口传到计算机。
数码相机是指能够进行拍摄,并且能通过自身内部进行处理,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为数字格式进行存储的照相机。
数字摄像机时能够拍摄连续动态视频图像的数字影像设备。
说明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说明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其实就像一个大杂烩,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最后成就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效果。
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部电影,屏幕上那五光十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还有人物的对话,这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哦。
我们得从底层说起,这就像是建筑的地基,基础得稳,才能盖高楼。
这里涉及到的是数据层,这层主要负责存储各种媒体文件,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等。
说白了,就是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个大仓库里,随时可以取出来使用。
接下来就是数据管理层,这个层级就像是一个勤快的管家,负责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和管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轻松找到想要的东西。
哎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层级,咱们打开系统就像在大海捞针,想找什么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真是折磨人啊。
然后是表现层,这一层是把数据变成能看、能听的东西。
它把那些枯燥的数据转化成五彩斑斓的图形和动听的声音,让人一眼就爱上。
这就好比把原料变成美味的佳肴,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人欲罢不能。
再往上是用户交互层,这是个互动的舞台。
想象一下,你在看电影时,想暂停、快进,或者调高音量,这些都是通过这个层级实现的。
就像你和朋友一起看球赛,你可以随意发号施令,体验感立刻提升,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用户在这个层次上获得了主动权,可以随心所欲,真是爽歪歪。
而最上面的层次就是应用层,这一层就像是个全能的小助手,聚焦于各种应用程序和功能。
无论是游戏、社交媒体,还是在线教育,统统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归宿。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特色,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简直像个百宝箱,打开来总能让人惊喜不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层次之间其实是有很强的联系的。
就像一根绳子,捏紧了才能绑得牢。
没有数据层,表现层就成了无米之炊;没有用户交互层,表现层也只能是自言自语,谁来听呢?所以,每一层都在为上面一层服务,缺一不可,缺了哪个环节,整个系统就会变得不那么完美。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多媒体系统是指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媒体数据(例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能够将它们以适当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娱乐、广告、医疗等。
为实现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需要一个合理的体系结构来组织、管理和处理各种媒体数据。
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件和模块的设计和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方式。
通常,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1. 数据源:多媒体系统的数据源是指提供媒体数据的设备或应用程序。
它可以是摄像头、麦克风、扫描仪等硬件设备,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和文本应用程序等软件应用。
数据源负责收集、采集和生成各种媒体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其他组件进行进一步处理。
2. 数据存储:多媒体系统需要一个存储器来保存各种媒体数据。
通常,大规模的多媒体系统会采用分布式的存储结构,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节点上,以提高存储容量和性能。
数据存储组件还可以提供高速缓存功能,以减少数据访问的延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数据传输:多媒体系统的数据传输组件负责将数据从数据源传输到目标设备或应用程序。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也可以通过存储介质进行。
数据传输组件需要考虑带宽、延迟和数据传输质量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处理:多媒体系统的数据处理组件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各种媒体数据进行解码、编码、转换、编辑、合成等操作。
数据处理组件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媒体类型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处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5. 用户界面:多媒体系统的用户界面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
它可以是图形用户界面(GUI)、触摸屏界面、语音界面等不同形式。
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对多媒体数据的浏览、播放、编辑、搜索等功能,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6. 控制器:多媒体系统的控制器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组件的工作。
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和系统的状态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呈现。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媒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和呈现各种形式的媒体数据,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它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媒体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从而实现了媒体的高效传输、编辑和展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硬件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声音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等。
计算机主机通常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和大容量存储器,以保证对各种媒体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显示器用于呈现图像和视频内容,而声音输出设备则用于播放音频内容。
输入设备可以是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用于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和输入。
2.软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支持媒体数据的处理和管理。
这包括图像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这些软件系统可以对媒体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压缩、编辑和转换等操作,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媒体数据的处理需求。
3.网络连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通常需要与网络连接,以便获取和分享各种类型的媒体数据。
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收发电子邮件、查看网页、下载和共享媒体文件等。
同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也为网络上的多媒体流媒体、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提供了支持。
4.多媒体存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需要使用高容量的存储介质来存储大量的媒体数据。
例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光盘、闪存卡等。
这些存储介质可以用于长期保存和备份媒体文件,以便随时访问和使用。
5.用户界面: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需要一个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和控制系统。
这包括图形用户界面(GUI)、触摸屏、语音识别等。
用户界面提供了各种交互方式,使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进行文字输入、图像操作、音频播放控制等。
综上所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连接、多媒体存储和用户界面等。
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使得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处理和呈现各种类型的媒体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媒体体验。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系统由以下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1. 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和板卡、光盘驱动器等。
2. 多媒体操作系统:也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 kernel 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3. 媒体处理系统工具:也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包括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处理工具,以及用于创建和编辑各种媒体文件的工具和编辑器。
4. 用户应用软件: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这些应用软件可以包括多媒体文档、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游戏等。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协作,以提供一个具有丰富功能和交互性的多媒体系统环境。
多媒体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娱乐、商业演示、远程会议、游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3.1 扫描仪 7.3.2 投影仪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7.3.5 数码相机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7.3.7 手写输入设备 7.3.8 显示设备 7.3.9 打印设备
7.3.1 扫描仪
扫描仪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是桌面模拟/数字转换器, 它可将各种图片、图纸等资料扫描输入到电脑,转换成 数字化图像数据保存和使用。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数字摄像头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计算机外部设备和网络设 备,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计算机和网络的“眼睛”。数字摄 像头的外观如图7-10所示。
数字摄像头是一种依靠软件和硬件配合的多媒体计算机附 属设备,其成像使用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A/D器件进 行,模拟图像到数字图像的转换等部分与数码摄像机是一 样的,只是其光电转换器件分辨率差一些。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随着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DV)的标准被国际上55个 大电子制造公司统一,数字视频正以不太高的价格进 入消费领域,数码摄像机也应运而生。
家用级数字摄像机有MD摄像机、数字8mm摄像机、 Mini DV摄像机。
数字摄像机必须在1 s内拍摄3 0幅图像,把光转换成电, 再转换成二进制的数字信息,这样各个图像就可以连 在一起成为相应的相机
数码相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拍摄并通过内部处理把拍摄 到的景物转换成以数字格式存放的特殊照相机。
数码相机是由镜头、CCD、A/D(模数转换器)、MPU(微 处理器)、内置存储器、LCD(液晶显示器)、PC卡(可移 动存储器)和接口(包括计算机接口、电视机接口)等部 分组成,数码相机中只有镜头的作用与普通相机相同, 其余部分则完全不同。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处理器
多媒体计算机的核心。Intel公司推出了基于MMX技术的 微处理芯片。MMX技术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指令集 成到CPU芯片内,加快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 媒体处理器
媒体处理器可定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同时加速处理多个多 媒体数据的可编程处理器,在媒体处理器中执行特定多 媒体功能的软件称为媒体件。由媒体处理器和媒体件共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四层为多媒体著作工具及软件。它是在多媒体操作系 统的支持下,利用图形和图像编辑软件、视频处理软件、 音频处理软件等来编辑与制作多媒体节目素材,并在多 媒体著作工具软件中集成。
第五层是多媒体应用系统,这一层直接面向用户,是为 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服务的。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7.3.8 显示设备
显示系统包含显示器和图形显示适配器(显示卡)两部分。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
显示器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基于阴极射线管(CRT)的显示
器,液晶显示器(LCD),发光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 (PDP)、场致显示器(F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LED)等等。 按照显示颜色可分为单色(mono,或称黑白)和彩色两种。 按照分辨率,可分为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显 示器等。 根据扫描方式分类:按扫描方式可以分为隔行扫描显示 器和逐行扫描显示器两种。 根据配接的显示卡分类:MDA单色显示器、CGA彩色显 示器、EGA彩色显示器、VGA(包括SVGA)彩色显示器 和MTS多频显示器等。
第7章 多媒体系统结构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7.3 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4 多媒体存储系统 7.5 多媒体操作系统* 7.6 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对基本计算机系统的软、硬 件功能的扩展,作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 统,它应该包括5个层次的结构,如图7-1所示。
小,透光量越大;数字越大,透光量越小。 3.变焦和聚焦:变焦(ZOOM)在实物展示台上是用来放大
和缩小被摄物体,变焦的实现是应用了变焦镜头,它 可以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来改 变图像大小与视场大小。 聚焦(FOCUS)在视频展示台上是用来对被摄物体进行 微调,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4.有效像素:整块CCD上所有像素的总数-边缘部分被遮 盖的像素=有效像素 5.信噪比: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 压之比。用分贝(dB)表示。信噪比越高越好。
第二层是多媒体的软件系统。它主要包括多媒体操作 系统、多媒体通信软件等部分。操作系统具有实时任 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多媒体设备的 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功能。
第三层为多媒体应用程序接口(API)。这一层是为上一 层提供软件接口,以便程序员在高层通过软件调用系 统功能,并能在应用程序中控制多媒体硬件设备。
图7-5 投影仪的外形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视频展示台是一种新型数字化电教设备。数字 视频展示台不但能将胶片上的内容投影到屏幕 上,更主要的是可以直接将各种实物,甚至能 将可活动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视频展示台实际上是一个图像采集设备,它的 作用是将摄像头拍下来的景物,通过与外部输 入、输出设备的配套使用,如通过多媒体投影 机、大屏幕背投电视、普通电视机、液晶监视 器等设备演示出来。
7.3.2 投影仪
多媒体投影仪可以与录像机、摄像机、影碟机和多媒 体计算机系统等多种信号输入设备相连,可将信号放 大投影到大面积的投影屏幕上,获得巨大、逼真的画 面,从而方便地供多人观看,成为计算机教学、演示 汇报等的必备设备,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一 般显示设备的标准外设种类。
到目前为止,投影机主要通过三种显示技术实现,即 CRT投影技术、LCD投影技术和DLP投影技术。
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系统、音频与 视频获取系统、磁盘存储系统和显示系统等。如图7-2所 示。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实时地处理多媒体信息,对多媒体数 据进行压缩编码和解码,早期的解决办法是设计制造专 用的接口卡。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上述功能集成到处理 器芯片中,这种芯片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采用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通用和专 用的数字信号芯片,可用于数字信息的处理;
多媒体应用系统
第五层
多媒体著作工具及软件 多媒体应用程序接口(API)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通信软件 多媒体输入/输出控制卡及接口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 多媒体外围设备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图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最底层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其主要任务是能够 实时地综合处理文、图、声、像信息,实现全动态视 像和立体声的处理。同时还需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 的压缩与解压缩。
7.3.5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应用中的常见术语: 6.电子快门:快门是用来控制光通过的时间长短的,它分为两种结构:
一种为焦平面快门;另一种为叶片式快门,两种均是利用弹簧将 “门”打开。快门速度使用分数表示的。 7.白平衡模式:就数码相机而言,由不同光源产生的“白色”在颜色 上来说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含浅蓝色,有的含黄色或红色。为了 贴近人的视觉,数码相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 色彩,以便在最后相片中能够呈现出肉眼所看到的白色。这称之 为“白平衡”。 8. AGC:AGC为自动增益控制,它的作用是当信号源较强时,使其 增益自动降低;当信号较弱时,又使其增益自动增高,从而保证 了强弱信号的均匀性。 9.内同步:采用内同步方式使得图象更加的流畅和清晰。 10. TV制式:指世界上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PAL、NTSC、SECAM 三种 。 11.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垂直清晰度即是图像可以分解出多少 水平线条数,最大垂直清晰度由垂直扫描总行数所决定。 12.景深:景深是指拍出的影像纵向上的清晰范围,譬如拍摄一张风 景照片,如果前景、背景和主体都清楚,说明景深范围大;如果 主体本身有一部分不清楚,说明景深范围太小。
7.3.8 显示设备
1. CRT显示器原理 CRT显示器是一种光栅图像显示器(图7-12)。
电子枪 聚焦系统 加速系统 磁偏转系统
电子束
加热灯丝
荧光屏
金属阴极 电平控制器 水平偏转板 垂直偏转板
图7-12 阴极射线管的基本结构
7.3.8 显示设备
CRT显示器的技术参数主要有: 点距:指CRT上两个颜色相同的磷光点之间的距离。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触摸屏是一种定位设备,系统主要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传感器、控制部件、驱动程序。当用户用手指或者其 他设备触摸安装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面的触摸屏时,所 摸到的位置以坐标形式被触摸屏控制器检测到并送到 CPU,从而确定用户所输入的信息。
一般地说,触摸屏可分为5个基本种类:红外线扫描式 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表面声波式 触摸屏、矢量压力传感式触摸屏。
点距越小显示器画面就越清晰、自然。 像素:每一个像素包含一个红色、绿色、蓝色的磷光
体。 分辨率:显示器画面解析度,由每帧画面像素数决定。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主要由光学成像部分、 机械传动部分和转换电路部分组成。 扫描仪的核心是完成光电转换的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CCD是电荷藕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的
简称,它能够将摄入光线转变为电荷并将其储存、转移, 把成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完成光电转换功能, 因此是理想的摄像元件。
数码相机在工作时,外部景物通过镜头将光线会聚到 感光器件CCD上,并被转换成电荷 ,然后通过A/D器 件进行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接下来MPU对 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格式,如JPEG 格式。最后,图像文件被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
7.3.5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应用中的常见术语:
1.焦距:指通过镜头的平行光的焦点与镜头透镜的距离。 2.光圈:光圈大小以f加数字表示,如f4、f5.6等,数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