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需培训项目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培训资料全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征求意见稿)一、范围本方案规定了本院医疗质量管理目的、管理目标、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方案适用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二、依据1、卫生部1992年3月7日《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2、卫生部发布2000年11月30日《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卫医政发〔2010〕11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4、卫生部令第27号发布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6、国家主席令第5号公布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7、《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
8、1994年卫生部令第35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9、卫医发[2001]286号《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年5月7日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2010年我院中兴创业计划12、卫医政发[2009]9号公布《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13、卫生部2011年5月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14、卫医政发〔2009〕123号公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3号,1997年12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6、卫医发[1999]第6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7、卫医发[2000] 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2006年6月15日发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09年4月1日发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卫生部2002年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1、卫医政发[2010] 30号《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22、卫医管发[2010] 15号,2010年1月25日发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23、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8月2号公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4、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年5月25号公布《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5、卫医政发〔2009〕18号,2009年3月2号公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6、国中医药发〔2009〕6号,2009年3月16号公布《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27、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12月30日联合印发《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8、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4年10月9日联合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9、卫医政发〔2010〕9号,2010年1月22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30、《护士条例》31、《护士守则》32、《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33、《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3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5、国家主席令第5号公布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36、卫生部公布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37、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38、卫生部公布的第一、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39、卫生部112种临床路径标准40、卫生部关于各种疾病的管理规范三、医疗质量管理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章诊疗质量安全管理计划与持续改进(10.中医管理计划与持续改进,11.康复治疗管理计划与持续改进)(14款)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评价、分析和反馈。
2.职能部门依据合同对外包服务实行监管。
【A】符合“B”,并
中药供应满足临床需要,患者对煎药满意度高。
4.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康复治疗计划/方案、患者的预期目标,并参与康复治疗。
5.相关工作人员知晓康复治疗计划并落实措施。
。
【B】符合“C”,并
1.科室对落实情况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A】符合“B”,并
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B】符合“C”,并
1.科室对康复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价,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
【A】符合“B”,并
满足临床患者康复的需要。
首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存在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首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存在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改进措施:
1.
2.
3.
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

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事故处理、风险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感染控制、安全文化等。
医护人员需要学习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医疗质量评估和改进的过程,掌握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方法,学习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沟通等,掌握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学习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掌握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构建方法等。
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的形式多样,包括讲座、研讨会、案例讨论、模拟实验、体验式培训等。
培训的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面对面教学,也可以采用在线教育等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对医护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和难度诊治能力。
其次,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可以促使医护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患者安全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医疗纠纷的产生。
再次,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和关爱程度,以人为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信赖度。
最后,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预防职业倦怠和工作疲劳,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为了有效开展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及安全培训的制度和机制,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源的整合、培训教材的编制和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其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培训师资的管理和培养,培训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培训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次,医疗机构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

医院评审基本知识问答
(一)根据卫生部颁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 级肿瘤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及《三级肿 瘤`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等编制 医院等级评审基本知识问答
1.等级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医院在提交评审申请材料 前,应当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自评工作。
2.医院评审的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 参与、公平公正;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 建并举、重在内涵,主题是围绕质量、安全、服务、 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1.病人的权利包括:知情同意权、医疗决策 参与权、隐私保护权、平等医疗权、人格 权、申诉权、人生安全和财产保护权、宗 教和文化受到尊重的权利等。
2.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三好”是 指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一满意” 是指群众满意。
3.诊疗知情同意制度包括: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手续 的应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手术、麻 醉及高危诊疗操作等特殊诊疗前,由术者或第一 助手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如遇紧急手术或抢 救前无法征得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时,报请医务 科或院总值班批准。并在病案中写明治疗、手术 的必要性。手术前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必须向患 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说明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式。 如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并依其结果调整手术方 式的,应在手术前充分说明。手术中若发现新情 况、新问题、或需改变手术方案,必须时与患者 家属解释和说明,征求其意见并签字。
2.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体系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 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 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 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 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 委员会等)。院长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各质量相关委员会定期向医院质量与 安全管理委员会做工作汇报。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为了使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一)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二)促进医疗质量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三)促进医疗安全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目标管理,筑牢医疗安全防线,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院长和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药剂科、设备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催促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负责健全院科两级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指导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等质量管理组织的工作。
3.负责制定医院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服务流程。
4.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督查、研究,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5.定期检查各科室对医疗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6.负责建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监测和评价体系,对医疗、药品、病案、医院感染、设备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7.对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加强控制管理。
8.负责制定与修改医院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事故防范的培训。
9.定期组织质量管理方面的学术讨论活动,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促进医疗质量健康发展。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3.医疗技术管理)(8款)

3。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首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存在问题:
1.
首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存在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改进措施: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改进成效: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4。3.5。1
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2.职能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
首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存在问题: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末次:内部审核(自我评价)结果:□【C】;□【B】符合“C”,并;□【A】符合“B”,并;
改进措施:
1.
2。
3.
改进成效:
1.
2.
3。
内部审核人:日期:
4。3.1.2
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可选,经省卫生厅批准特许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的医院,则本项为“必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资料审阅)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进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进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三、医疗技术管理
三、医疗技术管理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进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进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2024年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4篇)

2024年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培训内容1. 医疗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习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和常用工具,掌握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流程。
2. 患者安全管理学习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掌握常见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了解推进医疗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学习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常用的医疗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掌握如何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和监测。
4. 临床路径管理学习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了解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掌握如何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
5. 病历书写与电子病历管理学习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技巧,了解电子病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掌握病历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方法。
6. 医患沟通与协商技巧学习医患沟通与协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了解良好的医患沟通对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影响,掌握医患沟通的有效方法。
7. 医疗纠纷处理与预防学习医疗纠纷处理与预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医疗纠纷的原因和处理流程,掌握预防医疗纠纷的策略和技巧。
8. 医疗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学习医疗团队协作与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了解医疗团队协作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掌握如何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医疗团队。
三、培训方式与周期1. 培训方式:结合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2. 培训周期:为期一年,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2天,总共24天。
四、培训流程1. 培训前期准备a. 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和目标。
b. 筛选培训师资,确定培训师团队。
c. 安排培训场地和设备,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2. 培训实施a. 按计划进行培训,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b. 每次培训根据内容设置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需培训项目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2.2.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1.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4.2.2.3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1.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
4.2.3.1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1.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
2.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
3.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
4.符合“C”,并落实培训及考核计划,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95%。
4.2.4.2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1.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
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4.2.4.3开展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
1.有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
2.有针对共性及各科室专业特点制定相关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 70%。
3.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
4..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95%5.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持续改进。
4.2.5.1医院与职能部门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至少掌握 1~2 项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
4.2.5.2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1.各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相关技能培训。
4.2.6.1有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1.根据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2.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有记录。
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4.培训效果明显。
经过培训,全员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能运用 PDCA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员工能够主动参与。
三、医疗技术管理4.3.1.1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任务相适应。
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技术管理要求。
4.3.3.1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4.4.2.1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
1.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4.5.1.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
1.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
4.5.2.1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
1.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
4.5.2.3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
1.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三级管理的处方权。
4.5.2.4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1.不具备药剂科门集中配制条件,由经药学部门培训与考核合格的注册护士配制。
4.5.6.3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
1.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岗前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医师知晓率100%。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4.6.1.2有定期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1.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的知晓率达100%4.6.2.1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1.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4.6.3.1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
1.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4.6.4.1有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1. 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
4.6.4.2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1. 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
4.6.5.1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制度。
1.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4.7.1.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1.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4.7.1.2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
1.麻醉医师均能知晓。
4.7.1.3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1.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
4.7.4.2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1.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100%。
4.7.5.1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
1.对麻醉复苏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4.7.6.1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有效地执行。
1.对参与疼痛评估与治疗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4.7.7.1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
1.相关人员知晓术中用血的制度与流程。
4.7.8.2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
1.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
2.相关人员知晓培训内容,掌握并执行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技术操作常规并严格遵循。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可选,县医院为必选)4.8.1.2重症医学床位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1.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4.8.3.1医护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
1. 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2.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
3.有定期考核与再培训、再授权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二十三、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4.23.5.3有制度和程序保障“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填写、录入正确、可靠。
1.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其熟知“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定义。
4.23.5.1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 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1.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计划。
4.23.4.2有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
1.有病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相关医师均知晓标准内容。
(质控)4.23.4.1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文件,发至每一位医1.有病历书写的相关培训与训练计划。
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4.19.7.1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
1.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4.19.4.1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4.19.2.1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实施全员培训。
1.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1.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4.18.1.2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1.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4.18.1.1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1.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4.17.1.3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4.14.5.7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1.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有记录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4.9.5.1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1.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1)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
(2)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疫情报告、预防。
(3)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4)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4.9.1.1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开展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