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合集下载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部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身体细胞,并不能有效清除二氧化碳的一种疾病状态。

由于呼吸衰竭会引起全身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由于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外伤、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肺部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

慢性呼吸衰竭则是指由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导致呼吸功能减退,逐渐发生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运动耐力下降、频繁呼吸等。

严重的呼吸衰竭可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对生命造成威胁。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血气分析、胸部X光检查等。

血气分析可以明确氧合指标和通气功能,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呼吸衰竭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

病因治疗是针对呼吸衰竭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

氧疗可以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改善氧合,减轻组织缺氧症状。

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辅助患者呼吸,纠正通气功能障碍,降低呼吸负荷。

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预防其常见病因,如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戒烟等。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强化肺部锻炼,提高呼吸肌力量和改善肺功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

总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需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其病情危重,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5.缺氧对肾脏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6.缺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溃疡与出血 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患者 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PaCO2升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与PaCO2的绝对值相关 主要与PaCO2增高的速度相关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水肿,颅内酸中毒。 先兴奋,后抑制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管阻力轻度下降、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 加、血压轻微上升。 二氧化碳潴留对脑血管、冠状血管、四肢末 梢血管产生扩张作用,血流量增加;对肺、 肾、腹腔脏器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血流量减 少。
呼吸衰竭
龙华医院急诊科 杨婕
一、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的定义
一般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 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 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 起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通常血气诊断:
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 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六、 临床表现及诊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

原发病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 导致的呼吸困难

多脏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
一、缺氧的症状:
1.呼吸困难: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表现在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口唇、指(趾)端出现发绀。
3.神经精神症状:轻度缺氧可有头痛,注意力 涣散,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缺氧加重时, 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呼吸衰竭ppt课件

呼吸衰竭ppt课件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适当 的酸碱平衡治疗。
强心治疗
对于合并心衰的患者,给予洋 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
利尿治疗
对于合并肺水肿的患者,给予 利尿剂进行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
对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可给 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如持续气 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
道正压通气(BiPAP)。
有创机械通气
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根据病情给予不同方式 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等,以改善
缺氧症状。
液体管理
严格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以防止肺水肿和心力
衰竭的发生。
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 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提
高机体抵抗力。
对症治疗
控制感染
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肺功能等指标,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CATALOGUE
呼吸衰竭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治疗
呼吸训练
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 能,提高呼吸效率。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呼吸衰竭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呼吸衰竭概述 •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 呼吸衰竭的治疗 • 呼吸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 呼吸衰竭的康复与预后
01
CATALOGUE
呼吸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 ,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护理学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护理学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护理学
呼吸衰竭是指人体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所需的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状态。

当人体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时,会出现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包括肺炎、哮喘、肺栓塞、肺气肿等。

护理学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氧疗: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进行氧疗,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气来提高血氧水平,以改善低氧血症状。

2. 支持性治疗:包括体位调整、积极的呼吸道管理、支持性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氧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排泄。

3. 病因治疗: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例如抗生素治疗肺炎、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哮喘等。

4. 营养支持: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

5. 心理支持: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负面情绪,增强信心和勇气。

以上是护理学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措施,通过针对病因和症状的综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机体呼吸系统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功能突然丧失,导致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常常由急性肺部疾病引起,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栓塞等。

此时,机体
氧合和通气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发绀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即PaO2
低于60mmHg,并伴有慢性二氧化碳潴留,即PaCO2高于
45mmHg。

慢性呼吸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
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肺恶性肿瘤等。

患者可出现
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并逐渐出现乏力、体重下降、指甲变形、肺性颈静脉压力增高等体征。

呼吸衰竭主要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来诊断。

治疗上,急性呼吸衰竭需要立即处理原发疾病,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同时短期内辅助通气(如气管切开或非侵入性机械通气)可能需要进行。

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治疗原发病,纠正体内酸碱平衡,使用辅助通气设备,如氧气供应、呼吸机治疗等。

另外,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症状表现多样,常常由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引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对预防和控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7
8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外周气道阻塞 等 压 点
30 25
等 压 点
20
正常
20
肺气肿
*呼气性呼吸困难
9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动静脉瘘等,使部 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四、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气胸和胸 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 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 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 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 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 起通气不足。
36
有创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 期的应用指征
严重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
盾呼吸。 呼吸频率>35次/分。 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 PO2< 45~60mmHg或PO2/FIO2 <200mmHg)。 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 < 7.25)及高碳酸血症。 呼吸抑制或停止。 嗜睡,神志障碍。 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 常)。 其它并发症(代谢紊乱,感染中毒症,肺炎,肺血栓 栓塞症,大量胸腔积液)。 NIPPV失败或存在NIPPV的排除指征。
a. 酸中毒和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b. 缺氧和酸中毒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导 致脑间质水肿。 c. 缺氧使红细胞ATP减少,可引起脑细胞水肿。 d. 脑充血、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缺氧。 e. 脑血内皮损伤可引起血管内凝血。
(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
a. 脑脊液PH<7.25,脑电波变慢。 b. 脑脊液PH<6.8,脑电波运动停止。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 条件下, 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mmHg ,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 ( PaCO2 ) > 50 mmHg。并排除心内解 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 因素。

呼吸衰竭简介

呼吸衰竭简介

呼吸衰竭简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呼吸衰竭通常发生在肺部出现功能障碍或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导致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无法有效排出体外。

呼吸衰竭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氧,严重危及生命。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呼吸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病因,呼吸衰竭通常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过程较快,并且常常伴随着急性肺部疾病或外伤等情况。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种进展缓慢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等疾病引起。

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呼吸衰竭的症状呼吸衰竭的表现包括呼吸频率增加或减慢、呼吸困难、气促、发绀、意识障碍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出现咳嗽、胸痛或呼吸音异常等症状。

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呼吸衰竭至关重要。

呼吸衰竭的治疗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氧疗、机械通气等紧急处理,而慢性呼吸衰竭则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预防呼吸衰竭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早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规范使用呼吸机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也对呼吸系统健康大有裨益。

结语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呼吸衰竭,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这篇简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呼吸衰竭及其防治方法。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的名词解释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排泄的生理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可分为两种类型: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低氧血症是指在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时造成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94%以上,若低于该值则被认为是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四肢发凉等。

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栓塞等)、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通气障碍。

高碳酸血症是指呼吸系统无法有效排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Hg,血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若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5mmHg或酸碱平衡失调则被认为是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抽搐、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等。

造成高碳酸血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如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或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损伤、重症肌无力等)。

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治疗等。

氧疗可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来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提供机械通气支持,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从而改善通气功能;药物治疗可通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来控制病因因素。

总之,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的恶化。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预防和管理,以减少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十二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1 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30mmHg,PaCO2﹥80mmHg
B.PaO2﹤40mmHg,PaCO2﹥70mmHg
C.PaO2﹤50mmHg,PaCO2﹥60mmHg
D.PaO2﹤60mmHg,PaCO2﹥50mmHg
E.PaO2﹤70mmHg,PaCO2﹥40mmHg
2. 慢性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先决条件是
A.控制肺部感染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应用呼吸兴奋剂
D.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E.加强营养
3. 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基本病因是
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B.重症肺结核
C.肺间质纤维化
D.尘肺
E.肺炎
4.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是
A.咳嗽
B.发绀
C.呼吸困难
D.烦躁不安
E.嗜睡
5. 慢性呼吸衰竭缺氧的典型症状是
A.发绀
B.呼吸困难
C.烦躁不安
D.心率增快
E.定向力障碍
6.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发生肺性脑病的先兆症状是
A.出现呼吸困难
B.出现发绀
C.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D.出现循环系统症状
E.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7.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等症状应考虑并发A.休克
B.窒息
C.心力衰竭
D.肺性脑病
E.肾功能衰竭
8. 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安排病人在监护室
B.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C.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D.对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提供营养
E.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
9. 呼吸衰竭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
A.清除积痰
B.使用呼吸兴奋剂
C.合理给氧
D.纠正酸碱平衡
E.控制呼吸道感染
10.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最适宜的流量为
A.1~2L/min
B.2~4L/min
C.4~6L/min
D.6~8L/min
E.﹥8L/min
11.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吸氧的适宜浓度为
A.15%~19%
B.20%~24%
C.25%~29%
D.30%~34%
E.35%~40%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首要的治疗措施是
A.控制感染
B.纠正缺氧
C.维持体液平衡
D.治疗相关基础疾病
13. 呼吸衰竭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表现是
A.心率加速
B.紫绀
C.血压下降
D.呼吸困难
E.肝肾功能损害
14. 呼衰病人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的措施是A.可施行同步电除颠
B.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C.可用于心内注射利多卡因
D.可施行非同步电除颠
E.立即做心内按压
15. 要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肺泡通气与肺血流灌注之比应为
A.0.5
B.0.6
C.0.7
D.0.8
E.0.9
16. 不属于呼吸衰竭典型表现的是
A.稽留热
B.发绀
C.肺性脑病
D.血压升高
E.肾衰竭
17. 机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多少是用氧的指标A.6.6mmHg
B.6.6mPa
C.66kPa
D.6.6kPa
E.0.66kPa
18. 维持呼吸衰竭病人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A.加压吸氧
B.使用呼吸兴奋剂
C.清除积痰
D.控制呼吸道感染
E.纠正酸碱平衡
19. 雾化吸入中不能加的药物是
A.庆大霉素
B.β2受体激动剂
C.α-糜蛋白酶
D.β受体阻滞剂
E.地塞米松
20.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采用A.高压给氧
B.乙醇湿化给氧
C.间歇给氧
D.低浓度持续给氧
E.高浓度持续给氧
21.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措施为
A.增加通气
B.静滴碱性药物
C.控制感染
D.使用激素
E.提高吸氧浓度
22.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动脉血氧分压(Pa02) A.≤3.65kPa
B.≤4.65kPa-
C.≤5.65kPa
D.≤6.65kPa
E.≤7.65kPa
23.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双手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的原因是
A.缺氧引起外周静脉扩张
B.缺氧引起外周静脉收缩
C.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静脉扩张
D.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静脉收缩
E.以上答案都不对
A2
24. 董先生,71岁,因呼吸衰竭急诊入院,给予尼可刹米3.75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病人出现恶心、烦躁、颜面潮红。

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A.继续观察病情
B.机械吸痰
C.机械通气
D.调快滴速
E.调慢滴速并及时报告医生
25. 齐先生,28岁,无心肺疾病史,因车祸胸部挤压伤,突然出现呼吸用力,深快、达30次/分,伴明显发绀,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慢性呼吸衰竭
B.自发性气胸
C.急性肺水肿
D.急性肺栓塞
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6. 男性,72岁,慢性2型呼吸衰竭,近来呼吸困难明显,伴头痛、昼睡夜醒,伴神志恍惚、肌肉抽搐等,应考虑并发
A.脑疝
B.脑瘤
C.脑炎
D.呼吸性酸中毒
E.肺性脑病
A3
(27~29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78岁,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近5年来活动后气急,一周前感冒后痰多,气急加剧,近两天来嗜睡。

化验WBC:18.6×109/L,中性0.9,动脉血PH:7.29,PaCO2:80mmHg , PaO2:48mmHg。

27.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Ⅰ型呼衰
B.Ⅱ型呼衰.
C.呼吸窘迫综合征
D.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E.脑血管意外
28.如病人出现、头胀、神志恍惚、躁狂谵语等应考虑
A.呼吸性酸中毒
B.肺性脑病.
C.窒息先兆
D.休克早期
E.脑疝出现
29.若经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A.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B.清理呼吸道
C.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D.高浓度的吸氧
E.体外心脏按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