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二 PLANET研究解读与思考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缺乏背景学问听不懂讲座在讲什么的状况在中国考生中比较普遍。
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学问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来观赏一下吧。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学问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托福口语讲座类背景学问补充:天文学行星名称来历或许由于水星Mercury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外形。
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由于它时常交替地消失在太阳的两侧。
当它消失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消失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
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
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Venus是离太阳其次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在全部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
或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
(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由于金星的表面犹如女性的外貌。
)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
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Earth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量大约有45亿年(4.5×109)。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关于太阳系行星问题探究及看法

关于太阳系行星问题探究及看法杨盼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柯伊伯带天体等组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宇宙恒星系统的代表,随着近四百年来对于宇宙理论的逐步完善,太阳系的行星部分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伴随着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逐步完善,笔者就这些问题表述一些自己看法,以供参考,若有疏漏,还望指正。
一、水星近日点进动及其温度问题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比例,在牛顿的完善下,最终可用一个公式表示a3=GMP2/4Π2,根据此公式,依据当时天体测量结果,该公式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金星、地球、木星、土星的轨道计算。
进入19世纪,天文学家发现该公式预测的水星轨道与实际观测不符(近日点每年均改变),于是受海王星发现的影响,天文学家认为水星内侧必定还有一颗行星,可是经过长时间测量,毫无结果。
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描述为四维时空的曲率,并提出水星的近日点进动是后牛顿引力效应的一种体现。
因为水星距离太阳是八大行星中最近的,所以太阳史瓦西半径与水星的长半轴比例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随之,其广义相对论效应最强,从而我们在这个时空弯曲的三维空间里看到水星近日点幅角为43角秒每世纪。
此外,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并不是温度最高的行星,金星表面平均温度为477℃,水星表面面向太阳一侧平均温度为427℃,也就是说,金星最高温度高于水星最高温度。
二、地月系形成问题众所周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形成却是一个谜。
笔者将重点阐述自己支持的观点。
月球是一种岩石卫星,有部分科学家认为月球内部掺杂熔岩层,熔岩可能来自碰撞,可能来自火山爆发,于是碰撞假说应运而生:在45亿年前,太阳系还处于较不稳定时期,地球和火星之间有一颗火星大小的岩石行星“希雅”,因为小行星或其他岩石矮行星的影响,希雅与地球相撞,两颗行星喷出的岩石和熔岩在太空中形成月球。
当然还有许多关于地月系形成的假说,各有千秋。
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与环境研究

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与环境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也不断提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便是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和环境研究。
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行星不仅是我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发现更多未知秘密的一个窗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与环境研究。
一、什么是太阳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指的是存在于太阳系外的行星。
目前,人类已经通过天文望远镜等设备,探测到了许多太阳系外行星。
这些行星大多数分布在距离地球较远的恒星周围,我们也称它们为“外星球”。
二、为什么要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和环境?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和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的物理特性、地质特征、化学成分等信息,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
同时,也能够增进我们对行星生命起源和存在可能性的认识,探寻地球以外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体的可能性,以及促进我们对未来行星太空旅行和移民任务的规划。
三、如何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和环境?1. 光谱学方法利用光谱学方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太阳系外行星发出的光谱信号来推测出行星的大气成分和物理状态等信息。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因为行星大气中等离子体和分子的发射线谱可以反映出大气压力、温度、成分、风场和天气等基本参数。
2. 探测器探测法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环境探测,可以通过各种型号的航天探测器和远程观测仪器开展。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探测器探测法,对金星和火星的大气成分进行研究,在其中发现了许多重要信息。
同时,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继续探测外星行星的大气成分和环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外星行星生物的宜居性。
3. 计算模拟法在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与环境研究中,计算模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与实验和观测不同,模拟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确定未知或难以确定因素参数及其影响。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研究成本和风险,还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领域。
四、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与环境研究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大班主题《我认识的行星》教案反思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行星的基本概念。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具有固定的轨道和公转周期。行星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数据,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轨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行星公转与自转的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认识的行星》教学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奥秘的能力;2.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4.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彼此的研究水平。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天文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行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认识的行星》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行星的兴趣非常浓厚,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行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高中物理_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行星的运动1、教学设计2、备课说明【教学设计】对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前三节,我没有按照教材的方式,而是模仿cctv《探索发现》这个栏目,分别以“何处是中心”、“智慧的汇聚”、“遥远的绝响”三个题目以讲座的形式讲述。
(一)何处是中心1.本话题是开篇,穿插的知识点不多,几个需了解的内容:日心说,地心说等。
另外,反复灌输与渗透——“宇宙是和谐的”,因而描述她的“科学是简洁的”——两个观点——这也是物理学的哲学精髓的一部分。
2.节录。
(引言)康德有句话: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尚道德法则。
我个人很推崇这句话,有时也苦苦的想,当年的康德仰望星空时,到底看到了或想到了什么,是他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从而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话呢?今天,我们也来仰望星空,将目光投向深邃的宇宙。
其实,或许在你的童年,在你觉得满世界都是好奇的年龄,会在一个晴朗,又没有月光的夜晚,偶尔的仰望星空,却被她吸引住了,满天的星斗,离你是那么的近,似伸手可摘,可当你茫茫的伸出手,才知道是那么的遥远……于是,你可能产生一份与你年龄并不相称的迷茫:天有多大?天有边吗?没有边的话,究竟伸到哪里去呢?要是有边,边的另一边又是什么呢?……对未知有一份好奇,且想知道真相,这是人的一份天性。
这是一份美好的情感。
人类最美好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爱因斯坦自远古以来,宇宙的深邃,神秘,总会激起人类无穷的探索欲望。
我们的远古祖先在惊叹星空玄妙的同时,也开始了试图破译星空奥妙的历程……我们走进历史长河中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有阴晴圆缺——周而复始——周期性运动——圆周运动——人类对宇宙和谐的追求——匀速圆周运动——何处是中心?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为中心——朴素的地心说——受到的挑战——地心说的修正:托勒密的工作——对其工作的评价——托勒密体系的致命缺陷——……人类在认识和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哲学理念,那就是:自然是美的,而美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哥白尼坚信宇宙是美的,是和谐的,……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的更远处……——日心说日心说更是一个哲学的突破,……,动摇了教会统治的理论支柱,一出世就遭到教会的扼杀,……这种崭新思想会不会夭折?如果历史一直是平静的发展,我想,……,幸运的是,哥白尼所处的时期已经开始不再平静……什么时期?在此时的欧洲,正酝酿着、开始着一场伟大的,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潮,……,科学是柔弱的,但已经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自己的路了,且锐不可当,物理不再踯躅于泥潭,千年的物理大门打开了……究竟是一个什么时期?哥白尼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研究走到正确轨道上来——行星绕太阳旋转,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是什么力量使行星绕太阳旋转,不离太阳而去?请听中篇:“智慧的汇聚”(二)智慧的汇聚本篇1.物理史上的珠联璧合:第谷与开普勒的工作2.开普勒三定律3.下篇的铺垫:开普勒解决了“怎么样”,但未解决“为什么”——胡克等人的工作节录:1600年,这在物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

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宇宙中的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尽管人类一直没有在宇宙中发现生命的踪迹,但是科学家们依然对此充满热情。
他们长期以来从各个角度探讨着宇宙与生命的关系,探讨着生命的起源和发展。
而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是什么?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行星太阳系的各种环境因素,研究地球上生命的来源与发展方式。
因为我们的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所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其它星球上的各种自然因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如何从无到有,或是从较为简单的生命形式向更为复杂的演变。
二、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
最早的研究,是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简单的模拟,来探讨生命的来源和发展方式。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现在的研究已经能够智能化地模拟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能在实时性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
例如,德国Astro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ARC)的一项计划就考虑了可以探索到太阳系外某些行星,用数学算法映射了化学和生物过程。
而英国的阿伯丁大学则针对最近在火星上探测到的甲烷浓度进行了模拟实验,试图从中探测到可能存在的生命踪迹。
三、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意义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在太阳系外发现生命的足迹,甚至还可以为人类探寻新的星球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研究展望虽然模拟行星太阳系中生命范式的研究已经有了重要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的挑战等着我们去面对。
首先是如何更好地模拟不同行星的环境因素,因为不同的行星环境会对生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就是如何更好地识别生命,因为生命的定义并不是非常明确,这也是阻碍科学家们找到生命存在的难题之一。
行星读后感(共6篇)

行星读后感(共6篇)第1篇:行星地球行星地球:细处的反思《planet earth》是BBC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共分为11集,依次为:南极北极、山脉、淡水、洞穴、沙漠、冰雪世界、丛林、浅海、季节性森林、深海,每集48分钟左右,从陆地到海洋,从地底世界到世界屋脊,在横广与纵深上全面细致的讲述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电视文化形态,以纪实手法还原真实世界,在所有的视频形态中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因此也常常拿来用于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行星地球》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地球公民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家园,然而从表现形式看,影片中并未出现说教的成分,而是用震撼人心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解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引发反省式的思考。
在我观看到高清模式的第一刻便知道这部鸿篇巨制绝非短期之功所能完成,事实上,纪录片的拍摄成本高达2500万美元,摄制组走遍了7个大洲,用了5年时间拍摄而成。
这是这些背后的努力与高标准使得《行星地球》一诞生就使得屏幕上的许多其他影视作品相形见绌。
想要完全的记住这11集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观看时总会有一些画面深刻的定格在你的脑海中,启发深入的思考: (一)太阳在北极升起,一只北极熊露出试探的脑袋,而后从洞穴里爬出来,它的身后跟着两只可爱的小北极熊。
然而没有玩耍和享受的时间,母北极熊饥饿难耐,现在的急迫任务是猎捕到足够的食物。
这个部分让我想起后面的一头公北极熊,它已经在海水里游了很长的时间。
但是仍然没有猎捕到食物,万般无奈的它不得不冒险去攻击海象群,几次努力之后都没有成功,可怜的北极熊只能默默等待死神的来临,它趴在那里无望的眼神让人看了很心疼。
这些又让我想起最近看过的报道:猎食越来越艰难的北极熊竟然同类相残,公北极熊攻击小北极熊,以此补充能量,看到那张图片,大熊嘴里叼着几乎只剩下头的小熊,雪地上是浓重的血迹。
北极熊遭遇如此困境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原本要靠踩着浮冰来觅食的北极熊现在不得不提早回到岸上,觅食的不足让北极熊变得越来越瘦,体内脂肪的减少让它们难以熬过严寒,才有了同类相残的悲剧,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变暖。
高中物理专题6.1行星的运动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专题6.1行星的运动讲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1 行星的运动※知识点一、两种对立的学说内容局限性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但计算所得的数据和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知识点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定律内容公式或图示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从太阳到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1、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了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2、开普勒第二定律说明了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率。
3、开普勒第三定律(1)表达式=k,其中a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为公转周期,k是与太阳质量有关而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2)行星的椭圆轨道都很接近圆。
在近似的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用r代表轨道半径,T代表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写成=k。
(3)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此时k是由行星的质量决定的。
★1、适用范围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既适用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也适用于做椭圆运动的天体。
2、用途(1)知道了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或比较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
反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也可以计算或比较其到太阳的距离。
(2)知道了彗星的周期,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长度,反之,知道了彗星的半长轴也可以求出彗星的周期。
3、k值:表达式=k中的常数k,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k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2013 ) 34 ( Abstract Supplement ), 134
阿托伐他汀对DM+CHD患者的eGFR无不良影响
TNT研究入选10,001例CHD患者,其中1501例合并糖尿病(1431例有肾功 能数据记录)。 CKD定义为eGFR<60 mL/min/1.73 m2 (MDRD法)
PLANET Ⅰ研究: 为何亚裔人群被排除在外?
瑞舒伐他汀在中国、马来西亚和印 度人中最大血药浓度分别为白人的 2.36、2.00和1.68倍数2
1.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PLANET Ⅰ研究背景
• 肾功能下降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患者数目日益攀升1
研究 背景
• 胆固醇被认为是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2 • 试验研究显示,胆固醇在肾脏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作用3 • 然而,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他汀作为降低胆固醇药物,对 肾功能可能有不同影响4
1. 2. 3. 4.
Gansevoort RT, et al. Kidney Int Suppl. 2004 Nov;(92):S7-10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Campese VM, et al. Kidney Int. 2007 Jun,71(12):1215-22 Strippoli GF, et al. BMJ. 2008 Mar 22;336(7645):645-51
NAG: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 β2M: β2微球蛋白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2013 ) 34 ( Abstract Supplement ), 134
结果:各治疗6个月,阿托伐他汀 较 瑞舒伐他汀
更好改善白蛋白尿,恢复肾小管功能
NAG水平
10 32.5 8 8 200
2010年AHA网站发表评述: Atorvastatin beats Rosuvastatin for protecting kidneys
/viewarticle/790656?t=1
Dick de Zeeuw博士:PLANET 结果提示 他汀的肾脏保护存在“异质性”
eGFR UPCR UPCR 安全性 UACR UACR eGFR eGFR 血脂分析 血脂分析 安全性 安全性
UPCR: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2006年2月
2009年3月
2010年6月
2015年2月
PLANET Ⅰ研究从研究结束到研究发表经历了近6年
1. /ct2/show/NCT00296374?term=PLANET&rank=7 2. /viewarticle/790656 3.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2013 ESC年会报告:评估CKD患者PCI术后 阿托伐他汀 vs 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肾脏的影响
•
•
日本研究,入选61例存在CKD的ACS-PCI患者,
术后先给予瑞舒伐他汀(剂量3.1+1.1mg)治疗6个月以上, 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8.5+2.3mg)治疗6个月,确保两 治疗组LDL-C水平均控制在100mg/dl以下 评估指标:eGFR、白蛋白尿、NAG(早期肾损伤指标)、 β2M(评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和hs-CRP
优化他汀治疗,让获益更安全
——PLANET研究解读与思考
2010年,在欧洲肾协会-欧洲渗析与移 植协会大会上Dr Dick deZeeuw公布了 PLANET研究
• PLANET I和PLANET II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 的阿托伐他汀显著减少蛋白尿并且不会影响肾 脏功能,然而瑞舒伐他汀和肾功能的显著下降 相关并且对蛋白尿没有影响作用。 • 该研究“撕碎了他汀的类效应”:他汀在临床 上应用多年,许多他汀相关的临床研究也不断 公布,心血管医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关注的是他 汀的降脂作用,他们看到的是他汀的类效应, 而并未看到他汀的异质性。 • 2015年该研究发表。
eGFR自基线的变化(最小二乘法调整后) (mL/min/1.73 m2)
TNT研究亚组:
阿托伐他汀10mg/d 阿托伐他汀80mg/d
基线
研究结束
随访时间(月)
Mayo Clin Proc. 2008;83(8):870-879.
阿托伐他汀对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肾脏安全性良好
在基线伴有蛋白尿人群中,阿托伐他汀组eGFR 每年少降低0.38mL/min/1.73m2(95CI,0.04-0.72; P=0.03)
Dick de Zeeuw进一步指出……他汀对肾脏的影响不 是 “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 他汀确实对保护肾脏及肾功能方面有不同的影响……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PLANET研究者Dr. de Zeeuw 建议“如果你考虑给这类患者使用他汀, 你就不应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
/viewarticle/724583
伴正常蛋白尿的阿托伐他汀组 伴蛋白尿的阿托伐他汀组 伴正常蛋白尿的安慰剂组 伴蛋白尿的安慰剂组
CARDS亚组分析:
CARDS研究肾病亚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10mg/d与安慰剂对糖尿病伴CKD人群蛋白尿、eGFR和心 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Am J Kidney Dis 2009;54(5):810-9.
排除标准1 亚裔人群(由于药代动力学发生了改变,导致药物血浆浓度的增加,故亚裔 CKD患者不适宜接受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
1.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2. Lee E, et al. Clin Pharmacol Ther. 2005;78(4): 330-341
PLANET Ⅰ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年龄≥18岁
排除标准
• HbA1c>11% • 有他汀不耐受史、他汀性肌病、 对其他他汀有严重过敏反应 •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史或 已知3型高脂蛋白血症史 • 在第一次筛查前3个月内口服或 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 • 活动性肝病、严重肝功能损害 • 存在无法解释的CK超过2倍正常 上限 • 过去12周有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 中重度充血性心衰 • 亚裔人群等
PLANET Ⅰ研究目的
• PLANET Ⅰ研究,即: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
研究 目的
合并进展性肾病患者肾脏的影响 • 由阿斯利康公司赞助 • 旨在评估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 者肾功能的影响
Dick de Zeeuw,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5
PLANET Ⅰ研究设计
PLANET Ⅰ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纳入147个研究中心,分别来自阿根廷、巴 西、保加利亚、 加拿大、 丹麦、 法国、 匈牙利、 意大利、 墨西哥、 罗马尼亚和美国 瑞舒伐他汀10mg(n=118)
瑞舒伐他汀 20mg
PLANET Ⅰ
• 147个研究中心 • N=353
尿白蛋白水平
50 40 30 20 10 0 4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β 2M水平
184 156 180
6.6
mg/gCr
IU/gCr
P<0.05
4 2 0
ug/gCr
6
160 140 120 100
P<0.05
P<0.05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NAG: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 β2M: β2微球蛋白
荟萃分析:基线存在蛋白尿者, 他汀治疗初始6个月显著降低蛋白尿水平
2%
基线蛋白尿 <30mg/d 基线蛋白尿 30-299mg/d
P=0.27
P=0.64
48%
P=0.02
47%
Douglas K,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6 Jul 18;145(2):117-24.
eGFR自基线的人均年变化 (mL/min/1.73m2)
PREVEND IT研究: 普伐他汀用于蛋白尿患者未能降低蛋白尿水平
PREVEND IT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入组了864例微蛋白 尿患者。随访4年后发现,普伐他汀治疗和尿蛋白下降没有明确关系。
Am J Cardiol. 2000 Sep 15;86(6):635-8.
de Zeeuw D. Different ren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and rosuvastatin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renal patients with proteinuria. Results of the PLANET trials. 2010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 Congress; June 27, 2010; Munich,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