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口算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口算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口算训练的方法与技巧一、引言口算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小学数学教案中,加减法口算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进行加减法口算训练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速度。

二、加减法口算训练方法1. 数字拆解法:将一个数字拆分成更容易计算的几个部分,再计算各个部分之间的和或者差。

例如,在做16+7时,可以把16拆成10+6,然后进行逐步累加:10+7=17,再加上剩下的6得到最终结果23。

2. 进位借位法:当在做加减法运算过程中遇到进位或借位时,可以用进位借位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在计算48+27时,我们先计算个位数8+7=15,并把结果中的5记下来;然后再计算十位数4+2+1(进位)=7;最后把这两个结果合并起来得到52。

3. 交换律与结合律:在处理复杂的口算题目时,可以灵活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在计算27+18时,可以先将其转化为18+27,再重新进行加法运算;同样,在计算45-28时,可以变为(50-28)+5。

4. 逆向思维法:有些题目可能需要从反方向进行思考才能更快地求得答案。

例如,在计算63-49时,可以想象成从49开始倒数到63,即从49逐步增加到63所需的步骤数。

5. 掌握九九乘法表:加减法口算训练离不开对乘法表的掌握和运用。

学生们应该熟记九九乘法表,这样在进行口算运算时就能够快速正确地找到相应的数值。

三、加减法口算训练技巧1. 快速估算:培养学生快速估算的能力是提高口算水平的关键之一。

通过近似值的求取和粗略计算来快速确定一个结果,并与实际运算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问题。

2. 智力游戏:利用智力游戏和题材丰富的题库进行交互式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口算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或者趣味绘画等方式来进行加减法计算和比赛。

3. 多样化题目设计:设计多样化的加减法口算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乘除口算解题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乘除口算解题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乘除口算解题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练习和掌握技巧的学科,而口算解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六年级,乘除口算解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乘除口算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提高乘除口算解题的能力。

一、乘法口算解题技巧乘法口算是指在心算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两个及以上的数字进行相乘。

下面是一些乘法口算解题技巧。

1. 规律法乘法有很多规律可循,例如:- 看因数中是否有0,如果有,结果一定是0;- 乘数中如果有1,结果就是被乘数本身;- 乘数中如果有10的倍数,只需将被乘数后面加上相应的0;- 乘数中如果都是偶数,则结果也是偶数;- 乘数中如果都是奇数,则结果也是奇数。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算过程中迅速得到答案。

2. 倍数法对于一些特殊的乘法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倍数法。

倍数法是把乘法问题转化成更容易计算的乘法问题。

例如:计算27乘以5,可以转化为计算20乘以5再加上7乘以5。

3. 近似数法对于一些较大的乘法问题,可以使用近似数法来简化计算。

近似数法是指将一个较大的因数分解成容易计算的几个因数,然后将这些因数的乘积相加得到结果。

例如:计算16乘以19,可以近似为10乘以19再加上6乘以19。

二、除法口算解题技巧除法口算是指在心算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一个数字除以另一个数字。

下面是一些除法口算解题技巧。

1. 除法短除法短除法是指将一个较大的除数除以一个较小的被除数,通过逐步相除得到商和余数的过程。

例如:计算486除以6,可以进行短除法运算,将486逐步除以6。

2. 近似数法对于一些较大的除法问题,可以使用近似数法来简化计算。

近似数法是指将一个较大的除数分解成容易计算的几个因数,然后将这些因数的商相加得到结果。

例如:计算462除以9,可以近似为450除以9再加上12除以9。

3. 被除数规律法有时候,在计算除法时,观察被除数是否有一些规律可以利用。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进行口算过程中,使用一些速算技巧可以提高计算效率,让口算更加简单、快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算技能。

一、进位与退位的运用在进行加法计算中,进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进位与退位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82 + 47,我们可以先将82与47各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到9和13,其中13是大于10的,于是我们将13中的10放到十位上,留下3个个位,最终得到结果129。

在进行减法计算中,退位同样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同样地,我们可以运用退位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105 - 47,我们可以先将105减去40,得到65,然后再减去7,最终得到结果58。

二、数字规律的应用数字规律是数字之间存在的某种规则或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两个常见的数字规律。

1. 乘法中的倍数关系当我们计算一个数的倍数时,可以利用其特殊的规律,省去一些计算步骤。

例如,计算17 × 4,我们可以将17各个位上的数与4相乘,得到68,其中68中的8是大于10的,我们将8放在个位上,而6则直接加在十位上,最终得到结果68。

2. 乘法中的末位规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计算出个位上的数即可。

这时候,可以利用乘法中的末位规律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46 × 8,我们只需要计算6 × 8 = 48,并将48中的8放在个位上,得到结果368。

三、逆运算的运用逆运算是指一个数学运算的反过程,它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求解。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逆运算。

1. 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在进行减法计算时,如果我们知道被减数和差,可以通过将差加上减数来快速得到被减数。

例如,计算765 - 539的被减数,我们可以将539加上765的差,即539 + 226 = 765,最终得到被减数为765。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技巧如何有效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技巧如何有效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技巧如何有效提高口算能力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口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技巧,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一、多做口算题多做口算题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数学口算题作为起点,逐渐增加难度。

在做口算题时,可以使用计数器或者计算器,在不依赖纸笔或计算器的前提下进行口算。

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二、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口算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对于提高口算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游戏或者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如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问题,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分心地完成口算题。

三、掌握基本计算规律掌握基本的计算规律可以提高口算的效率。

例如,可以学习计算规律例如“减一补十”,“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等。

对于常见的口算题型,通过熟练掌握计算规律,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度,提高速度。

四、借助心算及估算心算和估算是口算的重要技巧。

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心算来快速完成。

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可以通过估算来减少计算量。

例如,可以通过将大的数字近似为整十或整百来进行估算,并配合计算规律进行计算。

五、重视口算与理解相结合数学口算不仅仅是为了快速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进行口算时,要结合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口算与理解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口算能力。

六、定期进行口算练习口算练习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设置口算练习的目标并定期检查口算成绩。

通过定期的练习和检查,可以及时评估口算能力的提高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七、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口算能力的提高不仅仅靠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可以组织口算比赛、分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与常用口诀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与常用口诀

小学数学口算速算技巧与常用口诀一、加法运算技巧1.相邻数的和在进行多位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通过对相邻的数进行逐位相加,再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例如:345+423=(300+400)+(40+20)+5+32.进位相加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超过十位数时,可以将进位数迅速相加。

例如:68+47=68+50-3=118-3=1153.多个数相加当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首先将其中几个数相加,再将得到的结果与剩下的数相加。

例如:25+46+37=(25+37)+46=62+464.九位数相加当两个九位数相加时,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得到个位和进位数,再将十位数相加,并将得到的结果与之前的进位数相加。

以此类推,直到得到最后的结果。

二、减法运算技巧1.数字借位当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时,可以将该位的前一位借位,并在原来的减法运算中减去这个借位。

例如:64-28=(60+4)-(20+8)=(60-20)+(4-8)=40-4=362.减去相同的数当减数和被减数是相同的两个数时,其差为0。

例如:17-17=0。

3.进位借位当两个数的相同位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可以向高位借位,并在低位减去这个借位。

例如:212-198=(200+10+2)-(100+90+8)=(200-100)+(10-90)+2=100-80+2=22三、乘法运算技巧1.分解相乘当进行两数相乘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分解,再逐部相乘,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相加。

例如:12×15=10×15+2×15=150+30=180。

2.九九乘法口诀使用九九乘法口诀能够快速计算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结果。

例如:7×8=563.末位相乘当两个数的末位相乘时,可以直接得到结果的末位数。

例如:61×17=2374.近似乘法(平方)当进行一个数的平方运算时,可以先将这个数的十位和个位进行近似乘法,再得出结果。

例如:42²≈40×44=1760。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与技巧练习题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与技巧练习题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与技巧练习题口算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部分,它既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口算的方法与技巧,并提供相关的练习题供孩子们练习。

一、加法口算方法与技巧1. 同进同退法同进同退法是指在加法计算中,当两个或多个数之间存在相同的差值时,可以利用这个差值来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81+87,可以先将87拆分成80和7,然后加上81,变成80+1+7=88+1=89。

2. 进位法当加法中某一位的和大于9时,需要进位,将进位的数加到前一位上。

例如,计算46+39,先计算个位数6+9=15,需要进位,将1加到十位数上,变成4+3+1=8+1=9,所以46+39=85。

3. 补数法补数法是指将一个数补成一个整数为10的倍数,再进行加法计算。

例如,计算157+38,可以将38补成40,然后计算157+40=197,最后减去补的部分2,所以157+38=195。

二、减法口算方法与技巧1. 消减法消减法是指根据数学关系,将减数进行变形,然后利用相减的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59-197,可以将359变形为360-1,然后进行计算360-1-197=360-198=162。

2. 进退法进退法是减法计算中的一种方法,当减数和被减数之间的差距在10以内时,可以利用进退法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768-763,可以先减去3,得到765,然后再减去5,得到760,所以768-763=760+5=765。

3. 合并法合并法是指将减法中的减数进行拆分,然后将拆分的数进行合并,从而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876-439,可以拆分439为400和39,然后合并计算876-400-39=476-39=437,所以876-439=437。

三、乘法口算方法与技巧1. 平方法平方法是指将一个数平方后再进行计算,适用于计算两个十位数相乘。

例如,计算32×32,可以计算16的平方,得到256,然后再计算30×2=60,所以32×32=256+60=316。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培养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口算训练和巩固
1.每天用10至1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级的口算题目进行训练,例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口算等。

2.不断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体系,让孩子形成口算的思维方式,例如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加、减、乘、除法口诀。

3.通过口算比赛、口算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1.鼓励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口算题目,克服害怕和紧张的情绪。

2.以成功体验为主,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3.教育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

三、发扬口算的应用价值
1.引导孩子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应用价值,鼓励孩子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孩子思考口算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从各个方面说明口算对数学学习的帮助。

四、与家长合作,共同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1.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口算训练和巩固,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进行口算练习。

2.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口算比赛和游戏,为孩子提供锻炼口算能力的机会。

3.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究口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价值,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家长和小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教案:小学数学加减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案:小学数学加减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案:小学数学加减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一、引言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加法和减法口算。

良好的口算能力对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加减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提升孩子的口算水平。

二、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1. 启发式教学法: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鼓励学生运用启发式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加法中可以采用分解、调整顺序等方法简化计算过程,在减法中可以通过借位、分步骤计算等方法提高准确性。

2. 培养适当速度与准确性:既要追求快速计算,又要保证准确率。

首先培养孩子熟悉数字,并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以提高计算速度。

同时,保证每一步都经过仔细检查,纠正错误的习惯。

3. 激发积极情绪:小学生对数学可能存在厌倦或抗拒情绪,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数学变得有趣和愉快。

三、加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1. 口诀表:建议制作一个加法口诀表,包含从1到20的所有可能组合。

鼓励学生多背诵、默写和计算这些代表不同数字组合的口诀,加深印象。

2. 分解法:在面对较大的数字相加时,可以将其分解为更熟悉的组合。

例如,23 + 16 可以分解为20 + 10 + 3 + 6,再逐一相加得到答案。

3. 调整顺序:可以随意调整加法问题中数位的顺序。

例如,23 + 16 可以变为16 + 23 或者 6 + 23 + 10 等形式计算。

四、减法口算训练方法与技巧1. 借位法:借位是减法计算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当个位不够减时,可以向十位借1并重新计算减法问题。

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数字阶梯排列,并能理解借位操作的含义。

2. 分步骤计算:对于较复杂的减法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步骤。

例如,68 - 37 可以拆分成60 - 30和8 - 7两个部分,并逐一进行计算。

3. 反码法:在面对减法中的借位问题时,可以使用反码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68 - 37 可以转化为68 + (-37),然后按照加法口算的方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

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

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

”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

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8+5分成2和38+58与2组成102310加3得13。

10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

”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

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

”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

”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念好“教”字经“教”就是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一)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1.加数“凑整”。

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8=80。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

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

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

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

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念好“练”字经“练”是指口算要经常训练。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

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

”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据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一、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每天固定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

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既提高孩子对口算的兴趣,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掌握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科学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运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加数“凑整”。

如14 5 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1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0。

运用“分解法”口算“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0?8=800。

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

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

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BR><BR> 4.采用“基准数”速算。

<BR><BR>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BR><BR>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在口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细心、勤思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从儿童一入学学习始,就应有目的地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训练口算,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当进行口算训练。

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并结合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机进行,持之以恒,使学生树立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口算心得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在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经营交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学生口算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结合本段的学习,我重点在“记”与“巧”两字上下功夫。

一、“记“字上作文章1、在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学生对11、13、17、19的倍数不熟悉,导致约分时公约数找不到,看到此题束手无策。

对此我要求学生熟记100以内11、13、17、19的倍数。

2、分数、小数互化,有的数据或算式出现频率很高,如果反复去计算这些相同结果的算式,既费时有费力。

为此,我让学生熟记这些常见算式的结果。

、、1/8、3/8、5/8、7/8、1/25、等分数、小数互化的结果。

3、为很快计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要求学生熟记11——20的平方,2-10的立方。

学生熟记了这些结果,为口算“快”和“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熟记1∏—10∏,16∏,25∏,36∏,64∏等。

学生熟记了这些结果,为口算“快”和“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巧”字上花心思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熟练、灵巧,我在口算练习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特点,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1、提升书写速度。

有很多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书写一个得数就要用将近一两秒的时间,这样在原来算得就不够快的前提下,更是延误了时间,所以必须提升书写数字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最满意的答案。

在实施的计算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乘法算式计算的比除法计算的快,我想这可能是学生的乘法口诀运用有问题,或可以说是思维的不定向所造成的。

为了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应该先让学生把乘法算式练熟,然后在乘法熟练的基础上计算除法。

2、再现竖式法。

我们在笔算时,多数学生都会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然后计算。

那么在口算时,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再现竖式,让学生的口算犹如在笔算一样,只不过是在头脑中再现竖式,而不是在练习本上列竖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