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讲义课件

5
图14-1 左阶式和右阶式走滑断层系及其控制的拉伸 带和挤压带图示
A 左行左阶;B 左行右阶;C 右行左阶;D右行右阶;细点区为拉伸带;交叉线 区为挤压带
2020年11月6Leabharlann 第二节 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
❖
走向滑动断裂带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形成和发育的,
在剪切带内部的不同方位和区间则具有特定的次级应力-应变 特点和相关构造。
谷盆地时首次提出的。此后在研究圣安德列斯断层和亚喀
巴湾-死海裂谷系中,对拉分盆地有了更深人的了解。初步
建立了相应模式 (图14-9)。80年代以来邓起东等对我国西
部地区的拉分盆地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成
果。
2020年11月
16
活动构造
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 来一直在活动,现在还在活动,未来一定 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 活动断裂、活动盆地、活动褶皱、活动火 山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和岩石圈块体。
14-8)。
2020年11月
14
❖ 四、离散性走向滑动和聚敛性走向滑动
❖ 受剪切作用控制下的走滑断层,往往叠 加有拉张作用和挤压作用,其产出应力场则 具双重力学性质。甚至同一走滑断层带的不 同部位在以剪切为主中,又具有拉张或挤压, 表现为张剪性或压剪性,即剪切拉张和剪切 挤压。张剪性走滑为离散性走向滑动断层, 压剪性走滑为收敛性走向滑动断层。相应形 成张剪性和压剪性两类构造。
2020年11月
15
第三节 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
❖ 在走滑断层作用中,往往形成一些特征性构造。这些 构造,如拉分盆地和花状构造,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一、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
走向滑动断层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期间,圣安德烈斯断层突然发生4.7米的右行滑 动,向世人证明了走滑断层的现象。
40年代末50年代初,几乎几篇文章同时对世界各地的不同走滑断层 的大规模位移提出证据。
f
R’ T
R
D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次发表的简 单剪切实验可能 是Cloos(1928)的 粘土—模型实验。 里德尔(1929) 重复了这一实验, 获得雁行张性裂 隙和雁行断层所 限定的断层带。 Hills(1963)声 称这种实验中断 层通常为“里德 尔剪切”。里德 尔剪切术语来自 于
Skempton(1966).
胶莱盆地是一个白垩纪
走滑拉分盆地,其发展受郯 -庐断裂带左行走滑活动和 五莲-荣城断裂带右行走滑 活动的控制。在挤压分力作 用下,两条走滑断裂带间的 楔形断块向NE伸展和逃逸, 胶北地块向NE方向移动形成 走滑盆地并伴有岩浆活动。 白垩纪末,随着郯-庐断裂 带转变为右行走滑活动,地 块隆起,结束了走滑盆地演 化历史。
亚 丁 湾 拉 分 盆 地
中国的走滑拉分盆地
l)与郯一庐断裂带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 郯-庐断裂带切割深,延伸长,位移量大。其山东沂沐断裂段 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组合。这四条断裂向下延伸至20 km左右变为两条。在下扬子、胶南、沈阳都有NE向断裂与之斜交 ,构成了以郯-庐断裂为主干的分支走滑断裂系统。 郯-庐断裂带具有长期复杂的活动历史。在中生代早期,可能
国际上走滑断层研究较好的有:
1 苏格兰大谷断层(Great Glen fault,1946) 2 圣安德列斯断层(San Andress fault,1952、1963) 3 新西兰阿尔平断层(Alpin fault,1956) 4 菲律宾断层(Philippin fault,1956) 5 阿富汗恰曼断层(Chaman fault,1958) 6 加勒比海巴特勒特断层(Bartlett fault,1957) 8 阿拉斯加迪那里断层(Denali fault,1957)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构造分析简答题1、⽐较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异同平移断层转换断层1 错动沿整条断裂发⽣相互错动仅在两中脊间进⾏2 越错越远中脊间距离可以不变3 错动向某⽅向进⾏两中脊间与平移断层逆⽅向进⾏4 位于⼤陆板块内部,构成板内应变型式的⼀部分分隔不同的板块,构成板块边界5 终⽌于分⽀断层或弯向⼀盘的断弯突然终⽌于特殊的伸展或缩短构造上6 位移量变化,中段⼤,向终点⽅向递减⾄零位移沿断层全长相等7 位移量⼩于断层长度20% 位移量⽆限制8 标志层间的距离不断加⼤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9 常由⼏条平⾏断层构成⼀组,每条位移⽅向均⼀致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条平⾏产出,其位移⽅向可以⼀致也可以相反10 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致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相反11 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只有⼀段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12 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变质只有⼀侧有断层岩或动⼒变质2、根据断层伴⽣或派⽣的⼩构造(压性构造如褶皱和逆断层,张性构造如正断层或张节理)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向,判断断层的性质。
⼤型断层:正断层:地层缺失,新地层压⽼地层逆断层:地层重复,⽼地层压新地层①擦痕:两盘相对运动时在断层⾯上划下的刻痕,反应两盘真实的运动轨迹。
钉头痕:由⼤⽽深的⼀端和⼩⽽浅的⼀端组成的擦痕,断层对盘由深的⼀端向浅的⼀端运动②牵引褶皱指⽰该盘运动⽅向与褶皱弧形弯曲突出相⼀致,反牵引褶皱则相反③阶步:正阶步由缓坡⾄陡坡为对盘运动⽅向,反阶步则相反④张裂隙与断层⾯所交锐⾓指⽰本盘运动⽅向劈理⾯与断层所交锐⾓指⽰对盘运动⽅向⑤断层带内透镜体长轴⽅向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⑥断层带内褶皱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3、⼤陆边缘有主动⼤陆边缘和被动⼤陆边缘两种,被动⼤陆边缘有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各有什么特点?安第斯型⼤陆边缘特征:此种⼤陆边缘有海沟、俯冲带以及陆侧的钙碱性⽕⼭弧。
地质断层简介

【平移断层】也称走向滑动断层,即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错动的断层。
按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
前者两盘显示左旋,即逆时针方向旋转;后者两盘显示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旋转。
平移断层的同义词有平推断层、挫断层,部分同义词有横推断层、撕裂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平移断层的同义词。
平行于断层走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断层。
图示新西兰阿尔卑斯走向滑动断层,沿断层形成一系列陡倾伏褶皱。
【横冲断层】大规模的走向滑动断层,其中的断层面倾角很陡。
【斜向滑动断层】两盘相对错动的方向介于断层走向和倾向之间的断层。
【倾向滑动断层】平行于断层面倾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断层。
【撕裂断层】一种倾角很陡的甚至是直立的平移断层。
这种断层只发生在(而且仅限制在)低角度逆掩断层的辗掩岩席或滑体上,其走向与逆掩断层相垂直。
位移是水平的,是由于辗掩岩席(或滑体)在逆冲过程中的差动运动造成的,它同一般的平移断层不同之处,在于它只发生在逆掩断层的上盘。
以往曾误译为捩断层或横错断层。
【挫断层】平移断层的同义词。
又称平挫断层。
断层面大体上近于直立的横移断层。
【侧移断层】沿断层发生有走向断距的断层。
【左行平移断层】当观察者面对断层时,远离一侧的断盘向左错动的平移断层,即断层两盘作逆时针相对错动的平移断层。
【右行平移断层】观察者面对断层时,远离一侧的断盘向右错动的平移断层,即断层两盘作顺时针相对错动的平移断层。
【正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以平移运动为主,兼有上盘相对下降特点的断层。
【平移正断层】断层两盘以上盘相对下降为主,兼有水平位移的断层。
【逆平移断层】断层两盘以水平运动为主,兼有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平移逆断层】断层两盘以上盘上升为主,兼有水平位移的断层。
【同向断层】与大型正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其倾向与主断层相同。
"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的阶梯状正断层组。
【反向断层】又称对偶断层。
为大型正断层的伴生断层,它们的倾向与主断层相反。
"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的阶梯状正断层,又称抬斜断块。
高等构造地质学-7走滑构造

右行右阶-拉伸、 右行左阶-挤压、
拉分盆地
断块隆起,pop up
自 行 分 析 转 弯 处 的 应 力 状 态
思考转弯处应力 状态和相应构造 类型
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三)
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1):以小角度相交 且滑向相反,会出现两种情况:两条走滑断层一 致滑向楔尖引起挤压隆升;一致背离楔尖滑动, 则引起拉伸断陷。
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
走滑与块体旋转
•常伴生由褶皱、断裂及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 等构造;
•断层两侧地层-岩相带呈递进式依次错移, 时代越老移距越大;
•断裂带常呈直线延伸,甚至穿过起伏很大的 地形仍保持直线型,航、卫片上显示清楚。
走滑断层的阶式(一) 左阶式:各次级断层沿走向依次向左错列。
左行左阶 式。重叠 部位为拉 伸区域
右行左阶 式。重叠 部位为挤 压区域
走滑造
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即走向滑动断层,一般 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沿直立或近于直立断层面 相对水平剪切滑动。走滑断层和兼具倾向滑动的 大型走滑断层相当普遍,并在区域构造活动中具 有主要意义。
基本特点
•走滑断裂带包括一系列与主断裂带相平行或 以微笑角度相交的次级断层,单条断层一般延 伸不远,各级断层分叉交织,构成发辫式;
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2):两条相交且滑 向相同的走滑断层,聚敛者(压剪)引起挤压、隆 升,离散者(张剪)引起拉伸、沉降。
离散
聚敛
拉分盆地(一)
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走 滑断层系中拉 伸形成的断陷 盆地。B.C. Burchfiel 1966 圣安德列斯走 滑断层控制的 死谷盆地时提 出,后来建立 了相应模式。
走滑断层的阶式(二) 右阶式:各次级断层沿走向依次向右错开。
构造地质学10章断层概论

处在标准状态下的岩石,如受水平挤压(两 侧均匀受压)(见图),可能出现两组逆断 层。
自然界最常见的是不均匀的侧向挤压,因此,他提出 了三种附加应力状态。
断层三角面侵蚀过程
断层三角面
3、错断山脊和错断河流(突然拐弯)
A K
AHB C
C DG D
F
F
E
E
错断山脊A、B、C、D ;错断河 F;断层池G;改向河H; 改向河老河床
平移断层作用的地貌效应
4、串珠状湖泊和洼地与带状分布的泉水与 现代活动断层分布有关。
(二) 构造标志
1、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正-平移断层
A以断层端点为旋轴 B以断层中点为旋轴
枢纽断层
逆-平移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剖面表示
○⊕
表示右行平 移断层,反 之,为左行 平移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平面表示
表示下降
下盘
上盘 下盘
小型左行平移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4.断层的形成机制
断层形成机制涉及破裂的发生和断层的形成、 断层作用与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质,以及断层 作用与断层形成环境的物理状态等问题,所以其 形成机制是复杂的。
第十章 断层 (Fault) 概论
§1.断层概念 §2.断层的几何要素 和位移 §3.断层的分类 §4.断层的形成机制 §5.断层的识别(标 志)及研究
§1.断层的概念
第五章我们讲了岩石的脆性破坏理论。一种 是垂直拉伸方向的张裂;另一种是略小于450角 度斜交挤压方向的剪裂。无论是张裂还是剪裂, 当平行破裂面位移为零(或很小),这个破裂 不连续面称为节理。当位移显著时,就称为断 层。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

走滑断层的判识标志由于产生于独特的应力背景之下,走滑断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几何学特点,这也是判识其是不是存在的重要标志。
一、断层断面陡直,直插基底偏向断层的断面产状大体都呈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相对较复杂的坡坪式断层的整体趋势也是如此。
而走滑断层的情形与此相反,其断面大多表现为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深深插入沉积基底。
这是走滑断层在剖面上的最典型特点之一,见到如此的剖面特点,大体就能够够认定为走滑断层。
但并非所有的走滑断层都具有这一特点,已知的两个特例别离是调剂断层和继承性走滑断层。
调剂断层的断面铲状一样较简单,多呈直立状,但调剂断层是主构造变形的“副产品”,它的切割深度受控于主变形的主滑脱面的深度,可不能深切到沉积基底。
另外一种情形是走滑作用在初期偏向断层的基础上发生,它继承了偏向断层的断面,因此在断层展布的绝大部份,其剖面特点与偏向断层十分相似。
固然,它会在其他方面产生一些与走滑有关的构造现象。
二、剖面上可能发育花状构造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产生的最典型的变形构造样式,在横切走滑带的剖面上由一条骨干断层(走滑断层)和假设干派生断层一起组成一个类似“花”的结构。
骨干断层一样倾角较陡,在深部近于垂直,向上有必然的倾斜。
派生断层自浅向深聚集,别离相交于骨干断层,每一条派生断层确实是一片“花瓣”。
由走滑作用产生的褶皱带的宽度通常较与偏向断裂伴生的褶皱带窄,且褶皱形态较为对称。
组成花状构造的最外侧的两个“花瓣”(派生断层)大体限定了褶皱变形的范围,在“花”的内部,地层产状发生强烈而复杂的转变;而在“花”的双侧,地层产状通常可不能或很少受到走滑作用的阻碍。
物理实验说明,基底走滑断层对盖层变形的阻碍范围(宽度)取决于断层活动时期、盖层厚度和能干性、扭动性质(张扭仍是压扭)、断层走向与应力方向的角度大小等因素。
持续走滑在不同时期对变形的阻碍有较大不同,深部断裂走滑活动初期对双侧变形的阻碍更大,随着走滑活动的继续,盖层接踵破裂、并进而连通后,走滑活动对变形的阻碍迅速减弱;盖层厚度和能干性对基底断裂走滑活动致使盖层变形的响应也有较大不同,较薄、较能干岩层组成的盖层在深部断裂走滑活动时的变形宽度相对较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斜向挤压走滑(压扭)比斜向引张走滑(张扭)对双侧变形的阻碍更大;一样是斜向挤压,斜压角度愈大,走滑隆起带的宽度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滑断层伴生的 次级构造
走滑扭性与张性、 张扭性小盆地
(据Montenay等,1998)
3 2 1 5
4
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盆地是走 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 的断陷盆地。
拉分盆地理想化模式
3. 走滑断层两侧地层-岩相带呈递进式依次错移, 时代越老,断距越大; 4. 断层带呈直线延伸,可以穿过起伏很大的地形;
• 走滑双重构造与逆冲双重构造有何 差别?
第十章 走向滑动断层
山脊被走滑断层错断(天山南部山前巴楚地区1100万卫星影像)
本章主要内容
• 左行走滑断层与右行走滑断层 • 走滑断层的几何学特征 • 走滑断层的形成环境
•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
一、左行走滑断层与右行走滑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一般指大型平移断层。
右行走滑断层
天山南侧巴 楚地区1100 卫星影像
5. 雁列式走滑断层根据相互排列和部 分叠置关系分为左阶式与右阶式
左行右阶
左行右阶
右行左阶
右行右阶
左阶式和右阶式走滑断层系及其控制的拉伸带和挤压带
6. 走滑断层弯曲处具有特征的应力状 态与构造
拉 伸 拉 伸
右行走滑断层右 阶弯曲引起拉伸
走滑断层阶式弯曲引起的不同受力状态
7. 花状构造
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呈花状撒开,故称花状构造。
负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
8. 雁列式褶皱
美国洛杉矶盆地西南部的雁列式褶皱
三、走滑断层的形成环境
形成于非共轴的挤压与拉伸环境。
所谓离散性走滑断层与聚敛性走滑断层。
四、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
思考题
• 走滑断层有哪些基本特点? • 走滑断裂带弯曲部位和端部有哪些 应力状态? • 拉分盆地有何地质特点?如何识别 拉分盆地?
左行走滑断层
二、走滑断层的几何特征
1. 走滑双重构造
释放弯转 受阻弯转 分离 释放断错 受阻断错
平直
叠覆
平直
受阻弯转、释放弯转和释放断错的形成条件
后缘伸展叠瓦扇 前缘伸展叠瓦扇 伸展双重构造
伸展双重构造的形成
收缩双重构造 前缘收缩叠瓦扇 后缘收缩叠瓦扇
收缩双重构造的形成
2. 常伴生有雁列式褶皱、次级断裂以及断 块和断陷盆地等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