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包括了文学作品的各种形式,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其内容也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爱情、战争、政治、哲学等等。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宗教祭祀为主,大多数都是口头传统的文艺作品,比如《尚书》、《易经》、《诗经》等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它们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先河。
二、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指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由各个国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诗经》和《国语》。
《诗经》是一部由300多篇诗歌组成的诗集,它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活。
而《国语》则是一部由各国史官所记录下的各种历史事件、战争、对话等等,它对中国后来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汉朝文学汉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楚辞》、《汉赋》、《史记》和《汉书》为代表。
其中《楚辞》是一部由歌谣、赋和诗歌组成的文学著作,它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而《汉赋》则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富有情感的赞美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民和生活的感受,被誉为“赋之祖”。
另外,《史记》和《汉书》则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它们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四、唐朝文学唐朝是中国文学的又一大黄金时期,其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唐朝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诗经》和《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最著名的诗歌选集,它收录了唐代很多著名的诗人的作品,表现了唐代的风俗、政治、社会和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瑰宝。
这些瑰宝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独特的财富。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1.诗歌: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自古以来,诗歌就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的代表。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2.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诸子百家的著作。
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著作,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都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3.小说: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唐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4.戏剧:中国古代戏剧以京剧、昆曲、越剧等地方剧种为代表,其中,元杂剧、明传奇、清戏曲等都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5.童话和寓言:中国古代童话和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如《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作品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和寓言故事。
6.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丰富,如《文心雕龙》、《诗品》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瑰宝。
7.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如唐宋八大家、扬州八怪等,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文学奖项和选拔制度:中国古代文学奖项和选拔制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科举制度、状元及第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总之,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瑰宝丰富多彩,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独特的财富。
了解和传承这些瑰宝,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
《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
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
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6、《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
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
《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7、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8、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
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9、《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
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
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24篇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24篇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1],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2]。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征”郁本作“归”。
[2]“衰”郁本作“芳”。
)5、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1],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惟”,郁本作“又”。
)7、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源远流长,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 《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的诗歌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与《论语》一起被称为“四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5.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7. 《水浒传》: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以梁山泊好汉的故事为背景。
8. 《西游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历程。
9. 《红楼梦》: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0. 《牡丹亭》: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包括:
1. 诗:主要有古乐府、古辞赋、古题咏、古曲子、古诗。
2. 散文:主要有古文、骈文、赋、志、类等。
3. 旧体诗:又称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两种诗体,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4. 新体诗:又称为绝句和律诗,是唐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代表作品有杜甫和李白的诗歌。
5. 骈文: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以对偶的方式构成,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6. 幽默小品:是一种以幽默、讽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庄子》、《齐谐》等。
7. 论说文:是一种以论述为主题的散文体裁,代表作品有《吕氏春秋》、《管子》等。
8. 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9. 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有神话传奇、志怪小说、历史小说、话本小说等,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10. 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剧种之一,以多种表演形式和文学
表达手法综合而成,代表作品有《汉宫秋》、《辽东女真》等。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中国古代文学,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一)先秦文学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
(刘安:《淮南子》)②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存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到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就是散文《谏指摘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篇分风、雅、赞歌三类.风是民歌,雅就是乐歌,赞歌就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就是比、启、诗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诗、词、曲、文言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部分经典作品,包括《诗经》、《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文学作品之一。
它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描述周边各地的民歌,雅是用于祭祀仪式的诗歌,颂是赞美周朝王室的诗歌。
《诗经》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简练的表达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等人物为主线,通过对宁府的人生百态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生的无常。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扎实的写作技巧而闻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该小说以孙悟空等人物的西天取经为主线,描绘了一系列与妖魔鬼怪的斗争和人物的成长故事。
《西游记》不仅以其神奇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而且在塑造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也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五、《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施耐庵。
该小说以宋江等108位好汉起义招兵、征战、抗击朝廷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各种社会阶层的英勇形象和正义力量的胜利。
《水浒传》以其宏大的史诗气势、独特的人物塑造和精彩的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六、结语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艺术表达方面还是在塑造人物和揭示社会背景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值得我们永远珍藏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938中国古代文学Ⅰ《中国古代文学Ⅰ》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38)一、考核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七个文学史时期,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词曲、戏剧、小说等多种体裁和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嬗变和文艺思潮。
本科目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基础。
具体包括:主要的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文学不同时期划分的依据,对古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及其相关问题能够进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能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二、考核评价目标本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学习阅读和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现象,以及各种不同的文体、风格与流派,以便为将来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本科目的考试命题,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比例来组配试卷,掌握好试题的重点、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题型主要有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阅读理解等,可酌情组合,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考核评价目标。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试题量以中等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限度。
三、考核内容(一)先秦文学绪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四大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上古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内容——爱情婚姻、农事诗、征夫诗、思妇诗、民族史诗;《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国语》的文学成就;《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二)秦汉文学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及地位和影响;汉代初年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枚乘《七发》和“七体”;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娴熟巧妙地叙事手法、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第六章《汉书》和东汉散文班固和《汉书》;《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的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文人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与曹丕;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建安七子及蔡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两晋诗坛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左思、张协与刘琨;郭璞的游仙诗;王羲之、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第三章陶渊明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差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的诗歌创作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沈约、谢朓与永明体;齐梁诗人集团;宫体诗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南朝美文的衍化: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
(四)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代文学;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南北文学的合流与隋代文学;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
第三章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章杜甫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律诗;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杜甫诗的作品分析。
第五章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顾况与李益。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的闲适诗;新乐府运动及其诗人;元和体。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及其嬗变;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
第十章晚唐诗歌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第十一章李商隐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李煜词及其他南唐词人。
(五)宋辽金文学绪论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一章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宋初的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盛衰。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诗歌。
第四章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诗;苏轼的词;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人的词作及其文学成就。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作品;朱敦儒、张元干、李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陆游的影响;杨万里与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的其他词人。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诗歌;辽代诗歌;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六)元代文学绪论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说话艺术;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窦娥冤》等作品;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的作者及故事的创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白朴的生平;《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和《汉宫秋》。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剧作杂剧的南移与衰落;郑光祖、乔吉、宫天挺、金仁杰、秦简夫等人的作品。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
第八章元代散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元前期散曲创作;元后期散曲创作。
第九章元代诗文元代诗文概况;元代前期、中期、后期的诗歌。
(七)明代文学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等人的诗作,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归有光与唐宋派。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朱权、朱有燉、贾仲明、杨讷等;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王九思、康海等;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