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新选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的应用知识点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级物理中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一项必要的学习内容。
透镜的应用知识点包括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其他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是最基本的光学元件。
根据透镜的物理性质,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一种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透镜,可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
凹透镜则恰好相反: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可以将光线分散。
学生需要掌握透镜的形状特征、光线聚焦的原理等内容。
二、透镜成像透镜成像是透镜应用的重要部分。
对于透镜成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行光线会被透镜聚焦到焦点上。
当光线经过透镜时,按照它们射入透镜的位置和角度,透镜会将光线按照不同的方向聚焦到不同的位置上。
2. 图像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情况,透镜成像的位置也有区别。
当光线从左侧进入透镜时,成像图形出现在透镜另一侧的红色区域。
3. 成像方式(单透镜成像和多透镜成像):单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公式为: 1/f=1/p+1/q。
在处理多透镜成像问题时,需要求解每个透镜聚焦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才能确定多透镜系统的成像图。
以上内容是透镜成像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掌握透镜与物体的距离与图像的关系、透镜成像的应用题等内容。
三、光学仪器的使用在现代光学实验中,透镜的应用广泛。
不同的透镜可以组成不同的光学仪器,如简单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等。
1. 简单显微镜: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可像近物放大并被观察者看到。
此时要求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焦距相等,光轴一定。
2. 放大镜:放大镜是由一个凸透镜组成的,能够将物体放大数倍,常用于书写小号。
3. 望远镜: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物镜将物体成像到构造目镜的虚焦面上,目镜又按照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将图像放大,便于观测。
总结:透镜的应用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必备知识点。
需要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成像和光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1.透镜的定义和分类: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作用方式,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凹透镜可以将光线发散。
2.透镜的主轴和焦点:透镜的主轴是连接透镜两个曲面的直线。
透镜的焦点是透镜上光线经过折射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凸透镜的焦点分为物距焦点和像距焦点,物距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的点,像距焦点是入射光线平行于主轴时折射后与主轴的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入射光线平行于主轴折射后向后延长的交点。
3.焦距和光焦度:透镜的焦距是由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物体的位置所决定的。
焦距是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和像差的关系,焦距越短,像差越大。
焦距的倒数称为透镜的光焦度,光焦度的单位是度,符号为D。
4.透镜成像原理:透镜根据成像原理可以将物体的信息投射到屏幕上。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汇聚到焦点上,形成倒立、实际、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发散,无法形成实像,只有正立、虚拟、放大的像。
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的距离如何,透镜都会将光线发散,因此无法在屏幕上形成实像。
5.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通过将光线汇聚到焦点上,可以将近距离的物体放大,使人眼观察更清晰。
(2)望远镜:望远镜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通过先用凸透镜聚焦,然后再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形成虚拟的放大像,使视觉更加清晰。
(3)显微镜:显微镜也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通过凸透镜放大物体,然后通过凹透镜将光线发散,形成虚拟的放大像,使人眼能够观察微小物体。
(4)相机和眼镜:相机镜头和眼镜镜片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调节焦距和光焦度,使物体的像在胶片或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从而实现拍摄或观察物体的功能。
以上就是透镜及其应用的主要知识点。
透镜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应用广泛,掌握透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透镜的功能。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及分类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折射光靠近主光轴)(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折射光远离主光轴)(如图)①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口诀:平行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过光心的不变②凹透镜作图:平同斜异,先虚后实,最后表箭头4、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记忆方法:三块区域两个特殊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①虚像与物体同侧,都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不能承接);实像与物体异侧,都是倒立的(光屏能承接);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反而变大(总结: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③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④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判断实像的大小:当v > u时,为放大的实像;当v = u= 2f时,为等大的实像;当v<u时,为缩小的实像;⑤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相。
6、照相机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7、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眼睛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10cm;明视距离为25cm;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矫正;9、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矫正;10、显微镜和望远镜中靠近眼睛一侧的凸透镜为目镜,靠近物体一侧的凸透镜为物镜;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同点:①、都用两个凸透镜组成;②、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③、物镜都成实像;1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不同点:①、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②、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小于目镜的焦距,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③、显微镜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成像;虽然望远镜经过物镜的像是缩小的,但经过目镜放大成像后,像离眼睛较近,所成的视角较大,所以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概念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分别移动烛焰、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焦点)处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处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透镜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透镜是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一般由透明物质制成。
2.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会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凹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主要性质1.焦距(f):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正负取决于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方向。
2.焦点公式(1/f=1/v-1/u):焦距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其中u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3.放大率(V):放大率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V=v/u,其中v是像的高度,u是物体的高度。
知识点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焦点前,凸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缩小、倒立、虚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凸透镜会在无穷远处形成平行、直立、实的像;凹透镜不会形成像。
3.物体在焦点后,凸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缩小、倒立、实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凸透镜的器具,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它应用于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2.照相机:照相机中的凸透镜用来聚焦并成像。
3.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放大远处的物体。
4.护目镜:护目镜使用透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知识点五:成像方法1.光线追迹法:根据透镜的成像规律,使用平行光线、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焦距公式进行光线追迹,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2.像方光线法:通过绘制像方光线的路径,确定物体在透镜上的位置和性质。
3.物方光线法:通过绘制物方光线的路径,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知识点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共轭焦点?当凸透镜上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会聚于焦点上,这个焦点叫做透镜的后焦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源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半透明椭圆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两个球面球心的切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管理中心;用"O"表示。
3、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相距(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凹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平面镜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镜片对光线有会聚反射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校准镜片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并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球面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为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凸透镜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上的广角镜头。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球面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所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元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物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五公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以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
点汇总
物理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在
经过每次考试以后,大家更为要注意总结和剖析,初二上册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请大家必定认真阅读!
第1节透镜
1、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
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第 2 节生活中的透镜
实验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时,获得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获得倒
立
第 3 节凸面镜成像的规律
归纳为三地区两点 u>2f ,成倒立减小的实像 ;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
第 4 节眼睛和眼镜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由: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
太长,以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第 5 节显微镜和
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头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
第1页/共2页
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凑近眼睛的凸面镜叫做目镜,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察看物体的光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学习物理的思想需要靠知识点和练习来锻炼,因此多做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哦! 这篇初二上册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专门为同学们准备的,希望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提高,下边内容为练习题哦!
第2页/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及中考典型实例剖析》

考点 1. 透镜及透镜作图 【例题 1】(2022 黑龙江绥化)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例题 2】(2022 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 AB 的入射光线和 CO 的折射光线。
【例题 3】(2022 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
。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 C 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 D 错误。故选 C 考点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题 4】(2022 河北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 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 u 和像距 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
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据此完成 AB
的入射光线和 CO 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例题 3】(2022 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
知识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
了解 认 理 独立操作
经
识解
历
体验性目标 认同 内化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学单元知识点解读
1.透镜作图问题基本方法 掌握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特点是光学透镜光路作图的重要方 法。见下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主光轴和光心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例题2.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例题3.请在图中填透镜、面镜.(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成像特点1物体的镜头距离(物距)大于底片镜头的距离(像距)2物体靠近镜头物体所成的像越大物体远离镜头所成的像越小3倒立、缩小的实像4像与物体在镜头两侧1投影仪到的镜头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2投影仪到的镜头距离越近,屏幕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倒立、放大的实像4像与物体在镜头两侧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要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1被观察的物体放大了2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3放大镜离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消失4像与物体在镜头同侧5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用光屏能承接的虚像:不能用光屏能承接的实像异侧(物体与像在镜头两侧)倒立虚像同侧(物体与像在镜头同侧)正立例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例题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例题6. 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实验: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蜡烛、火柴等②步骤:A、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
可以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但与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
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 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 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
像的位置也在2倍焦距处。
D、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f<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的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
E、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f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
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重点提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进光,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凡倒立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凡正立的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
例题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例题8.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例题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光作用增强,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光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特点形成原因矫正近视眼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外模糊的光斑配戴凸透镜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25厘米。
5、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叫焦度,用φ表示。
φ=1/f。
眼睛的度数用D表示,D=100/f,f的单位是m。
重点提示: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为负数。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实像目镜虚像)①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②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由目镜所得的视角比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大得多,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了。
放大镜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重点提示: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2、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凸物镜凸,伽利略目镜凹,反射式望远镜物镜凹目镜凸)(物镜实像目镜虚像)结构:由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组成)和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组成。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重点提示: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且物镜的第二焦点和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反射式望远镜原理重点专攻1、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更远离主光轴)。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2、根据成像判断透镜的情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时关健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成像情况,利用成像特点列出物距与焦距(或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式,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得到焦距的范围,再进一步利用成像特点分析具体问题。
例题10.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 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例题11.下面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这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远视眼要带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课堂练习1. 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2.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5.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