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基础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表示和分析2.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质量和力的关系及单位3. 牛顿第三定律和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 弹力- 弹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弹簧的弹性和劲度系数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二章热能与机械能1. 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 热能- 热能的性质和转化-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热平衡和热扩散的原理3. 物体的热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概念和区别- 热导率和导热原理4. 热量与功- 热效率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第三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条件-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性质及频率和振动数与音调的关系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强度和音量的计算- 音速和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 声音的利用和应用- 声音的危害和噪音的防护第四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率-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特性和应用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傍轴条件和全反射的条件- 折射现象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3. 光的颜色- 光的分光和三原色- 颜色的形成和原理- 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五章电1. 电荷和静电- 电荷的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静电的产生和现象2.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产生和方向-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3. 电阻和欧姆定律-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4. 明暗电路- 用电表和铁丝电阻计测量电流和电压- 明暗电路的组成和分析- 明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第六章电磁与电磁感应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磁场的作用和性质-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2. 电磁感应- 电流感生和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3. 发电和电动机-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发电和电动机的应用和特点4.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变压器和电磁铁的性能和特点以上是八年级下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运动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指多个力的合力,分力是指一个力的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牛顿(N)。
8.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有关。
9. 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10.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1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1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
14. 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发生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
15. 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3.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的一半。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7.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当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液体的压强传递规律:液体的压强通过连通器传递。
5. 浮力的概念:液体对物体的向上托起的力。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向:光线从光源处发出并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r,其中i、r分别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垂直于界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i,折射光线与垂直于界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2. 光的色散:- 原色与恒星颜色: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棱镜分解后得到的连续谱称为原色,可通过合成三原色来获得白光;恒星发出的光经过棱镜分解后得到的不连续谱称为恒星颜色。
- 彩虹的形成: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光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最终形成彩虹。
- 珍珠色与彩虹色:光线在透明稀薄膜上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光谱为珍珠色;光线在水滴内部多次反射、折射和折射形成的光谱为彩虹色。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压缩和稀薄,使得声音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
- 声音的传播:声波是一种纵波,声音通过振动的介质中分子的振动而传播。
-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示,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 声音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计量单位: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米、千米、毫米、微米等;时间的计量单位有秒、分、时等。
- 量纲式:物理量可以用公式表示,其中物理量的量纲和单位可以用量纲式来表示。
- 误差和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误差,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5.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用大写字母I表示,单位为安培(A)。
- 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串联连接时电阻值相加,而并联连接时电阻值相反数的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
- 安全用电: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遵守安全规则,如正确使用插座、避免过载等。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1.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一水平方向F=1/nfS绳=nS物η=W有/W总×100%=fS物/FS绳×100%=f/nF×100%<1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⑵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W总指能量的提供者,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2.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二η=W有/W总×100%=W有/W有+W额×100%=G物h/G物h+G动h=G物/G物+G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η越大)=G物+(G动-G动)/G物+G动=1-G动/G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η越大)η=W有/W有+W额×100%(由此可知,f越小,W额越小,η越大)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3.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三功的原理: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4.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篇四滑轮a.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和特点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重力的特点:(1)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3)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4)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例。
知识点2:重力的计算1、重力的计算公式:Fg=mg,其中Fg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g≈9.8m/s²。
2、重力的单位:牛顿(N)。
3、重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注意要减去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四、摩擦力知识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知识点2: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者相对静止的方向。
知识点3: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间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2、物体间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3、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物体间的材质:不同材质的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不同。
知识点4:降低摩擦力的方法1、涂油或涂蜡: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力。
2、滑动或滚动:改变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减小摩擦力。
3、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或减小物体的重量,可以减小摩擦力。
4、改变物体间的材质: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材质,可以减小摩擦力。
万有引力是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是指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其符号为G,单位为N。
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其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镜子和光学仪器:-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焦距、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黑暗环的成因:黑暗环是由于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部分光线被遮挡,从而形成的暗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表示: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源、导体、负载、开关等。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之间并排连接,电流分流;串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依次连接,电流不分流。
4.磁场与电磁:-磁铁和磁性材料:磁铁的种类,磁性材料的特性。
-电流和磁场的关系: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电流越大磁场越强。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热能与机械能转换:-温度和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之一,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度量。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能在物体内部传递和释放的方式。
-机械能与热能转换: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和光学仪器、电流与电路、磁场与电磁、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等。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推或拉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 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N)。
- 弹簧秤的使用:通过观察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和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其中P是压强,F是作用力,A是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液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 浮沉条件: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决定物体的浮沉状态。
三、简单机械1. 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力臂、重臂、动力和阻力。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2. 滑轮- 滑轮的类型: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的省力原理:通过增加作用力的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3. 斜面和螺旋- 斜面:通过增加运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 螺旋:通过增加旋转的距离来达到省力的效果。
四、功和能1. 功- 功的定义: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初二下册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运动与力-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物体的质量和力的作用2. 力的效果-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平衡条件和平衡力的判断- 摩擦力、张力、浮力和弹力- 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量3. 力与压力-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气压的概念和测量- 浮力和浮力原理- 飞机的升力和翅膀的原理4. 机械能-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和损失-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5. 热-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物质的热膨胀和热收缩- 相变和熔化、凝固、汽化、凝结的过程- 定义、单位和比热容的计算-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6. 光学- 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现象-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规律- 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7. 电学-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阻值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伏安特性和欧姆定律- 静电场和静电力的概念这些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
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7-1、力
1.力的概念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的,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2.力的作用效果:
(2)做力示意图的要领:
C、力的作用点可以是线段的起点,也可以是线段的终点;
D、完毕时记得标上所做力的符号,已知大小的还要标上力的大小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③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7-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7-3、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在靠近地球两极处g最大,靠近赤道处g最小。
3.重力的方向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8-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要想较容易的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就要从质量入手.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8-2、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3.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 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 同 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②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①受力物体是两个物体
②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共
同
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4.
力和运动的关系
8-3、摩擦力
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相对滑动时,就
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接触面粗糙。
B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C.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运动或正在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
力)
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该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6、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如:橡胶鞋、沥青路、车闸、防滑粉、在纸上写字,手拿东西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
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如:轴承、润滑油、滑冰、气垫船、冰壶运动等
9-1、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⑤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4)公式: P=F/S 。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9-2液体的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压强的大小
4.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9-3、大气压强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a、玻璃管是否倾斜;
b、玻璃管的粗细;
c、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9-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1浮力
3、浮力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10-2阿基米德原理
2.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10-3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条件
∵ F浮=ρ液gV排; G物=ρ物g V物;V排 = V物
2. 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3.轮船的工作原理:
a.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b.排水量是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G物,F浮= m排g,G物=m船g+m货g
∴m船+m货= m排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5.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悬浮于空中,改变内部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升降
6.浮力的计算方法:
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11-1、功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2、功的计算
11-2、功率
2、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
(3)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11-3、动能和势能
1、能量
2、动能
3、重力势能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A.动能的大小;B.重力势能的大小;C.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2-1、杠杆
1.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a.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2.杠杆的平衡条件
3.杠杆的应用
12-2、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2-3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
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 mgh 。
2、额外功W额外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
A.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4、机械效率η
(2)公式:η= W有用/ W总。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