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课标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高考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第5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2014高考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第5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
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 翁的形象。他脸上皱纹深深,布满尘灰,两 鬓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这些表 示色彩的词语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凄苦形 象,而他的生活之艰苦、劳动之艰辛也得到 了形象地体现。
• 二、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
形容词
副词
数量词 叠词
“一枝”而不是“数枝”,显示早开的特点。 极富音乐美,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气氛。

(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后面的题目。 •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 [宋]杨万里 •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 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 一首。 •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
• 4.追“彩”逐“色” • 想像诗歌美丽意境,透视诗人内在情感,追
“彩”逐“色”,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 析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 中国文论历来就有“诗画一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说法,读者可以透过那些表示 色彩和画面的词语,准确地把握和体察作者 的感情脉络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正 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如白居易《卖炭翁》
• 除以上两者之外,叠词中的拟声词还可以使
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孔雀东南飞》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 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 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 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 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杜甫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 模拟落叶声;黄巢《题菊花》中“飒飒西风 满院栽”,用“飒飒”模拟风声;岳飞《满 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1古诗鉴赏深度解析一、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二、原词赏析:1、关于词牌:“阮郎归”来历是一个香艳穿越离奇的故事,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如果入了哪位大导演的法眼,拍摄成的影片肯定比时下的《大闹天宫》票房好多了。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

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

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

突然发现身边溪流漂来一只杯子,便顺手拿来杯子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

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

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

”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

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

”刘晨、阮肇都很惊讶。

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

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

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

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

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

吃完饭又喝酒。

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

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

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

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

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

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安徽专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安徽专用)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思维热身
【原文】 用晦而明 寓清于浊 以屈为伸 真涉世之一壶
藏巧于拙
藏身之三窟也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译文】
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也不
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也不可锋 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 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冒进,这
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这才
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懂得
了智与巧、愚与拙,也就真正理解了生 活.从而掌握了进和退、屈和伸、实现 自我和保全自我的关系.一个有才华的
人想保护好自己而不遭受别人的打击,
就要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退为进,
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
挫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的诗歌语言的考查,
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 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 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
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
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 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 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的“犹”和“尚”字,深 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 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2.鉴赏炼句型 提问方式:某联(某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诗分析 其表达效果。//某句被公认为好句,试分析它妙在哪 里 ? // 前 人 认 为 某 句 最 具 表 现 力 , 你 对 此 有 何 看 法?……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②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该句所描述的内容; ③说说该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④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④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⑤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 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题过程】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本词以口语入词,朴素自然。 第二步,结合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 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语言明白如话, “思君”“此恨”“定不负”等词把“我”的感情表 露无遗。 第三步,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词写出了 “我”的悠悠相思,表达了“我”的情深意切。
考题1
【考题精解】本题是一道炼字题,要从字面义和语境
义两个层面进行推敲。“藏”字的本义是“隐藏”,
联系前后词语可知,诗句中当为“覆盖”之意,以显
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亦
与前两联的清廉为官、清贫而归相呼应。“透”本为
“穿透”之意,诗句中的“透”字亦有此意,明写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知处。 质朴无华、平淡朴素 ④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明丽、自然雅致 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婉约细腻 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 平淡、质朴、静远
巩固练习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 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 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 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 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 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①后两句诗的“侵”和“拂”用得精妙。(找字) ②“侵”有侵染之意,写霞光仿佛追逐着诗人一般,侵染 诗人足迹。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 动情景。(释字、描述) ③“拂”即吹拂,运用拟人手法,写青翠山色仿佛摇曳着 环绕诗人,以动感的画面描写山色可爱多姿。(释字、描 述) ④这两个动词明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实际 上表达了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表达效果)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清新洗练(简练):用词简洁,却凝练,表现力 强,意蕴丰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其他:口语化、入木三分、深刻、意蕴丰富、精巧、传 神、对仗工整、亦庄亦谐等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答题技巧 (1)鉴赏凝练词:即炼字类题型(复习) (2)鉴赏技巧句:分析表达技巧类题型(略) (3)鉴赏主旨词、主旨句 第一步:找出诗眼(必要时应做作简要解释)。 第二步:点明该词句的作用: 统摄全诗、充当线索、点明主旨、奠定全诗感情基 调。 第三步:分层叙说诗句的内容如何体现诗眼:
巩固练习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第一步: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 民歌。 (叙) 第二步: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析) 第三步: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评)
(6)委婉含蓄:用词婉约,情感含蓄曲折、缠绵、 缱绻。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雄浑豪放:①雄奇(气势雄伟,想象奇特)。 ②雄浑(气势雄伟,内涵深厚)。③奔放(气势 直接奔放,如大江奔涌不回头)。 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 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 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 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如何鉴赏诗歌的凝练字词(炼字)
1、确定所炼之字 炼字,即锤炼语言。所炼之字往往是一句诗、一联 诗、一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的字词。关注诗句的动词、形容词、 修饰词、叠词、副词等。注意相关字词所涉及的词 类活用以及修辞手法。
①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独 ②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 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 ⑤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纷纷
<三>如何鉴赏关键词句(诗眼)
1、什么是关键词句 关键词: ①凝练传神的字。 ②表达主旨的关键词。 关键句: ①主旨句。多是诗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 ②技巧句。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 1、诗眼有全诗诗眼、数句之眼、一句之眼。 2、全诗诗眼、数句之眼往往是表达主旨的关键词 句。而一句之眼(凝练字)多被归为炼字类题型; 赏析技巧句则归到技巧类题型。
杜牧的清健俊爽
王维的诗画一体 高适的悲壮苍凉 陆游的悲慨深沉
2、如何判断语言风格
①看遣词造句(通俗、简练、明快、直接、朴素等) ②看画面色彩(清新、华丽、雄浑等) ③看情感意蕴(悲慨、沉郁、豪放、委婉、平淡、深 刻等) 请指出下列诗句的语言特色 ①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 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雄浑壮美、豪放 ②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 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慷慨悲凉(悲慨)
【答案一】 (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 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常见的语言风格 (1)清新明丽: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雅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平淡质朴:用词朴素,平淡中有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辞藻华丽:用词雕琢,色彩绚丽,情思奇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4)明白晓畅:直接明朗,一语破的,直抒胸 臆,通俗易懂。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 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5)明快简洁:以粗笔勾勒,用词简洁,构图 利落,色彩明快。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 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二>如何鉴赏语言风格
3、答题步骤 ①叙:点明语言风格(用一到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②析: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 ③评:阐述这些语言表达的情感意蕴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①这首诗语言清新、口语化,明白晓畅,通俗易 懂。【叙} ②“黄莺儿”是儿化音,口语式的语言显出女子 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 丈夫的美梦。【析】 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2、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所炼之字词 第二步:解释字词的含义、语法现象(活用)、修 辞手法(拟人、通感等) 第三步:描述该字词在原句中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第四步:点明字词的作用:写出景物特征、烘托画 面意境、表达诗人情感(或其他表达效果)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8)苍凉悲慨:情感悲壮慷慨,苍劲寂寥。(壮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泪 下。 (9)沉郁顿挫:沧桑、遒劲,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情
感深沉忧郁悲怆。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 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 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深刻)
【答案二】 (1)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 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诗鉴赏专题复习之语言
1、炼字 2、语言风格 3、诗眼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 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 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 析。
①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潇洒疏放形象。(身份) 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 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 潮。 ①雪隐喻白发,朱借代年轻容颜。雪出而朱凋,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 色彩对比鲜明。(释字) 樵。 ②被头巾包裹的头发中,白发争相生出;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②冶城: 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年轻的容颜早已如春花般 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3]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 凋零。(描绘) 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早衰老的感叹。 [4]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与全诗抒发的思乡之情、为官抑郁融合, 联系全诗,赏析第三联“雪”“朱”的妙处。 使衰老之痛更为深刻。(效果)
请判断下面诗歌中的诗眼。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西 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请判断下面诗歌中的诗眼。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