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常考36个知识点【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宪法原则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权威高于一切法律法规。

二、道德修养与公民道德建设1.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客观存在,道德修养是人生的任务。

2.公民道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包括守法守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公益、勤俭节约、爱岗敬业等方面。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纳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等。

四、宪法和法律1.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具有法律的最高地位和权威。

2.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

3.法律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司法机关和公民的参与。

4.宪法、法律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即合法性是法律和行政行为的首要要求。

五、刑法与治安防范1.刑法是国家关于行为人犯罪和受罚的规定,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犯罪分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盗窃电动车等不同类型。

3.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加强安全防范、提高法制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法律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律与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3.遵守法律是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行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七、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1.网络道德包括尊重他人、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合理利用网络等方面。

2.网络法律规范包括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个人隐私、禁止网络暴力等。

八、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公民的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汇总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

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

下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一、道德知识点:1.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是人们行为的价值导向。

2.什么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

3.什么是社会道德?社会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之间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4.什么是个人道德?个人道德是人们在个体生活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自律、奉献、勇敢等。

5.什么是美德?美德是指具有积极正面品质的道德特征,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勤劳等。

6.什么是恶习?恶习是指一种消极的个人行为习惯,如懒散、贪婪、自私等。

7.什么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对人类生活与发展的本质、价值以及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进行研究的学科。

8.什么是法律道德?法律道德是指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的道德要求,包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等。

9.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排队、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等。

10.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特定职业领域中遵守的道德要求,如医生要有敬业精神,教师要有爱心等。

11.什么是家庭道德?家庭道德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等。

12.什么是学校道德?学校道德是指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文明礼貌、守时守纪等。

13.什么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正义的热爱、对恶行的愤慨等。

14.什么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优劣进行判断的能力,包括辨别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15.什么是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是指根据道德准则对事物或行为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

二、法治知识点:1.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必须按照法律进行组织、管理和规范,保障全体公民平等自由的一种政治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人的价值和人生目标1.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是社会的一员,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人的价值体现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

2.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人生的目标是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幸福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二、道德和法律1.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的判断和评价。

-道德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约束性。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有相同的社会功能,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道德是自觉遵守的,法律是强制性的。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前提。

三、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1.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尊重宪法和法律。

-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团结合作的品质。

2.公民的基本民主义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保护环境和资源。

四、法律与法治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护的。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性。

2.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的原则。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五、我国的法律制度1.我国的法律层级-宪法是最高法律。

-法律是具有一定范围和效力的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管理规定。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律。

2.我国的法律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

-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自由、尊严。

六、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1.平等的道德观念-人人生而平等,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不仅有人的平等,还有法律的平等、机会的平等等。

2.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方法-提高法制观念,了解权利保障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维护自己的权益。

-倡导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下面是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一、国家和法律1.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国家的组成和职能3.共和制和多党制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6.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7.法律的概念和特征9.法律的衡量标准和效力10.法律的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11.法律的生效和适用12.法律的事实和适用条件13.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权力二、宪法和法律知识1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6.宪法的职能和作用17.宪法的实施和保障18.宪法的权威和地位19.法律的内容和构成20.法律的种类和体系21.法律的地位和适用22.法律的法律效力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法治的概念和特征24.法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5.法治与行政指挥关系26.法治与行政效能关系27.法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8.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29.法治与自由权利的关系30.法治与廉洁从政的关系31.法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32.法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34.法治与维护人民利益的关系四、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管理35.国家权力机关和职能36.议会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7.行政机关和职能38.司法机关和职能39.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权40.地方政府和职能41.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和职能42.监察机关和职能43.审计机关和职能44.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和法定权力五、法律服务和调解45.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服务47.法律服务的特点和职能48.法律服务的适用范围49.法律调解和法律援助50.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义务和权利51.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程序和条件52.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效果和法律效力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3.公民的基本权利54.公民的基本义务55.公民的人格权利和民生权益56.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政权利57.公民的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58.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权益59.公民的权利保护制度和机构60.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律义务61.公民的道德和法律责任62.公民责任的实现和履行途径63.公民道德的法律意义和法律约束七、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64.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65.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66.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67.法律意识的法治观念68.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提高69.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70.法治观念的价值和意义71.法治观念的实践和行动72.法治观念的社会化和法治化八、合理证据和证人证言73.合理证据的概念和特征74.合理证据的规则和标准75.合理证据的收集和使用76.合理证据的评价和认定77.证人证言的特点和效力79.证人证言的使役和审查80.证人证言的采信和质证81.证人证言的推定和排除九、法律责任和法律规制82.法律责任的基本观念和构成8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84.过失和故意的区别和标准85.违法犯罪和违法行为的界限通过对这85个必背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关键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中考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道法,即道德与法治,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修养,还涉及到法律常识的普及。

以下是中考道法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道德修养1. 诚信:诚实守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包括诚实做人、诚实做事、诚实学习等。

2. 尊重: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3. 责任:个人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

4. 公平:在社会交往中,公平对待他人,不偏不倚。

5. 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二、法律常识1. 宪法: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民法: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 刑法: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犯罪类型。

4. 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相关法律条款。

5. 交通安全法:了解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三、社会公德1. 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 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3. 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

四、道德与法治的结合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2. 法治社会: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中考道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懂法律、负责任的公民。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必考重点知识汇编(完美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必考重点知识汇编(完美版)

★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一、选择题必背重点1、初中生心理上的最大特点:处于半成熟期。

2.网络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等。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5.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7.现代家庭结构包括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是指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外祖父母或祖父母、父母及未婚子女三代人组成的家庭。

8.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9.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风强盛、社会和谐的基础。

10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11.生命是独特的、脆弱的、不可逆的,也是短暂的。

12.守护生命需要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13.伟大在于创造和奉献。

14.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二、主观题必背重点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1.怎样认识中学时代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P4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怎样认识初中生活?P5-p6①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3.编织人生梦想的重要意义?P9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的生命主题,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4.少年梦想的特点?P10①少年的梦想,是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少年的梦想,与每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注意: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

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知识点考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知识点考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知识点考点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的知识点和考点。

一、道德知识点考点:1.道德的基本概念:道德是指人们对于行为和品质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的标准。

2.常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孝道尊老:尊敬父母和老人,关心家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诚实守信:诚实是一种美德,要讲求真实、诚实、讲信用,做到言行一致。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有爱心、友善、宽容、协作的精神。

-勤劳节俭:要勤劳工作,懂得节约,珍惜资源。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3.基本道德素养:-独立自觉:学会自己思考、判断和选择,独立思考问题,不盲从他人,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自律自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律规,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自重自爱。

-积极宽容:积极乐观,待人宽容,学会理解他人和包容不同的观点。

-诚实守信:讲真话,讲信用,言行一致,做到对他人负责。

-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积极进取。

4.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迹:学生需要理解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迹的内涵,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5.道德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学生需要掌握分析道德问题的方法,能够理性判断和处理道德疑问的能力。

二、法治知识点考点:1.法治的基本概念: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实现公平、正义、秩序的社会管理方式。

2.中国的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3.法律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4.公民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如受教育权、言论自由、知情权、保护环境等。

5.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学生需要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尊重和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6.基本的法治教育常识:学生需要了解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2.学会选择 ★
生活充满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并从选择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13.公平/正义★
(1)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要努力追求社会公平。
(2)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1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我们应该关爱集体,对集体负责。
(3)要善于团结,发挥集体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发展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6.与父母交往
(1)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
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7.逆反心理
15.做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公民。
(3)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既奉献了社会,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和提升。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3)我们要做到尊重别人,我们要做到自尊。
5.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2)我们应该与父母积极沟通,亲近父母,消除矛盾和代沟。
8.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批评和表扬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2)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尊重老师,促进自己的成长。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会使我们前进步伐受到阻碍,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3)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战胜挫折。
4.自强不息、自尊
(1)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青少年要自强。
10.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 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学会从容面对考试,克服考试焦虑症。
1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宽容
(1)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初中道德与法制常考36个知识点【考试必备】
-01-
心理道德部分
主题(范围、方向)
重要观点
1.青春期心理矛盾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促进自身成长。
2.情绪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2)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9.竞争与合作 ★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合作离不开竞争,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与竞争是统一的。
(2)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会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3)我们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要观点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