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写戚继光,明朝军事将领,他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戚继光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他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好斗。
年轻的戚继光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很快就成为了明朝军队的一名将领。
在明朝中期,倭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保卫家园,戚继光带领着一支精锐部队,奋勇抗击倭寇。
他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战术,不断打击倭寇的势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最著名的就是他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率领明军在福建妈祖岛大败倭寇的战役。
这次战役,戚继光精心策划,巧妙部署,最终成功地消灭了数千名倭寇,给了他们致命的打击,震慑了倭寇的气焰,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成为了明朝抗倭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抗倭史上的一座丰碑。
戚继光的抗倭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宁繁荣而奋斗。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捍卫家园,守护和平。
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英雄史诗。
他的事迹永远镌刻在中国抗倭史的丰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戚继光,是中国抗倭史上的一位英雄,他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他的一生是抗倭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抗倭史的辉
煌篇章。
戚继光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
非凡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的将领。
在明代,倭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戚继光深知倭寇的凶残和威胁,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抗倭事业。
戚继光在抗倭事业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他采取了一
系列有力的措施,加强了沿海防御工事的修建,组织了精良的水陆军部队,加强了对倭寇的打击和围剿。
他还深入了解倭寇的习俗和战术,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在戚继光的坚强领导下,明军不断打击倭寇,收复失地,维护了中国东南沿海
的安全和稳定。
他的抗倭事业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对于中国的抗倭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抗倭史上的一座丰碑。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是中国抗倭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的
后人,成为了中国抗倭精神的重要象征。
戚继光的抗倭事业,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民族气概,为中国的抗倭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
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在今天,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戚继光的抗倭精神,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书写出新的抗倭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5篇)

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5篇)关于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篇1戚继光抗倭故事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
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
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
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我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
”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
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
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
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
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
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
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
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
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
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
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
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
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
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
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
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戚继光爱国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戚继光爱国事迹篇1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人民英雄。
1544年,当时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戚继光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
1553年,总督山东沿海备倭事,振饬营伍,整刷卫所,清理钱粮,严明纪律,督修海防设施,巡察海上营卫。
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御倭卓有成绩。
1555年,戚继光调浙江抗倭,第二年,任参将。
1559年。
,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这支军旅为“戚家军”。
他率这支军队先后取得高家楼、龙山、缙山、乌牛、松浦、鉴云等大捷,扭转了战局。
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任劳任怨,挺身干事。
实为振古之名将。
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民族英雄,意义深远。
中华民族历来不畏列强。
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让东方巨龙永远腾飞!一、南征倭寇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
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岑港之战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
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2. 福建之战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
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
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事迹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事迹戚继光作为民族英雄,著名的将领,在戚继光身上有哪些事迹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戚继光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戚继光的事迹戚继光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闽浙一带抗击倭寇长达十数年,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关于戚继光的事迹和成就在民间流传。
根据《仙游县志》的记载,戚继光在海门一带抗击倭寇的时候,原本打算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到倭寇群斗进到里面之后瓮中捉鳖,将他们一举歼灭。
但是戚继光的大儿子年轻气盛,早早的就和倭寇交战,似的一部分倭寇流窜,没能够将倭寇一句歼灭。
于是戚继光就下令按照军令斩首。
这个故事虽然是杜撰的,但是足以看出戚继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戚继光军法严明的治军态度。
初次之外,在北击鞑靼的时候,重新修筑了长城,因地制宜,大大地提高了长城的防御作用。
而且在加固长城了长城之外,还修建了一种空心的敌台,极大的提高的长城的军事用途和防御指挥作用。
戚继光还发明了戚氏军刀、狼筅等作战武器,提高了与倭寇的作战能力。
除了兵器之外戚继光还发明徐许多火器,将武器的杀伤力也得到了提升。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的故事有很多,这里简要的说几个。
戚继光是名将的后代,他的名字就是父亲对他的厚望,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保护大明江山,将戚家发扬光大。
受家族影响,从小就学习武艺和兵法,父亲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的文武兼修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戚继光十七岁时,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就在今天的山东。
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武举,到京城会试,到京城正好遇到蒙古兵来进攻,他临时被安排去守卫京城九门,还向皇帝上书守城的方略,他的军事才能初步展现。
二十六岁是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的范围扩大,主要职责是抗击山东的倭寇,从此以后,戚继光和倭寇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斗,从山东到浙江再到福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沿海地区。
他抗击倭寇的过程中,训练了专门的军队对抗倭寇,人称戚家军,还创立了鸳鸯阵对付倭寇,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将沿海的倭寇荡平干净,他被称为抗倭英雄。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故事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故事,供大家参考!爱国英雄人物事迹故事精选篇1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出身将门。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三十四年(1#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
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
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
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
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
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
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
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
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
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
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
后遭诬陷,夺职回乡。
戚继光的故事6个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的故事(一):戚继光斩子的故事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向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
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
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
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
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能够不杀,以后还怎样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之后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
戚继光的故事(二):戚继光抗倭故事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敌2000。
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
嘉靖四十二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
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
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抗倭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
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动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着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早年经历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岑港之战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所以不治戚继光的罪。
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
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
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水平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所以名闻天下。
台州之战公元1561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
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
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
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福建之战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
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
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
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
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兴化之战戚继光回到浙江后,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
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所以被弹劾,背负罪名。
而福建总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军合围。
公元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朝廷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
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
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
于是刘显等复兴兴化。
朝廷以戚继光先前横屿大战,录前后战功,以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代替俞大猷为总兵。
仙游之战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很多人都坠于悬崖摔死。
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
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
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杀败倭寇,并将吴平招降,让吴平驻扎在梅岭。
但不久之后,吴平纠合被明军击败的流散倭寇一万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马溪、泊浦澳登陆,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
戚继光即刻率军前来围剿,吴平得知后放弃之前据守的梅岭,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
公元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步兵,二人合力围剿吴平,吴平破败,孤身逃往凤凰山。
北御鞑靼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向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
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
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
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公元1568年(隆庆二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
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
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
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
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
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公元1574年(万历二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
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
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
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
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
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名将陨落公元1582年(万历十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公元1585年(万历十三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所以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戚继光斩子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
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
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
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
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
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能够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
家族成员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官任贵州总兵官。
戚印:戚继光长子(又说名戚英、戚狄平,文艺作品虚构人物),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第二个儿子,荫“锦衣卫指挥”,早夭;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的第三个儿子,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戚报国:廪生,戚继光的第四个儿子,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
戚兴国:庠生,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