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摘要:文章简述了终身体育的内涵,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终身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终身意识终身体育是全体国民健身活动发展的最终目标。

高校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特殊阶段,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将立足于长期效益的追求和探索,并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学生体育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一)终身体育产生的依据终身体育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所确定的。

人体机能活动规律要求人们坚持经常的身体锻炼,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身体锻炼需要科学指导和不断接受体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终身体育者的标准终身体育者的标准应有五条:即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参加体育活动2次以上,每次活动3o分钟以上,至少持续1o年;目前对参加体育活动感兴趣;具有较好的整体体育知识水平;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好的总体感觉;将参加体育活动视为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终身体育既体现了现代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又受这些因素所制约。

(三)终身体育的内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其含义: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与体育,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

二、我国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反观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1)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总是围着课桌转,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很漠视,缺乏锻炼身体的概念。

到了大学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成了大学生内心中更愿意关心的问题,忽略体质锻炼的思维模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一、多样化体育项目的开展在体育课上,老师可以引入多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体验到不同的体育项目。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项目,从而主动参与,并且形成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興趣和热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興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和挑战,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激发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三、体育活动的实践与应用学生通过实践和应用来提高体育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体育竞赛、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育比赛,锻炼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校外的体育俱乐部、社团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和体育意识。

四、体育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技能的训练,还要传授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如运动原理、运动生理、运动安全等。

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五、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如饮食健康、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疾病的预防等,让学生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动机驱动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终身意识。

例如,可以设立学生体育锻炼的挑战目标,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强学生的动力和兴趣。

七、示范与引导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与学生一起进行锻炼和比赛。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运动技能和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

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 前 言 、
终身体育是指 人们一 生进行体育 锻炼 和接受各种 体育教育 的总 和, 终身体育观是指一个人对一生必须从 事体育运动的认识 。 《 民健身计划纲要 》 全 中提 出: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 , 培养 学生终 身体育意识 , 技能与习惯养成等方面 的能力 ,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 以促进学生身体 、 心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整体健康水平 的提高为 目标 , 并 确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 。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浅谈大学生终身傩胄意 i | 链力硇培荠 Rg
江西旅游 商 贸职 业学 院体育 系 徐 宏伟
[ 要] 摘 让学生真正理解: “ 终身体育” 的含义和意义, 并引导学生将“ 终身体育” 思想贯彻到 实践中去, 身体育发挥其终身效益。 使终 [ 关键词 ] 终身体 育 终 身体育观 学校体育 体育兴趣 体育动机
发 出学 生 学 习 的 动机 。
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 ,一旦产生这种兴 趣, 就会表现出极大 的热情。教师可 以通过灵活多样 的教学手段和练习 形式来激发学生 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量丰富教材内容 , 尽 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 同兴趣 , 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 , 并与学生的 实际爱好 、 兴趣和需求相一致 , 意教 学内容的终身效应 , 当增 加实 注 适 用的健身体育 、 民族传统体育 、 现代生活体育课程内容 , 如乒乓球 、 羽毛 球、 太极拳 、 舞蹈 、 游戏等 , 只有这样 , 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充 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 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 良好的基础 。 31 .3加强意志品德 的培养。 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 的能动方 面,是学生 自觉地参与体育的 目的, 并在确定 目的的支 配下努力克服障碍 、 困难 , 实现 目的的过程 。 学 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 依赖性逐 渐减 少 , 意志水平从盲 目性 向 自觉性 、 选 择性不 断发展 。 实现体育意志 的心理因素是运动 中的动机 , 它是激励人

落实课程价值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落实课程价值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落实课程价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只有让学生在学校阶段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运动习惯,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落实课程价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成为了当下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体育教育的价值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体育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体育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二、落实课程价值为了落实体育教育的课程价值,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增加体育课程的学时和内容,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

要改进教学手段,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

要改革评价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态度和运动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态度。

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学校阶段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运动习惯。

家庭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终身体育意识。

社会也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的方式之一 。


激发 大学生的参与兴趣 . 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体育课 程 , 应付心理 , 门课程 的重视程 度不够 . 存在 对这 这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去积极引导 。但是课 堂上的时间 毕竟是有限 的,因此教师所能做 的就是培养学 生主动运动 的兴趣 和 自主锻炼的能力 , 只有这 样 , 才能让学生 真正 建立 起 终身体育的意识 ,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 的能力 三、 为大学生制定 阶段性运动 目标 。 制订符合他们 自身
中来 , 运动 中享受 乐趣 。 师 要 以学生 的个人 兴趣 为 出 在 教
发 点 , 断激 发他们 的运 动热 情 。 而使他 们形 成终 身体 不 从
育 的意识 。 二、 培养大学 生 自觉运动的能力 , 使他们形成 自主锻炼
的意识
身体育奠 定基础 , 学生终 身受益 。终 身体育 的概念究 竟 使 ”
教育 的决定》 中指 出 : “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 为祖 国和人 民服
务的基本前提 ,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体育要
树立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 实加强 体育工作 。 育部 印 切 ” 教 发 的《 关于落实保证 中小学 生每天体育活动 时间的意见》 也 明确 提 出了“ 康第一 ” 健 的指导 思想 , 要求在青 少年 中牢 固 树立 “ 每天锻炼一 小时 , 健康工作 五十年 , 幸福生活一 辈子”
同时 , 形成 了 自觉锻炼 的 习惯 与意识 。 在教 学 中, 教师不 只
著提高 , 健康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终身体育 也随之成为 各 国体育事业 发展 的热点之一。体育是学 校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学生 的生理 和心理 的成长发育过程 中发挥着重

浅谈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长期 以来 , 国的体育教育较 多的注重增强学生体 质 , 我 强 调传授体 育基本知识 , 育基本技 能 , 体 体育基本 技术 , 只
1 重视技术教学 , . 1 轻视体育基础理论教学 现在的体育教学 中, 育理论课 的 比例少 , 体 一般仅 在风
雨 天 气安 排 理 论 课 . 的老 师 是 本 身 对上 体 育 理 论 课 就 不 支 有
关键词 :高校 ; 身体育 ; 终 现状 ; 改革
中图分类号 :87 G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0 ( 00 0 - 0 3 0 1 7 — 6 X 2 1 )3 0 8 — 2
国务院 于 19 年颁布 的 《 民健 身计划纲要 》指 出: 95 全
课 的高分数 , 对体育锻炼 的价值认识 不清 , 从思想上就不重
视体育锻炼 , 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在 浪费时间 ; 二是来 自教
“ 要对学生进行 终身身体 教育 ,培养学 生体育锻炼 的意识 、
技 能与习惯 , 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 , 习惯及 能力作 为推 动全民健身 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 内容对待 ”由此可见 , . 终身 体育不仅是 学校体育的延 伸 ,而且还需 要终身 教育制度来
Ma. r 20l 0
浅谈 高校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的培养
邢也健 ,张
( 赤峰 学院摘薇 Nhomakorabea赤峰 040 ) 2 0 0
体 育 系,内 蒙古
要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 身的重要 一环 , 是学生终 身体育意识培 养的关键 时刻 , 为此, 高校体 育必须作 出相应 的改革 ,
以适应社会及 个人 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的 需要 . 高校体 育应做好 对大学生进行终 身体 育教 育工作 , 变观念 , 转 改革 高校教 育思 想, 学体 系, 教 教育 内容和教 学方法.

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800字

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800字

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800字
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每个人都在不断参加体育锻炼,注重自身健康,勇于进取,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为自己及整个社会贡献力量,为自己谋利益的行为和思想状态。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一、加强与体育锻炼的结缘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体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保护健康的良好行为。

大家要学会实践体育锻炼,比如适当跑步、游泳、骑行等,以增强体育锻炼的能力,加强身体素质,增强对运动的享受乐趣感。

二、学会合理控制体重
体重是有关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掌握正确的体重控制方法,既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又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制定每日体重控制计划,更好地控制体重,也可以帮助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

三、加强关注体育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有关体育新闻,可以关注一些体育节目,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体育锻炼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体育英雄的精神,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

四、参与体育活动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快乐,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体育精神,切身感受体育所带来的精神释放和快乐感受,真正培养出终身体育意识。

以上是关于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总结,希望通过以上的方法,大家可以真正培养出终身体育意识,为自己谋取健康的身体,也为社会贡献力量。

浅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浅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是学校 体育 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 是培
教 学中 , 安排不 同形式 的教 学 比赛 ; 技术 性较强 的竞技 项 目, 比 用 快、 比远 、 比高 的方法 , 进行个 人与个 人 、 小组与小 组之 间的 比赛
… …
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的关键环节 . .本 将 针对高校培养学 生终身体育的意义, 出高校体育终身盼育=识培养的途径。 提 奄 = 关键词 终 身体育 体育意识培 幕 高 钵盲
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养成 。
和各环节 的改革 , 使之顺利地 与}会体育 和竞丰 体育接轨 , 十 £ 并纳入 终身体育 、 生活体育 的轨道 。 同时 , 还应 突出高校体育的特点 , 柠 大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 帮助学生选 择一到两项 自己喜爱的体 育项 目。在教学 中教师不必过于拘泥于大纲 内容 , 应针对学生兴趣
与参 与意识 的形成是促 进学生 自主学习 和终 身坚持锻炼 的前提。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 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为宗旨的 今天 , 如何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丰! } 极性和潜 能 , 高学生终身 提 体育意识 , 是我 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 势。因此 , 激发和保
好 的基础。
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体育大纲 的教学任务。据有关
社会调查材料说 明: 运动兴趣的培养手 锻蟓 习惯的养成什行是 许多 f j
人坚持终身体育 的第一动因。无论是在校期 问, 还是走上工作 岗位 和踏进社会 ,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的习惯 , 必将终身受益。
坚持终身 的体育锻炼 , 就必须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 岛觉性和积极 性 , 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 又来源于学生对钵育 的兴趣和爱好 , 而 因此 , 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幕善于 发现 、 培养 和保护学生的兴 趣和爱好 , 使学生形成 自己的优势体育项 目 从培养终 身体育意 识的角度出发 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识嵌 陛, 兴趣 爱好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为树立终身坚持锻炼奠定基础。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才能使学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 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

”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

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锻炼者要有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要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要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体育锻炼贵在坚持,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务必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1.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
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自身的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

兴趣产生于对象对运动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发现运动的魅力。

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2.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1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

体育的宣传工作是培养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加深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2 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

首先,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教师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知识与方法。

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

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体育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

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才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2.3 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直接、间接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4 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中要自主探究,自我锻炼,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

使学生在运动中掌握良好的运动规律。

3.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
终身体育锻炼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那么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从哪里来呢?
3.1 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要有强烈的愿望来完成这件事情。

3.2 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

3.3 应端正态度,做到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排除干扰,克服惰性,持之以恒。

总之,终身体育锻炼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奠基石,就需要大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多项体育兴趣,掌握全面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充分的运用到终身体育锻炼中去,才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终身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不能盲目的锻炼,要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⑴陈乃林,《关于终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江苏高教1999(4)
⑵袁贵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北京成人教育1999(1)
⑶钟振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中国体育科技2003(3)
⑷林志超,《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⑸毛振民,《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⑹毛振民,《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⑺俞爱玲,《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2
⑻张华文,《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5(4)
⑼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体育学刊,20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