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潜伏心理学

合集下载

女性职场潜伏心理学

女性职场潜伏心理学

女性职场潜伏心理学心理学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

许多女子内心都潜伏着心理障碍。

1、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2、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3、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4、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贪图财利,沾别人光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5、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就是“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

6、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

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改变心态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 这对你还重要吗?”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

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照镜子时间长了,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很陌生……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和她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

你的毛病她们永远比你更清楚。

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她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

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她们分享。

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16章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16章

第16章特里法则:坦诚你的错误职场潜伏心理学:坦承你的错误,是力量的源泉。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布鲁士-哈威,有一次错误地付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

在他发现这项错误之后,就告诉这位员工并且解释说必须纠正这项错误,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

这位员工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请求分期扣回多领的薪水。

但这样哈威必须先获得上级的核准。

于是,哈威找到老板,述说详情并承认了错误。

老板听后大发脾气,先是指责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疏忽,后又责怪办公室的另外两个同事。

这期间,哈威则反复解释说这是他的错误,不干别人的事。

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

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吧。

"这项错误改正后,他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自那以后,老板更加看重哈威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出于担心、恐惧等心理,害怕承认之后会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于是本能地回避和隐瞒已经犯下的错误。

然而,回避错误会使错误越犯越多,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隐瞒错误通常是因为害怕承认责任,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容易让人怀疑他的勇气和品质。

其实,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反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勇气的英雄行为。

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特里提出:"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这比让别人批评的心情要舒畅得多。

"他的观点后来被归结为"特里原则",它告诉我们: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

而且,自己主动认错往往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甚至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勇于承认错误,能够获得别人的敬重与宽容。

在营救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

"因为这一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民众对一个领袖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9章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9章

第9章破窗效应:防微杜渐职场潜伏心理学:在做事的时候,你要值得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老鼠对伙伴们夸下海口:"我能打败狮子!"众老鼠认为它在吹牛,于是它带领一群老鼠去森林里找狮子。

见到狮子后,老鼠狂妄地叫嚣:"狮子,你敢跟我挑战吗?"狮子掉头便走。

老鼠追上去问道:"你是怕我了吗?"狮子说:"对。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鼠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森林里的动物们不服气,不解地问狮子:"你为何不接受老鼠的挑战,当真会害怕一只小小的老鼠么?"狮子说:"如果我接受挑战,那么它得到的是和狮子决战的荣耀,而我则烙上了与老鼠对战的耻辱。

"狮子无疑是明智的,它知道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

一件原本不值得做的事情,我们如果硬着头皮去做了,不但会白白浪费精力,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

对于我们个人,我们的梦想就是那些最值得去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将值得做的事情做到更好。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将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一间房子的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补,用不了多久,其他窗户上的玻璃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墙上就被人涂抹得乱七八糟、不堪入目;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很少有人随地乱扔垃圾,而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无所顾忌地随地乱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在辛巴杜的实验和日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窗户。

职场潜伏心理学88个定律

职场潜伏心理学88个定律

职场潜伏心理学88个定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职场潜伏心理学88个定律,欢迎阅读。

一、和领导搞关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瀑布心理效应――在嘴上安个哨兵贝勃规律――小心!不知不觉中,已经OUT……布里丹毛驴效应――“庸人”成为领导的内幕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从众效应――让公司不安的“小团体”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鸟笼效应――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联想的“鸟笼”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手表定律――好几个领导,听谁的?紫格尼克效应――比比谁能沉住气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地位效应――有了职位,再提建议踢猫效应――挨批了,再不要赔了情绪成本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老板很不安视网膜效应――想升职,用脑子去观察你的领导坐向效应――开会的时候,你会坐在哪里?约翰逊效应――关键时刻,真正的高手会忘了自己螃蟹效应――领导会留心的“利爪”同态心理效应――看不透的另一面二、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阿伦森效应――别让别人以为你在“装”霍桑效应――抱怨之前,先干出成绩比马龙效应――入职,就要学会表演晕轮效应――不怕诋毁,因为我有个人品牌泡菜效应――和比你强的同事一起吃午饭鲶鱼效应――小心背后的那只眼睛圆桌效应――最和谐的会议室安泰效应――不说我是第一,只说我们是第一巴纳姆效应――轻信,被算计的开始半途效应――他离职了,他升职了彼得原理――别抢不属于你的骨头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支取韦奇定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凹地效应――干掉一切对手,给同事最犀利的一刀链状效应――潜伏办公室,想叹气的时候就微笑金鱼缸法则――只要你在公司,你就是透明的懒蚂蚁效应――一定不要得罪“最懒”的同事流言的心理效应――办公室恋情,不病而死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青蛙效应――看不到危险的时候,危险降临空白效应――没说完的话更有意味投射效应――不当炮灰,也不过度防卫三、搞好业务关系――有手腕才有影响力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没有第二次机会超限效应――你是“办公室唐僧”吗?刻板效应――从小细节看透别人的真实性格黑暗效应――下班时谈上班的事儿墨菲定律――怎样处理工作中的失误邻里效应――求人办事前,先成为他的“熟人”跷跷板效应――合伙人,利益均衡是王道定势效应――越老练,越危险马太效应――积极形象,把好远吸到自己身边共生效应――学会“偷”别人的大脑名片效应――递出一张“心理名片”华盛顿合作规律――想得到利益,先交出你的真诚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远离职场“近视眼”冷热水效应――做“功夫熊猫”,制造惊喜社会背景效应――要学会利用你的“背景”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给自己一道警戒线配套效应――让你的职场“装备”亮起来肥皂水效应――三明治的美味沟通,“赢”的艺术瓦伦达效应――蛋糕做大了,再考虑怎么分归因偏差――妒忌,让人看不到真相三分之一效应――冲出“完美”的围城塞里格曼效应――努力到绝望,永远不会有绝望!四、和自己相处――把最好的一面带出来自我选择效应――第一份工作,就要为未来十年做准备安慰剂效应――心理断乳,你必须自己去解决!不值得定律――天底下没有圆满的工作杜根定律――职场的一张王牌情绪效应――请注意清洗“情绪污染”摩西奶奶效应――带薪学习,别说自己学不会权威效应――做好自己,轻松管理别人蘑菇效应――想哭,成功了再哭蝴蝶效应――绕过家庭被“职业了”的怪圈缄默效应――犯了错,沉默就是错上加错酝酿效应――把“放下”放入你的经验口袋淬火效应――当你遗忘,别人也会遗忘破窗效应――失误可以被原谅,更会被人记在心里责任分散效应――用责任感,成就自己的不可替代过度理由效应――涨工资了,别人关系场效应――集体决策PK个人决策酸葡萄效应――职场阿Q,走不了太远的路甜柠檬效应――择业,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轰动效应――不要让公司的人记不住你的名字替换定律――别让习惯,弄丢了饭票儿沸腾效应――用冷静,燃烧你的第100℃莱斯托夫效应――个性,让成功来的更猛烈些。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不可存在的六心理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不可存在的六心理

职场上六种心态不可取!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The workplace six attitude is not desirable! Some people are prone to inferiority complex, or even / look down on their own lack of confidence, courage, no work, be overcautious, says, does not have its own ideas. This kind of psychological if not overcome, unique personality will wear the.1、怯懦心理1, timid psychological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

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Mainly in sheshi not deep, experience shallow, introverted, Bushanyanci, cowardice, socially even if they / think the right thing, after over in one's mind, but can't express it. The others can observe, resulting in view of their own, do not want to become a good friend.2、猜疑心理2, suspicion psychology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职场潜伏心理学

职场潜伏心理学

Retail Training
二、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定义:拆屋效应来源于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 他在《无声的中国》一问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 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 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 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语中的,后来人们面对困 难“循序渐进”的心理就被叫做拆屋效应。丝 毫不用怀疑的是,很多老板似乎都像读过这段 文字似的,深谙员工的这种心理,所以很多时 候,职场人会发现,领导经常会分配下来自己 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在职场中,不可能不说话,一个冷漠的、沉默寡言的人同样让人感 觉枯燥无趣,但重要的是,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别人的心理,在自己嘴上 安个哨兵。 不要在背后说人的闲话,闲话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同 事也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办公室是一个是非之地,一句话不慎就可能引 来一场是非。 还要注意,和任何人的沟通都不要过于情绪化,要知道主管臆测、信 口开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 不能控制情绪会给人不稳重的感觉,客观才能赢得人心。这里说的客 观,就是尊重事实。
心理学专家支招: 很多公司把这种“多头管理”行为看做是办公室政治的衣着,虽然这种情 况下,下属通常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以,当“多头”给出几种不同的 任务指令时,如果不想牺牲自己,首先要有这种态度,那就是一定不要擅作 主张,否则责任制能由自己一个人硬扛。“多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下属 怎样做都会得罪其中一方。所以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让他们的意见统一。 Retail Training
Retail Training
四、沸腾效应—用冷静燃烧你的第100℃
定义:沸腾效应的别称是99℃理论,或者叫 “99℃+1℃”理论。烧水的时候99℃还不能算是开水, 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 水沸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质变规律。1℃是关 键因素,在成功心理学中,人们把这种关键因素所引 起的本质变化现象称为沸腾效应。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15章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15章

第15章我参与职场潜伏心理学:有参与,有热情。

1980年,受日本汽车的冲击,福特汽车出现了34年来的第一次亏损。

从1980年至1982年,短短三年亏损总额达到了33亿美元。

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内部工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举行了多次罢工。

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从1982年开始,福特公司实行"全员参与决策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从而改变了公司管理者与员工的对立关系,福特公司从此出现了转机。

"全员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对职工抱以信任态度并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向员工公开账目,每位员工都可以就账目问题向管理层提出质疑,并有权获得合理解释。

这次改革,缓和了劳资间势不两立的矛盾关系,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

员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与发挥,积极性也随之高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只要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都有一种"想要了解更深"和"想参与其中"的欲望。

如果这一欲望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工作热忱,心甘情愿地付出心血和汗水;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参与欲望受到遏制,他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极有可能产生心灰意冷的负面情绪,对工作就会缺乏热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是提高公司效率的重要途径。

"参与效应"是指管理者让员工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企业的下级员工与高层管理者共同商讨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与信任,激发起对组织的强烈责任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与管理"思想的提出,源于心理学上的"社会人"假说。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后提出了着名的"社会人"假说。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25章

职场潜伏心理学-第25章

第25章你会拉锯吗职场潜伏心理学:职场里需要会拉锯的人。

拉锯效应(See-saw effect)源于日本一家企业的面试。

日本一家企业招聘员工时,他们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并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然后发给每组一把锯子,要求他们共同将一根圆木头锯成两段。

在锯圆木头时,有的组两个人不能相互配合,快慢不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圆木头锯开;有的组两个人很快就磨合好,能相互配合,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圆木头锯开。

结果,这家企业将"能否相互配合很快地锯开圆木头"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协调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相互配合,否则将一事无成。

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在一个团队中,要想完成工作目标,则需要团队中所有的成员很好的配合,如果大家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前途,那么事情不会做好,更不会成功。

同样,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不可能均等地分配给所有成员,但如果大家抢着要去出风头,也许就不会有成功。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

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了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可想而知,没有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很好的配合,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也许人类的登月计划不会获得如此成功。

依据"拉锯效应",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一所企业,企业领导成员之间、下属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都要注重在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1+1>2的局面,从而促使企业的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2021/3/10
讲解:XX
59
2021/3/10
讲解:XX
60
2021/3/10
讲解:XX
61
2021/3/10
讲解:XX
62
2021/3/10
讲解:XX
63
2021/3/10
讲解:XX
64
2021/3/10
讲解:XX
65
2021/3/10
讲解:XX
66
2021/3/10
讲解:XX
39
2021/3/10
讲解:XX
40
2021/3/10
讲解:XX
41
2021/3/10
讲解:XX
42
2021/3/10
讲解:XX
43
2021/3/10
讲解:XX
44
2021/3/10
讲解:XX
45
2021/3/10
讲解:XX
46
2021/3/10
讲解:XX
47
2021/3/10
讲解:XX
77
2021/3/10
讲解:XX
78
2021/3/10
讲解:XX
79
2021/3/10
讲解:XX
80
2021/3/10
讲解:XX
81
2021/3/10
讲解:XX
82
2021/3/10
讲解:XX
83
2021/3/10
讲解:XX
84
2021/3/10
讲解:XX
85
2021/3/10
讲解:XX
30
2021/3/10
讲解:XX
31
2021/3/10
讲解:XX
32
2021/3/10
讲解:XX
33
2021/3/10
讲解:XX
34
2021/3/10
讲解:XX
35
2021/3/10
讲解:XX
36
2021/3/10
讲解:XX
37
2021/3/10
讲解:XX
38
2021/3/10
讲解:XX
2021/3/10
讲解:XX
12
2021/3/10
讲解:XX
13
2021/3/10
讲解:XX
14
2021/3/10
讲解:XX
15
2021/3/10
讲解:XX
16
2021/3/10
讲解:XX
17
2021/3/10
讲解:XX
18
2021/3/10
讲解:XX
19
2021/3/10
讲解:XX
86
2021/3/10
讲解:XX
87
2021/3/10
讲解:XX
88
2021/3/10
讲解:XX
89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
>
88
2021/3/10
讲解:XX
3
2021/3/10
讲解:XX
4
2021/3/10
讲解:XX
5
2021/3/10
讲解:XX
6
2021/3/10
讲解:XX
7
2021/3/10
讲解:XX
8
2021/3/10
讲解:XX
9
2021/3/10
讲解:XX
10
2021/3/10
讲解:XX
11
67
2021/3/10
讲解:XX
68
202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讲解:XX
69
2021/3/10
讲解:XX
70
2021/3/10
讲解:XX
71
2021/3/10
讲解:XX
73
2021/3/10
讲解:XX
74
2021/3/10
讲解:XX
75
2021/3/10
讲解:XX
76
2021/3/10
讲解:XX
48
2021/3/10
讲解:XX
50
2021/3/10
讲解:XX
51
2021/3/10
讲解:XX
52
2021/3/10
讲解:XX
53
2021/3/10
讲解:XX
54
2021/3/10
讲解:XX
55
2021/3/10
讲解:XX
56
2021/3/10
讲解:XX
57
2021/3/10
讲解:XX
20
2021/3/10
讲解:XX
21
2021/3/10
讲解:XX
22
2021/3/10
讲解:XX
23
2021/3/10
讲解:XX
25
2021/3/10
讲解:XX
26
2021/3/10
讲解:XX
27
2021/3/10
讲解:XX
28
2021/3/10
讲解:XX
29
2021/3/10
讲解: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