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这段话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把胳膊抡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把脸绷得紧紧的”写的是人物的,从对五壮士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

2.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画“ ”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举)着红旗,有的(提打)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预订)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4.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

5.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6.这段话描写的是的场面,重点写和的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三十万群众的缩影。

7.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

8.如果把文中“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一)(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一)(解析版)

第二单元非连+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一)进阶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4日发布“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据了解,“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网络媒体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情况”的方式获得的。

(材料二)网络用语的语言特色鲜明,是网民抒发情感、表达态度的独特方式,线上线下流行度都很高。

网络用语大多幽默风趣、风格鲜明。

它们勾勒新闻热点,描摹人世百态,反映出一年来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

它们的来源多种多样,或为网友有意设计,或为无心之作,生动描绘了网民的关注关切和喜怒哀乐。

(材料三)以下图表是网民对网络用语态度的问卷调查觉得网络流行词汇污染了网络吗?各选项不会,反而让网络更有趣有些词会会各选项所占百分比24.5% 72.5% 2%(材料四)网友贾亮认为,网络用语一方面给语言带来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对规范语言文字产生巨大冲击。

今天用了“神马”,明天又流行了“木有”,让人尴尬的语言错位,消解了汉语带来的美感。

网络语言发展到一定时候,假如它有生命力,它就会融入到词汇中去,如果没有生命力,也就会自行消亡了。

1.下列理解完全符合材料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通过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情况方式获得。

B.网民通过网络用语抒发情感、表达态度,这种独特方式线上线下都很流行。

C.超七成的网民对网络用语持反对态度,他们大多认为网络用语会污染网络。

D.网络语言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自然融入到词汇中去,不会逐渐自行消亡。

【答案】B【解析】A.从材料一知,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情况”的方式获得的。

选项表述不符合原意;C. 从材料三图表知,超七成的网民认为要“理性选择...会污染网络。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劳动文化,是一种仲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更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一句话劳动文化是一种属于劳动者(劳有)依靠劳动者(劳治)为了劳动者(劳享)的文化。

劳动文化并不是要基断全部文化,而是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占有正当、合理的位置,但是,如果全社会不出现一种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氛围.那么,不论是劳动文化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还是劳动法律和政策,都难以变成现实,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传播和渗透。

这种传播和渗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普及,二是把劳动文化贯穿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之中。

如此一来,劳动教育(以下简称“劳育”)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了。

把劳育列入教育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我国历史上并非首次。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劳工神圣”文化大潮中,蔡元培首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这一方针在民国时期并未得到实施。

1957 年毛泽东强调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1958 年补充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6 年毛泽东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高度重视劳育和政治教育。

1995 年通过并实施的《教育法》恢复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提法。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增加美育,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育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劳育,可以多多吸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育经验,回归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人作为劳动者、自食其力者、自然改造者和社会合作者的本真面目和本来地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一只空瓶子的温暖(节选)星期天,一家人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在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的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

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的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儿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几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自主阅读】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边读边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填写下表。

3.【分析判断】“我”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箱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

B.“我”明白女儿长大了,知道回报家人和社会了。

C.“我”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它并没有给老人带去尊严。

D.“我”之前对女儿有误解。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课内+课外阅读练习试题一、知识梳理1.《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再现了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又唤起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4.《千年圆梦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二、课内阅读。

(一)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衣食住行”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二)琥珀(节选)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课内阅读题(一)(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课内阅读题(一)(含答案)

五年级(下)第二单元课内阅读题(一)草船借箭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喻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

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算好天气: 算好收箭方法: 算好鲁肃:算好周瑜: 算好曹操:2.画线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句话,它与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3.这个故事表面的结果是,实际上是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B.诸葛亮如期交箭景阳冈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月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课件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生活 品质。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经济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品品质,医疗、教育、 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同样需要精益求精,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 品和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支撑。
第二单元群文阅读
刷专题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10667个集体,31515人次——这是自1950年至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的15次全国 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数。2020年,这个数字再次刷新——将有新一批劳 动楷模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至高褒奖。70余年来,劳动模范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用劳动的双手浇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不朽丰碑,鼓舞亿 万劳动群众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刷专题阅读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各行业都需要摒弃功利和浮躁之风,沉下心来 做一名“工匠”。 B. 材料二“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典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可见工匠精神 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 C. 材料二选取了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为了论证科技的重要 性这一中心论点。 D. 近年来,中国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工匠精神已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强 大的支撑。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部门、广大企业和每一名社会成员共同培育有利于创造精品的“土 壤”。如今,“工匠精神”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社会各界对其广泛讨论并达成普遍共识…… 一个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制造强 国建设目标必将实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2套)爱丽丝漫游奇境梗概: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左边就会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

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

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有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

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帮三个园丁躲避红桃王后的迫害,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

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在探险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

突然,砰!砰!她撞到一大堆树枝和枯叶上,终于停止了坠落。

爱丽丝一点儿也没受伤,所以一骨碌就从地上爬了起来。

她抬头看看,上面一片漆黑;前面又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那只白兔还依稀可见,正在通道里匆匆走远。

没时间磨蹭了,爱丽丝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可是一眨眼间,兔子就没影儿了。

爱丽丝发现自己在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里,天花板上挂着一排灯。

大厅周围都是门,全都锁着。

爱丽丝走过去,试了试每扇门,然后郁闷地回到中间,不知道怎么才能从这里出去。

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

“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

不过,试第二遍时,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

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

她跪下来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去走走呀,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阅读材料
九龙壁
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它。

它那精美的造型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高5米,长27米,厚1.2米。

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的琉璃砖分别镶嵌成九条巨龙。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

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

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尾巴,轻蔑地瞟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

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

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

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刻画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多么聪明呀!九龙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想一想:
1.九龙壁上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2.哪些巨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3.面对刻画精美的九龙壁,你有什么感想?
迷人的香山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

我和同游的朋友,沿着石砌的山路,顺着南坡上山,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阴里,也不见汗。

我们来到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

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

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

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红叶就在高高的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像一片彩霞,倒还有意思。

只是叶子红得还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多浓。

据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

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儿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

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

到算工钱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

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

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了个坑理好。

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

谁知道他带着人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望也望不到边。

这真是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有人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香山,它那迷人的风景和奇妙的神话色彩,使我流连忘返。

想一想:
1.香山哪些景色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读读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现香山的迷人之处的。

美丽富饶的南海
在祖国的南方,远离大陆,是一片辽阔浩瀚的海洋,碧波万里,通称南海,又叫南中国海。

这儿是我国最南和最大的海区,面积有360万平方公里,比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还要大三倍。

在这辽阔无边的海面上,散发着一簇簇由珊瑚礁构成的暗礁、暗沙、沙滩和岛屿。

从高处望下去,那蔚蓝的海水,衬托着这些洁白的珊瑚岛礁,忽浮忽沉,很像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珍珠散落在巨大的翡翠玉盘上,十分美丽!这些“海上明珠”就是祖国的南海诸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它们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现在分别属于广东省、海南省管
辖。

南沙群岛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祖国大陆2000多公里,是
我国的最南疆域,南海诸岛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多雨。

这里自然
资源丰富,生长着麻风桐等热带林木,枝密阴浓,成为海鸥、鲣
鸟等海鸟的天堂。

鸟儿在海岛上留下厚厚的鸟粪层,不仅是很好
的天然磷肥,还是提炼药品的重要原料。

南海又是海产的仓库,
盛产各种海鱼、海龟、海参和肉味鲜美的大龙虾。

每年汛期,我
国渔船来这里进行捕捞,产量丰富极了,这里还出产许多珍贵的
海藻,如制造驱除人体寄生虫的鹧鸪莱,主要产地便在这里,富
饶的南海矿藏很多,是石油天然气蕴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美丽的南海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既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又是我国的南大门。

想一想;
1南海,又叫(),是我国最()和最()的海区,面积有()。

南海诸岛包括:()、()、
()。

南海自然资源丰富,生长着(),()、
是(),又是(),还蕴藏着()。

2.南海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

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
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成的。

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

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
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成
的地毯上,凉丝丝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


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
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

原来这就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


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
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有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一个绿色的天地。

想一想:
1.竹楼在建筑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绿色的天地?
雄伟的地下军队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率领大军统一中国以后,它命令工匠们在陕西省骊山为自己修筑一座陵墓,用了整整36年时间。

陵墓周围,有许多用陶土烧制的步兵、骑兵、战车,叫“兵马俑”。

两千年过去了,秦始皇陵在哪儿?威武的“兵马俑”在哪儿?始终是一个谜。

1974年春天,骊山脚下西杨村的农民打了一眼井。

可是奇怪得很,井水第二天就干了。

一位农民系着绳子下井察看,发现井壁上站着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

原来,这正是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啊!人们经过探测挖掘,先后挖出了近八千个“兵马俑”,于是就地盖起一座大厅。

这就是今天的“兵马俑”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只见整齐的“兵马俑”方针,像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

每个“兵马俑”重600多斤,都是空心的,用手一敲,发出“当当”的响声。

那一队队战马,耳朵竖立着,尾巴编成了小辫子,高大健壮,千姿百态。

许多外国朋友看了“兵马俑”,都惊叹不已。

他们说:“我们看到了世界第八奇迹!”
想一想:
①“兵马俑”建于,是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

②“兵马俑”是年春天,被省发现的。

③挖掘出的“兵马俑”一共有个,每个重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