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和方法论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历史性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2.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统一。

矛盾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否定了事物的静止性。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分析具体事物的总体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而不是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具体事物。

2. 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分析是把握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关系,从矛盾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观察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要通过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事物。

实践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规律。

4.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辩证思维,即善于看到事物的矛盾和统一,善于看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善于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正确处理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时,应该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把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10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有时塑造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会有冲突;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

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应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及方法论

方法论:①认识角度:学会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②实践角度: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如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或斗争性,事物都不能存在和发展。
方法论: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现实要求:①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①盲目乐观主义; ②悲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防止消极量变、促进积极量变)。 ②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需要改变事物性质时)。 ③坚持适度原则(需要保持事物性质时)。

原理与方法论范文

原理与方法论范文

原理与方法论范文原理是指科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理论或定律,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原理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的一般性规律性推断。

科学研究的原理通常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验证的,具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原理具有指导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作用,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现象和现象间的关联,推动科学领域的发展。

方法论是科学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一套规定的步骤。

方法论包括科学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目的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揭示出科学原理和规律。

方法论帮助科学家合理地进行实验和观察,确保研究的结果可靠和准确。

不同科学领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论,但都遵循科学严谨性、可重复性和逻辑性的原则。

在科学研究中,原理与方法论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原理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科学家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和发现新的原理。

方法论则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工具和步骤,帮助科学家达成目标,确保研究过程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原理与方法论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科学领域的发展,促进了新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

对于科学家来说,正确使用原理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家需要掌握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原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这样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找到切入点和研究方向。

同时,科学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论,以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步骤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正确的方法论能够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可信度,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在实践中,科学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原理与方法论。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发现和理论会推动原理的更新和改进。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也会不断涌现。

科学家需要及时掌握和应用这些新的原理和方法论,以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和需求。

总之,原理与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理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提供了科学思维和推理的基础。

方法论则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步骤,确保研究过程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4.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强调实际应用和实用性。它认为价值和 道德应该基于实际效果和实用性,通过实践和经验来验证和评估理论观念。
5.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它认为个体的存在是首 要的,人应该自主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被外部因素或命运所决定。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于思考和探究关于存在、知识、价 值、道德等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例子:
1. 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原理,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它认为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引起的,通过分析和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2.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取知识。它认为只有 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而超越经验的抽象概念是无意义的。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3.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是一种哲学原理,认为只有理性和思维才能揭示真理。它强调理性 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推理和思考,可以获得关于世界和人类的普遍真理。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这些例子只是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一小部分,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可能有不同的原理 和方法。哲学的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和问题,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 问题。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规律。

这种矛盾对立同一的内在联系,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源泉。

方法论是指在研究和处理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规律。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论:
1. 辩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辩证分析方法强调对矛盾双方、矛盾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进行全面、具体、矛盾辩证的认识。

2. 统一观点的方法:矛盾双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不能片面地看待矛盾的一方,需要通过统一观点,把握事物内部矛盾的全貌。

3. 替换观念的方法:在处理事物矛盾对立统一时,要善于用替换观念的思维方式,即在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进行替换,从而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机遇。

4. 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因此在研究和处理事物矛盾对立统一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为指导,深入分析和认识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总之,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实践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维工具。

原理方法论

原理方法论

辩证唯物认识论
原 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原 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原 理: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 方法论:要做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原 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 展真理。
辩证唯物论
原 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 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意识。 原 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 理: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例子:生态环境的改善、天气预报、变废为 宝、变害为利、实事求是、成语“人定胜 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 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关键词:实践:建设、试验、改革、实验、 调查、研究、考察、探索、观察、摸索、改 造、工作、行动、创建
原 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关键词:认识:方法、技术、理论、三个代 表、科学发展观、知识、观点、建议、计划 、方针、发言、精神
原 理: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 方法论:要做到认识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原 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检验 和发展真理。
原 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身实际、从 国情出发、针对当前形势、根据不同特点
原 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意识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是指一个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和思想。

方法论是研究一定领域内的实践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本文将从原理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其在科学研究、管理、教育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一、科学研究中的原理和方法论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遵循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原理。

科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步骤,其中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原理是指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科学研究中要根据科学原理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好的科学研究需要基于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和实验数据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科学进步。

管理中的原理主要指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韦伯的权威型管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这些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管理中的方法论包括组织、分配、协调、激励、评估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质。

教育中的原理主要指教育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理论等。

这些原理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育中的方法论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社会实践中的原理主要指社会科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

这些原理为人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掌握社会规律和思维方式。

社会实践中的方法论包括调查、分析、设计、实现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总之,原理和方法论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管理、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第一部分: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应用举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针对…当前形势…作出…决策”;“主观符合客观”;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因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己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肯定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改变、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①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举例】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应对金融危机、就业问题、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神七升空、基因工程、人工增雨等。

强调人们顽强拼搏、克服困难、有决心有干劲等精神状态时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用意识反作用。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都要求做到:(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必要性)从哲学原理上讲,这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要求(3)如何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寻找事物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强调客观)②它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强调主观能动性)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强调主观与客观相结合)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部分:认识论(认识、实践观和真理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改造客观世界,功能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征: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也是客观的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A.社会性:指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B.历史性:指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历史上每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作用。

4.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真理的特征: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方法论〗: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由矛盾决定的,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应用举例】离不开、有利于、所有动词(导致、造成、引起等);国际油价下跌与国内成品油税费改革;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等。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强调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倾向】反对割断事物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应用举例】“金猪年生子有福气”;破坏环境和生物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建设青藏铁路、实行粤港澳合作。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①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还可以分开来记:{(1)【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1)(改造世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而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认识世界)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