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01

个人简介

姓名:韦日芳性别:女年龄:27 学历:大专

工作经历: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八圩乡下坪小学任教导主任;

2011年9月至今在八圩乡关西小学任教。

教育经历: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河池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2009年1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使用版本:语文S版年级:三年级

参赛课题:第六单元21课《放飞蜻蜓》

单位:八圩乡关西小学

《放飞蜻蜓》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和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充满尊重、爱护和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行知画像、蜻蜓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一群小朋友带上捕捞工具去捕捉昆虫,他们四处寻找目标,可是追了半天一点收获也没有,还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突然看到一只蜻蜓立在树枝上,或许是累了,当小伙伴们靠近它时,它一点也没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网兜套下去,蜻蜓被困住了,此刻大家正在为这个战利品而欣喜若狂呢。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你觉得这群小朋友会轻

易把它放了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放飞蜻蜓》,关注事件的发展。

(板书课题:放飞蜻蜓。)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抓“放”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师:通过大家第一次试读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小朋友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最后大家为什么又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板书:捉蜻蜓→?→放蜻蜓)

3、指名解决问题。(板书:我们的好朋友)

4、再现课文中热烈讨论的场景,指导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5、出示课文的文字片段,分小组练读。

6、检查各小组读书的情况。

7、师:通过这一场对话,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齐读课题。

三、感悟课文,再抓“放”字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再次感悟课文。

2、各小组依次读课文第二部分。

3、师:在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中,陶行知主要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4、请分别用“__”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蜻蜓身体作用的句子。

5、按要求画出句子,同桌互相检查合作学习。

6、指名解决问题。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并对文中资料进行补充和拓展。

7、理解“据说”一词。

8、学习省略号。

9、师:同学们,通过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孩子们在对蜻蜓的情感上会起什么样的变化呢?

10、指名解决问题。

11、师:就是在谈论蜻蜓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板书:知蜻蜓)

四、感悟“放”字,品读课文

1、回顾“放飞蜻蜓”这一过程,直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2、通过品读课文,准确理解陶行知与孩子们“放”蜻蜓的关系。

(板书:陶行知)

3、师:课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形象,从课文中你认为陶行知是位怎样的人?从书中找出自己的理由!

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板书:尊重孩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4、师:看来是陶行知不愧是一位教育家,正是他那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孩子们主动放飞了蜻蜓,你明白了吗?

五、拓展“放”字,培养情怀

1、带着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2、师:蜻蜓放飞了,此时此刻,重新回到大自然中的小蜻蜓,它会说些什么?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或者大家想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大胆地说一说吧!

3、指名说话。

4、师总结。感情升华,呼吁大家今后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利用实践活动的机会来践行自己的“放飞蜻蜓”的情怀。

5、师: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有关蜻蜓的诗歌中结束我们这堂难忘的课吧!朗读《小池》。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捉蜻蜓→知蜻蜓→放蜻蜓

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

尊重孩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设计说明】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创设了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环节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优美。

本课教学以“放”字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工具,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重要手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把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发散思维,最终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挖掘、闪光,从而渗透了思想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