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的现状与进展
围手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

术后镇痛的需要
• 满足病人生活质量需要:“全程无痛”; • 适应日间手术“短、平、快”的节奏: • 适应快通道手术:65%(USA 2000)
71%(USA 2001) > 75% (USA 2003);
10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 Aug.17-22,2002, San Diego,USA
Pain experience Any pain Worst pain experienced
Slight pain Moderate pain Severe pain Extreme pain
Time since surgery Time since surgery
≤1 yr (n = 125)
2–5 yr (n = 125)
疼痛
什么是痛? 麻醉医师怎样看待疼痛? 术前是否需要镇痛? 术中镇痛是否足够?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目前的术后镇痛状况 术后镇痛思考
什么是痛?
定义:疼痛是一种 与组织损伤有关的 不愉快主观感觉和 情感体验。
1、《疼痛诊疗学》第一版 谭冠先主编 2、IASP,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1、是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
背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2.传导 神经冲动被传导 至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伤害感受器
1.转化 有害刺激在疼痛 受体被转换成神 经冲动
损伤
围术期的镇痛理念
围手术期镇痛不仅仅指手术后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更重要
的是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
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 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措施,以求
早期镇痛治疗应用于急腹症患者的诊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早期镇痛治疗应用于急腹症患者的诊治现状及发展趋势曹㊀阳1ꎬ邵缠婵2ꎬ林学武1(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ꎬ安徽㊀蚌埠㊀233000ꎻ2.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ꎬ甘肃㊀兰州㊀730000)㊀㊀摘要:㊀急性腹痛是急腹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ꎬ对急性腹痛的控制是急腹症患者处理的重要环节ꎮ早期传统的观点认为急腹症患者不应早期镇痛治疗以免延误病情ꎮ早期镇痛治疗应用于急腹症患者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性化的镇痛理念ꎬ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不仅不增加对于急腹症的误诊ꎬ而且有可能帮助明确其诊断ꎬ从而增加急腹症患者的就医体验ꎬ体现医生价值及质量ꎬ值得临床推广ꎮ关键词:㊀早期镇痛ꎻ急腹症ꎻ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473.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1-7550(2019)02-0131-04㊀作者简介:曹阳(1991-)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疼痛诊疗ꎮ㊀通讯作者:林学武ꎬE-mail:819823212@qq.comꎮ㊀㊀急腹症是目前外科常见的以急进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且需紧急处理的一类疾病的统称ꎮ有资料表明ꎬ急诊的患者中约30%是以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为主诉就诊的ꎬ急腹症是急诊科也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1]ꎮ疼痛是机体自身的一种反射性条件刺激反应ꎬ疼痛可以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㊁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及系统ꎬ同时疼痛的刺激也降低机体的免疫力[2]ꎮ目前对于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的处理ꎬ传统的临床思路中临床医生常常将焦点集中于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ꎬ这当然也是临床医生诊病治病的首要目的ꎬ但是往往造成急腹症患者就诊时要承受住巨大的痛苦和折磨[3]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此种观念已不再适合目前的临床思路ꎬ应该把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及时解除患者疼痛痛苦的临床思路放在首位[4]ꎬ从而促进早期镇痛治疗急腹症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ꎮ因此本文从传统镇痛的观念㊁急腹症患者镇痛治疗的现状㊁早期镇痛治疗的意义以及早期疼痛治疗的策略等以下方面来对急腹症患者早期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1㊀传统镇痛的观念疼痛是人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ꎬ同时也是疾病的另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ꎬ过早的应用镇痛药物致患者疼痛消失后可能会掩盖病情ꎬ进而影响病情的诊断及及时的治疗ꎬ对医患双方可能会导致不可估测的不良影响[5]ꎬ疼痛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ꎬ其程度较难用客观的指标来衡量ꎬ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ꎬ迫切希望医生能尽快缓解自身的痛苦ꎬ但由于对于早期镇痛认识的不足导致在缓解疼痛和药物副作用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ꎬ从而导致医生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的不予早期镇痛方案[6]ꎮ这也是传统的对于急腹症患者早期不易过早行镇痛治疗观念形成的原因ꎻ传统的不主张对于急腹症患者积极止痛的镇痛观念尚无确切的理论依据ꎬ传统镇痛观念大多数是建立在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所受到教育的基础上ꎬ建议未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不确定的急腹症患者不应该早期使用镇痛药物[7]ꎬ可能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ꎻ在影像学技术及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ꎬ在还未明确诊断前ꎬ而必须让患者以承受极大的甚至完全无必要的痛苦和折磨为代价ꎬ这不仅仅是与现代医疗理念相违背ꎬ更不符合人道主义[8]ꎮ2㊀急腹症患者镇痛治疗的现状由于医疗工作者根深蒂固的 未明确诊断前ꎬ不予应用镇痛药物 传统理念影响ꎬ急腹症患者的早期镇痛治疗现状不容乐观ꎻ纵观各大医疗机构ꎬ对急腹症疼痛的早期镇痛治疗管理缺乏明确的规范ꎬ且医生对于早期镇痛治疗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ꎬ对疼痛的控制的知识还处于较低水平[9]ꎻ国内有关文章分析ꎬ护理人员作为疼痛评分的主要参与人员ꎬ对于患者疼痛的评分往往低于患者的自身感受ꎬ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程度认识的不足[10]ꎬ从而出现临床的实际操作中ꎬ面对急腹症患者剧烈腹痛时镇痛态度不积极㊁镇痛不足等问题ꎻ由于国人的教育文化差异ꎬ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对腹痛缓解的要求也不一样ꎬ往往存在采取强忍的态度处理自己的腹痛ꎻ有研究表明[11-12]ꎬ国外发达国家急腹症患者在院前急救或到达急诊医院时就能获得满意止痛治疗的比例高达90%ꎻ可见我国急腹症早期镇痛治疗的现状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异ꎬ早期镇痛治疗还有很远的路要走ꎮ3㊀早期镇痛治疗的意义3.1㊀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㊀疼痛是对外界不良刺激的一种生理性反射[2]ꎬ是机体自身对外界释放的一种信号ꎬ同时疼痛又是一种刺激源ꎮ疼痛的刺激会增加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ꎬ这种交感神经的兴奋剂导致心率增快和心肌氧耗的增加ꎬ诱发心肌细胞的缺血㊁血压升高等生理病理变化ꎬ进一步导致急腹症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出现ꎬ同时ꎬ在机体对抗疼痛的应激反应中释放的化学因子又反过来刺激疼痛受体ꎬ导致疼痛加重ꎬ形成一种不良的反馈调节[13]ꎮ同时急腹症剧烈疼痛时ꎬ膈肌的收缩能力因疼痛的刺激而降低ꎬ影响每分通气量[14]ꎮ3.2㊀临床诊断的需要㊀患者因急腹症就诊时ꎬ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ꎬ常处于强迫体位或往往烦躁不安之中ꎬ很难再接受较长时间的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ꎬ因疼痛处于烦躁的病人往往也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ꎬ造成医务人员判断的不准确ꎮ早期使用有效的镇痛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接受检查及诊治的顺应性ꎬ可快速明确急腹症病因ꎬ尽早的接受诊治[15]ꎮ有关数据显示ꎬ一些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ꎬ往往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会消耗很长的时间进行诊断ꎬ甚至30%的急腹症在短时间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16]ꎮ3.3㊀人文关怀的需要㊀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ꎬ当这种体验的续时间越长时ꎬ患者越易产生对此体验源头的恐惧ꎬ并对疼痛产生恐怖的记忆ꎬ无论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都造成严重的消极的影响[17]ꎬ有时急腹症的病因已经明确且已经经过系统的治疗后ꎬ患者原发病灶已经治愈但对当时急腹症性疼痛产生惧怕的心理ꎬ令他们担心这样的疼痛何时会再次出现ꎬ进而影响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ꎮ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ꎬ不仅能缓解患者当时的痛苦ꎬ也能减少患者对未来的担心和恐惧ꎬ同时也是现代医学倡导的人文关怀的需要[18]ꎮ4㊀早期镇痛治疗的策略4.1㊀镇痛治疗的时机㊀传统的观念对于急腹症的镇痛治疗ꎬ往往是在明确诊断后才开始进行[6]ꎻ现代医学观念强调的是镇痛要趁早ꎬ但目前相关文献对于趁早这一概念无明确的把握ꎬ且国内无相关的推荐和指南指导早期镇痛治疗的时机ꎬ从而导致各大医院对急腹症患者早期镇痛治疗的时机把握有很大的差异[9]ꎮ美国医师协会(ACP)提出ꎬ在患者因急性疼痛来就诊的即刻ꎬ对于疼痛的管理就应该开始进行[19]ꎮ有研究表明新加坡的大多数医院对镇痛治疗的时机及相关指征有明确的规定ꎬ由相关护理部人员专门从事患者疼痛评估ꎬ完善相关评估后对于符合镇痛条件的疼痛患者ꎬ结合疼痛评分实行针对性的镇痛措施[20]ꎮ其中新加坡有医院针对疼痛评分>5的患者ꎬ查无禁忌后ꎬ可以给予酮洛酸30mg肌肉注射ꎮ相比国内相关医院医生而言ꎬ对于急腹症患者的处理一般是全面的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之后ꎬ才会酌情考虑使用镇痛药物[6]ꎮ但具体这些过程具体需要耗费的时间尚无从考证ꎬ在此过程中患者往往承受很大的心理及生理负担ꎮ国内相关研究说明[21]ꎬ对于急腹症患者怀疑为肾结石时ꎬ在快速了解病史及相关体格检查后ꎬ进行初步评估后进行快速初步诊断ꎬ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ꎬ随即给予镇痛治疗ꎬ待疼痛症状稍微缓解之后再进行相关检查ꎬ明确最终诊断ꎮ结合相关文献ꎬ笔者认为这种镇痛治疗的时机选择相对较为折中ꎬ在保证患者人格权利得到保证的同时ꎬ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对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可能对诊断造成干扰的担心ꎮ4.2㊀镇痛治疗的药物㊀(1)非甾体类抗炎药:帕瑞昔布钠(parecoxibꎬ特耐)作为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ꎬ是临床上较早应用的COX-2抑制剂ꎬ其药理主要通过体内肝脏代谢后活化为伐地昔布而发挥镇痛作用[22]ꎮ国外学者Athanasakis证实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的控制急性疼痛ꎬ若与阿片类合用ꎬ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23]ꎻ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物ꎬ新一代的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ꎬ通过作用于外周以及脊髓COX-2ꎬ减少机体前列腺素的合成ꎬ明显的降低外周神经的敏感性ꎬ最终也降低中枢疼痛敏感阈值[24]ꎬ使急性疼痛患者的痛觉过敏状态明显减轻ꎻ有研究证实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ꎬ能抑制因创伤而导致局部炎症产生的PGE2ꎬ减轻急性疼痛[25]ꎮ但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于急腹症患者时应密切关注患者胃肠道反应ꎬ该类药大剂量应用时易导致急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ꎬ应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ꎮ(2)阿片类药物:随着近年来镇痛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ꎬ现多项研究主张急腹症疼痛患者经过系统的初步评估后可以直接使用麻醉性的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镇痛治疗[26]ꎻ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主要作用于一些剧烈疼痛和晚期肿瘤的病人ꎬ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㊁过度镇静㊁嗜睡和恶心ꎬ应用于高龄患者中时ꎬ有可能还会出现认知障碍的问题[27]ꎮ阿片类药物在控制急腹症急性疼痛时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ꎬ虽然副作用存在ꎬ但和剧烈疼痛相比ꎬ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耐受此不良反应[28]ꎮ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是由吗啡合成的长效衍生物ꎬ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ꎬ其主要作用于μ亚型ꎬ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ꎬ氢吗啡酮的起效时间更快ꎬ脂溶性高ꎬ生物利用率高ꎬ皮下注射吸收快ꎬ镇痛效能更强[29]ꎮ急性创伤性疼痛的急诊病人通过非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鼻腔内给药途径效果最好ꎬ患者经鼻腔内给予2mg的氢吗啡酮后ꎬ急性疼痛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ꎬ且不良反应事件大幅度减少[30]ꎮ地佐辛(dezocine)既能激动阿片类受体的κ亚型㊁又能拮抗阿片受体的μ亚型ꎮ有研究表明κ亚型主要分布于中枢部位ꎬ激动κ亚型受体即可产生中枢性镇痛及较轻量的镇静作用ꎮ地佐辛产生镇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激动κ亚型受体ꎬ其镇痛强度是哌替啶的5~9倍ꎮ由于地佐辛为μ受体的拮抗剂ꎬ不激活μ受体ꎬ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少ꎬ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恶心与呕吐的发生[31]ꎮ有学者研究发现ꎬ地佐辛除以上药理作用外ꎬ还可以结合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转运体从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吸收ꎬ对于急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32]ꎮ有研究表明ꎬ术前肌肉内注射地佐辛0.1mg/kg可以明显的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33]ꎻ喷他佐辛(pentazocine)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ꎬ其镇痛效果和杜冷丁㊁吗啡相近ꎻ按照等量药效计算ꎬ吗啡的镇痛效果是喷他佐辛的3倍ꎬ即一般情况下给予喷他佐辛30mg的镇痛强度与10mg吗啡相当[34]ꎮ且通过胃肠外的给药途径即刻迅速产生高效的镇痛作用ꎬ镇痛治疗的起效时间比杜冷丁㊁吗啡短ꎬ中枢系统抑制小ꎬ特别是在呼吸㊁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方面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优势ꎬ不影响患者情绪[35]ꎻ吗啡(morphine)作为一种外源性的镇痛物质ꎬ其镇痛作用主要通过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ꎬ而降低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水平和其作用的靶蛋白磷酸化水平并激活神经细胞膜的K+通道ꎬ同时解除相偶联的G蛋白和其他表型的激活来实现抑制痛觉的产生而产生镇痛作用[36]ꎻ有学者研究表明ꎬ静脉注射3mg的吗啡即可对急性疼痛的患者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37]ꎮ(3)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传统的观念认为ꎬ该类药主要作用于控制慢性疼痛的患者ꎬ在急性疼痛中无治疗地位ꎬ但最新研究表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病理机制相互交错ꎬ互有联系ꎬ现在观点认为这些药物应用于急性疼痛的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正在被进一步评估[38]ꎮ曲马多(tramadol)是由人工合成的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ꎬ具有较强的中枢性镇痛作用ꎬ其M1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的激动阿片类u受体从而产生弱阿片类效应ꎬ且无免疫抑制效应[39]ꎮ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40]ꎬ皮下注射曲马多注射液2mg/kgꎬ联合吗啡进行术后急性疼痛的控制ꎬ比单纯应用吗啡更有效ꎬ且两组研究表明恶心㊁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ꎮ5㊀总结急腹症患者的早期镇痛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ꎬ作为医务人员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理念ꎬ通过早期对急腹症患者进行镇痛治疗ꎬ合理使用上述镇痛药物ꎬ有望为急腹症患者就诊时大大减轻疼痛ꎬ继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ꎬ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ꎮ但在如何选择合适的早期镇痛治疗人群㊁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和合理联合镇痛药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ꎬ以期在不影响急腹症的诊治基础上ꎬ确保最有效的早期镇痛治疗ꎮ参考文献[1]㊀毛华陵ꎬ杨奇盛.急诊科对急腹症患者早期使用镇痛剂对诊断影响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ꎬ2013ꎬ25(20):26-50. [2]㊀曹亿ꎬ朱颉ꎬ于萌蕾ꎬ等.早期镇痛对急腹症诊疗影响的Meta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ꎬ2014ꎬ15(8):456-459.[3]㊀周玲君ꎬ刘红香ꎬ赵继军.急腹症的早期止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ꎬ2006(1):91-92.[4]㊀马遂.急诊实践的特点[J].临床急诊杂志ꎬ2010ꎬ11(3):129-130.[5]㊀ZIMMERMANORꎬHALPERNP.OpinionsurveyofanalgesiaforabdominalpaininIsraeliemergencydepartments.[J].IMAJꎬ2004ꎬ6(11).[6]㊀周文.急腹症疼痛管理新观念 早期止痛[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ꎬ2010ꎬ31(12):65-66.[7]㊀陈孝平ꎬ汪建平.外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3. [8]㊀李红ꎬ文武斌.程序镇静与镇痛在急诊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ꎬ2008(2):228-230.[9]㊀李红ꎬ秦俊春ꎬ周越ꎬ等.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管理的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ꎬ2017ꎬ32(11):1766-1769.[10]㊀王云霞ꎬ李亚锋ꎬ汤静.急诊疼痛患者与护士疼痛评估的差异分析[J].护理学杂志ꎬ2015ꎬ30(9):51-52.[11]㊀MCEACHINCCꎬMCDERMOTTJTꎬSWORR.Fewemergencymedicalservicespatientswithlower-extremityfracturesreceiveprehospitalanalgesia[J].PrehospitalEmergencyCareꎬ2002ꎬ6(4):406-410.[12]㊀NAVEENPꎬALLYSONCꎬCHLOEDꎬetal.ReportedprovisionofanalgesiatopatientswithacuteabdominalpaininCanadianpaedi ̄atricemergencydepartments[J].CJEMꎬ2016ꎬ18(5):323-330. [13]㊀BATEMANC.Painmanagement-theglobalsoundofsilence[J].SouthAfricanmedicaljournal=Suid-Afrikaansetydskrifvirfeneeskundeꎬ2015ꎬ105(8):621-623.[14]㊀ULRIKEKꎬCHRISTIANKꎬSTEFANIED.Validationandapplica ̄tionofacoresetofpatient-relevantoutcomedomainstoassesstheeffectivenessofmultimodalpaintherapy(VAPAIN):astudypro ̄tocol[J].BMJOpenꎬ2015ꎬ5(11):e008146.[15]㊀THOMASSHꎬSILENWꎬCHEEMAFꎬetal.Effectsofmorphineanalgesiaondiagnosticaccuracyinemergencydepartmentpatientswithabdominalpain:aprospectiveꎬrandomizedtrial[J].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Surgeonsꎬ2003ꎬ196(1):18-31. [16]㊀TIROTTADꎬMARCHETTIAꎬLILLOMDꎬetal.Abdominalpain:asynthesisofrecommendationsforitscorrectmanagement[J].Ital ̄ianJMedꎬ2015ꎬ9(2):193-202.[17]㊀李启荣ꎬ龙仁平ꎬ急性阑尾炎患者早期止痛的临床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ꎬ2010ꎬ18(12):832-833.[18]㊀李毅云.急诊科急腹症患者使用镇痛剂对诊断正确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3ꎬ11(1):145-146.[19]㊀FEINJAꎬZEMPSKYWTꎬCRAVEROJPꎬetal.Reliefofpainandanxietyinpediatricpatientsinemergencymedicalsystems.[J].Pediatrics(EnglishEdition)ꎬ2012ꎬ130(5):1391-1405. [20]㊀曾艳ꎬ黄海燕.新加坡医院急诊疼痛的分诊管理[J].护理学杂志ꎬ2011ꎬ26(10):92-93.[21]㊀黄泽玉ꎬ刘云峰ꎬ郑伟.急性结石性肾绞痛急诊综合镇痛处理临床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ꎬ2010ꎬ11(3):161-162.[22]㊀NGAꎬSMITHGꎬDAVIDSONAC.Analgesiceffectsofparecoxibfollowingtotalabdominalhysterectomy[J].BritishJournalofAn ̄aesthesiaꎬ2003ꎬ90(6):746-749.[23]㊀ATHANASAKISKꎬPETRAKISIꎬVitsouEꎬetal.ACost-Effec ̄tivenessAnalysisofParecoxibintheManagementofPostoperativePainintheGreekHealthCareSetting[J].ClinicalTherapeuticsꎬ2013ꎬ35(8):1118-1124.[24]㊀王尚明ꎬ周永林ꎬ朱荣军.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ꎬ2015ꎬ26(07):1497-1498.[25]㊀TAKADAMꎬFUKUSAKIMꎬTERAOAꎬetal.Preadministrationofflurbiprofensuppressesprostaglandinproductionandpostoperativepaininorthopedicpatientsundergoingtourniquetinflation[J].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aꎬ2006ꎬ19(2):97-100.[26]㊀GANSSLꎬPOLSMAꎬSTOKERJꎬetal.Guidelineforthediagnos ̄ticpathwayinpatientswithacuteabdominalpain[J].DigSurgꎬ2015ꎬ32(1):23-31.[27]㊀王娜ꎬ王金国ꎬ庞磊ꎬ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超前镇痛对术后舒芬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ꎬ2015ꎬ19(08):1398-1399.[28]㊀CAJANUSKꎬMARIAꎬKAUNISTOTMꎬetal.HowMuchOxyc ̄odoneIsNeededforAdequateAnalgesiaAfterBreastCancerSur ̄gery:EffectoftheOPRM1118A>GPolymorphism[J].JournalofPainꎬ2014ꎬ15(12):1248-1256.[29]㊀GROSSMANSAꎬROBERTSN.Analgesicapplic-ationsforasub ̄cutaneousimplantthatcontinuouslyreleaseshydromorphone[J].EurPain.2011ꎬSupplꎬ5(2):439-442.[30]㊀WERMELINGDPꎬCLINCHTꎬRUDYACꎬetal.Amulticenterꎬopen-labelꎬexploratorydose-rangingtrialofintranasalhydromor ̄phoneformanagingacutepainfromtraumaticinjury[J].AcutePainꎬ2009ꎬ11(3):151-152.[31]㊀WULꎬDONGPY.LowConcentrationofDezocineinCombinationWithMorphineEnhancethePostoperativeAnalgesiaforThoracoto ̄my[J].JournalofCardiothoracicandVascularAnesthesiaꎬ2015ꎬ29(4):950-954.[32]㊀王翠宝ꎬ魏南服ꎬ冯宇峰.地左辛超前镇痛用于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ꎬ2015ꎬ13(18):27-29.[33]㊀ZHUYꎬJINGGꎬYUANW.Preoperativeadministrationofintra ̄musculardezocinereducespostoperativepainforlaparoscopicchol ̄ecystectomy[J].JournalofBiomedicalResearchꎬ2011ꎬ25(5):356-361.[34]㊀梁开远ꎬ李泽均.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人胸腔镜术后镇痛的应用[J].吉林医学ꎬ2017ꎬ38(2):275-278.[35]㊀谢首昱ꎬ马柯.围术期急性疼痛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ꎬ2017ꎬ23(8):608-612.[36]㊀张云红ꎬ李玉荣.吗啡对培养的尾核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通道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ꎬ2002(2):94-96.[37]㊀林智平.静注吗啡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ꎬ2002(1):101-102.[38]㊀RICHARDSJSꎬBOMBARDIERCHꎬWILSONCSꎬetal.EfficacyofVenlafaxineXRfortheTreatmentofPaininPatientsWithSpi ̄nalCordInjuryandMajorDepression:ARandomizedꎬControlledTrial[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ꎬ2015ꎬ96(4):680-689.[39]㊀BENITEZMEꎬROUSHJKꎬMCMURPHYRꎬetal.Clinicaleffica ̄cyofhydrocodone-acetaminophenandtramadolforcontrolofpost ̄operativepainindogsfollowingtibialplateaulevelingosteotomy[J].AmerJVetResꎬ2015ꎬ76(9):755-762.[40]㊀GIAALDESALꎬSOUSAAMꎬSLULLITELAꎬetal.Tramadolwoundinfiltrationisnotdifferentfromintravenoustramadolinchildre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ClinicalAn ̄esthesiaꎬ2016:62-66.(收稿日期:2018-09-28㊀本文编辑:张作虎)(上接122页)[28]㊀YILDIRIMMꎬBAYSALVꎬINALOZHSꎬetal.Theroleofoxidantsandantioxidantsingeneralizedvitiligo[J].Dermatolꎬ2003ꎬ30(2):104-108.[29]㊀WAGNERRYꎬLUCIANIFꎬCARIO-ANDRÉꎬetal.AlteredE-CadherinLevelsandDistributioninMelanocytesPrecedeClinicalManifestationsofVitiligo[J].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ꎬ2015ꎬ135(7):1810-1819.[30]㊀PICARDOMꎬBASTONINIE.ANewViewofVitiligo:LookingatNormal-AppearingSkin[J].JournalofInvestigativeDermatologyꎬ2015ꎬ135(7):1713-1714.[31]㊀MOSENSONJAꎬZLOZAAꎬKLARQUISTJꎬetal.HSP70iisacriticalcomponentoftheimmuneresponseleadingtovitiligo[J].PigmentCellMelanomaResꎬ2012ꎬ25(1):88-98.[32]㊀SHIQꎬZHANGWꎬGUOSꎬetal.Oxidativestress-inducedover ̄expressionofmiR-25:themechanismunderlyingthedegenerationofmelanocytesinvitiligo[J].CellDeathandDifferentiationꎬ2016ꎬ23(3):496-508.(收稿日期:2018-11-23㊀本文编辑:付㊀微)。
疼痛医学峰会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疼痛医学峰会,共同探讨疼痛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我谨代表本次峰会的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嘉宾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疼痛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最常见的痛苦体验之一。
长期以来,疼痛医学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疼痛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我谨对疼痛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本次峰会以“创新、发展、共享”为主题,旨在加强疼痛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疼痛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坚定信心,推动疼痛医学事业创新发展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推动疼痛医学事业的创新发展。
要紧跟国际疼痛医学研究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疼痛诊疗水平。
同时,要注重疼痛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疼痛医学领域的学科交叉和创新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疼痛医学队伍素质人才是疼痛医学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疼痛医学人才的培养,提高疼痛医学队伍的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疼痛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临床诊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疼痛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疼痛医学师资力量。
三、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疼痛医学国际影响力疼痛医学是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疼痛医学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疼痛医学学术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我国疼痛医学走向世界。
四、关注基层疼痛诊疗,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
我们要关注基层疼痛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疼痛医学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疼痛医学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疼痛的认识,降低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各位同仁,疼痛医学事业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疼痛诊疗的现状与进展

疼痛诊疗的现状与进展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感觉,它是身体对于外界刺激或内部疾病的一种反应。
疼痛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疼痛诊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疼痛诊疗的现状与进展,并介绍一些新的疼痛诊疗方法。
一、疼痛诊疗的现状1.1 疼痛诊断的挑战疼痛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因为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无法通过仪器或实验直接测量。
医生只能依靠患者的描述来进行诊断,但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和描述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给疼痛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主要的疼痛诊疗方法目前,常见的疼痛诊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使用非处方药、处方药和镇痛药。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理疗等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特殊疼痛病例。
二、疼痛诊疗的进展2.1 精准疼痛诊断的新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疼痛诊疗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疼痛与神经信号传导密切相关,因此,通过研究神经信号的传导路径和机制,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疼痛。
一些新的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神经活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疼痛。
2.2 个体化的疼痛治疗方法近年来,个体化医疗成为疼痛诊疗的一个重要趋势。
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的疼痛治疗方法效果受限。
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处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非药物疼痛治疗的新突破药物治疗虽然是最常见的疼痛治疗方式,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学界不断推出一些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电刺激或射频热凝治疗,可以减轻疼痛。
另外,心理治疗、针灸和按摩等传统疗法也在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三、结论总的来说,疼痛诊疗在医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虽然疼痛诊断仍然存在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疼痛诊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中国疼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疼痛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疼痛的现状,本报告通过对大量疼痛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旨在揭示中国疼痛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疼痛学会等多个官方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
样本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涉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群体。
三、疼痛现状分析1. 疼痛患病率根据调查数据,我国成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7.6%,其中慢性腰痛、骨关节炎、神经性疼痛等是常见的疼痛类型。
疼痛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
2. 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疼痛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活动受限等问题。
3. 疼痛治疗现状目前,我国疼痛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应用范围有限。
四、疼痛特点分析1. 地区差异我国疼痛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疼痛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2.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痛患病率逐渐上升。
60岁以上人群的疼痛患病率高达60%以上。
3. 性别差异女性疼痛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生理特点、社会角色和心理健康等因素有关。
五、发展趋势分析1. 疼痛患者数量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疼痛患者数量将持续增加,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将不断上升。
2. 疼痛治疗手段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疼痛治疗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包括新型药物、微创手术、生物治疗等。
3. 疼痛管理理念转变从治疗疼痛转向疼痛管理,强调预防和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绞痛诊疗与护理新进展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生活方式指导: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 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控 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心绞痛的护理新进展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 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 心绞痛的心理压力。
结论
结论
心绞痛诊疗与护理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 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帮助他们改善生 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医生和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 ,以提供更专业和有效的心绞痛诊疗与 护理服务。
心绞痛诊疗与 护理新进展
目录 引言 诊断心绞痛的新方法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心绞痛的护理新进展 结论
引言
引言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 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 绞痛的诊疗与护理也在不断更 新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 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
诊断心绞痛的 新方法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 加血流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 脏的负荷,改善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 子进入心肌细胞,放松血管平 滑肌,减少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的护理 新进展
心绞痛的护理新进展
疼痛管理: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结合的方式,减轻心绞痛患者的疼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识别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征,有助 于准确诊断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 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进一步确认心绞 痛的诊断。
诊断心绞痛的新方法
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放射性示 踪剂,观察心肌的血液灌注情 况,评估心绞痛的程度和范围 。
心绞痛的药物 治疗新进展
三叉神经痛诊疗最新进展

综述 , 刘 庆
审校
[ 章编 号 ] 17 79 (o2 o 0 2 0 文 6 2— 13 2 1 )4— 67— 4
三 叉 神 经 痛 ( r e ia n ua i , N) 头 面 部 Ti m n l e r g T 是 g la
工 作 , 不控 制 , 严重 降低 病 人 的生 活 质 量 , 终 可 如 会 最 导致病 人心 理异 常 , 至 自杀 J 甚 。流 行病 学 研究 发 现 其年发 生率 为 43 1000人 ,O~6 ./ 0 0 5 0岁 为其 高发 年 龄 , 侧 发 病 率 高 于左 侧 , 过 9 .% 病 例 中 ,0岁 右 超 00 4 后开始 出现 症状 , 男女 比例 为 2 1Ha 等 报 道其 发 :, l l
疗 效 明显下 降 , 须 靠 增 加 剂 量 以 维 持疗 效 , 主 要 必 其
副作 用为肝 脏 受 损 、 晕 、 济 失 调 以及 造 血 功 能 障 头 共 碍等 。
2 1 2 奥 卡 西 平 ( xabzpn ) 为 卡 马 西平 衍 生 .. ocrae ie
痛 ;4 是否 为单 侧 刺激 ;5 这些 刺 激是 否 发 生 于 三 () () 叉 神经分 布 区域 ;6 是 否有 单 侧 自发性 症 状 。通 过 ()
描 中 ,/ 1 3无症 状患者 可见 到血 管压 迫 , 最新 研 究表 明
没有 足够 的证据 支 持 或 否定 MR 在 识 别 神 经 压迫 方 I
面 的作用 。 2 三叉神 经痛 药物 及微创 治疗
2 1 药物 治疗 .
落, 以致严 重影 响 患者 生 活及 工 作 对 于 T N理 想 的 治疗 方法应 具备 安全 性好 、 效 率 高 、 发 症 少 、 有 并 复发 率 低 、 袭性 小 的 特 点 , 侵 目前 临床 上 多采 用 多种 方 法 联 合治疗 。本 文根 据近期 一 些学 者 的研究 成 果 , 其 对
医学:前列腺炎诊疗现状与进展

病因与症状
病因
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免疫因素、神经 因素等。
症状
前列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等,严重 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前列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
诊断流程
医生首先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然后 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
跟踪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邮件或面对面的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和自我管理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包括前列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 意事项和自我管理技巧。
方法
通过讲座、宣传册、视频、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和认知水平 进行个性化教育。
02
前列腺炎诊疗现状
诊疗方法与技术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前列腺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培养, 以确定病原体和炎症程度。
尿流动力学检查
评估排尿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 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和MRI等,用于观察前列腺形态、 大小及是否存在异常。
前列腺癌筛查
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 指诊等手段,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未来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将成为前列腺炎诊疗的重要方向。
智能化诊疗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04
前列腺炎患者管理与健康 教育
患者档案管理与跟踪随访
患者档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行调节
外周
局部麻醉药 外用止痛药 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2)
1.
26 MARK STILLMAN, MD.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73(8):726-739
2.
Ivo W. Tremont-Lukats,et al. Drugs 2000 ; 60 (5)
• 发生于持续的 强烈刺激或神 经损伤后,长 期持续的病理 性改变
不可逆的神经病理 性疼痛,可持续存 在
急性疼痛
Woolf and Salter, Science 288: 1765-1768, 2000
慢性疼痛
中枢敏化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
组织损伤
痛觉过敏
自发性疼痛
痛觉超敏
外周兴奋度 增加
– 神经妥乐平 – 非甾类抗炎药的使用?
对AHZ治疗的再思考
• 疼痛控制-预防外周和中枢敏化
– 抗惊厥药: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 曲马多 – 阿片类药物?
• 容易忽视的问题:神经保护
– 神经妥乐平 – 甲钴胺 – 神经生长因子 – 神经节苷脂
早期应用有效预防外周和中枢敏化
抗病毒 抗 炎 免疫调节 疼痛控制
– 自限性疾病; – 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 – 早期伴有神经系统的损伤 – 疼痛迁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AZH到PHN的转归
病毒感染 免疫损伤
AZH
<1个月
明显的组织损伤:皮损、神经损伤 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神经源性疼痛 损伤修复后疼痛消失:自限性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肿瘤侵犯
肿瘤压迫
垂死的狮像
椎管内肿瘤
椎体转移
肺癌脊柱、盆骨转移
癌性神经病理性不是单一疾病
带状疱疹
神经病变
继发三叉神经痛
椎管狭窄
丘脑痛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策略 • 理想镇痛的药物剂量标准
• 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疼痛
• WHO三阶梯——阿片类药
- VAS 评分3分以下
• 评估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
• 非手术因素相关因素包括:
− 术前慢性反复炎症反应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有创性诊断导致的感染或蛛网膜炎 − 术后脊膜的瘢痕或炎症(蛛网膜纤维化或蛛网膜炎)
PLS临床特点
• 持续疼痛 • 功能障碍 • 治疗困难 • 疗效不佳
• 许多FBSS患者都经历过长期的疼痛困饶、多次的治疗失败、并因慢性疼 痛而在经济和心理上处于困境。
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 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疼痛医学在我院的发展
疼痛医学中心模式
疼痛伴随人的一生
持续的/持久的/转化因素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抑郁 消极的观念
失眠 疼痛
社会功能丧失 药物依赖
缺少活动
疼痛越严重= 脑部活动越多 脑部活动越多= 更多的可塑性改变
即不再区分原发与继发纤维肌痛综合征
田新平,唐福林;《应重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4;84(9):712-713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本质
1. 痛阈减低/痛觉过敏: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 胺和多巴胺。
2. CSF神经递质:P物质 、神经生长因子 3. 功能MRI 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加 4. 神经源性炎症
中枢敏化
神经损伤
丘脑对外界刺 激阈值降低
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9(19)
感受域扩大
临床上的表现
神经系统功 能上的变化
自发性活 动增加
中枢敏化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
疼痛感觉
刺痛/刀割痛
搏动痛 (跳痛)
烧灼痛 电击样痛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核心是疼痛
疼痛
乏力
焦虑症或抑郁症
睡眠障碍
FMS的治疗:2008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指南 • 推荐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 不建议使用:NSAIDs、强阿片类镇痛药、糖皮质激素
慢性下腰痛
• Richard 和Deyo提出的分类:
– 机械性的脊柱疾病, 如腰肌劳损(70% ) , 椎间盘突出 , 椎管狭窄 (3% ) , 这一类共占97%;
– 非机械性的脊柱疾病, 如肿瘤(017% ) , 感染(0101% ) , 炎性关节 炎(013% ) , 这一类共约占1%;
– 内脏疾病占2%。
• 椎间盘性腰痛最早由Crock于1970年提出. Schwarzer 等的临 床研究表明, 其占慢性腰痛的39%。
椎间盘神经支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板切除术后综合征
感觉皮层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上行传入
中枢
脊髓
有关药物治疗的再思考!-早期全程干预
• 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 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是AHZ的表象。 • 急性带状疱疹的本质为病毒性神经炎(炎性疼痛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病毒感染 免疫损伤
急性疼痛 <3个月
病程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疼痛
≥3-6个月
抗炎、抗水肿、促进神经修复: 急性带状疱疹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损伤 脊柱、开胸手术后
增强疼痛下行抑制系统,抑制下 丘脑神经元过度活动 PHN、PDN、FBSS、CRPS、残 肢痛 …… 丘脑痛、幻肢痛 ……
有关药物治疗的再思考!-长期用药
• 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用药2-4周后方可进行疗 效评估;
• 正如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一样,当导致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不明或者难以去除时,缓解疼痛的治疗是基本原则;
•……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骨科
• 纤维肌痛综合症(MFS) • 慢性下腰痛(MLBP) • 椎板切除术后综合征(PLS)
纤维肌痛综合征
临床主要症状
慢性弥漫性疼痛(100%) 乏力(96%-100%) 睡眠障碍(86%-98%)
诊断标准包括二部分:
广泛疼痛的病史(3个月) 18个压痛点中有11个或以上压痛点有压痛 不需除外其他疾病或实验室/放射线检查异常,
• 椎板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laminectomy syndrome ):特指在一次或多次脊椎手
术后出现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 • 手术相关因素包括:
− 选择不适宜手术治疗或不宜过早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 − 不可逆脊髓或神经损伤导致的持续性疼痛
直接损伤或神经元坏死 慢性神经损伤 − 不适当的手术、脊柱不稳定、广泛融合术造成继发的姿态不良、骨质愈合延迟等
PHN
≥1个月
疼痛长达1月甚至更久2 皮损修复后疼痛仍存在2 持续性疼痛导致中速敏化和神经重塑
1. Cole BE. Hosp Physician 2002;38:23-30 2. Turk DC, Okifuji A. Bonica’s Management of Pain 2001:17-25 3. Chapman CR, Stillman M. Pain and Touch. 1996:315-342
射痛、闪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
其它感觉
刺痛(发麻) 蚁行感
麻木 瘙痒 麻刺感
阳性症状
• 痛觉过敏 • 痛觉超敏 • 自发性疼痛
阴性症状
• 麻木 • 感觉减退 • 感觉缺失
阴性和阳性症状可以并存
对慢性疼痛的再认识
混合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CPSP) 创伤后(CRPS ) 骨性关节炎 纤维肌痛综合征
• 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是AHZ的表象。 • 急性带状疱疹的本质为病毒性神经炎(炎性疼痛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 自限性疾病; – 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 – 疼痛迁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对AHZ治疗的再思考
• 针对病毒的治疗-去除病因
– 抗病毒药:足程足量(4W?2W!) – 胸腺肽(日达仙)-双向免疫调节剂,缩短病程,减轻损伤 – 干扰素的应用?局部使用可能更合理 – 免疫球蛋白?-加重症状和周围神经的免疫损伤
• 早期抗炎治疗-预防外周敏化
–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全身使用or局部使用?
• 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预防PHN,降低PHN发生率
有关药物治疗的再思考!-早期全程干预
• 针对病毒的治疗-去除病因
– 抗病毒药:足程足量(4W?2W!) – 胸腺肽(日达仙)-双向免疫调节剂,缩短病程,减
轻损伤 – 干扰素的应用?局部使用可能更合理 – 免疫球蛋白?-加重症状和周围神经的免疫损伤
• 早期抗炎治疗-预防外周敏化
–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全身使用or局部使用? • 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预防PHN,降低PHN发生率
3. Yuichi Takeuchi et al. Neuropharmacology 2007;53:842-853
4. H.-J. YOU,et al. Neuroscience.2009:1845–1853
5. Stephen P.Hunt et al. NEUROSCIENCE.NATURE REVIEWS.2010:83-91
肿瘤侵犯神经 肿瘤压迫神经 肿瘤术后神经痛 内脏痛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 Baron R, Binder A. 2004 Orthopade 2004;33(5):568-575 2. Cherny NI, et al. Neurology 1994;44(5):857-861 3. Grond S, et al. Pain 1999;79(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