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 案 设 计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意义。

2、在“实验——猜想——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3、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建立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

1、口答: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老师念出来的数分一分类,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归纳、交流) 归纳:

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叫做正整数。 在正整数1、2、3、4……的前面添上“—”号,得到的数-1、-2、-3、-4……,叫做负整数。

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把下列各数填在适当的圈内: 12、-6、0、1.23、7

6

、2005、-19.6、9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

二、

建立整除的概念:

1、你能在你的卡片上很快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贴上黑板吗?(学生写完后任意贴。)

2、你能根据一定的依据把这些除法算式来分一分类吗?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的分类:(根据需要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或结果,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归纳:

整数a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判断下列哪一个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10÷3 48÷8 6÷4(教师板演)

3、互动游戏:

一位同学说一个除法算式,同桌判断是不是整除?并说明谁能被谁?谁能整除谁?

教师引导归纳;

(1)除数、被除数都是整数。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练习: P 5 2

4、一展身手:

(1)有15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老师准备把她们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有几种分法能?有可能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吗?为什

么?

(2)一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糊纸盒,每组糊的个数同样多,小马虎统计时说:全班共糊纸盒342个,小马虎统计错了?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学会了什么?

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什么方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2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培养学

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1、问题情景:

有12块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第一问先请学生独立画出草图,然后小组交流。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2、12与1、2、

3、

4、6、12有什么关系?

看书 P6 (概念)

3、说说12与1、2、3、

4、6、12有的关系。(同桌互相交流)

判断:能不能说12是倍数,3是因数?

强调: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光说谁是倍数,或谁是因数是不完整的。

4、火眼金睛:你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在哪儿?

(1)42÷6=7,所以42是6的倍数,6是42的因数

(2) 42÷6=7,所以42是倍数,6是因数

(3)42÷9=4┄┄6,所以42是9的倍数,9是42的因数

(4)4.2÷0.6=7 ,所以4.2是0.6的倍数,0.6是4.2的因数

(5)4.2÷0.6=7,所以4.2是0.6的7倍。

通过检测,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二、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1.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分析:18的因数是指什么样的数?18能被哪些数整除?

试着求出20、9的因数。

2、观察18、20、9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归纳: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2.例2 2的倍数有哪些?

分析: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

3×1=3 3÷3=1

3×2=6 6÷3=2

3×3=9 9÷3=3

…………

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不写吗?

试着求出4、5的倍数

4、观察从上面几个例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P 7 4

三、巩固练习

判断

(1)15的倍数一定大于15。…………………………………()(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3)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4)1没有因数。………………………………………………()(5)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五、课堂小结

1、因数和倍数有什么关系?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防止遗漏?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 案 设 计

1.3能被2、5整除的数

教学目标: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定义; 2、渗透由特征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奇数、偶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能被2、5整除的整数特征的揭示。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1、请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作业

2、让每位同学各写10个整数;

3、你所写的整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4、你能发现被2整除的整数的特征吗?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特征? 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1、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

2、4、6、8。 能被5整除的整数,个位上数字为0、5。

2根据这一特征你能随意写出能被2整除或能被5整除的整数吗?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整数特征又是什么?

三、偶数与奇数的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偶数。 如果一个整数不能被2整除,称该整数为奇数。

2、整数的分类?

??偶数奇数

3、奇、偶数经过运算后的变化情况: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偶 奇?奇=奇 偶?偶=偶 奇?偶=偶

注:相邻两个整数之和(之差)为奇数,之积为偶数。

四、学生小结

五、 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案设计

1.4(1)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

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

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

一、素数、合数概念的引发

1、每位同学写两个整数,并写出它们的因数。

2、提问:你写出的整数有几个因数?(教师在黑板上列一张表)因数个数

些有3个、4个……

二、素数、合数概念的形成

1、概念:我们把只含有因数1和本身的整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如果除了1

和它本身还

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你能写出几个素数?几个合数?

三、对概念的认识

探讨一:

1)1是素数还是合数?2是素数还是合数?

2)除1外你能举出一个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整数吗?

3)是否存在这样的正整数,既是素数,又是合数?

4)按素数、合数对正整数分类,可分为几类?

探讨二:

1)合数与偶数、素数与奇数相同吗?若不同,你能讲出区别吗?(举例说明)

2)整数1到底是什么“身份”?你能讲清楚吗?

四、课堂反馈:课本P12练习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六、回家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 案 设 计

1.4(2)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素数、合数、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

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

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

教学难点:素数与分数、合数与偶数概念的辨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每位同学写出两个整数,然后再将它们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请几位同学

板书)有没有哪位同学所写的整数不能写成几个素数的乘积?

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教

师总结:引出素因数、分解素因数。

如何将一个合数分解素因数? 二、分解素因数的方法 1)“树枝分解法”

例:将48、35、60分解素因数 (图省略)

48=22232???? 35=75? 60=5232???

说明:先将该合数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再将其中的合数分解,一直分到不能再

分为止。

短除法

2)例2:把24、35、64分解素因数

说明: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的步骤如下:1,2,3。… (见课本)

特别强调这种方法的解题程序,并且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计算器分解法

3)例:将1334分解素因数 说明:首先用计算器将合数分成两个整数之积,再分别对两个整数进行分解,

最终化为素数之积的形式。

三、探讨;

分解素因数与分解因数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学生练习:P14 练习1、4(2) 五、课堂总结:学生学习的感受。 六、回家作业:练完成习册。

教案设计

1.5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经历对问题的分析,观察,找规律,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意义的理解,体会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化思想,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素因数的意义,并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道互素和素数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练习: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分别写出 6 的因数,8 的因数

6 的因数:1 、2 、3 、6

8 的因数:1 、2 、4 、8

教师:太好了,我们已经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那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学生不难答出6 和8 的公有的因数是1和2

猜想:这样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猜想几个数的公因数的定义: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学习新课

问题的提出:植树节这天,老师带领24名女生和32名男生到植物园种树,老师把这些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男生人数都相等,请问,这56名同学最多分成几组?

问题的分析:

1.24和32的因数是多少?

2.24和32的公因数是多少? 3.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问题的答案: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32的因数有:1,2,4,8,16,32 24和32的公因数是1,2,4,8 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8 问题的引伸:

因此老师最多可以

这些学生分成8组,每组中分别有3名女生和4名男生 例题1 求8和9的所有公因数,并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8和9只有公因数1,因此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如果两个整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称这两个数互素 例题1中的8和9就是互素的

例题2 8和12各有哪些因数,它们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因数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因数有1,2,4,8 12的因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因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因数有4 教师:下面用图表示(几何画板演示)

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因数,4是最大的。)

126

3

8

4

213,6,12,2416,32

1,2,4,8

强调: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题3 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解法1 18的因数有1,2,3,6,9,18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18和30的公因数有1,2,3,6 最大的公因数是6

拓展 以上的例题3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解法2:把18和30分别分解素因数 18=2×3×3 30=2×3×5

可以看出,18和30全部共有的素因数是2和3,因此2和3的乘积6就是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

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所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解法3 为了简便,也可以用短除法计算

18和30的最大公因

数是2×3=6

例题4 求48和60的最大公因数 解:

48和60的最大公约数是2×2×3=12

(除到两个商 互素为止)

(用公用的素因数3除)(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5

3

1593

2

3018(用公用的素因数3除)5

4

(除到两个商 互素为止)

(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用公用的素因数2除)151230242

26048

三、巩固练习

1.口答填空:

12的因数是();

18的因数是();

12和18的公因数是();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2.把15和18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请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因数:

5和78和91和12 9和157和916和20

答案:学生口答后老师在每组后面标出公因数。

5和7(1)8和9(1)1和12(1)

9和15(1,3)7和9(1)16和20(1,2,4) 3.快速回答:

24的因数是();36的因数是();54的因数是();

24,36和54的公因数是();

24,36和54的最大公因数是()

四、找规律

观察:(1)3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

(2)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3)6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4)8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

通过求这四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互素,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布置作业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 教 学 反 思 福和希望小学:匡俊

第一周 《位置》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第三周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第四周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上海版)

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最新】沪教版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试题

上海市虹口区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第一部分 一、把得数写在括号里 (1)(-4)-(+11)=( ) (2)(-5.4)×(-5)=( ) (3)138÷63≈( )(按四舍五入法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解方程 (1)955.3=-x (2)2710+=-x x (3)x x 2)8.04.5(2=-? 三、用递等式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400-225÷75×45 (2)1.8-3×0.8÷4 (3)2.64.28.46.17+++ (4)534×99+534 (5))44.2()5.34(+?- (6)]62)5.318[(42+?-÷ 四、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5.6的3倍减去48除24的商,差是多少? (2)某数减2的差乘以5,积是10。求某数。 第二部分

(1)同学们给幼儿园做小红花,第一小队做了35朵,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做的2倍少18朵。第二小队做了多少朵小红花? (2)师徒两人合作加工360个零件,徒弟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25个,剩下的由师傅独自加工7小时才完成。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3)甲、乙两人工程队合修长255千米的公路,甲队每月修42千米,乙队每月修43千米。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几个月修好这条公路? (4)学校有船模和电脑两个兴趣小组,参加船模组的学生人数是电脑组人数的1.4倍。如果从船模组调4人到电脑组,那么,两组人数相等。两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 (5)甲、乙两人装订一批书,甲每小时装订560本,乙每小时装订650本,甲先装订450本后乙才开始装订。乙装订几小时后,两人装订的本数相等? (6)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如果上底延长1厘米,就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比原来增加36平方厘米。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三部分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 (1)自然数都比小数大。 ( ) (2)在3、4、5、6四个数中,能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共有4对。 (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二、选择题 (1)下面各组数中,第二个数能被第一个数整除的是( ) A.8和2 B.0.3和2.4 C.17和51 D.2和7 (2)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篇一: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 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 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 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 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 活实际。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 为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 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 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 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 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转折点。务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务必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用心的透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务必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明白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期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下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期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简单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一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在今后教学中,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用心参与、操作、交流、动脑、

上海沪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 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7,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9,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0,分数大小的比较: A: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B: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沪教版小学数学毕业综合能力训练附答案[优质版]

(沪教版)小学数学毕业综合能力训练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 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五成( )、七成( )、三成五( )、十成( )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30%( ) 45%( ) 10%( ) 95%( ) 3.利息=( )×( )×( ) 4.30千克是50千克的(%),50千克是30千克的( %) 5.5吨比8吨少(%),8吨比5吨多(%)。 6.540米是( )米的20%。 7.( )公顷的25%是20公顷。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叫利率。 ( ) 2.一块地的产量,今年比去年增长二成五,就是增长十分之二点五。 ( ) 3.一种药水,水和药的比是1∶20,水占药水的5%。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半成改写成百分数是 ( ) A.50% B.0.5% C.5% 2.一块地原产小麦25吨,去年因水灾减产二成,今年又增产二成。这样今年产量和原产量比 (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没变 3.小英把 1000元按年利率2.45%存入银行。两年后计算她应得到的本金和利息,列式应是 ( ) A.1000×2.45%×2 B.(1000×2.45%+1000)×2 C.1000×2.45%×2+1000 四、应用题。 1.一块小麦实验田,去年产小麦24.5吨,今年增产了二成。这块实验田今年产小麦多少吨? 2.一块地,去年产水稻12吨,因水灾比前年减少二成五。这块地前年产水稻多少吨?

3.李英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1年,年利率是2.25%。到期时,李英应得利息多少元? 4.王钢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2.7%。到期时,王钢应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5.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6.一个养殖场,养鸭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20%,养的鸡比鸭多1000只。这个养殖场养鸭多少只? *7.张晶在银行存了30000元人民币,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交纳利息所得税20%后,银行应付给张晶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选作) 参考答案 一、 1.50% 70% 35% 100% 2.三成四成五一成九成五 3.本金×利率×时间 4.60% 167% 5.37.5% 60% 6.2700 7.80 8.4 20 40% 二、1.√ 2.√ 3.× 4.× 三、1.C 2.B 3.C 四、 1.24.5×(1+20%)=29.4(吨) 2.12÷(1-25%)=16(吨) 3.5000×2.25%=112.5(元) 4.10000×2.7%×3+10000=10810(元)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

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本学期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例如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学完后,给出已知条件:“六(1)班男生23人,女生10人”。提出编题比赛,比一比,谁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 学生通过编题比赛,发现一个简单的条件,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50多个问题,从编题中,学生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都在题中体现,明白了一些在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而编的分数应用题改成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不但数量上多了两倍,又把分数应用题,比的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比,加深了对它们联系的理解。 这种教学思路,我在五年级讲长方体与正方体时也用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自己量出长、宽、高并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五、六年级数学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 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的 能力差。 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表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

小学数学课本目录(沪教版)

数学一年级沪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1.我们的教室 2.掷双色片 3.听着数、摸着数 4.数射线 5.两个5是10、零 6.美丽的星座 7.小于、等于、大于 8.课间大休息、玩积木 9.买冰淇淋、运动会 10.对应与比较 第二单元 1.小胖过生日 2.加与减 3.10的游戏 4.合在一起 5.绿地 6.小胖下车 7.还缺几个 8.秋游 9.小胖上车 10.加减混合 11.数楼 12.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 13.连加、连减 第三单元 1.20以内数的排列 2.海底世界 3.数点块 4.它们与10的关系、它是几与几 5.乘火车 6.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7.相像的题 8.加进来、减出去 9.加倍与一半 10.数砖墙 11.退位减法 12.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状 第五单元 1.大家来做加法表 2.兄弟姐妹 3.比较 4.相邻的题 5.巧算 数学一年级沪教版下册 一复习与提高 1.游数城 2.玩数图 3.比一比 二位置 1.左与右 2.在街上 3.上、中、下、左、中、右 4.路(前后,左右) 三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十个十个地数 2.百数图 3.数的表示 4.数射线上的数 5.百数表 6.数龙――百的数列 7.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8.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 9.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 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2.笔算加法(进位) 1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4.笔算减法(退位) 15.郊外活动 16.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四应用 1.长度比较 2.度量 3.线段 4.长度计算 5.人民币 6.统计 7.时间 五整理与提高 1.两位数加法 2.两位数减法 3.交换 4.滑雪 5.天气统计 6.各人眼中的20 7.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8.数学广场――七巧板 9.我们的郊游

用数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加法)》教学设计 遵义县第二小学:张正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练习用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老师想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并完成今天的任务喔,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 3+4= 1+6= 4+2= 1+5= 5+2= 第二关:师:刚才老师来上课,由于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我就忘记了数一下带来了多少磁场,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从两个衣服兜里摸出磁块分别放在黑板两边: 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告诉老师些什么? ( 3 ) +( 2 )=( 5 ) (问:你们知道这些括号里的数字是从哪里来的,表示什么呢? 师总结:3表示左边的磁块数目,2表示右边磁块的数目,5表示两边合起来(一共)的数目。

3、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师板书:解决问题(用加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一课堂教学中真实情节的设计,不但对学生前面的学习进行很好的巩固,同时已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新课部分。 1、教学图1 师:秋天来了,很多小朋友都到野外去玩呢。有一位老师看到了一幅图,把它用相机照了下来,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手里,能用自己的话,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吗?(着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说出其中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你们(大括号)。并教学生写大括号。 老师解释大括号和问号各自表示什么? 师问:你们知道大括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吗?那问号呢?谁能完整的说图上告诉了什么?问了什么? 师总结:大括号表示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把它们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也就是问我们“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合起来是多少只?” 师:根据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两只兔子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个问题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负数教学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5米,一个向西走5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教学时,我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 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的排列 加减法(一) 加减法(二) 讲讲算算(三) 加进来、减出去 数墙 四、识别图形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分彩色图形片 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 大家来做加法 大家来做减法 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计算游戏

比一比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个十个的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小练习(一) 认识人民币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小练习(2) 五、几何小实践 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 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六、整理与提高 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练习(三) 二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小学数学五年级毕业考试题(带答案沪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毕业考试题(带答案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毕业考卷姓名__________ 第一部分(共42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6% 10.1-1.01= 10+2.2÷0.01= (1.25+0.125)×8=0.707÷0.07=1÷0.25×4=3.087÷2.9≈ 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 二、解方程:8% 2x-0.7+1.5=1.08 129-9x = 6x-6 三、(用递等式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则简)20% (1÷0.5+0.5÷1)×0.14 0.4×0.4×1.5×2.5 6.38×99+6.38 (200-195.2)÷(8.37+1.23)×0.5 [5.4÷18+(41.47+38.53)×0.1]÷2.5 四、列综合算式计算或列方程解8% 9.6除以3.2与0.5的积,所得的商减去2.09,差是多少?从0.4与25的积里减去什么数的2倍,差是7.2。 第二部分(共34分) 一、填空:14% 1、2dm350cm3 = ( )L 3.3小时 =( )小时( )分钟 2、340. 43这个数中的2个“4”,左边的“4”是右边“4 ”的()倍。 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一个角是89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4、把2.3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分位的数字交换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增加了( )个0.1。 5、16 .03838……是()循环小数,简写成()。 6、计算36.2÷1.3,当商取一位小数时,商为(),余数为()。 7、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厘米,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 .6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9、比20大的数中,所有被6除,商与余数相等的数的和是()。 10、口袋中混放着6个同样的塑料球,上面分别标有1、2、3、4、5、6。甲乙两人做游戏,规定摸出1个球,若球号码大于3,甲得1分;摸出的球号码小于3,乙得1分;摸出3号球,两人各得1分。()得分的机会多。 二、AOB是三角形纸,OA=OB,图中的虚线是折痕,至少折()次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8课时用数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3.尝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要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应该怎样检验呢?先讨论一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动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增强水平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使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增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实行了提升和协助。 二、增强四则运算的练习。因为学生计算水平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增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水平都差。针对这个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

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有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教学成绩。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经过一学期“生本对话”课题研究,全班已基本形成课前自学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提高了对预习的要求(不仅要完成课后“做一做”,而且要尝试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想逐步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问题带动全课的教学推进。 今天,学生在例1环节只提出了教材中的一个问题“16℃和—16℃的意义相同吗”,并追问了“为什么”,再无其它疑问。对于“为什么”也回答得很清晰,看来生活积淀为负数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补充了认识温度计上的温度这一知识点。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为第二课时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做准备;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所绘制的温度计是以5℃为一个单位长度,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读或指温度时有错误,主要是—16℃与—14℃易混淆。在此引导学生辨析,并教给他们方法。 在例2中学生质疑的问题明显增加。有(1)“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2)“正数、负数的区别是什么”;(3)“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算式中的会有负数吗?如果有,它和减号如何区分?”其中前三个问题是本节课内容,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初中的代数知识。学生们答疑的水平较高。如第一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像教材那样用举例子的方式来描述正、负数的意义,而是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总结其含义。“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多棒呀,看来学生的能力不可小瞧!第三个问题是由我解释,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原因。最后一个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中小衔

接,我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此次质疑还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读法较忽视。为此,我补充提问了“+”号可以省略吗?省略后怎样读?它还是正数吗?“—”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怎样读?强调读法及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最后,根据本班学情,我补充了下列练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下面记录的是3位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标准,把平均分记为0分,超过平均分记为正、不足的分数为负,在表格中用正、负数表示他们的分数。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的排列 加减法(一) 加减法(二) 讲讲算算(三) 加进来、减出去 数墙 四、识别图形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分彩色图形片 推算 比较 加倍与一半 大家来做加法 大家来做减法 组算式 数学游乐场 一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计算游戏 比一比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十个十个的数 认识100 百以内数的表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小练习(一) 认识人民币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钟表 几时、几时半 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小练习(2) 五、几何小实践 左与右 上、中、下、左、中、右 长度比较 度量 线段 六、整理与提高 百数表 两位数加减法复习 交换 各人眼中的20 小练习(三) 二年级(一) 一、复习与提高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六、整理与提高 大家来做乘法 乘除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