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八年级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生实验报告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1、观察沸腾时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2、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板、酒精灯、温度计、钟表、水、火柴【方法点拔】 1、想一想:如何缩短实验时间?2、记录数据时,同组同学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以观察现象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

【实验步骤】1、按书14页图1-19组装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现象(1)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0.5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2min后为止,将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2)仔细看仔细听,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①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②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移走酒精灯,沸腾(继续/停止)。

3、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数据分析】如右图所示,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标出各个时刻水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起来,即可得到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

观察水的沸腾图像,它有什么特点?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一副三角板、铅笔、硬币、细铜丝、物理课本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3、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4、测细铜丝的直径;(1)把细铜丝在铅笔紧密排绕若干圈;(2)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3)算出细铜丝的直径5、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6、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表2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2、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八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八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测量水平匀速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一览表
九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必做实验:
1. 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4.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

初中物理电学分组实验总汇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实验二:《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三:《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四:《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实验五:《练习使用电压表》实验六:《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七:《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八:《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九:《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实验十:《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十一:《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十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十三:《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十四:《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十五:《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十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实验十七:《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一:《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实验器材:一号干电池2节(带电池夹和接线柱,或用其他3伏直流电源)、小灯泡2只),单刀开关3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

2.认识要连接的电路并且检查和核对元件。

认清每个元件至少有两个连接点,每个连接点导电性能要可靠。

认清电源有正极和负极。

单刀开关在接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的位置。

导线两端的连接部分,应露出1~2厘米的铜芯,并且铜芯的外层不能有绝缘层或氧化层,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该清理。

3.明确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的方法,将导线露出的铜芯,绞成一股,先弯成半圆形,再套绕到接线柱上,注意线头应沿顺时针方向,以保证在旋紧接线柱的旋钮时。

导线不会被推出。

接线柱的旋钮要旋得适当紧(在拉动导线时线头拉不出来即可,不要过分用力将旋钮旋得太紧)。

4.明确组成电路时,连接元件的顺序。

可以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导线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

也可以从电源的负极开始,顺次连接各元件,最后接到电源的正极。

注意事项:1.干电池电源要带电池夹和接线柱,小灯泡也应带灯座和接线柱,以便与导线连接。

2.开关在接电路前,应放在“断开”位置。

在电路检查无误后,进行实验和观察时才可以将开关接通。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
1、“悬浮子(a)” “悬浮子(b)”
螺丝→
←配重
悬浮子(a)
←瓶盖
←配重 悬浮子(b)
2、“潜水艇”的制作:
吹气球→
←配重 潜水艇模型
3、“溢水杯”的制作:
饮料瓶→
↑吸管
溢水杯
4、“观察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实验”:
5、“帕斯卡裂桶”实验:
←橡皮筋
7、“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浮力产生的 原因”教具的制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及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八年级教材—些实验的改进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用塑料袋 包好浸没在水槽中,听声音的变化, 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观察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实验;
(1) 将 饱 和 食 盐 水 溶 液 装 入 大 一 些的塑料饮料瓶中 ,放入家用 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却,使温度下 降到-15℃ ~ -20℃。
铁夹子
↓排气孔 ←转孔
8、“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组实验的制作:
A
B
C
D
E
F
G
H
材料:AB、CD、GH是由300W电炉丝上抽 出来的,EF是由小提琴E弦制成;
制作:⑴AB=CD=EF=2GH,
⑵ CD 由 2 股 电 炉 丝 并 联 , 所 以 , SCD=2SAB 。
9、“研究螺丝管磁感线”教具的制作:
(2)将浓食盐水倒入烧杯内(约 70~100ml),放入己装有3 ~ 5g水的探究装置。观察水的凝固 过程
(3)将试管和温度计取出放在另一只 烧杯中,观察到冰吸热升温、熔化 的过程
3、模拟大自然中“雨” 的形成,改成演 示实验;
4、人工造“雪” ,改碘粒为萘;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2. 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实验器材:1. 天平;2. 量筒;3. 细线;4. 棉花;5. 物体(如石头、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人,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2. 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并在实验桌面上摆放整齐;3.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4.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取体积V1,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5. 用细线将物体系住,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取体积V2,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6. 计算物体的体积:V = V2 - V1;7.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V;8.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纸上;9.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

注意事项:1. 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天平平衡,准确读取质量值;2. 测量体积时,要确保量筒内水位稳定,准确读取体积值;3. 物体放入水中时,要完全浸没,避免气泡产生;4. 计算体积时,要准确无误;5.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纪律。

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2. 探讨影响物体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读取体积值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强指导。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及相关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学生分组实验18个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学生分组实验18个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1 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2 会跳舞的小人3 声的产生4 声的传播5 真空中的闹钟6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7 观察声音的波形8 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9 观察说话声的波形10 观察噪声的波形11 声波能传递能量12 光的传播13 光的反射规律1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 光的折射现象16 色光的混合17 投影仪18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9 凸透镜成像规律20 自制温度计2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22 水的沸腾2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25 电路26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7 电压表的使用28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29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30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1 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32 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33 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34 伏安法测电阻35 探究断路和短路36 测电功率37 探究焦耳定律38 观察保险丝的作用39 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40 磁化钢针41 电流的磁效应4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3 研究电磁铁4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45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46 自制电动机47 线圈不能连续转动48 电磁继电器的作用49 磁生电50 电磁波的产生51 电磁波的传播52 光在光纤中传播53 天平的使用54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55 量筒的使用5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57 时间的测量58 力的作用效果59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0 惯性6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62 二力平衡的条件63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64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5 杠杆的平衡条件66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7 轮轴和斜面68 压力的作用效果69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的压强相等70 连通器71 托里拆利实验72 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73 抽水机74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75 金属箔能浮在水面上76 杠杆是否省力77 动滑轮是否省功78 斜面的机械效率79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关80 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81 机械能极其转化82 气体扩散的实验83 液体扩散的实验84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85 分子之间的引力86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87 水沸腾后做功88 内燃机89 用火模拟链式反应90 太阳能的利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18个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 用温度计测水温3 液体的沸腾4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用电流表测电流6 用电压表测电压7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9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10 研究电磁铁11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2 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密度13 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14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5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7 研究液体的压强18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九年级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二、实验原理: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四、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绝热杯、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规格相同的热得快、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温度计五、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绝热杯内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水与煤油,用热得快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六、实验数据质量初温末温温度变化水煤油七、实验结论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二、实验原理:物质导电的现象三、实验电路:四、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灯泡、导线若干、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五、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连接电路2、分别把、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等接入AB两端,观察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六、实验记录:电流表读数灯泡亮度塑料直尺玻璃一分硬币铜丝七、实验结论: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原理:四、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路图电路图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的实物电路图.电路图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a.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电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确定实验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应该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实验能够与课程内容相对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验经验和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可以选择同等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也可以将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组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指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安全措施等。

4. 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一旦学生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5. 提供实验指导和解答: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等方式,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6. 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经验: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7. 展示和评价实验成果:可以要求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和反馈。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成果的自信和对实验的兴趣。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实验目的: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温水、冷水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液体,根据估计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观察其分度值。

(2)要将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3)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垂直。

(4)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水、秒表、温度计实验步骤:(1)按照课本P21图1-16由下到上的顺序组装仪器(2)点燃酒精灯观察温度计实数的变化,当水温接近8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4分钟为止。

(3)将测温时间、测得的温度值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在图中做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从曲线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在沸腾时,液体大量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水蒸气。

(注:沸腾是在液体的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的高低与大气压强有关)物体的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实验器材:被测物体(正方体、长方体,铅笔,书等)、刻度尺实验步骤:(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并带上单位。

实验记录:测物体质量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托盘天测物体的质量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镊子、砝码、被测物体(固体和液体)实验步骤:固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带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3)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4)把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数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体的质量,要写明单位。

(5)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注:粉末状固体颗粒要在托盘两边各放一质量大小相同的纸)液体(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把空烧杯轻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

用镊子轻拨游码,使横梁水平平衡。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将水倒入烧杯重复步骤(2),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

(4)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中,不允许直接用手拿砝码。

实验记录:测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铜块、铁块、铝块、烧杯,浓盐水、砝码、镊子实验原理:ρ=m/v实验步骤: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1)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并看清称量标尺的分度值。

(2)测定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3)再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2),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

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常是个常量;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测硬币的密度(1)需要用天平测出10枚硬币的质量m ;(2)把水倒入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再把10枚硬币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 2 ;求10枚硬币的体积V= V 2 - V 1 ; (3)计算出硬币的密度。

实验记录:测食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选择B方案的步骤进行,因为方案A所测量液体的体积小于真实值,所得结果偏大。

实验记录: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目的: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小红旗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测量正常行走时的平均速度(1)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计时开始。

(4)选手以正常的速度步行30m 的路程。

(5)将每次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tsv实验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蜡烛、平板玻璃、支架、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

(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

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相等;(3)物距等于像距;(4)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2)点燃蜡烛,将蜡烛的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在与光具座平行的一条直线上。

(3)将蜡烛移距离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找到清晰地像,还要观察像的正到、大小关系,并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4)再将蜡烛移到距离透镜20cm、15cm、10cm、5cm处重复(3)。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根据生活经验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并看清分度值;(2)将质量为100g 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读出此时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3)再将质量为200g 、300g 、400g 的钩码挂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重复步骤(2);(4)将所得的数据画在下图的坐标系中。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G/N图23-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更它的质量成正比。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2、在木块上另加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分析比较实验1、2可得: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分析比较实验1、3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比较实验1、4可得: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4、归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目的:液体部的压强规律实验器材:微小压强计、水、盐水、塑料圆筒实验步骤:(1)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人水中5cm深处,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重新记录玻璃管两侧的高度差;(3)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分别为10cm、15cm,重复步骤(1)、(2)。

(4)将烧杯里的水换成浓食盐水,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液体部各处存在压强;(2)在液体部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液体的压强相等,与探头的方位无关;(3)液体部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液体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液体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体、水、烧杯、细线、盐水,小钢桶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和小钢桶在空气中重力;(2)将圆柱体1/3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和重力,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3)将圆柱体2/3、全部分别浸入溢水杯重复步骤(2);实验记录:实验结论:(1)由2、3、4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由4、5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3)由4、6可知浮力的大小与密度有关;(4)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走进物理世界1.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的探究历程: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经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和设计实验,进行试验,通过观察、推理等途径来验证猜想和假设,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怎样学好物理⑴观察是研究问题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实验中各种物理现象,注意这些现象的产生及引起变化的条件,思考它们的变化的原因。

⑵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实验时要正确的操作和使用物理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事地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找出规律。

得出正确的结论,学好物理知识。

⑶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⑷理论要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