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盖子注射模具设计(论文)

化妆品盖子注射模具设计(论文)
化妆品盖子注射模具设计(论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毕业教学环节成果

(2009 届)

题目化妆盒盖子注射模具设计

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074班

学号200731020360436

姓名应健

指导教师朱永强

2010年05月10 日

化妆品盖子注射模具设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化妆品越来越多,化妆品的增多带来了化妆品盖在市场上的需求空间,这就使得化妆品盖的生产商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盖的设计上面。化妆品盖的设计好坏间接的影响了化妆品的销售;

因此,化妆品盖的设计是否新奇独特,美观成了化妆品盖生产者所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化妆品盖子注射模具设计

Cosmetics cover injection mold desig First, abstract

Summary:Along with the people living standard enhancement, in the market cosmetics are more and more many, the cosmetics increased bring the cosmetics to cover in the market the demand space, this caused the producers which the cosmetics covered to need flowered more thoughts in above the design which covered.

The cosmetics cover design quality indirect influence cosmetics sale; Therefore, the cosmetics cover the design novel is whether unique, artisticly became the cosmetics to cover the producer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the question.

Key word:Cosmetics cover Injects the mold Design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引言 (2)

一、正文 (5)

1. 分析设计任务书 (5)

2.分析塑件制品图及实祥 (5)

3. 初步确定型腔数目 (13)

4. 注塑机的选择 (13)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22)

6. 确定主要零件结构尺寸选模架 (14)

7.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16)

8. 导向机构的设计 (21)

9. 冷却系统的设计 (27)

10.模具排气槽的设计 (22)

11.校核 (31)

二、结论 (32)

三、谢辞 (33)

四、参考文献 (33)

引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锁盖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锁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锁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点浇口单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正文

1. 分析设计任务书

任务书条理清晰,适合我们学生的设计步骤,引导学生合理的设计模具,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起步,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我们经过几天的分析与思考,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制品的生产批量及所用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已经基本定型。

2. 分析塑件制品图及实祥

2.1 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分析

零件名称:化妆盒盖

图号:01

材料:PE(聚乙烯)

生产批量:中批量

零件图

2.1.1产品技术要求:表面无划痕、裂纹、缺陷。

2.2.1分析塑件使用材料的种类及工艺特征

该塑件材料选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及表面硬度,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染色性能。

ABS无毒、无味、呈微黄色,成型的塑件有较好的光泽。密度为1.02~1.05g/cm3。ABS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气性能。水、无机盐、碱和酸类对ABS几乎无影响。ABS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及烃类溶剂,但与烃长期接触会软化溶胀。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易与成型加工,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ABS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连续工作温度为70oC左右,热变形温度为93oC左右,且耐气候性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发脆。ABS在升温时粘度增高,所以成型压力高,故塑件上的脱模斜度宜稍大;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ABS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在正常的成型条件下,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

2.2.2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该塑件尺寸中等,整体结构较简单.多数都为曲面特征。除了配合尺寸要求精度较高外,其他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再结合其材料性能,故选一般精度等级:IT5级。

为了满足制品表面光滑的要求与提高成型效率采用潜伏式浇口。该浇口的分流道位于模具的分型面上,而浇口却斜向开设在模具的隐蔽处。塑料熔体通过型腔的侧面或推杆的端部注入型腔,因而塑件外表面不受损伤,不致因浇口痕迹而影响塑件的表面质量与美观效果。

塑件的工艺参数:模具温度:5070/C

注射压力:7090MPa

保压力:5070MPa

注射时间:35s

保压时间:1530s

冷却时间:1530s

成型周期:4070s

3.初步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塑件的结构及尺寸精度要求,该塑件在注射时采用一模十腔,综合考虑浇注系统,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考虑以下两种型腔排列方式。

方案一方案二

方案二分流道为非平衡式布置,加工难度大,需多次修模校正,方案一分流道为对称式布置,较容易实现均衡地进料,据以上原因,采用方案一。

4.注射机的选择

4.1 塑件体积的计算

根据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直接可查询到塑件的体积

V=2.388 cm3

浇注系统的体积: V2=2.375cm 3

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体积为: V=2.388+2.375=4.763 cm 3 计算塑件的质量:查手册取密度ρ=1.05g/cm 3

塑件体积:V=2.388 cm 3

塑件质量:根据有关手册查得:ρ=1.05g/cm 3

所以,塑件的重量为:

M=V ×ρ=2.388×1.05=2.5074g

4.2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目

根据 1

p km m n k

-≤

(4-1)

得 1

p nm m m k

+≥

(4-2) k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

p m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cm з或g; 1m -浇注系统凝料量,cm з或g ;

m -单个塑件体积或质量,cm з或g ;

4.3估算浇注系统的体积,其初步设定方案如下

2223 4.83

()50541231242

v πππ+=?+??+??221624π+??? ≈10.1cm з

4.43122610.1

77.60.8

p nm m m cm k +?+≥

==

查表文献4、2得选用 XS-ZY-125型号注射机

5.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浇口的清理;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为最短;浇口的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敞、壁厚位置,以便于塑料的流入;避免塑料在流入型腔时直冲型腔壁,型芯或嵌件,使塑料能尽快的流入到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

尽量避免使制件产生熔接痕,或使其熔接痕产生在之间不重要的位置;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流入方向,应使塑料在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方向均匀的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5.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处到分流道为止 塑料熔体 流动通道 根据选用的XS-ZY-125型号注射机的相关尺寸得 喷嘴前端孔径:04d mm =;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012R mm =;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00120.51R R mm d d mm

=+=+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13R mm =; 取主流道小端直径:5d mm =;

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起斜度为26,取

其值为3,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为7.6Φ

图5.1 主流道示意图

5.2 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选用圆形截面:直径D=10mm

流道表面粗糙度 1.6a R m μ=

5.3分型面的选择设计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 3)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分型面的选择应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分型面的选择要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6)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7)分型面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型腔在分型面上投影面积的大小。

其分型面如图5.2

图5 .2 分型面示意图

5.4浇口的设计

根据浇口的位置选择要求,尽量缩短流动距离,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塑件的缺陷,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等要求

浇口设计如图5.3

图5.3 浇口示意图

5.5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是浇注系统的结构组成之一。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注入型腔。这些冷料既影响熔体充填的速度,有

影响成型塑件的质量,另外还便于在该处设置主流道拉料杆的功能。注射结束

模具分型时,在拉料杆的作用下,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浇口套中被拉出,最后推

出机构开始工作,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一起推出模外。

其设计如下图(Z字型)

图5.4 冷料穴示意图

5.6排气系统的设计

利用配合间隙排气是最常见也是最经济的,更具有使用性。

6.确定主要零件结构尺寸选模架

模架的选择,图6.1

图6.1 模架模型图

7.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型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

ABS塑料的收缩率是0.3%--0.8%

平均收缩率: Q

=(0.3%--0.8%)/2=0.55%

型腔内径:

3

4

D D DQδ+

=+-?

() =30.15MM

型腔深度:

2

3

H HQδ+

=+-?

(H) =25.12MM

型芯外径:

3

4

d dQ

δ

=++?

-

(d) =28.54MM

型芯深度:

2

3

h hQ

δ

=++?

-

(h) =24.32MM

D-

型腔径向尺寸(mm );

D- 塑件外形基本尺寸(mm);

Q

-塑件平均收缩率;

?-塑件公差

δ-成形零件制造公差,一般取1/4—1/6?;d-塑件内形基本尺寸( mm);

d

-型芯径向尺寸(mm);

-型腔深度(mm);

H

H-塑件高度(mm)

-型芯高度(mm);

h

h-塑件孔深基本尺寸(mm);模架与型腔型芯的计算:

确定型腔尺寸:270*300*50,型腔为定模板直接加工中心加工成型

型芯镶件尺寸:200*195*59

8.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的作用:1)定位作用;2)导向作用;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8.1导柱的设计

长度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应比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8—12 cm,以免出现导柱末导正方向而型芯先进入型腔的情况。

形状导柱前端应做成锥台形,以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

材料导柱应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和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因此多采用20钢(经表面渗碳淬火处理),硬度为50—55HRC。

8.2导套的结构设计

材料用与导柱相同的材料制造导套,其硬度应略低与导柱硬度,这样可以减轻磨损,一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

形状为使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套的前端应倒圆角。导向孔作成通孔,以利于排出孔内的空气。

8.3推出机构的设计

根据塑件的形状特点,模具型腔在定模部分,型心在动模部分。其推出机构可采用推杆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由于分型面有台阶,为了便于加工,降低模具成本,我们采用推杆推出机构,推杆推出机构结构简单,推出平稳可靠,虽然推出时会在塑件上留下顶出痕迹,但塑件底部装配后使用时不影响外观,设立五个推杆平衡布置,既达到了推出塑件的目的,又降低了加工成本。注:推杆推出塑件,推杆的前端应比型腔或型心平面高出0.1-0.2mm

采用推杆推出,推杆截面为圆形,推杆推出动作灵活可靠,推杆损坏后也便于更换。

推杆的位置选择在脱模阻力最大的地方,塑件各处的脱模阻力相同时需均匀布

置,以保证塑件推出时受力均匀,塑件推出平稳和不变形。根据推杆本身的刚度和强度要求,采用四根推杆推出。推杆装入模具后,起端面还应与型腔底面平齐或搞出型腔0.05—0.1cm.

推件力的计算:

对于一般塑件和通孔壳形塑件,按下式计算,并确定其脱模力(Q ):

()cos sin Q Lhp f αα=- (8-1)

式中 L --型芯或凸模被包紧部分的断面周长(cm );

h --被包紧部分的深度(cm );

p --由塑件收缩率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一般取

7.811.8MPa ;

f --磨擦系数,一般取0.10.2; α--脱模斜度(

);

L=240.12*2+280.15=520.27MM

H=24.32MM

Q=520.27MM*24.32MM*10MPA(0.1*COS0.5-SIN0.5)

=113.877(KN)

推杆的设计:

①推杆的强度计算 查《塑料模设计手册之二》由式5-97得

d=(Q E

n ?????3

2

2l 64πφ)1 (8-2)

d ——圆形推杆直径cm

φ——推杆长度系数≈0.7 l ——推杆长度cm n ——推杆数量

E ——推杆材料的弹性模量N/2cm (钢的弹性模量E=2.1?107N/2cm ) Q ——总脱模力

122

4

37

640.7108212.80.315 3.154 2.110d cm mm π????=?== ??????

取 5d mm =。

②推杆压力校核 查《塑料模设计手册》式5-98

σ=s d

n Q

σπ≤?2

4 (8-3)

s σ取320N/mm 2

22

48212.8

163.5/44

N mm σπ?=

=? σ

9.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水回路布置的基本原则: a) 冷却水道应尽量多,b) 截面尺寸应尽量大; c) 冷却水道离模具型腔表面的距离应适当; d) 适当布置水道的出入口; e) 冷却水道应畅通无阻; f) 冷却水道的布置应避开塑件易产生熔接痕的部位; 由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冷却水道的布置情况,以及冷却水道的截面积

本塑件在注射成型机时不要求有太高的模温因而在模具上可不设加热系统。是否需要冷却系统可作如下设计算计。

设定模具平均工作温度为60/C ,用常温20/C 的水作为模具冷却介质,其出口温度为

30/C 。

9.1 求塑件在硬化时每小时释放的热量1Q

查表3-26得ABS 的单位流量为43510/J kg ? 得 4120.263510/Q WQ J kg ==?? =49.110/J kg ? 9.2 求冷却水的体积流量V

由式3-41得: 1

(12)

Q V Cp t t =

- (9-1)

()()433

33

9.110/600.1410/min 1.0471*******m -?==???- 查表3-27可知所需的冷却水管直径较小。 由上述可知,设计冷却水道直径为8符合要求。

10.模具排气槽的设计

二.结论

历经近一个月的毕业设计即将结束,敬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设计过程作最后检查。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通过参考、查阅各种有关模具方面的资料,请教各位老师有关模具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模具在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使我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对模具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模具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掌握模具的设计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陌生到开始接触,从了解到熟悉,这是每个人学习事物所必经的一般过程,我对模具的认识过程亦是如此。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相信这次毕业设计一定能为三年的求学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将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朱永强等指导老师以及许多同学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对关心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完成三年的学习、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热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在指导老师的协助和讲解下,同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模型,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利用因特网查阅了大量设计资料,在设计过程中,本人运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对此塑件模具的设计,本人更加熟练了对UG和AutoCAD的运用,同时,学习了软件新的功能,如Moldflow Plastic Advisers和EMX插件。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三.谢辞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近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验,使我能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了解了注塑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的过程有了深刻的认

识,锻炼了我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朱永强老师的细心指导,这次的毕业设计非常顺利,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帮我解答疑难问题,以及引导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各位任课老师平时的教导,感谢模具实习期间各位老师的指点,,也感谢谢同学们平时的关怀与帮助,如果没有你们的细心帮助,我的毕业设计也就不会那么成功。没有你们的引导,我也许不会这么用功的学习,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在此,我表示忠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个老师评点。

四.参考文献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齐卫东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屈华昌主编

《型腔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章飞主编

《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史铁梁主编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

《塑料模具设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马金骏编著)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宋玉恒主编)

《数字化模具制造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许鹤峰闫光荣编著)

模具设计论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手机后盖的模具设计 姓名: ***** 学号: ***** 班级: **** 指导老师:**** ***** 大学

摘要: 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本设计是手机后盖塑料模具的设计,对零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采用ABS作为塑件的材料。采用单分型面,根据模具的型腔数目以及最大注塑量、注射压力、锁模力、模具的安装尺寸等因素选择了注射机,选择成型零部件的尺寸;采用扇形浇口;利用直导柱导向,斜滑顶杆顶料,斜滑顶杆侧抽,同时完成侧抽和顶出完成脱模,并对模具的材料进行了选择,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用ProE绘制出模具三维图形,最后利用PROE对型芯和型腔进行了加工仿真,制定了符合要求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关键词:手机后盖; ABS;注塑模具;PROE;

目录 1绪论 模具发展的现状 存在问题和主要差距 发展展望 2材料与塑件分析 塑件分析 塑件材料分析 确定塑件设计批量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选择塑件的分型面 4标准件的选择 5 注塑机的选择 6 浇注系统的设计 7 冷却系统的设计 8顶出和导向机构的设计 顶出机构的设计 导向机构的设计 复位机构的设计 9成型零件的设计 10模具设计总图

1 绪论 模具发展的现状 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合成树脂阶段,这个时期是以合成树脂为基础原料生产塑料为特征。大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通用塑料的产量迅速增大,聚烯烃塑料在70年代又有聚1-丁烯和聚 4-甲基-1-戊烯投入生产。形成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聚烯烃塑料系列。同时出现了多品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 21世纪,塑料工业以前所谓有的速度高速发展。塑料,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已拥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我国塑料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2004年,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例已上升到30%左右,未来几年中,塑料模具还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重要装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及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成本低廉,保证质量的一系列优点,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发展方向。 存在问题和主要差距 虽然我国模具总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模具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设计制造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工业发达国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期末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廖秋慧 学院材料工程班级 _0511031__ 姓名 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塑料模设计》课程试卷A答案 (本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顶出推板与凸模(型芯)在安装时应采用锥面配合,其目的是辅助定位, 防止偏心溢料。 2.螺杆式注塑机与柱塞式相比,其优点在于__螺杆式注塑机剪切塑化能力强, 塑化量大_。 3.调湿处理是针对吸湿性塑料而言,具体方法是将制品放在热水中处 理。 4.压制成形与压铸成形均可用于热固性塑料,二者在模具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 于压铸模具有浇注系统,而压制成型没有。 5. ABS属于高强度塑料,在注塑成型前需要预先干燥,而且成型时的流动 性也稍差。 6.在斜抽芯机构中锁紧楔的楔角一般比斜导柱的倾斜角大。主要是为了模 具开模时防止造成干涉。

7.塑件允许的最小壁厚与塑料品种和塑件尺寸有关。 8.塑料模的基本结构都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 9.型腔气体的排除,除了利用顶出元件的配合间隙外,主要靠分型 面,排气槽也都设在分型面上。 10. 塑件尺寸精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计算时需考虑的主要有:成型零部件 的制造误差、成型零部件 的磨损和塑料的成型收缩。 11. 当分流道设计的比较长时,其末端应留有冷料穴,以防前锋冷料阻塞浇 口或进入模腔,造成充模不足或影响制品的熔接强度。 12. 适用于要求自动切除浇口凝料的注塑模浇口方式是潜伏式浇口。 二、判断正误(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厚壁塑件不容易产生表面凹陷和内部缩孔。 (×) 2. 当模具采用脱件板脱模机构时,可以采用Z形拉料杆与冷料井匹配。(×) 3. 冷却系统的通道要尽量避开塑件的熔接痕部位,以免影响塑件的强度。( √ ) 4. 斜导柱侧抽芯机构中的滑块导滑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抽拔后,滑块留在导滑槽中的长度不应小于 滑块长度的3/2。 (×)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 一、模具工程代号: PG—顺送PB—连续开料BK—外形CP—外形及孔PC—冲孔NC—缺口加工BR—抽牙BN—押曲UB—U曲VB—V曲LB—L曲RB—R曲ZB—Z曲WB—W曲CL—卷外弯加工CB—复合弯曲DB—面押CK—窝合模HB—冲台DR—拉伸CT—分断TP—攻牙VM—折床SW—碰焊AW—烧焊PL—电镀PT—喷油HT—热处理RK—校正LV—直平RV—窝钉TB—镏披锋DG—除油PK—包装SS—丝印OT—其它 二、产品图及展开图的绘制: 要把客户的产品转化为设计所需的产品图。比如:尺寸公差的调整,形状的修正等。 1.所有产品图纸尺寸需与电子图文件核对一遍。确认产品图纸与电子图文件正确无误。 2.所有公差尺寸在图纸上用颜色笔作好标记,以便于审查、校对,且有助于自我记忆。 3.所有图形尺寸的公差调整,按其产品图纸所需加工精度要求适当调整。 例如下表: 4.折弯尺寸公差调整,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外面时,其公差需放在凸模上,母模按其尺寸调 整实数做;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内面时,其公差需放在母模上,凸模按其尺寸调整实数做。 5.设计者对图面有疑问时,应及时做好标记、并呈报上级主管共同商讨其对策。例如:冲 压件的工艺极限,图面的图形、注解及其尺寸等问题不清或有疑问等等,可向上级呈报

说明其详细情况后,通过提出打合书、检讨依赖书、要望申请书等书面形式与客户联络。 其方式可采用FAX或E-mail转送、答复。我公司优先采用FAX方式联络。 三、排样图 1、首先要确定产品的毛刺方向,压延方向;产品的毛刺方向一般情况下由客户下决定: 产品的压延方向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的要求来做;当客户无特别要求时,对各向同性的材质(SECC、SPCC、SPCE)来讲,应以材料的利用率为优先考虑,其产品的加工难易程度及生产稳定性面不需要考虑压延方向;对各向异性的材质(如SUS、铜材等)来讲,首先要考虑材质的纤维方向不可与折弯方向相平行,其次才考虑带料的稳定性及加工的容易程度。 2、确定料带的连接部位 当毛刺方向及压延方向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考虑料带的连接部位。一般来讲,连接部位与产品的主要部分在同一平面,而且连接部分的上下浮动及送进要能平稳带动整个料条及制品随其活动,同时还应考虑使切刀的形状应简单,结构稳固,接刀应尽可能的少。3、确定进给行程和料带宽度: 根据材料的厚度,产品的大小及连接部分的大小来确定边料的宽度,进而确定料带的宽度及过给行程。 4、冲压工程站数决定 (1)、冲头、母模的强度,模具加工的容易程度及模具维护性; (2)、分板的大小要与现有加工设备相符合; (3)、制件取出及废料的处理; (4)、精度有关联的孔应在同一工站冲出; (5)、冲孔要遵循先冲大孔,后冲小孔;先冲精度不高的孔,后冲精度高的孔;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冲压模具设计本科毕设论文

摘要 本设计是对给定的产品图进行冲压模具设计。冲压工序的选择是经查阅相关资料和对产品形状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冲压模具的选择是在综合考虑了经济性、零件的冲压工艺性以及复杂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产品毛坯展开尺寸的计算是在方便计算但不影响模具成型的前提下简化为所熟悉的模型进行的。文中还对冲压模具成型零件和其他相关零件的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进行了说明。冲压件的设计首先要从冲压生产工艺上对所要设计的铁芯片进行冲压工艺的分析与计算,然后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并参看相关的冲压设计资料确定冲压工艺方案,再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工序的复合关系后,再进入冲模各具体结构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副冲压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尺寸进行设计与计算,期间要参考大量与冲压相关的资料和翻阅各种“冲压手册”,并通过计算以确定各副模具具体的结构及尺寸,通过不断的计算与修改,并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下进行不间断的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画出了一副装配图和3副零件图和一张立体图。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了解和掌握了许多实际的东西,结合我在生产实习中所看所想的一些东西,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在此特别感谢学院,学校各位老师给我的这次机会和悉心指导。 【关键词】冲压工序,冲压模具,冲压工艺,设计计算

Abstract The design of a given product plans for stamping die design. Stamping process is the choice of the availabl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hape of the products on the basis of; stamping die option is considered in the economy, parts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complexity of many factors, and so on the basis of; Products rough start calculating the size is calculated at a convenient but does not affect mold forming on the premise familiar to simplify the model. The paper also forming part of the stamping dies and other relevant parts of the principle of choice and select the method described. Stamping part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stamping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be designed to cover iron of chipfor stamping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then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see stamping design information related to determine the programme stamping process, and on this basi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n entered the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die design. On this basis, all of the major parts stamping die design and size, the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 dur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with the press and read all kinds of "stamping Manual" and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mold of the structure and Size, by the calculation and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careful guidance of teach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atient care and continuously repeated changes to draw the final 1 assembly and 3 parts map. Through this I graduated from design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any practical things with my internship in the production of which would like to see some of the things, with some of their own harvest. In this special thanks to college, school teachers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and the careful guidance. Key words: S tamping process, Stamping dies, Sheet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Design calculation

模具设计与制造试卷及答案讲课讲稿

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补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___ A ________ 。 A 、光亮带 B 、毛刺 C 、断裂带 2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 C 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3 、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____ A_______ 。 A 、凹模刃口尺寸 B 、凸模刃口尺寸 C 、凸、凹模尺寸公差 4 、对 T 形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_____ C______ 。 A 、多排 B 、直对排 C 、斜对排 5 、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 ___ A___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 、阶梯凸模冲裁 B 、斜刃冲裁 C 、加热冲裁 6 、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 _____ C ______ 。 A 、导板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7 、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______ B____ 导向。 A 、导筒 B 、导板 C 、导柱、导套 8 、在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中,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采用 _____ C _____ 。 A 、 H7/m6 B 、 H7/r6 C 、 H7/h6 9 、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_____ A _____ 凹模形式。 A 、直筒式刃口 B 、锥筒式刃口 C 、斜刃口 10 、弹性卸料装置除起卸料作用外,还有 _____ C_____ 的作用。 A 、卸料力大 B 、平直度低 C 、压料作用 11 、中、小型模具的上模是通过 ______ B ____ 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A 、导板 B 、模柄 C 、上模座 12 、小凸模冲孔的导板模中,凸模与固定板呈 _____ A_____ 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13 、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 B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14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 A 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15 、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___ B _____ 。 A 、 y/ρ B、r/t C、 E/σS 16 、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 ____ B____ 。

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

模具制造及结构设计的相关 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二、斜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三、进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四、外观要求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五、顶出机构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六、注塑成型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七、模具强度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问题点

1.圆形隧道行位 厚度 1.1设计圆形隧道行位,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应保证1.5MM 以上 A,行位镶件直径15毫米以下,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1.8MM以上 B,行位镶件直径15/30毫米,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2.8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断裂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2.方形及异形隧道行位

宽度 厚度 2.1设计方形及异形隧道隧道行位时,模具分型面到行位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宽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1.8以上 B,宽度15/30毫米,厚度保证2.5以上 C,宽度30/50毫米,厚度保证3.5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3.隧道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3.1设计隧道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穿薄铁的现象,薄铁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3毫米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薄铁变形断裂导致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4.后模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薄铁 厚度 4.1设计后模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后模薄铁的现象,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薄铁厚度保证2MM以上 B,薄铁高度15/20毫米,薄铁厚度保证3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变形导致切割镶件重制薄铁位置,影响生产进度。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模具设计论文

模具设计论文(一) 南通科迅教育提供: 模具设计专业论文一 转眼间就到了每个毕业学生的最后一课模具设计专业论文毕业实习,它是每一个毕业生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工厂进行毕业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毕业实习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加工,进一步理解产品的实际生产流程,分析和掌握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和优化产品的性能,同时了解工厂的管理体制及其经营的基本规律,并通过撰写模具设计专业论文,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接收教育,锻炼解决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于 2009 年 11 月 30 日到小型塑模公司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且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相关模具部门的实习,进一步理解了注射模的结构、设计以及生产,这对我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现做出以下报告。 成形加工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优质、高效、低耗、适应性很强的生产技术,或称成型工具、成型工装产品,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使用广泛的新技术产品,是价值很高的社会财富。由于模具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和电器产品、电子计算机产品、仪表、家用电器产品与办公设备、汽车、军械、通用机械等产品的生产中。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模具设计毕业论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模具设计专业论文二、实习内容 在模塑公司主要了解模具制造的过程:1、产品设计;2、模具设计(用软件分模,选用模架及标准件并设计滑块);3、工艺安排;4、按工艺顺序进行加工;5、钳工装配(主要配 分型面);6、试模。下面主要讲述上面每个过程的重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模具设计专业论文 1、产品设计 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有:不能随意改变产品的结构(用户特殊要求除外);不能随 意改变产品大小(用户特殊要求除外);在交图前应检查各尺寸是否正确及是否注明产品材料。 模具设计专业论文 2、模具设计 (一)首先必须要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A、分型面位置确定: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尤其是对 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要注意分型面对外观影响;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加工;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置;便于塑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有的塑件需要定模推出的例外);尽量减小塑件 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便于嵌件的安装;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 B、型腔数量的确定:型腔数量主要是根据塑件的质量、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抽心)、塑件精度、批量大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这些条件互相制约的,在确定设计方案时,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C、型腔排列方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机构的设计、镶件及型芯的设计以及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的位置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比较完善的设计结构。1)中大型塑件或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几个方向分型或抽芯)、且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提高塑性, --------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拉深件的壁厚 ----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其成形极限将受到拉伸破裂的限制。 9、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增加,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10、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 11、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 12、缩口变形区由于受到较大切向相对弯曲半径的作用,易产生切向失稳而最小弯曲 半径,所以失稳起皱是缩口工序的主要障碍。 13、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 径之比,用式d/D表达。 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最小圆角半径与毛坯厚度的比值,用r /t来表示。 min

座椅模具设计与制作规范标准

市古汉有色合金铸造 KunShan City Guhan Non Ferrous Alloy Casting Co., Ltd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与制作规 目录 座椅发泡模具设计与制作规 1.数据形式说明 ORG/ALED/ZOOMED----------------------------- Page3 2.数据名称管理要求----------------------------------------- Page4 3.设计数据相应图层管理------------------------------------- Page5 4.模具安装定位标准件 a. 磁铁标准与安装说明------------------------------ Page6 b. 定位钉、刺毛条、扰流槽尺寸---------------------- Page7 c. 定位销尺寸-------------------------------------- Page8 5.江森模具分型面形式 a. 环氧分型面形式---------------------------------- Page9 b. 电火花分型面形式-------------------------------- Page9 c. 凹分型面形式---------------------------------- Page10 d. 分型面设计准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 Page10 6.江森模具外型尺寸确定方法----------------------------- Page11 7.模具拉钩安装尺寸与拉钩安装凸台放置说明---------------- Page11-12 8.江森模具安装所用模架--------------------------------- Page13 9.江森模具在模架中的放置方法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1.3>. 1.4>.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 3.5)

3.6)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论文

塑料模具设计论文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以其生产制件所表现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能耗材,越来越引起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重视。国外将模具比喻为“工业之母”、“金钥匙”、“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模具的产值早已超过了机床工业的产值。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技术是精密成形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模具既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又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如CAD/CAE/CAM,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模具在各行业中应用日益广泛,我国模具总量又供不应求,因此模具已成为许多工业产品发展的“瓶颈”。 日前,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职工总数在世界上的排名已跃居第一,生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三。但是,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20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多数只有几十名职工,百十万元产值,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作坊式的管理方式。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这使得我国几乎所有的模具企业都只能生产中低档的模具产品,而高中档产品只能大量进口。 2008年,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随着各国政府救市计划的实施而缓解,反而开始扩散到实体经济,并逐渐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行业,并有可能进而向经济危机转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加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已影响到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成制约。 1.2 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_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_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7-12-06 1.1 引言现今我国模具工业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进程,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汽车、it电子、航空等相关行业领域高速发展,我国模具行业日新月异、高技术含量模具成为“xx”发展重点。未来中国将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模具,模具产品向轻巧、精美、快速高效生产、低成本与高质量方向发展。 1.2 模具的发展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模具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与it业相比,模具专业的从业人员的价值会随着从业年限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提升,是一个真正的“永不衰退的行业”。 1.3 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人设计的这副模具是塑料成型模具,是比较常见的塑料注塑成型模具。通过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使用proe软件对塑料电表盒盖进行三维造型,并确定选择一模二腔的型腔布置方式。2、进行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主要包括浇注系统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脱模机构的设计。3、用cad绘制了模具的二维装配图,以及型腔、型芯、定模固定板等主要零件。4、用pro/e完成了模具的三维装配图。 1.4 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撰写毕业论文在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唤起的对科学研究的极大兴趣,所激发的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及写作中辛勤的耕耘 2 成型工艺分析 2.1 塑件形状在模具设计之前需要对塑件的工艺性如形状结构、尺寸大小、精度等级和表面质量要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恰当确定塑件制品所需的模具结构和模具精度。零件如图所示,具体尺寸详见图纸,该塑件结构简单,生产量大,要求较低的模具成本,成型容易,精度要求一般。图2-1 3d视图 2.2 abs材料分析abs塑料系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俗称abs塑料,其临界表面张力为34—38mn/cm,热变形温度为70—107℃,能够溶解abs塑料的溶剂有酮、苯和酯类溶剂,而醇类和烃类溶剂对abs塑料没有溶蚀作用,所以所选用的abs专用涂料中一般应含有适量的上述溶剂和非溶剂。abs塑料的涂料选择范围较宽,以热塑性丙烯酸酯涂料为主,还有环氧醇酸硝基漆等,以下为abs塑料的一个专用涂料树脂实例。丙烯酸树脂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40%—45%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酸丁酯35%—40%过氧化苯甲酰2%—5%丙烯酸羟乙酯20%偶氮二异丁腈1%—2%溶剂组成:甲苯、二甲苯50份200#溶剂汽油20份乙酸丁酯30份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内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内容摘要】随着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手机厂商都在加大力度提高自己手机品牌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增加材料在 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 -------- 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 、---------- 、---------- 、 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 -------- 、 --------- 和--------- 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 -------- ,后弯 ---------- 。 6、拉深件的壁厚------- 。下部壁厚略有 ------------ ,上部却有所——。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 ------- ,塑性指标 ------------- ,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9、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 ---------- ,外层纤维切向受--------------- 。 10、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 ,后--------------- 。 11、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 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 之比,用式---------- 表达。 12、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 ---------- 与 ---------------- 的比值,用rmi n/t 来表示。 13、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 切向产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 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14、与冲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具有锋利的刃口,而应具有一定的 -------- ,凸、凹模间隙略-------------- 料厚。 15、有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的零件,采用级进冲压时,位于成形变形区上的孔,应安排在 -------- 冲出,落料或切断工位一般安排在----------------- 工位上。 16、当弯曲件的折弯线与纤维方向时,材料具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不易拉 1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