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盼》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上册)部编版六年级 语文《盼》课堂实录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师:请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读标题生:《盼》师:读着这样的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你来说?生:我想知道作者盼的是什么?师:恩,你对内容产生了兴趣,你说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盼呢?二、理文顺脉师:老师对此也特别感兴趣。
好,那就让我们赶紧打开课文纸,标号小节后,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盼写了几件事,好,开始。
生朗读思考问题师:文章有点长,耐着性子把它读完。
生继续读书,思索问题师:课文围绕着盼字写了几件事,好,你来说。
生:三件事。
师:好的,分别是——生:课文的一至三小节写了他盼变天。
师:恩,真好,盼变天,就用你的话形容,继续说,老师板书。
生:课文的四到十五小节写的是作者盼。
师:恩,课文的四到十五小节写的是作者,一起说——生:盼出门生:后面是写作者盼下雨。
师:是从几到几小节呢生:从十六到二十一小节师:恩?十六到二十一么?再看一看。
生:十六到十七。
师:对了,十六到十七小节写的是作者盼下雨,请坐,找的很准确,那么,作者最后他盼到了么?生:盼到了下雨。
师:课文的几到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作者盼到下雨。
生:十八到二十一小节。
师:是的,作者通过他自己种种的期盼,最终如愿——?生:(师生齐读)以偿。
三、精读师:你瞧,作者围绕着一个盼字写了三件事情,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件事情,盼生:盼变天。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在字里行间中,哪些地方让你能感觉出了作者的盼呢?划一划,在旁边写写批注。
生:研习课文找答案。
师:好,来交流一下,谁愿意第一个来说一说呢?你来说。
生:从第三小节(读课文)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
师:你能从哪儿感受到这是作者的内心期盼呢?生:“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
师:这是作者在对老天爷进行——生:抱怨。
师:是的,他在抱怨什么呢?生:他在抱怨老天爷一直不下雨。
窦桂梅《盼》第二课时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窦桂梅《盼》第二课时名师课堂教学实录1、由“盼”导入,明确学习任务师:说到“盼”,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美好的画面,比如——生:过生日时,我会盼望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生:快过年了,我会盼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生:期末考试后,我会盼望自己有个理想的分数。
师:“盼”伴随着我们长大,在我们的童年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是一种特别美妙的心理活动。
怎样将这种心理活动写出来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盼》来进行探究。
【评析:由课题导入,化抽象为具象,引发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追溯,是唤醒,是铺垫。
】2、梳理课文,温习文中事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过课文了,还记得作家是通过哪几个小事例来写“盼”的吗?生:盼下雨、盼穿衣、盼出门、盼实现。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小事例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围绕“盼”来写的。
师:作者选择这样几个小事例来写,实际上是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写作文时,所选择的事例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意思。
【评析:整体回顾,是对习作单元核心写作要素的呼应与强化,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价值的落实与体现。
】3、串联心理,感受曲折变化师:将事例写生动写具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简单罗列肯定不行,还得有一些细节描写。
我们学过的细节描写方法主要有哪些?生: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师:“盼”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课文里肯定少不了心理描写的语句。
请大家跳读课文,找找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的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新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师:这些心理描写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同学们,这些心理描写像一条线串起了整篇课文,直接写出了小蕾蕾“盼”的心情。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课堂实录

《盼》课堂实录一、质疑导入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师:请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读标题生:《盼》师:读着这样的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你来说?生:我想知道作者盼的是什么?师:恩,你对内容产生了兴趣,你说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盼呢?二、理文顺脉师:老师对此也特别感兴趣。
好,那就让我们赶紧打开课文纸,标号小节后,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盼写了几件事,好,开始。
生朗读思考问题师:文章有点长,耐着性子把它读完。
生继续读书,思索问题师:课文围绕着盼字写了几件事,好,你来说。
生:课文的一到三小节。
师:你先回答我写了几件事?生:三件事。
师:好的,分别是——生:课文的一至三小节写了他盼变天。
师:恩,真好,盼变天,就用你的话形容,继续说,老师板书。
生:课文的四到十五小节写的是作者盼。
师:恩,课文的四到十五小节写的是作者,一起说——生:盼出门生:后面是写作者盼下雨。
师:是从几到几小节呢生:从十六到二十一小节师:恩?十六到二十一么?再看一看。
生:十六到十七。
师:对了,十六到十七小节写的是作者盼下雨,请坐,找的很准确,那么,作者最后他盼到了么?生:盼到了下雨。
师:课文的几到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作者盼到下雨。
生:十八到二十一小节。
师:是的,作者通过他自己种种的期盼,最终如愿——?生:(师生齐读)以偿。
三、精读师:你瞧,作者围绕着一个盼字写了三件事情,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件事情,盼生:盼变天。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在字里行间中,哪些地方让你能感觉出了作者的盼呢?划一划,在旁边写写批注。
生:研习课文找答案。
师:好,来交流一下,谁愿意第一个来说一说呢?你来说。
生:从第三小节(读课文)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
师:你能从哪儿感受到这是作者的内心期盼呢?生:“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是作者的心理描写。
盼 教学实录

《盼》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你曾经特别盼望过做什么事情?对呀,一个玩具、一件新衣服、一次旅游都曾经是我们的渴盼。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盼》,看看作家铁凝特别盼望什么,她又是如何将“盼”写具体写清楚的。
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
1. 小组内检查识字情况,互相提示易读错字词。
2. 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出示由会认的生字(多音字)组成的词语,指名朗读,师生正音,提醒:缩、蒜是平舌音,男女生赛读,齐读。
(2)出示“斗篷、帐篷、篷船” 的图片认识“篷”,古代的篷多为竹篾和竹叶编织而成的,所以“篷”字是竹字头。
(3)指导书写“篷”字:竹字头要写得宽,走后写走之旁。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围绕“盼”字作者写了几件事?(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5、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有了新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
1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小事件”,用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
2 、交流第1—3 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生:“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 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师: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生: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盼》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盼》名师教学片段实录《期盼》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引言本文档是对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期盼》一课的名师教学片段进行实录的记录和总结。
教学片段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示范,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指导和启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要点- 教学内容:《期盼》-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展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实录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呈现一幅描绘校园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学校的向往,并鼓励学生畅想自己未来的学校生活。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期盼》,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描述生活的语言和情感。
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感受和情绪,并启发学生通过比喻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期盼和向往。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唱歌、跳舞或表演,以展示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教师鼓励学生用词语和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期盼。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示范写作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期盼。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并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来描述自己独特的期盼。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学校生活的小文章,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互评和分享。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名师教学片段的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采用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写作欲望。
教师通过情感体验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期盼和向往。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7盼教学实录

17盼教学实录《盼》教学实录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上课前,我先采访一个同学。
(指名一生)师:今天听写过关,你没有过关,当你拿到自己的试卷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生:不可思议!(师板书)师:为什么生:我昨天晚上很认真复习,今天早上还复习,写的时候也很努力呀,怎么会没有过呢师:那拿到卷子之后呢生:确实有几个字一不留神写错了!师:这个时候心情如何生:失望,还带点沮丧,也还有点担心。
(师板书)师:担心什么生:担心不过关有很多作业。
你不是说不过关要连续过四次吗师:可是后来因为你的态度很认真,我又说你只用回家过关一次。
听到这样的消息,你的心情又如何生:兴奋、高兴。
(师板书)师:我的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
看看我写在黑板上的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词(生:心理。
)是的,都是描写人的心理的词语。
我们可以看看,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有着这么多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文章,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师揭题,板书课题)【点评:从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心理体验引出心理描写词语,为接下来习作时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做好铺垫。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盼"(学生打开课本,默读课文)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样的心情生:盼。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课题就是这个。
生:课文中有很多。
我开始盼着变天”。
(然后就找不到了,有些尴尬)师:不是说有很多吗怎么只有这么一句呢生:还有……还有的没有直接说,但可以看得出来“盼"的。
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说“盼”,但可以感觉到她在盼下雨。
师:嗯,也算是吧。
(装着很勉强的样子)还有吗生:还有就是她明明回到了家,外面下雨,她却找很多理由要出门,这也算盼吧师:大家说说,这算盼吗生:算。
她盼着下雨,终于盼到了。
师:嗯,我们先想想,她到底盼的是什么盼下雨吗生:不是的,是盼着穿雨衣!师:雨衣穿就穿呗,为什么还需要盼下雨生:(学生大笑) 下雨天才可以穿雨衣呀!师:原来问题在这里,盼的是穿雨衣。
2019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 盼 教案+实录

16 盼文本分析:本文围绕“盼”字记叙了“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迫切地盼望着一场雨的到来,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盼”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情感主线,围绕着盼,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蕾蕾纯真可爱的童心。
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围绕“盼”字展开,如“盼”的事例,“盼”的心理,“盼”的环境。
让学生理解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安排了哪些典型事例,感受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还要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之间的关系。
学生都有过“盼”的心理,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盼”的经历去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我”盼的过程,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上下文,透过细腻的描写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围绕中心思想写的几件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
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本文的题目只有一个字,但这一个字却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

盼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盼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六上《盼》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盼》,谁知道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盼)2. 是呀,围绕“盼”字,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童年时代的一件趣事。
3. 我们知道要想写清楚一件事,首先要写清楚课文的——(引导说出)起因、经过和结果。
4.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盼》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吗?请你来说。
(停顿3秒)板书:(起因)得到新雨衣(经过)盼望穿雨衣(结果)如愿得雨衣【先帖板书,后叙述:非常好。
请大家根据板书提示一起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盼望着穿雨衣,最后“我”如愿地穿上了雨衣。
这么一个故事】5. 在这三部分中(动作指向板书),哪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哦,是“盼望穿雨衣”。
)6. 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盼望穿雨衣”这一部分。
二、围绕“盼望穿雨衣”,梳理主要事例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课文,拿出笔,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看看作者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写了哪些事例,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
2.好,你来说说围绕这个主题,作者都写了哪些事例。
预设:一盼晴天变雨天;二盼出门;三盼雨留到明天。
咦,作者干嘛盼雨别下完呀?多么可爱的想法呀,作者希望雨能留到明天再下。
1.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围绕“盼望穿雨衣”这个中心意思,作者写了三件事:【边写板书边叙述:一盼变天,盼天怎么变?诶,盼晴天变雨天;二盼出门;还盼什么?诶,雨快别下了,给我留着点呗,盼雨停。
】板书:(起因)得到新雨衣(经过)盼望穿雨衣:盼变天盼出门盼雨停(结果)如愿得雨衣2. 你看,《盼》这篇课文就是选取了这些不同的事例,围绕一个字“盼”这个字展开。
3. “盼”是一种心理的活动,想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作者是怎么把“盼”这个字写生动,写具体的?三、借助事例,体会作者的“盼”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描写作者盼望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做好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盼》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体会心理描写的好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主人公的愿望主要是盼着下雨。
下面,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
生1: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生2: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生3: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生4: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生5: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
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准确地找到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这些心理活动是怎样体现出“盼”这一主题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体会或者课文中的事例说一下。
生1:(对应前面生1的答案)“我”有了新雨衣,可是不下雨怎么穿?所以“我”就“盼”着下雨。
可是大晴天的哪来的雨啊?于是我有点儿抱怨天气了。
生2:(对应前面生2的答案)盼望已久的雨终于来了,可以回家穿上雨衣出来玩了,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生3:(对应前面生3的答案)一回到家正想找机会穿上雨衣出去玩,可妈妈却硬是叫“我”听英语,唉!妈妈,你要是看看外面下着的雨就知道女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生4:(对应前面生4的答案)既然今天没机会穿雨衣出去,就只好等明天了。
雨啊雨啊,明天可千万别停啊!
生5:(对应前面生5的答案)小雨点儿挂在树枝上就像珍珠玛瑙,可要是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点儿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溅,那种快乐的心情比看见珍珠玛
瑙还要高兴。
……
师:看来大家都很用心,都形象贴切地表达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感受,也准确地说出了自己对“盼”的理解。
下面,大家就齐声朗读一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一下主人公的心情。
(生大声齐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心理描写的好处。
(展示“心理描写”相关介绍的资料)
(1)什么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2)心理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师:大家看一下课文中的心理描写,谁能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1:比如,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不下雨的不满和抱怨,也直接反衬出对雨天的盼望。
生2:比如,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作者用“最好”一词充分体现出主人公内心对下雨的担心和期盼,既担心明天雨过天晴,又期盼明天雨天继续。
这里的心理描写把主人公内心的焦灼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可读。
师:好,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你们基本上掌握了心理描写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个现场小测试,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个人内心焦急等待的片段。
下节课我们进行课堂交流,并评选出两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
……
赏析:在教学片段中,教师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语句入手,通过让学生“找”“说”“学”“练”,逐步掌握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
的作用,也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都得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