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源国视角下的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客源国视角下的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客源国视角下的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客源国视角下的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

摘要

由于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来往密切,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了解东南亚旅游发展情况可以间接折射出我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和消费行为,同时也可以给我国的旅游发展一些启示。所以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对比法就东南亚各国共同的旅游景观特征及东南亚的旅游开发情况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旅游发展方向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旅游、景观特征、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方向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Source

Countri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has been close.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tourism 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hinese tourist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advantages of Southeast Asia tourism an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Southeast Asian Tourism;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Development Direction

目录

论文总页数:10页

1 东南亚地区概况 (1)

2 东南亚旅游开发条件 (1)

2.1自然条件 (1)

2.2人文历史条件 (1)

2.3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 (1)

2.4国际关系与旅游政策条件 (2)

3 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 (2)

3.1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

3.1.1旅游资源区域开发不平衡 (2)

3.1.2旅游资源类型开发不平衡 (2)

3.2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2)

3.2.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创新 (2)

3.2.2宣传不够、恶性竞争 (2)

4 东南亚旅游发展现状 (3)

4.1单位游客收入低,旅游拉动经济难度大 (3)

4.2国际旅游吸引力和旅游体验满足感不足 (3)

4.3区域内国家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大,竞争激烈 (4)

5 东南亚旅游发展方向 (4)

5.1加强东南亚区域内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 (4)

5.2提高旅游产品的单位价值,增加旅游收入 (4)

5.3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 (4)

5.4优化区域内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的组合建设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1 东南亚地区概况

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热带气候,山河相间、海陆相连。由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1个国家组成,均是发展中国家,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2 东南亚旅游开发条件

2.1自然条件

由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呈现了多彩浪漫的海滩美景、婆娑的海滨风光、开放的异域风情,多峡谷急流、多珍稀动植物。如马来西亚有“热带旅游乐园”之称,其大汉山国家公园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包括马来貘、野象、野牛、树蛇和犀牛、岩羊等稀有动物,还有800多种热带兰,500多种鸟类,还有印尼的茂物植物园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园内共有1.3万种热带植物,各种棕榈、兰花齐全[1]。东南亚位于亚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产生众多火山岛屿。东南亚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岛屿总数超过20000个。

2.2人文历史条件

东南亚是信奉多种宗教地区,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和印度教,早在1世纪这两种宗教便相继传入东南亚,长期以来宗教对东南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宗教圣迹遍布各地,宗教活动多样如宋干节。在泰国就有90%的人信奉佛教,有30万人出家向佛,全国佛寺多达3万座[2]。

东南亚是一个民族多样化的地域,全区有上百个民族。频繁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往,构成了东南亚多样的生活模式、多彩的服饰文化和多种的节日习俗。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大。

2.3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

东南亚各国的住宿和餐饮等呈现着自身的特色,但是配套设施和相关行业的成熟性参次不齐。东南亚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可以说东南亚对外的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但是,对于发展旅游来说,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的联通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东南亚内部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情况还不是很良好,缺乏公共的、集约的、有安全保障的交通网络。对于自由行的游客来讲,交通便利和舒适度仍是一个难题。

2.4国际关系与旅游政策条件

东南亚区域内大多数国家间没有很深的恩怨。自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建立后,以“国家联盟”的形式设有专门的区域旅游合作机构如东盟旅游委员会、东盟旅游协会、东盟饭店与餐馆协会等。总体上,区域内加强了旅游联系。[3]东南亚国家也一直与主要客源国如中国、日本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以我国为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南亚多国为了发展旅游放宽了对中国的签证政策。泰国半年多次签证于2018年11月13日对中国开放。

3 东南亚旅游开发现状

3.1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3.1.1旅游资源区域开发不平衡

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新加坡、文莱的经济发展情况优于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等方面自然也存在力度差异。还由于旅游资源呈现“大同”和“小异”的特点,东南亚国家在某些资源开发上着重点不同。导致了东南亚内部各国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比如相比于泰国而言,越南还存在导游素质不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差,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

3.1.2旅游资源类型开发不平衡

东南亚是一个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的国家。而且其内部国家文化差异非常大,这也是东南亚吸引世界各国游客的重点所在。但是大多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重点放在热带风光上,或者重点渲染畸形文化,并未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比如被誉为“黄袍佛国”的泰国,不止有海滩椰林、裸体“人妖”,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寺庙、热情友好的泰国人民。[4] 3.2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3.2.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创新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决定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内在条件。而东南亚的旅游产品仍是以传统的新马泰观光旅游线路产品为代表,跨国观光时间多达十天左右为主,未考虑到游客体验感变化。且对大多客源国采用同一产品,没有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质的调整。虽然有部分地区推出其它主题类型的产品如蜜月游、潜水游和自然探险游等,但未将其打造成东南亚的旅游品牌产品,开发层次较浅。

3.2.2宣传不够、恶性竞争

由于资源开发的局限和产品类型的单一,产品缺乏内涵,所以导致产品宣传的单一,除了打出“热带海岛”、“某某地几日游”的广告语外,少见有深层内涵

的打动。甚至有的旅游经营商用低价宣传吸引游客,但实际上为恶性竞争,损害旅游者利益,损害产品的回头消费和口碑消费。

4 东南亚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交通的便利,总的来说,东南亚旅游发展有所进步,客源市场基本稳定。但是由于东南亚地区在旅游开发上存在问题,再加上海啸、海上失事事件导致其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东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相比还有不足之处。

4.1单位游客收入低,旅游拉动经济难度大

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数据得出2017年全球最受欢迎旅游目地国家排名和全球十大最便宜旅游目的地国家排名,详见下表:

表格 1

序号最受欢迎旅游地国家排名十大最便宜旅游地国家排名

1 法国柬埔寨

2 美国越南

3 西班牙印度

4 中国玻利维亚

5 意大利匈牙利

6 土耳其洪都拉斯

7 德国保加利亚

8 英国斯里兰卡

9 俄罗斯阿根廷

10 泰国希腊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全球十大最便宜旅游目的地中,东南亚就占到两个国家且均位于最前列。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柬埔寨和越南的单位游客收入最低。为了达到同等旅游收入,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旅游成本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数量,旅游拉动经济的难度大于其他国家。

4.2国际旅游吸引力和旅游体验满足感不足

实际上,东南亚区域内游客是东南亚入境旅游接待的主要部分。东盟国家间实际上已形成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关系。2005年,东南亚地区共接待5128.76万入境旅游者,其中东盟内部的游客就占了45.3%,达到2325.43万人次。2006、2007年这一比重稍有下降,但2008年、2009年,东盟内部游客占东南亚入境旅游接待总人数的比重已增加到46.3%和47.1%[5]。东南亚旅游的低价产品,使得许

多游客二次消费。从表中得出,东南亚国家仅有泰国险入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地国家前列,也说明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旅游吸引力和旅游体验满足感还有待加强。

4.3区域内国家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大,竞争激烈

东南亚各国经济水平悬殊大,旅游发展起步时间各异,目前旅游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入境旅游开发水平差距也大。越南、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等国,旅游开发起步较晚,虽然拥有丰富、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相对还落后。如2009年,缅甸接待海外游客76.25万人次,而其邻国泰国接待海外游客1410万人次,马来西亚接待的外国游客更是它的31倍之多。东南亚各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各国推出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没有太大差异。尤其是旅游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虽都在不断开辟新的景点和深度旅游产品,但相互间的产品结构仍然趋同,形成激烈竞争。[6]

5 东南亚旅游发展方向

5.1加强东南亚区域内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

东南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大同小异,皆是以热带植被、海滨沙滩为主。所以为了降低恶性竞争,细分客源市场和产品类型,各国就应该更多的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如泰国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国家,相比于区域内其他国家,其佛教文化内涵深厚,建筑倍具特色,所以泰国可以加大佛教深度游的开发与宣传。邀请国际游客来此体验信教人的信条观念和佛教的盛事节日。同理,新加坡可以主打城市观光体验游、马来西亚着重开发丛林探险游,柬埔寨可以利用湄公河的史事,开发湄公河故事追寻游。

5.2提高旅游产品的单位价值,增加旅游收入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良好。大多国家都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旅游来拉动经济。所以,东南亚国家在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时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其单位价值,增加单位收入。如多开发体验型产品、减少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直接售卖,多加工后售卖。还要适当提高行业物价如住宿餐饮的价格。但是要注意为了防止游客大量减少,前期调价幅度要低,且要始终低于世界其他旅游地的平均价格。

5.3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

除了独特优越的自然风光。东南亚信仰宗教,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并且还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所以,除了“人妖”、赌博和毒品贸易,东南亚还有更多正面可供发掘的文化。如老挝的“和尚”文化、菲律宾的早婚文化、印度尼西亚的

绘画和雕刻艺术和马来西亚的古老民风。皆是现有旅游市场上缺乏的文化类型。只要合理开发,并加大宣传,定能提高东南亚文化产品的旅游内涵,增加其探究价值,提高旅游者的探究兴趣。

5.4优化区域内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的组合建设

由于东南亚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法治建设也存在差异。比如缅甸就经常断电,越南、老挝的内部交通不便甚至出现安全问题。东南亚目前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合作组织东盟旅游协会和东盟旅游组织委员会。应就区域内旅游交通专线的建设做出讨论,通过新加坡、文莱等经济较好国家带动其他国家。还要加强区域内旅游业的规范、建设和管理。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粗暴的、不法的甚至是还处在监管之外的旅游从业者和商贩,以预防曾经出现过的不正当接待行为,以改善“最不安全旅游地”的国际印象。

总结

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多样的民族历史文化,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的旅游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重大发展,东南亚也是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为推动全球的旅游整体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放眼全球国家,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在一些方面确实不如其他地区做得好。如社会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基础设施的组合优化等方面还远不及欧洲国家。东南亚地区的旅游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国际的支持,区域内各国家政府政策的落实,旅游企业的产品和宣传升级和旅游者的积极配合。特别是旅游发展的根源——旅游产品。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是任何旅游参与者都非常重视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梁珍铭,李亚,刘敏,黄璐. 东南亚旅游景观形成背景条件及特点分析[J]. 对外经

贸,2012,(01):48-50.

[2]梁珍铭,李亚,刘敏,黄璐.东南亚旅游景观形成背景条件及特点分析[J].对外经

贸,2012(01):48-50.

[3]李刚,黄朕.东北亚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制度构建研究——基于与东南亚区域之比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2):48-53.

[4]孙大英,李伟山.东南亚旅游业务纵深发展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02-106.

[5]李永芬.东南亚入境旅游发展现状浅析[J].现代商业,2011(15):153-155.

[6]李永芬.东南亚入境旅游发展现状浅析[J].现代商业,2011(15):153-15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