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列表PPT课件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
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
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
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
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
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
带你一次性走完整个唐朝历史 课件(共26张PPT)

叁
不过武则天晚年逐渐豪奢专断,不断打压李唐旧臣, 提拔武家亲信,重用酷吏。而此时的突厥又再次强
大起来,不断蚕食唐朝领土,导肆
在公元705年的时候,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 武则天被逼退位,“六位帝皇丸”唐中宗李显复位。
盛
唐
万
象
,
千
年
辉
煌
第二部分
盛极而衰,威严不在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李渊以尊“隋”为名起兵,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 “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盛极而衰,威严不在
唐中宗复位后立刻恢复了唐朝旧制,击败后突厥,并且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但是因为唐 中宗立韦氏为皇后,使得韦家和武家形成一个专权的集团。
统一中国,经略南北
壹
终于在唐朝一统天下的两年 后,公元626年7月2日,李 世民在长安宫城玄武门附近 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 元吉,唐高祖李渊也在当天 就被逼得让出了军政大权给 李世民。这也就是历史上著 名的“玄武门之变”。
贰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世民 被立为太子,并且李渊下诏: 所有事物无论大小,都由太 子决断。又过了两个月,李 渊直接退位为太上皇,禅位 给了李世民,改元贞观。
这个情况很像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一样,可是李成器却很清楚自己与弟弟李隆基之间的差距,于是主动辞让太子 位给了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过了两年的皇帝瘾之后,也主动禅位给了帮他重夺皇位的李隆基。
时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也在617年于晋阳起兵反隋。
统一中国,经略南北
壹
独帝子扶下半 霸,杨植了年
大自侑隋长后
权己为炀安,
。做傀帝,李
丞儡的并渊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36张PPT)

玄奘西天取经图
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唐时有一位西方来到中国生活过的“梵僧”
❖ 阿倍仲麻吕(698—770) , 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 名一作“仲麿”,入唐后 始称汉名“仲满”,同年 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后中进士第,工诗文,与 大诗人王维、李白等友善。 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
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 文化多元
三、晚年的反省(自主阅读)
史实之三
1.过失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③求仙炼丹 2.反省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3.自我评价 其功大过小,益多损少
J专家点评: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 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 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 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 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唐太宗
评价:
共同繁荣
①唐朝:
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
提供有利的条件。
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
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
族经济的发展。
❖贞观政绩六----对外关系方面: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 界性的大都会。(商业中心) ②开放的文化政策: --兼容并包 佛教更加广泛、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 化影响。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4.2.2唐的盛衰(用)PPT课件

贞观初期,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你从以上资料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认为唐太宗有可能会实施哪些措施,来 改变这种局面?
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1.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政治上:
2.完善三省六部制
文化上: 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 的培养与选拔
经济上: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城市: 长安、扬州、洛阳、成都
商品: 丝绸 瓷器(青瓷、白瓷、唐三彩)
开123)元农手商盛业工世生业繁表产生荣现产 1、总体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 唐进入全盛时期。
2、具体表现:
开始广泛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大都市:长安、洛阳、 扬州、成都
民族上: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 数民族一视同仁 (天可汗)
贞观时期“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 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三十九 人。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以上史料说明了什么?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史称“贞观之治”。
巩固
755年
发展
鼎盛
907年 衰弱
灭亡
618年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你知道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开皇之治”、与“贞观之治”有什么相 同之处吗?你能否说出为什么?
提示:这几个时期都是在其朝代的初期;都有 着相似的盛世局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 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社会生产,经济繁荣。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教版《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48张PPT)

慎用刑法 仁义为本 文德治国 崇儒尊孔 战而后和 民族团结 兼收并蓄 文化多元
唐太宗在中过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唐前期疆域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
1.政策 (政策:开放) (对外来)文化态度:开放、兼收并蓄)
①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往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唐高度发达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句诗反映了什么?
唐朝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唐朝开明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
1、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2、促进民族融合。 3、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 鼎盛时期。
年号“贞观”(627-649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经济、文化 )
(民族关系 ) (对外关系
二、贞观功绩 流芳千古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
史实之二
(一)“贞观之治”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开放的对外政策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
唐朝皇帝及妃嫔ppt

女儿(21)
•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 •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亡 • 南平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获罪流放岭南, 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 昭陵 • 长乐公主:名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 年薨,陪葬昭陵 • 豫章公主:母下嫔,长孙皇后养,下嫁唐义识,陪葬昭陵 •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因“房遗爱谋反案”, 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比景(北景)公主,立庙于墓 •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陪葬昭陵 •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 临川公主:字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永淳元年薨, 陪葬昭陵
外交王朝——唐朝
•二十一位皇帝
唐高祖李渊
• 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 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 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 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 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贞 观九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 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二月,上 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 • • • • • • • • • • • • • •
妃嫔 韦贵妃:纪王李慎之母 杨贵妃:赵王李福之母,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 燕德妃:越王李贞之母 郑贤妃:无子 徐贤妃:名徐惠,才人,再迁充容。追封为贤妃 杨妃:隋炀帝女,吴王李恪、蜀王李愔之母 阴妃:后被贬为嫔,庶人李佑之母 杨婕妤:杨恭道第二女 韦昭容,韦尼子 萧美人:萧铄第二女 武才人:武则天 崔才人:崔宏道长女 萧才人:萧铿第二女 王氏
第2课 唐太宗

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成为保证国家 权力在一家一姓中和平过渡的理想模式,但它 不能选贤与能,也不靠功勋,嫡长子的品质与 君主专制需要经常脱节。于是皇位继承经常出 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 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里的一个政治现象,玄武门之变只是其中一例。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 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 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 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 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 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 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 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 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 翠微宫。
唐朝历代皇帝(含武周)
唐高祖 ( 李渊 ) 唐太宗 ( 李世民 ) 唐高宗 ( 李治 ) 唐中宗 ( 李显 ) 唐睿宗 ( 李旦 ) 武后 ( 武曌 ) 唐中宗 ( 李显 ) 唐睿宗 ( 李旦 ) 唐玄宗 ( 李隆基 ) 唐肃宗 ( 李亨 ) 唐代宗 ( 李豫 ) 唐德宗 ( 李适 ) 唐顺宗 ( 李诵 ) 唐宪宗 ( 李纯 ) 唐穆宗 ( 李恒 ) 唐敬宗 ( 李湛 ) 唐文宗 ( 李昂 ) 唐武宗 ( 李炎 ) 唐宣宗 ( 李忱 ) 唐懿宗 ( 李漼 cuǐ) 唐僖宗 ( 李儇xuān ) 唐昭宗 ( 李晔 ) 唐哀帝 ( 李柷 chù)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 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 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 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①唐朝618年—690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②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90-705(16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5年③唐朝705年—907年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5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44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6年)至德756年-758年乾元758年-760年上元760年-761年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779(17年)宝应762年-763年广德763年-764年永泰765年-766年大历766年-779年德宗神武孝文皇帝780-805(26年)建中780年-783年兴元784年贞元785年-805年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永贞805年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806-820(15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824(4年)长庆821年-824年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824-826(2年)宝历824年-826年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840(14年)宝历826年大和827年-835年开成836年-840年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846(6年)会昌841年-846年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846-859(13年)大中847年-859年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859-873(14年)大中859年咸通860年-873年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873-888(15年)咸通873年-874年乾符874年-879年广明880年-881年中和881年-885年光启885年-888年文德888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888-904(16年)龙纪889年大顺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乾宁894年-898年光化898年-901年天复901年-904年天祐904年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904-907(3年)天祐904年-9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