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整理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整理《蜀道难》是唐代杜甫的一首长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以描绘蜀道风景为背景,通过对困难险阻和人们的艰苦奋斗进行描写,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对《蜀道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1. 题材和背景:《蜀道难》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唐朝时期蜀道的险峻和艰难。
蜀道为蜀地(今四川地区)与中原相连接的唯一道路,地势险峻,交通困难,历来很难行走。
2. 描写蜀道的艰难: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蜀道崎岖险阻的特点,如“川泽纡余难复陈”“青泥何盘盘”等,这些描写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现了蜀道的险峻。
3. 描写人们的艰苦奋斗:诗中还描写了人们在蜀道上的艰苦奋斗,体现了他们不畏困难的坚韧精神。
如“嗟尔远道之人”“努力乘风破浪”,这些描写突出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的奋发向前的精神。
4. 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蜀道难》通过对蜀道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与反思,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如“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这些语句表达了诗人的态度和情感。
5. 艺术特点:《蜀道难》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句式多样,有长句、短句、断句等,使整篇诗歌节奏感强烈,富有变化。
6. 诗歌意义和价值:《蜀道难》以蜀道为载体,通过描绘险阻和艰难,展示了人们对困难的坚韧拼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对于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对《蜀道难》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首杜甫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精神,同时也启发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蜀道难》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审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高二语文第4课(上册) 蜀道难原文知识点详解

高二语文第4课(上册) 蜀道难原文知识点详解蜀道难创作背景: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蜀道难知识点1、《蜀道难》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解惑诗人通过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抒发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也从侧面表达出他对友人的情谊(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以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
2、蜀道难主题是什么?解惑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蜀道难原文蜀道难[1]噫吁嚱[2],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3]及鱼凫,开国何茫然[4]!尔来[5]四万八千岁[6],不与秦塞[7]通人烟[8]。
西[9]当[10]太白[11]有鸟道[12],可以横绝[13]峨眉巅[14]。
地崩山摧壮士死[15],然后天梯石栈[16]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17]之高标[18],下有冲波[19]逆折[20]之回川[21]。
黄鹤[22]之飞尚[23]不得[24]过,猿猱[25]欲度愁攀援。
青泥[26]何盘盘[27],百步九折[28]萦[29]岩峦[30]。
扪参[31]历[32]井仰胁息[33],以手抚膺[34]坐[35]长叹。
问君[36]西游何时还?畏途[37]巉岩[38]不可攀。
但见[39]悲鸟号古木[40],雄飞雌从[41]绕林间。
又闻子规[42]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43]。
连峰去[44]天不盈[45]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5。
飞湍[46]瀑流争喧豗[47],砯崖[48]转石万壑[49]雷。
其险也如此,嗟[50]尔[51]远道之人胡为[52]乎来[53]哉!剑阁[54]峥嵘[55]而崔嵬,一夫[56]当关[57],万夫莫开[58]。
所守[59]或匪亲[60],化为狼与豺。
朝[62]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63]血,杀人如麻。
锦城[64]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蜀道难字词及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蜀道难字词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中语文蜀道难字词及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蜀道难字词及知识点梳理字词是高中语文必考的基础知识,需要靠平时的积累。
人教版高二语文蜀道难文言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蜀道难文言知识点一、写作背景本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
唐代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存心识到这一地域局势险峻,自古为封建盘据之地,随时有发生事变的可能。
二、正音噫吁嚱 yī x ū x ī巉岩chán 石栈 zhàn 喧豗h uī猿猱náo 砯崖 pīng 飞湍 tu ān 崔嵬 wéi扪参历井 mén shēn 吮血shǔn三、实词概括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敬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正直去去门十里认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走开除残去秽除去,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去,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能够横绝蛾眉巅超出佛印绝类弥勒特别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峻峭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断△解说加点的字1. 猿猱欲度愁攀附为忧愁,为动用法2.令人听此凋朱颜使凋零,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7.而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交流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展转 ; 盘旋9.猿猱欲度愁攀附超出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从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18.所守或匪亲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固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人教版高二语文蜀道难文言知识点] 有关文章:。
高中语文5.蜀道难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必修3

5.蜀道难一.基础知识1.重点字词:①字音鱼凫.(fú)萦.绕(yíng)石栈.(zhàn)扪参.(shēn)峥嵘..(zhēng róng)抚膺.(yīng)巉.岩(chán)咨嗟..(zījiē)喧豗.(huī)崔嵬.(wéi)吮.血(shún)②释义蜀道难:乐府旧题。
属《相和歌·瑟调曲》。
它传统的题材便是写蜀中山岭险阻的。
咨嗟:叹息。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横绝:飞越。
天梯:陡峭的山路。
石栈:山间架木凿石而成的栈道。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凋朱颜:这里是吓得脸变颜色的意思。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天不盈尺:离天不到一尺,夸张形容山之高。
湍:急流的水。
喧豗:喧闹声。
胡为:何为,为什么。
咨嗟:叹息。
2.名句名段: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3.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伟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赐金放还”。
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
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总结(共20页)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总结[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工作总结一:蜀道难知识点总结《蜀道难》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⑵,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⑶,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⑷,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⑸,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⑹,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盘盘⑼!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⑽,以手抚膺(y 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⒁! 剑阁⒂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iě),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 ē)⒅。
译文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蜀道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蜀道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写作背景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安史之乱前。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二、正音噫吁嚱yī xū xī 巉岩chán 石栈zhàn 喧豗huī猿猱náo 砯崖pīng 飞湍t uān 崔嵬wéi扪参历井mén shēn 吮血shǔn三、实词归纳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佛印绝类弥勒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解释加点的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18.所守或匪亲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虽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返回查字典首页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老人与海》作家作品与简介|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归纳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归纳《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蜀道难》收录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四课中,文中的知识点众多。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蜀道难》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通“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二、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意动用法,以……为愁苦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使……滚动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三、实词归纳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佛印绝类弥勒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四、解释加点的.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18、所守或匪亲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虽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22、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23、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
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24、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2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
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26、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27、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知识归纳
1、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 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
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3、《蜀道难》的浪漫主义特点:
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
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
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
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全诗的骨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
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
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
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
4、几个地名:
⑴峨眉山:
《一统志》云:“峨眉山,在四川眉州城南二百里,来自岷山,连冈叠嶂,延袤三百余里,至此突起三峰,其二峰对峙,宛若蛾眉,自州城望之,又如人之拱揖于前也。
”
⑵太白山:
《水经注》云:“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许。
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慎蒙《名山记》:“其山颠高寒,
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
”
⑶青泥岭:
《元和郡县志》云:“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
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
”
5、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