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學生:廖雲逸张杰马斌乾姜子皓曹耀东專業:交通工程(運營管理)班級:運管福工研修班前言通过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道路交通信息引导公交车辆时期运行速度更快;其二是提高公交车辆的满载率。
由于在运输效率、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显著特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建立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则是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举措之一。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APTS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智能技术促进公共运输业的发展,使公交系统实现安全便捷、经济、运量大的目标。
如通过个人计算机、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就出行方式和事件、路线及车次选择等提供咨询,在公交车站通过显示器向候车者提供车辆的实时运行信息。
在公交车辆管理中心,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状态合理安排发车、收车等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录一.绪论1.1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1.2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2.2智能化调度方法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三、总结参考文献一.绪论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
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
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北斗导航系统、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涌现。
其中,在基础设施上,掌握3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建造技术,长寿命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自动化监测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在交通装备上,具备交付运营时速400公里高速轮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移动装备的技术能力,掌握500米饱和潜水装备制造、施工作业技术能力,具备10万吨深水救助打捞技术保障能力;在运输服务上,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机场智能运行管控等技术在部分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初步建成覆盖全国主要节点和关键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布局30家以上行业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中心,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布局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新增3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家以上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0家以上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形成梯队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强化交通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交通运输企业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制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公布日期】2024.08.12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8.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我局开展组织推荐有关工作。
请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
为做好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式及时间节点要求
拟通过厦门市科技局推荐的项目,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提交项目预申报书。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7月31日8:00至9月20日16:00,逾期不予受理推荐(考虑到推荐流程、系统操作等时间,请申报单位务必在网上填报截止日前至少一周与市科技局对口处室工作人员联系)。
二、项目申报咨询及对口业务部门
1、系统使用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中继线),****************.cn
2、业务咨询电话:************、68207794
3、厦门市科技局对口处室及联系电话:
高新技术处:************、2050107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12日。
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

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 (拟确定)
序号
1
拟批复创新平台名称
先进轨道交通智慧指挥调度技术国家 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国 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头孢药物晶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北京) 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北京)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天津) 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天津) 化学药品注射剂质量控制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植物有效组分萃取分离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国家地 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河北) 氨基酸衍生物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矿用智能电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山西) 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山西) 沙棘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 稀土改性表面再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 程研究中心(内蒙古)
主要依托单位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主管部门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18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阳化工大学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1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2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23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24
吉林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主要依托单位
山东大学
主管部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
54
智慧城轨管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轨管控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城轨管控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下面是一份智慧城轨管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智慧城轨管控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监控系统、信号控制系统、车站管理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
其中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信号控制系统负责调度和控制列车行驶,车站管理系统提供乘客信息和实时运行状态,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车辆优化调度。
二、车辆监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使用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和乘客情况。
摄像头通过对车厢内外部的监控,可以实时了解车辆内乘客数量、行为,以及车厢附近的行人和车辆情况。
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车辆的速度、位置、加速度等参数,实时传输给智能调度系统,以便及时响应和调整。
三、信号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信号灯和列车控制装置,实现对列车的调度和行驶控制。
智能信号灯可以自动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调整信号灯时间,以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发生概率。
列车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列车位置和调度计划进行运行控制,实现列车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四、车站管理系统车站管理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声音导航和乘客流量监测设备,提供实时的站内信息和服务。
电子显示屏可以显示列车到站时间、乘客上下车信息和车站周边信息等。
声音导航可以提供给乘客准确的换乘和出口指引,提升乘客体验和安全性。
乘客流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站的人流量,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是整个管控系统的核心,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和调度方案。
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监控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实现列车停靠站点、行进速度和换乘指导等优化调整。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提前预判行驶阻塞、故障和事故概率,实现智能预警和修复。
六、安全性与保密性智慧城轨管控系统对安全性和保密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提升运营效率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线路运输状况、以及安全风险等,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和运行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输效率。
2.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车辆到站时间、票价信息、线路规划等,还可以实现电子支付、电子车票等功能,让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3. 提高安全性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可以对人流量、车辆密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
比如北京的地铁线路智能调度系统、上海的轨道交通电子票务系统等,这些系统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化系统仍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乘客出行的习惯和需求,优化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为干预的程度。
2.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这将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智慧轨道交通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管理和优化,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首先,北京地铁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该系统通过建设全网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地铁列车、信号系统、电力设备等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同时,该系统还引入了智能化的车载设备和站台屏幕,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列车信息、换乘指引以及应急情况通报等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管理,北京地铁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其次,上海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调控系统是国内又一个成功的智慧轨道交通案例。
该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地铁线路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列车位置和运行状态等信息,灵活调整列车运行间隔和速度,避免拥堵和延误的发生。
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对列车客流信息的实时分析和预测,为乘客提供最优的出行方案。
上海地铁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大大提升了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再者,杭州互联网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
该系统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实现了与乘客之间的实时互通和信息共享。
通过手机APP,乘客可以查询车站到站时间、地铁线路规划等信息,并提前了解拥挤度和延误情况。
同时,乘客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购买电子票务,实现无人售票和无纸化出行。
杭州互联网轨道交通系统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使轨道交通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最后,广州地铁无人驾驶列车是中国智慧轨道交通的一大亮点。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地铁列车的无人驾驶运行。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列车能够感知和识别前方障碍物,并根据实时的路况进行智能调度和控制。
无人驾驶列车不仅提高了地铁线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和拥堵。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2。
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5.开发完成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控制中心、安全网关、智能防火墙等原型系统,具有隐私保护能力、深度感知与检测能力,相关原型系统应通过权威部门测评,并得到试点应用;6.专利不小于10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7年度定向项目公开申报指南2017年“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定向中国中车实施的3个重点研究任务中包括6个项目。
针对6个项目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需要公开择优的任务,拟对以下研究课题或任务进行公开择优,涉及公开课题或任务的预算将根据研究课题或任务的相关性,最终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申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拟承担相应研究课题或任务的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本专项项目2017年拟公开择优的研究课题或任务如下:项目一:高性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1虚拟同相柔性供电系统电磁耦合机理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面向移动式大功率单相负荷在异相供电网络之间平滑过渡的应用需求,研究不同列车速度和无电区长度条件下虚拟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电压、相位、频率实时动态调整转换的技术特性;研究柔性供电装置主拓扑结构下变流器与变压器及各供电网络之间的耦合机理;研究牵引供电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性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满足电压波动在17.5kV〜31kV条件下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及电能质量满足GB/T15945-2008、GB12325-2008、GB/T14549-1993、GB/T15543-2008等标准要求的技术实现方案;建立柔性供电装置变流器、变压器与牵引网的电-磁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方案;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2•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协同保护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与过分相列车的耦合关系;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多装置故障影响机理;研究正常正向行车、异常反向行车时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的协同控制时序;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失效状态下,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与协同保护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形成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可靠性协同保护策略和实现技术;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3.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动态稳定性方法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网、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类型及方式的电路拓扑,构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研究馈电网-受流机制-车”耦合谐振发生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形成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及实现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稳定性测度指标和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形成有效消除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的高频及低频谐振的技术方案,并实施仿真验证;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4.车网等效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牵引网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牵引网-列车串联网络系统的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牵引网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形成牵引网-列车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二:轨道交通列车高效变流装置5.大功率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隔离保护机制与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搭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功率流模型,研究故障切换状态下主电路电磁暂态过程及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单元隔离保护机制,研究故障工况下故障隔离保护策略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快速平滑故障隔离保护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故障隔离保护机制及对系统影响规律,形成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系统快速平滑隔离保护控制策略和实现技术,完成仿真和原理性实验验证。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6•多电力电子变压器条件下车网耦合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牵引供电网与多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间的电气耦合特性及高频、低频谐振机理;研究带电弧弓网离线、网压突变、过分相、负荷突变等恶劣运行条件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影响;研究复杂工况下具有谐波优化及车-网”谐振抑制能力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控制策略考核指标:提出牵引供电网-多台电力电子变压器耦合下高频、低频谐振机理;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谐波控制策略。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三:轨道交通新型供电制式车辆与车载储能技术7.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动态移动工况,计算分析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电和温度场的分布形态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研究电能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电能感应变换单元的高功率密度、电流/频率快速跟踪及低开关损耗等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动态移动状态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形成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8.储能元件服役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防范技术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在轨道交通车辆服役过程中的应力(倍率、温度等)变化机理、耦合关系及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反映该类储能元件老化内部机理的特征参数,根据该类储能元件在单一、耦合应力及实际工况下的寿命衰退数据,研究其失效物理模型及数据预测算法;研究基于该类储能元件健康状态的充电智能控制策略和安全维护方法;研究面向故障导向安全的BMS与车载变换器的交互响应与保护机制。
考核指标: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环境和工况条件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方法;提出基于温度、倍率、充放电深度的多变量耦合储能元件寿命测试评估方法;发表论文5-7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9.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能源系统配置及综合管理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构建各种不同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全寿命周期成本函数矩阵;依据各种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不同供电控制方式下系统运行成本函数矩阵;研究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车载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健康状态动态评估及过程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形成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大数据平台,提出车载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管理策略及标准规范;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3-5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10.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研究(课题级)研究内容:研究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模型,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制造、运维等各环节产生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进行统一建模。
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研究基于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对经过统一数据建模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实时、低迟滞的即席分析查询处理;研究复杂指标增量计算技术以及可扩展的轨道交通多维数据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接口技术,为实现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应用提供支撑。
考核指标:搭建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平台,支持对百亿条数据的多维实时查询,数据处理响应时间W 100ms;为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提供支撑;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项目四: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轨道交通设计、节能与环境友实施年限:2年;拟支持数:1项好技术11•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关键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课题级)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研究网/车/线/环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性能、环境与成本影响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性能与环境要素对安全的影响,分析与安全强相关要素的敏感度,确定关键要素;以安全域为边界条件,构建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的耦合关系,揭示其交互影响机制及演化规律;实现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形成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要素辨识及分析方法与标准、要素集及耦合关系;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综合可用性技术能力。
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12.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与全局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在服役过程中系统效能特实施年限:2年;拟支持数:1项征,研究轨道交通系统效能影响因素及关键环节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各影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后产生全局最优效能的机理;以轨道交通系统全局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系统服役信息及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同服役环境、不同线路条件、不同车组的全局效能评估理论,同时基于轨道交通系统逻辑功能关系,研究分层、逐级效能配置理论。
考核指标:揭示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形成轨道交通系统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方法;形成轨道交通系统特征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全局效能提升10%的技术能力;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五: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13.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关键承载结构材料破坏特征及恢复技术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轨道交通关键承载材料(混凝土)结构经时行为特征建模及性能劣化机理;研究不同损伤形式下的结构性能恢复技术;开展材料和结构自修复技术工程可行性深化研究;研究修复后结构与材料功能及性能测试评估技术;研究海洋、酸雨、高寒等复杂环境下桥隧钢筋锈蚀及混凝土性能劣化的测试评估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的恢复方法;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功能、性能评估及测试方法,具备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寿命延长20%的能力。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14.轨道交通全球典型环境要素辨识及分析(任务级)研究内容:辨识全球轨道交通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工业基础及人文特点等环境域要素;研究极端环境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和成本的影响,提出关键环境域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技术需求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