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2

合集下载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1.3%,其中农村地区略高,为51.7%。

《2020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统计,大约有50%的农村老人处于空巢状态。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比例将高达90%,预计将有超过2亿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显著高于城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守老年人数量超过1亿。

老龄化与数字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养老产业、医疗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同时要看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带来斯的增长点。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及对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的需求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虽然老年人口的增多会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是老年人并不是“负担”,而是一座“金矿”;不是“人口负债”,而是“人口红利”。

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升级,互联网市场下沉,依托数字技术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银发产业,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消货群体有显著区别。

首先,饮食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保健食品和营养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其次,医养护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对医疗保健、日常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交、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社交活动等;最后,老年人对家居用品和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显著区别,例如老花镜、助听器、按摩椅等。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C.“白釉黑花罐进窑后,几乎每天一场雨,雨后必现彩虹”,这一描述为白釉黑花罐烧制蒙上了迷信的色彩。
D.“我感觉身前的火更旺了,有炙烤的感觉”,这一描述隐含了“我”迫切地希望看到白釉黑花罐的心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的是一次奇幻之旅,虽文中人物对话有一些困惑之处,但都隐藏在对瓷器的虔诚之中,并无违和之感。
B.保兰德集团(内蒙古)从东方锦囊获取设计灵感,采用独特的方圆造型和留白设计,推出的系列女包,支撑起了国人对东方智慧的思考。
C.京东由以往“卖书”的角色,反常规变化为“买书”者,并联合著名作家余华等发起“回收一本‘买而不看’的书”的活动。
D.中华老字号“老舍茶馆”在深刻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品牌个性,设计新LOGO,全方位解读品牌核心价值。
4.中华老字号冠生园宣布携手知名国货品牌“美加净”,联名推出跨界新品——“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产品注重品牌设计和质量,深受消费者青睐,而“冠生园”“美加净”两个老字号也得以创新发展,实现华丽转型。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从两则材料看,中国品牌应当怎样在国际上打造自己的亮丽名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节选)
迟子建
退休这五年,我在黑龙江各地寻古探幽,也发挥专业优长,免费给人鉴宝,渐渐地在民间有了些名气。
爱好收藏的,最痛心的就是逢着心爱之物却无力纳为己有。比如我曾在阿城乡下一户人家,见到一个盛黄烟叶的罐子竟是金代的白釉黑花罐,其器型端庄古朴,色彩典雅高贵,釉面似有月光隐隐浮动,就像个穿着丝绒旗袍的气质美女,在勾人魂魄地望着你。见我要出高价收购这个罐子,老乡顿悟此非浊物,不卖了。几个月后我再去,房屋还在,但主人已不知所踪。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6 分)1.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A. 人怎么还不来?B. 他人在心不在。

C.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A. 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 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 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 乃至易于尚且虽然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②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左顾右盼。

③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④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⑤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D. 文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都城。南宋陆游有“谁令骑马客京华”一句,其中的“京华”指南宋行在临安。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B.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C.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5. 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 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旁边。
C. 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 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持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持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沟通和沟通,也反映出深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持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持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于是回忆当年巡游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 作者艳羡周景春的闲适生活,在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朗,周君景春语子:“吾白马湖园田,子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一再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高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苟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骄傲,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诈欺,不得自休息,穷日疲极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愿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效奇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怀仁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发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认为其彰显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

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历史沃土培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

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

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带的两支青铜文化,但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

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了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则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岗和殷墟文化的影响。

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

”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

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委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盂,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曇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膝.盖 / 熹.微忏.悔 / 阡.陌角.色 / 角.斗B.斑斓. / 狂澜.恫.吓 / 胴.体蛮横. / 横.财C.造诣. / 翌.日嶙峋. / 殉.职漂泊. / 泊.车D.船棹. / 沼.气牛犊. / 赎.罪冠.冕 / 弱冠.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早在中日建交谈判之初,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歧便是建交谈判的拦路虎...。

当时,鉴于实现邦交正常化是两国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当务之急,双方领导人为避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建交进程,约定对此“以后再谈”,此即可视为中日在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存在“默契”的滥觞..。

如今野田政府掩耳盗铃....,更是走在一....,置两国默契与共识于不顾,把属于中国的岛屿倒买倒卖条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

A.拦路虎 B.滥觞 C.掩耳盗铃 D.倒买倒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撰写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B.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宣布,维也纳医科大学成功完成了听觉脑干植入首次手术。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患者便可出院。

C.国内北斗导航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6颗,系统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将为国内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D.作为今夏国内最火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在“高收视、高关注、高争议”中落幕,但由之引发的各种启示却仍值得众多业界和媒体的探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所以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的发展经由宗教改革走向自然科学的研究。

②又因人文的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发展了社会主义。

③更由理性的自由思考透视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长之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导向了资本主义。

④西方从15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精神由人文价值的追求唤醒。

⑤在此一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⑥当时的哲学家强烈地表达对入世生活的肯定,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赞赏。

A.⑤④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公讳云飞,姓葛氏,浙江山阴人。

父承升,江南长淮卫千总,授武略都尉。

公幼读书成童①,赴试郡中,闻母疾,弃归。

武略公尝率家人十数骑猎,顾谓公曰:“弧矢,男子事也,汝能之乎.?”公援弓矢,六发皆中。

武略喜曰:“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公跪受命。

年三十,中嘉庆己卯科武举人。

道光癸未科成进士,官营守备,五擢至定海镇总兵。

丁.父忧,去官一年,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

及英吉利兵船突据定海城,巡抚乌公先见,驰书要公诣镇海,计防御。

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

公至镇海,请尽出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集定海溃兵,大阅海上。

归与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偕往复定海城。

七月,夷袭厦门,公闻之,立牒告大府:土城守单,筱峰背负海有间.道,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

又执不与。

八月癸巳,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

戊戌,天大雾,夷始全队逼土城,公倚睥睨,闻风帆海水声,微辨贼舻将近城,炮击沉之。

夷分道攻峰、竹山,筱峰无炮,夷众夺间道下,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

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血流成渠。

贼殊死进,公率所部二百余卒,持刀械步斗。

夷首安突得执大绿旗麾兵进,遇公,骂曰:“逆贼,终污吾刀!”斩之。

刀折,复拔所佩刀二,冲贼队中,至竹山门,方仰登,贼刀劈公面去其半,血淋漓,径登贼駴迸间②,而.有炮背击公,洞胸穴如碗,前后枪铳雨集,中伤数十,遂卒。

(选自《后期桐城派文选译·葛公墓志铭》,巴蜀书社,有删减)【注】①童:指尚未通过考试成为生员(秀才)的读书人。

②駴迸间:猛烈击鼓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父忧,去官一年 丁:遭逢 B .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 署:代理 C .筱峰背负海有间.道 间:中间 D .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 薄:靠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 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 娘以.指叩门扉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駴迸间,而.有炮背击公 汝能之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儿寒乎?欲食乎.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督耕陇上 B .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C .大阅海上D .复拔所佩刀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葛公出身官员家庭,幼年读书成为童生,去参加科举考试,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没有考试就回家了。

B .等到英国兵船突然占据了定海县城,巡抚乌尔恭额先发现,急速送信要葛公到定海去谋划防御事务。

C .葛公听到英夷袭击厦门的消息,立刻书面报告上级防守的形势和策略,但是上级固执而没有同意他。

D .在与英军的土城之战中,葛公率领部下,顽强抵抗,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枪炮中,表现出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1)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3分)(2)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

(3分)(3)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4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4分) A . B . C . D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王羲之《兰亭集序》)(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雅的复杂性孙克强①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

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

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以语言为例,“文雅”本是层次高、积累厚、修养好的体现,但过分讲究辞采,难免华而不实;刻意追求古奥,必然隐晦难懂。

例如汉大赋以语汇丰富、用字奇僻为尚,尤其是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简直可与字典、类书相比,读起来颇感困难。

甚至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

”这样的文章,尽管色彩斑斓绚丽,但其艺术效果必然有限。

文雅过头会变为俗,正如清人魏禧论文所说:“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眩目,正嫌有市井气耳。

”将文雅强调到极端,就会产生令人反感的酸腐,必将导致变美为丑。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其实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多矣,以至于人们常将知识分子称作“酸文人”。

②的确,有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雅和博学,在诗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或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

使事用典是知识丰富的表现,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

然而使事用典对于作品来说不过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可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③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所谓“求俗”是指在作品中有意使用口语、俚语等非文人化的语言或表述方式,因而显示出与一般文人作品不同的风格面貌。

如中唐时人白居易将文艺作为教化工具,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其《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从而使读者容易了解接受,以达到教化天下的最佳效果。

为使妇孺皆解,白诗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修饰上,力求通俗浅白,常常采用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宋人曾举其诗中俗语为例:“‘亲家翁’、‘开素’、‘鹊填河’,皆俗语。

白乐天用俗语为多。

”除了语言的俚俗之外,白居易在诗境的构思上也求浅求俗。

在批评史上,对白居易诗歌通俗化倾向评价往往是褒贬参半,有赞美者,亦有加以批评者,如针对其语言的批评:“乐天赋诗,用老妪解,故失之粗俗。

”又如针对其诗境的批评:“白居易的诗……往往用很多话描述一个境界,一种形象,仿佛生怕读者不理解,不得不反复叮咛一般,因此,他的不少诗都是大白话,很少有浓烈情思。

”应该说白居易的“求俗”的文学实践有得有失,本文不拟加以分析评判,举白居易之例意在说明文雅的复杂性。

④与创作中的酸腐风气相互呼应的是批评家的求雅过甚以至于走入极端的倾向。

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竟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

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雅俗批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

⑤文雅在美学史上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创作者和批评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既有求雅而走入极端却失去文雅的基本特点者,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俚俗”的另一极端者。

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同一时期对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雅俗辨析。

围绕雅俗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形成了美学史上许多有趣的话题。

(选自2012年第1期《社会科学战线》,有删减)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会导致雅俗的差异。

B.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

C.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将文雅强调到极端,一定会导致变美为丑。

D.在批评史上,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化倾向而往往得到更多人的赞赏。

E.批评家往往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

13.关于“用典”的表述中,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A.用典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